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文讲清“公祠”、“宗祠”、“大宗祠”的区别

南方人多聚族而居,每村村口往往有几个祠堂,去城中村漫步,就有可能跟祠堂不期而遇。跟“某某庙”通常用来祭祀神仙不同,“祠堂”是用来祭祀人的。祠堂匾额上往往都写有“某某公祠”、“某某宗祠”、“某某大宗祠”,本文就来讲讲他们各自的意思。

公祠

公祠是用来祭祀对当地社会有贡献的人的祠堂。命名通常是“XX姓公祠”,其中“姓”是被祭祀的人的姓,“XX”是他的某个称呼。

深圳南头古城的县衙旁边有“信国公文氏祠”,是祭祀文天祥的,文天祥的《过零丁洋》中的“伶仃洋”就是深圳西南那一片海面。“信国公”是文天祥的封号。

深圳南头古城内的“信国公文氏祠”

公祠也可以把两个人同时祭祀,名字一般是“XX二公祠”。比如古城南面有“汪刘二公祠”,祭祀的是两位名人。一个是汪鋐,他在明朝赶走了盘踞在深港境内的葡萄牙人;一个是刘稳,在他的推动下,万历年间深圳地区重新恢复县一级的行政单位。

还有很多时候,祭祀的人可能就不是公众人物了,而是家族内的名人。还是以深圳南山区为例,吴姓人聚居的南园村就有“双洲吴公祠”,陈姓人聚居的南山村就有“兰所陈公祠”。

深圳南山区南山村的兰所陈公祠

此外还有一种特殊的公祠可以叫做“生祠”,即被祭祀的人还未过世,就被搬进了祠堂,这种往往会令被祭祀的人诚惶诚恐吧。

宗祠

宗祠是一个姓氏的族人祭祀自己祖先的祠堂,通常就叫“X氏宗祠”。里面可以供奉当地同姓人共同的祖先。还可以包括共同祖先的祖先,族人如果姓曾,那最早祭祀到春秋时候的“曾子”也是没问题的。聚族而居的姓氏都会建这样的祠堂,不管朝代如何更替,经过族人反复集资修缮,可以绵延至今。深圳的宗祠里可以看到重修捐款者的榜单上不乏海外侨胞。

除了简单的纪念祖先,宗祠自古就是同族人相互联系的纽带。在古代宗族社会乡村自治的年代里,宗祠甚至扮演着非常重要的政治角色吧。

南山区南园村的吴氏宗祠

大宗祠

如果一个村的族人发展壮大,其中一些又到外地新的村落开枝散叶,那么母村的宗祠就可以升级成“X氏大宗祠”。比如深圳最大的祠堂“曾氏大宗祠”。在它周围还环绕着好几个“曾公祠”。

深圳新桥曾氏大宗祠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文天祥后人在深圳繁衍生息,700年古村落保存至今!
深圳宝安文氏大宗祠,只为纪念文天祥
家谱的体例(四)
如何写祠堂重修捐款倡议书?
姓氏堂号名与堂联
是否应该建立宗族祠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