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高血压、痘痘、抑郁症等40多种常见病,竟然都与肠道菌群有关?

在看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你正在吃饭,请你先放下你的筷子。

因为今天,我要跟你聊一件严肃正经的事儿:宅男宅女电影神器v77

“你的粑粑,可能是别人的良药。”

我可不是在搏眼球

也许大家都觉得自己挺健康的,但是我们每个人,或多或少都出现过睡眠不好、皮肤状态差、嗯嗯不通畅……这样那样的小毛病。

而这些问题,说不定都能靠 别人家的粑粑 来解决。

不过,在了解粑粑的「特殊功能」前,我们先来看看 肠道菌群与疾病 的关系。

01

肠道菌群&疾病:相关or因果?

肠道,与很多疾病息息相关。

TwinsUK 曾经调查超过 2,700 个人,研究他们的肠道菌群与疾病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至少 40 种疾病 和菌群有关,而且不仅限于消化相关疾病:

*X轴表示病例数,越右边表示病例越多;Y轴表示与肠道菌群的相关性,越上面表示越相关。

1.肠道菌群&消化道疾病

小到便秘、多数国人都有的乳糖不耐症,大到肠易激综合征(IBS)、消化道癌症,都和肠道菌群不平衡有关。

1.乳糖不耐症

一喝牛奶就胀气、腹泻?你很可能是乳糖不耐症。

从 4 岁起,我们就开始逐渐失去消化乳糖的能力。没办法被肠道消化的乳糖,会被大肠杆菌或乳酸菌发酵,产生大量气体,引发 胀气

这些乳糖被发酵后,还会产生乳酸,破坏肠道中的酸碱平衡,导致菌群变化,最终造成 腹泻

2.肠易激综合症(IBS)

你一定见过一紧张就要上厕所的人吧,也许很多人认为这是借口,但是真的有这种疾病——

肠易激患者的肠道,就像是易怒的小孩,稍有一些风吹草动(饮食、压力、使用抗生素等),就会开始哭闹耍赖(腹痛、便秘、腹泻等)。

根据流行病学的研究,亚洲人群中,9.6% 的人有肠易激综合症。也就是说,每 10 个人,就有 1 人面临这样的困扰。

将肠易激患者的肠道菌群,移植到小鼠的肠道,小鼠同样也会出现肠易激的症状,说明肠道菌群的变化,会加重肠易激。

2.肠道菌群&代谢疾病

肠道菌群,还会影响我们的新陈代谢 —— 包括 肥胖、三高(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心血管疾病 等。

1.胖&瘦

说到肥胖,绝大多数人都认同当【摄入>消耗】,会造成脂肪囤积。我也认同。

但是,为什么「两个人吃的一样多,活动量也差不多」,体重却有天差地别的变化呢?

有的人可能会怪罪到 基因 不好。

不过有研究人员观察了胖瘦程度不同的 双胞胎。他们把这些双胞胎的肠道菌群,移植到无菌小鼠体内,结果观察到小鼠在移植菌群后,代谢物与菌群组成也改变了!

*横坐标表示代谢产物,纵坐标表示菌属,蓝色表示在“胖”菌群中含量较多,红色色块表示在“瘦”菌群中含量较多。

这个研究发现:瘦子 的肠道菌群中,单形拟杆菌和普通拟杆菌的含量,明显比胖子高。瘦子代谢物中 γ-氨基异丁酸盐的含量,也显著高于胖子。

2.三高

三高,指的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其中高血脂和高血糖是肥胖的好朋友,总是相伴出现。

据 2017 年第八版全球糖尿病报告显示,全球约 4.25 亿成人患糖尿病,平均每 11 个人中就有 1 人患有糖尿病。中国是糖尿病大国,患病人数达 1.14 亿 人。

哥本哈根大学研究了糖尿病与肠道菌群之间的联系,发现糖尿病人与普通人的肠道菌群,差在:

变形杆菌门和类杆菌门的数量增加

β-变形杆菌属、拟杆菌属数量增加

梭状芽孢杆菌减少

至于高血压,绝大多数的人都相信与“盐”摄入有关,但是没有那么简单。肠道菌群,同样也会引起血压不正常。

比如,肠道菌群的代谢物 短链脂肪酸 和 5-羟色胺,都会影响体内的醛固酮激素,而醛固酮是 负责肾脏排钠 的重要激素。

高血压与肠道菌群,错综复杂的关系

与正常人群相比,高血压患者的肠道菌群中,拟杆菌门和厚壁菌门较多,普氏菌属、柔嫩梭菌属和罗氏菌较少。高血压患者肠道菌群中又以普氏菌数较多。

肠道菌群与高血糖、高血压等代谢疾病的关系,不只是 相关性 这么简单,它们甚至存在一定的 因果关系

3.肠道菌群&免疫疾病

说起免疫疾病,最常见的就是 过敏 了。

不管是丰盛的海鲜,或是近日漫天飞舞的柳絮,都可能让你狂打喷嚏、浑身发痒!根据世卫组织统计,每 5 个人,就有 1 个人深受过敏困扰。

过敏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更低、双歧杆菌和拟杆菌的数量更少、大肠杆菌等需氧菌数量增加。

