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街头那大锅“糖炒栗子”

街头那大锅“糖炒栗子”

我总觉得这文章标题不太准确,但一时又想不出好标题。说“街头”并没错,因为当时这口大锅就在一个小十字路口西南角,但这口大锅却属于一家水果店的;如果说“水果店卖糖炒栗子”,一时也说不清,但是现在想起来,当时确实是该水果店的一个有效经营招数。所以谈这口“大锅”还得从我记忆中的儿时经历谈起。

我儿时正值上世纪50年代初期,当时出我所住胡同东口向右一拐20米左右,就是一个小十字路口,即当时较繁华热闹的“闹市口”。“闹市口”南边这条街道叫“南小街”,沿街两侧都是商店、食品店、饭馆、百货店等店铺,非常繁华。沿“南小街”往南走200米左右,由两条相对的历史悠久的老胡同“东裱褙胡同”和“西裱褙胡同”与“南小街”又相交成一个繁华的小十字路口。路口四面有贴在墙上的“电影海报”、有推车卖炸糕的小贩等,而西南角把角的店铺,就是本文介绍的那家水果店。

说“把角”,实际上这家水果店在“南小街”北端西侧。其北墙裸露在“西裱褙胡同”,即从“西裱褙胡同”东口起的五六米街面墙就是水果店的墙。这家水果店被当地群众称为“水果店”,所以到今天我都不知道它真正名称和字号,加之当时自己是个孩子也不注意这些。这家水果店从门脸儿到店内布局,都容易引起过往客人注意。临街的店门和窗户都是清一色的玻璃装置。两扇镶着玻璃的店门从营业始就敞开着,玻璃窗也是敞开的,当然夏季门窗都挂上珠帘,那晃动不止的一串串儿珠子使苍蝇望而却步。店门迎面那面墙下部摆放着一排像报架子一样的木架,木架下是一排像抽屉一样的木头盒子,盒子里摆放的是一些讲究的水果,如香蕉、苹果、菠萝、桃、鸭梨等;架子上则挂着一串串葡萄。距木架1米多远处,是一个长方体玻璃柜,柜子里有一个个长方形白瓷盘,里面分别放着平民百姓喜欢吃的糕点,如槽子糕、中碗糕、喇叭糕、酥皮点心、江米条儿、缸炉、香蕉条等。所以它究竟应该叫“水果店”还是“糕点铺”,就叫人搞不清了。我想它叫“水果店”的原因,是因为还有大量的应时水果和外地水果经常充满那大小木盒,如酸槟子、红霄梨、面糖梨、西瓜、樱桃、桑葚等。店家聪明之处在于,每天小店开始营业后,那两米多长的窗台上便出现四五个藤笸箩,那两头是半圆形的长长的笸箩,一半放置在窗台里面的长桌子上,另一少半借助窗台露在外面。笸箩里放的都是孩子们的“零嘴儿”水果,如枣儿、山里红、海棠、桑葚、黑枣儿等,都是价格便宜、那些生活条件困难人家也可以接受的水果。所以,有带小孩经过店前的客人,眼尖的孩子一眼就能看见那诸多的各种水果,都磨着家长买。而此时,店里就有人过来热情招待,并针对家长心理推荐买什么。往往是家长和孩子满意,店里也能赚几个钱。那些糕点也都是平民百姓及其孩子爱吃的糕点,价格便宜又好吃,所以这家水果店按现在话讲,就是收益不错。

说了半天,该接触“主题”了,那就是店家利用店前那块较宽阔的地面儿,在糖炒栗子上市季节,卖糖炒栗子。人来人往的繁华街面是水果店的“天时”;那块店前宽阔的地面正好是沿路边线凹进部分,对来往车辆和行人没任何影响,而其右边邻店的部分北墙,则成了宽阔地面的一面屏障,是水果店的“地利”。所以店家在店前炒栗子,真是充分利用天然条件。

店家在那片开阔地地面上方,齐着房顶搭了一个凉棚,为的是遮风挡雨。凉棚下在距店门2米远、距南墙2米远的地方,放置的火炉上面有一口直径约1米左右的大铁锅。那火炉既像炉灶,好像又像个圆筒,反正当时没注意火炉,只注意那大锅糖炒栗子。大锅左边1尺远处,放着一张桌子,桌面放着一个笸箩,那是放炒熟的栗子的。笸箩旁放着两摞粗糙的深黄色包装纸,是给客人包栗子用的。

水果店掌柜的是个40岁左右的中年男子,如果走在街上看见他,怎么也不会想到他是个商人。他穿戴干净利落,举止文明,说话待人彬彬有礼。即便在炎热的夏季,他往往是上身穿一件短袖背心,下身穿蓝布裤子,脚上穿圆口布鞋。大概在开始卖糖炒栗子的第二天,我和父亲恰好经过水果店。看到那大锅的糖炒栗子,我立刻闹着要买。正好掌柜的在门口站着,因为是熟人,他和我父亲打招呼后,即对我说:“怎么着小子,要吃栗子呀?”说着就抓起笸箩里几个栗子往我手里塞。我父亲一边推托,一边说:“得,大爷给孩子来2斤!”于是掌柜的亲自给秤了2斤栗子。桌子上的包装纸大的是包2斤栗子的,小一些的是包装1斤栗子的。包栗子时,卖栗子的伙计拿起两张纸迅速卷成一个圆锥形纸筒`,用一个铝制小铲子把栗子放进纸筒后,放在秤上称好分量,然后把纸筒上部按几下,折叠封口交给客人。有不少客人,离开店后就把纸筒封口打开,一边走一边吃栗子。

