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仙道实修工夫述真》之“十六锭金”诀要

管理员

Administrators

“十六锭金”对于修养内炼工夫爱好者当不陌生,然而版本各异,操作相殊。蒲团子先生现将各版用工方法详细解说,并对其与胡海牙先生“采小药”之诀进行阐释。文内价值颇多,读者于细节处,慎勿粗略看过。

《十六锭金》,明代冷谦《修龄要指》题曰“长生一十六字妙诀”,明代周履靖《赤凤髓》、胡文焕《寿养丛书·类修要诀》均作“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三种刊本内容基本相同,个别文字有出入,但不影响文义。清代汪昂《医方集解》附录《勿药元诠》作“一秤金诀”,内容与前三者略异。所谓“十六锭金”者,盖因《修龄要指》《赤凤髓》《类修要诀》所载《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的注解部分,首一句即是“右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锭金’”,故名之。

《修龄要指》载《长生一十六字妙诀》

《修龄要指》载:“'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右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锭金’,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无分于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务,在士商不妨本业,只于二六时中,略得空闲,及行住坐卧,意一到处,便可行之。口中先须嗽及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炁既上升,随又似前汩然的声咽下。鼻吸清炁,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寿与天齐’矣。凡咽下口中有液愈妙。无液亦要汩有声咽之。如是一咽一提,或三五口,或七九口,或十二,或二十四口。要行即行,要止即止,只要不忘,作为正事,不使间断,方为精进。如有疯疾,见效尤速。久久行之,却病延年形体变,百疾不作,自然不饥不渴,安健胜常。行之一年,永绝感冒痞积、逆滞不和、痈疽疮毒等疾,耳聪目明,心力强记,宿疾俱瘳,长生可望。如亲房事,欲泄未泄之时,亦能以此提呼咽吸,运而使之归于元海,把牢春汛,不放龙飞,甚有益处,所谓'造化吾手,宇宙吾心’,妙莫能述。”

不论名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或是“十六锭金”,还是名为“一秤金”,其主要内容,是从“一吸便提,气气归脐。一提便咽,水火相见”十六字而来。

《修龄要指》等篇所录《长生一十六字妙诀》注解,较为详细,但需要分为五个部分来看。

第一部分:名称

“右十六字,仙家名曰'十六锭金’,乃至简至易之妙诀也”。一是道出这十六个字的名称:十六锭金。十六锭金,即十六块金子,意为一个字价值一锭金子,以显示其珍重。二是说明这种方法来源于古代神仙家的方术。当然,“仙家”二字是否附会,未可考证。三是说明这种方法非常简单,并且易学,还比较神妙。

第二部分:适宜人群

“在官不妨政事,在俗不妨家务,在士、商不妨本业”。官,即政府官员;俗,当指普通民众,在当时的农业社会,可以视作“农”;士,这里应该指学生、读书人;商,即商人。大意是说,这种方法,士农工商,各种层阶的人士,都可以修习,不妨碍他们的正常生活与工作。

第三部分:准备工夫

“只于二六时中,略得空闲,及行住坐卧,意一到处,便可行之。”二六时,即十二时。古人计时,一日分为十二时辰,每个时辰相当于今日两小时。这句话是说,在每天的十二个时辰中,只要稍微有空闲之时间,以及行走、站立、静坐、睡卧之时,只要想做,就可以做。意一到处,即起心动念,在这里是指有意向做这种工夫。

第四部分:修习方法

修习次第,又须分五步。

第一步:“口中先须嗽及三五次,舌搅上下腭,仍以舌抵上腭,满口津生,连津咽下,汩然有声。”嗽,通“漱”,即漱口之意。先在口中如漱口状活动三五次,然后用舌抵住上下腭搅转,片刻之后,停止搅动,舌尖轻轻抵上腭,候满口津液产生,将津液咽下。漱口中、搅舌、抵上腭,均是为了促进津液的产生。干漱口,古名“鼓漱”;搅舌,古称“赤龙搅海”;舌抵上腭,古称“搭天桥”或“搭鹊桥”;因以上活动而产生的津液,古称“金津玉液”。

第二步:“随于鼻中吸清气一口,以意会及心目,寂地直送至腹脐下一寸三分丹田元海之中,略存一存,谓之'一吸’。”意,即意念;心目,即以心代目;会及,即用意念结合心目。因为人的眼睛不可能看到身体内部,只有用意识想像内部境况,就像眼睛真的看见一样,这就是“意会及心目”,属存想的范畴。丹田、元海,同指丹田而言。这里的脐下一寸三分,当指脐内而言。因脐下一寸三分为结丹之地,故名“丹田”;因丹田在脐内,脐在中医针灸学中又称“神阙穴”,或名“气舍”,是先天炁与后天气交接之处,为元气之海,故名“元海”。修养工夫中的返观内照,同此理。第一步工夫完成后,接着用鼻吸清气一口,用意念结合心目之返观内照,无声无息、缓缓地将这口清气送至脐下一寸三分之处的丹田之中,意识略略在丹田处停留片刻。这便“一吸便提”之“一吸”。

第三步:“随用下部,轻轻如忍便状,以意力提起使归脐,连及夹脊双关肾门一路提上,直至后顶玉枕关,透入泥丸顶内,其升而上之,亦不觉气之上出,谓之'一呼’。一呼一吸,谓之'一息’。”下部,是指前阴、会阴、后阴;肾门,即两肾中间之命门位置;夹脊双关,一般是指两肩胛甲骨中间部位,约与膻中穴相对,又有认为与中脘穴相对,修炼家称之为“辘轳关”;玉枕,即后脑勺玉枕穴区域,修炼家称之为“玉枕关”;泥丸宫,在头顶脑室,百会穴区域。意识在丹田处略略停留片刻,随即前阴(即生殖器)微微后缩、会阴微微上提、后阴(肛门、谷道)微微收缩,如忍大便之状,并用意念力将下部之气提至脐内丹田,用意送至两肾中间之命门,上提至夹脊关,再提至玉枕关,透入泥丸宫,但并不透出顶门。从咽清气与津液至丹田停留,为吸气;从提下部至透入泥丸宫,为呼气。如此一呼一吸,为一息。这个过程,即“一吸便提”。

第四步:“炁既上升,随又似前汩然的声咽下。鼻吸清炁,送至丹田,稍存一存,又自下部如前轻轻提上,与脐相接而上,所谓'气气归脐,寿与天齐’矣。凡咽下口中有液愈妙。无液亦要汩有声咽之。”当炁透泥丸之后,又与前面一样,用鼻吸清气一口,与泥丸之下气、口中津液,一同咽下至丹田。此即“一提便咽”。提,指从丹田、命门、夹脊,一路上提至泥丸;咽,指鼻吸清气、泥丸之气、口中津液一同咽下至丹田。至丹田后,又微微停留片刻,然后再次将下部上提至脐。此称之为“气气归脐,水火相见”。气气,指泥丸之气、鼻中清气从上下降之气与下部上提之气;归脐,即会集于脐中丹田;水,这里是指狭义的水,即口中津液;火,也下部前阴、会阴海底之火。须要注意的是,即使口中无有津液,或津液较少,在咽下时也要似咽之有物,如人饮水时一样,啯然有声。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行气呼吸法
华山·九明指点丹经秘诀(全)
《黄庭经》原文及译文
[转载]《黄庭经》原文及译文
真传一句话!李真人长生一十六字妙诀详解
《幻真先生服内元气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