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人重视一个人是否有仁德之心,而不是他的能言善辩

节选自《群书治要》之论语 第四集*

(本文共 1090字,阅读大约 4分钟)

在古人那里,他知道一个人花言巧语,致力于言语的好听,而装出伪善的面目,很少有仁德之心,所以古人对于言语也就不会过分地重视,不是像我们现在这么重视。我们现在选拔领导者,像西方选拔总统都要进行演讲,演讲时言语非常巧妙、非常能感染人,但这个人是不是有真才实德呢?很难从他的一两次演讲中就辨别出来。外链代发

在《群书治要 中论》上,有一段关于言语的话:“夫利口者,心足以见小数,言足以尽巧辞,给足以应切问,难足以断俗疑。然而好说不倦,谋谍如也。”“夫利口者”,这个利口就是能言善辩的人,他的心智足以看到、洞察到细小的环节;他的言辞非常巧妙、精于修饰;“给”就是敏言、伶牙俐齿,也足以应对急切的追问;他的反驳也足以让世俗人断定疑惑;但是他“好说不倦”,喜欢言谈,不知疲倦,喋喋不休。

后面接着讲“夫类族辨物之士者寡,而愚暗不达之人者多,孰知其非乎?”“类族辨物”就是把事情按类来归纳推理,然后来分辨事物的人,这样的人是很少的。也就是说在世间,能够按类归纳推理来洞察分辨事物的人是很少的,而愚钝被蒙蔽、不通达的人是多数,那谁知道他说的是不是正确的呢?因为他的口才很好,甚至还很有名,学历也很高,演讲起来滔滔不绝,让人一看就感觉这个人很有才华,对他所说的话就会生起信心。但是他所说的话可能是违背大道的,就是我们刚才讲的“无实”,不是和事实真相相应的。“此其所以无用而不见废也,至贱而不见遗也”,这就是他之所以没有什么用处但是却不被废弃,虽然很低贱但是不被遗弃的原因。

“先王之法,析言破律,乱名改作,行僻而坚,言伪而辨者杀之。为其疑众惑民,而溃(溃原作浇)乱至道也。”古圣先王有一个法律,能言善辩、曲解法令的人,因为他们能够混乱礼法的名分,使它们失去了原意,还有行为邪僻却坚持不改的人,言语虚伪而能言善辩的人,对这样的人要处以死刑。

像孔子刚出任鲁国的大司寇,没有几天就把“行僻而坚、言伪而辨”的少正卯给处死了。为什么呢?就是因为少正卯的口才非常好,致使孔子的很多弟子都被吸引去听讲。这些弟子跟随孔子学习已经很长时间了,但还是不能够辨别究竟哪一个是符合道的,就是因为他口才好、能言善辩。对于这样的人怎么办?只能把他给杀掉。因为他会使民众产生疑惑,而分不清孰是孰非。他讲的话都不符合道,但是又讲得非常好听、很迷惑人,所以就会使治道混乱,这就是巧言。他说的言语是无实的,不符合实际、不符合大道、不符合自然规律,也不符合人性,但是对于一般的世俗之人又分辨不出来。这样的人对社会的影响是非常大的,只有学了圣贤之道的人才有能力分辨。正是因为“有言者不必有德”,能说会道的人不一定有实德,所以中国古人并不是非常重视一个人的言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半部论语治天下|《论语·学而篇》(十六)
论语公冶长篇大义(一)
仁德第一,口才第二
一天一诗一论语(1392)
忠恕养德行终身——《论语》悟读【393】
切记:饭乱吃,伤身;话乱说,要命!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