当我父亲问掌柜怎么卖起糖炒栗子时,掌柜的说:“大哥,从您兄弟(掌柜的弟弟)那儿进生栗子方便,那栗子又大又好,大家又爱吃。所以咱一琢磨,干脆费点儿劲儿,让大家吃个乐。就这么把大锅支起来啦。您尝尝咱家这栗子,不满意我不要您钱!”说实话,那栗子炒得的确非常好吃。

站在这个小十字路口任何一个地方,都能一眼看见那口糖炒栗子的大锅;走在距路口十几米远的各条路上,都能闻见糖炒栗子那诱人的香味。所以这店的掌柜真有经济头脑。那时候虽然在街头卖糖炒栗子的商贩不少,可是在上述这样一个地理位置当街炒栗子,那炒栗子的情况和炒栗子伙计的动作,似乎成了一个“街头旅游景点”。卖糖炒栗子时,那口大锅前总是站着人,孩子和大人都有。大家聚精会神地看着那锅里黑色的糖沙和里面夹杂的一个个像珠子的棕色栗子。那位炒栗子的伙计动作十分优美,他两手握住一把木柄1米多长的平面铁铲,上下左右、顺逆时针地翻动那近百斤沙子和栗子。那黑色沙子和一颗颗栗子随着伙计熟练而有力的动作,上下翻滚“沸腾”;那栗子的香味沁人鼻孔,孩子们早就垂涎三尺啦。所以炒熟的栗子用带孔的笊篱一盛入笸箩里,立刻在场或路过的客人便开始争相购买,有时候那大锅前也排着十几人或更多人的队伍。一锅栗子很快卖完,伙计稍事休息后就立刻又开始炒栗子。

有比较才有鉴别。如果回首往事或与今日同样食品相比不实话实说,真有点亏心!可是实话实说,也容易使相关人士不高兴。但是人就得说实话!水果店前那口大锅的糖炒栗子,和其他店家现炒现卖的栗子一样,用手使劲一捏,那栗子皮就立刻破裂,剥去栗子皮时,里面那层紧贴栗子仁的薄皮也随之剥落,这就是炒栗子伙计掌握火候的技术成果。那栗子放进嘴里越嚼越香,越嚼越感到新鲜。我现在再也没吃过儿时那种口感、味道都诱人的栗子。不知道是过去炒栗子的伙计技术高,还是现在商贩的技术或设备问题。那时候,不少卖“干瓤”烤白薯或蒸白薯的小贩在吆喝时,一般都是“买喽,栗子味儿的烤白薯”。这吆喝还真见实效,因为人们听到“栗子味儿”,就想买块烤白薯尝尝。甚至胡同里有推车卖菜的小贩,在吆喝中专门有一句“还有栗子味儿的老倭瓜哟”。这声吆喝很起作用,因为那放置一段时间的倭瓜,用平民百姓的话讲就是“老的倭瓜”(所以叫“老倭瓜”)。这种倭瓜不少人买来蒸着吃,如果掌握好火候,那蒸熟的老倭瓜吃起来还真有点“干瓤白薯”的滋味儿,既然“干瓤白薯”都以“栗子”为“学习榜样”,那老倭瓜也就效仿啦!

我从小就爱吃栗子,所以我家成了这家水果店的常客。我家距此店也就100多米远,所以随时想吃随时来。每次来这里不仅买糖炒栗子,有时还买喇叭糕、槽子糕、中碗糕等糕点和水果。水果中,我父亲爱吃酸槟子、红霄梨等;我爱吃香蕉、菠萝、沙果儿、西瓜等。所以我家可没少往这家店铺“送”钱。亲戚朋友知道我爱吃糖炒栗子,所以不少人来我家时,都顺便到这家水果店给我买2斤栗子。有一次我二姨从天津来北京时,给我买了2斤栗子。到我家后大人们光顾聊天儿了,没人注意我,结果馋嘴的我一下子竟吃了1斤多栗子。这可把我父母和亲戚吓坏了,又是山楂丸,又是揉肚子,还带我出去小跑,结果我什么事儿都没有。可是如今,我每次只吃几个栗子,尤其是一次我太太买的糖炒栗子,大概就是把煮熟的栗子在铁锅里又扒拉几下儿,那栗子皮不好剥,吃在嘴里又不是味儿,这商贩真是坑人!现在,在我家附近的农贸市场有一家卖糖炒栗子的,说“糖炒栗子”有点抬举他们,干脆就叫“炒栗子”吧。虽然口感还凑合,可是吃起来总的感觉还是比儿时,特别是我家附近那家水果店卖的糖炒栗子的味道差远了。所以我现在对所谓的“糖炒栗子”,也就那么回事儿啦。不过我经常回忆起那家水果店及其店前那口正在炒栗子的大铁锅!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北京人无法忘记的糖炒栗子、烤白薯
老北京的糖炒栗子(专辑)
秋天美食打卡 | 带你领略镇江的秋味,吃过才算过了秋天!
老北京何时有的“糖炒栗子”
肖复兴《京都冬食》(散文)
一下雪,北京人就想起老北京的冬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