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常将心事挂枝头】文/任梦华

【常将心事挂枝头】

文/任梦华

   历代名画中有关丝瓜的作品并不多见,近现代作品里出现较多。白石老人就是一位常以丝瓜入画的大师,他往往把丝瓜画成短胖曲歪的样子,我老家常把这样的丝瓜叫做“笨丝瓜”。

  白石老人在《丝瓜蜜蜂》画中所题:“瓜蔬中此予最喜得,香而甜结瓜易大。”另幅另题:“小鱼煮丝瓜,只有农家能谙此风味”。看来,白石老人吃到了丝瓜“真”味

 

  小时候,我也喜欢种植丝瓜,采摘丝瓜的大任务也是我。在瓜苗弱小的时候,插几根竹篱在旁,生长中的藤蔓就会顺着篱笆慢慢攀爬到白杨树枝上。盛夏之季,它们在层层碧叶中开出许多黄色的花朵,我觉得它们像是一群顽皮的孩子在跟你捉迷藏呢。有时候它们还生怕你不知隐藏所在,阵阵微风拂绿时,花头若隐若现,仿佛在说“不久,这里会有惊喜等着你哟”。果不其然,就在那片探头的地方,它们先后摘去花帽,前前后后、高高低低、摇摇晃晃从密叶跳出身形与你打着招呼。

   丝瓜,是田园风光重要的一员,在画中象征着一种安逸的生活,与葫芦、南瓜同属一个大家族,都暗喻着多子多孙“瓜瓞绵绵”之意。丝瓜另一个别称“天骷髅”挺有意思,这是形容丝瓜老的样子吧。老丝瓜千丝万缕,我想老同志们对丝瓜瓤并不陌生,有人用来刷锅洗碗、有人用来搓背;在中医手中被用作药材,具有清热化痰、凉血止血、通经活络等功效,用处很广。有一次,我听到老人们聊天说自己老了,没有多大用了。这话我不赞同。“家有一老如一宝”是有道理的,家里老人能健康地生活在我们身边,漂泊在外的孩子才会知道思念的根在哪里!老长辈们有“千丝万缕”的做用,怎么会没有用了呢?

  有时候课中,同学们会问我为什么画三个丝瓜,为什么呢?“丝”与“思”谐音,可取“三思而后行”之意。此句出自《论语·公冶长》:“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大意说:季文子这个人遇到事情总是反复思考然后再行动。孔子听说这件事之后说:“考虑两次就够了”。有人对孔子“再”有不同看法,这里不再讨论。不过,画一张“三思图”送给晚辈、朋友或自己,遇到重要的事时多考虑三遍,没事的时候可多想想远方家人。这样的画,欣赏起来是不是更有意思?

2024年5月7日 写于北京课途中

备注:天丝瓜(《本事》)、天罗(《事类合璧》)、布瓜(同上)、蛮瓜(《本事》)、鱼 。时珍曰∶此瓜老则筋丝罗织,故有丝罗之名。昔人谓之鱼 ,或云虞刺。始自南方来, 故曰蛮瓜。

时珍曰∶丝瓜,唐宋以前无闻,今南北皆有之,以为常蔬。

二月下种,生苗引蔓,延树竹,或作棚架。其叶大于蜀葵而多丫尖,有细毛刺,取汁可 染绿。其茎有棱。六、七月开黄花,五出,微似胡瓜花,蕊瓣俱黄。其瓜大寸许,长一、二 尺,甚则三、四尺,深绿色,有皱点,瓜头如鳖首。嫩时去皮,可烹可曝,点茶充蔬。老则 大如杵,筋络缠纽如织成,经霜乃枯,惟可藉靴履,涤釜器,故村人呼为洗锅罗瓜。内有隔, 子在隔中,状如栝蒌子,黑色而扁。其花苞及嫩叶、卷须,皆可食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齐白石画茄子,最后一幅一定要看!
丝瓜
夏季老人多吃瓜
夏季老人宜多吃”四瓜”
宋代的七夕节
【桃花塬文学第256期 】周五微诗临屏专刊《浅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