上一期,我们讲了抗生素会让肠道菌群多样性降低,也有研究显示,婴儿时期使用抗生素,会让他们在长大后,更容易过敏。

4.肠道菌群&神经精神疾病

近十年来,“脑-肠轴“的研究,已经成为生命科学领域最热门的研究课题,自闭症抑郁症阿尔兹海默症 与肠道菌群的关系,也正被一一揭开。

其中,阿兹海默症是 最常见 的认知疾病。患者的肠道菌群多样性并不差,主要不同的地方在疣微菌门、硬干菌门数量更多、拟杆菌门数量更少。

*AD 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肠道菌群组成,CON 是正常人组。可以看出,两者的多样性差不多,只是阿尔兹海默症患者的疣微菌门、硬干菌门数量更多、拟杆菌门数量更少。

除了神经疾病,肠道菌群也与 认知能力 相关。

研究人员比对了肠道菌群与 1-2 岁幼儿的认知分数,结果发现:

普氏菌较多的孩子,认知得分最低;

拟杆菌较多的孩子,认知得分最高;

瘤胃菌较多的孩子,介于中间水平。

毫不夸张地说,肠道菌群,几乎跟 每一种疾病 都相关。

02

特征菌群&疾病

正因为肠道菌群影响着疾病,这也说明了,我们可以通过菌群来治病。

随着基因组测序技术更加成熟,和越来越多的数据库建立,现代医学已经可以通过采集唾液、血液或粪便,快速检测人类的肠道菌群构成。

大数据时代,让我们可以辨识出 特定菌群与疾病 的对应关系,甚至可以像划定血糖范围一样,划定菌群数量的最佳范围,每一种疾病,都有一个菌群对应区间。

这个设想,其实离我们很近——

比如近年来发起的人类肠道菌群项目(HMP)、综合肠道菌群项目(iHMP),都在做这类事情。甚至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开始建立自己相关的肠道菌群数据库。

所以,利用特征菌群定位疾病,并针对性治疗,近在眼前

03

你的粑粑,是别人的良药?

既然我们可以从肠道菌群诊断疾病,当然也可以靠改善菌群来治疗疾病。

而最常见的治疗方式就是 —— 粪菌移植(FMT),简单说就是利用正常人的粪便菌群,改善患者肠道菌群。

这项疗法已经在西方国家,已经应用了半个多世纪,国人可能还大多不能接受。但是——

根据中国古代“金汁”、“黄龙汤”的记载,粪菌移植相关疗法,在我国已经有 超千年 的使用历史。

从最初只用在消化道疾病,到后来逐渐发现对 神经退行性疾病食物过敏 等疾病,都有一定效果。至今,全球已有数千人接受过这样的治疗。

所以呀,保养好你的肠道菌群,说不定在将来,你所不屑提及的粪便,也能拿来卖钱呢~

*粪菌移植对于疾病,目前还只是辅助治疗手段。

04

写在最后

肥胖、高血压、糖尿病...这些看似与肠道无关的疾病,原来都跟我们的肠道有关。

养好肠道,就能预防或改善疾病。

但是我们应该如何养护我们的肠道呢?

从下一期开始,我们将走入 实践篇,手把手地教你,挑选对我们肠道健康的益生菌和益生元。我会从 益生菌 开始讲起。

小伙伴们有什么相关问题,欢迎 在下方留言,我会单独做一篇答疑小课堂哦!

我们下期见啦~

- end -

点击下方关键字,了解更多科普干货

肠道与年龄|01

肠道与情绪|02

肠道与抗生素|03

扫描二维码关注我们

回复「吃」获取一份低碳水食谱!

参考文献

1.Collins S M. A role for the gut microbiota in IBS.[J]. Nat Rev Gastroenterol Hepatol, 2014, 11(8):497-505.

2.Sperber A D , Dumitrascu D , Fukudo S , et al. The global prevalence of IBS in adults remains elusive due to the heterogeneity of studies: a Rome Foundation Working Team literature review[J]. Gut, 2016, 66(6).

3. Ridaura V K , Faith J J , Rey F E , et al. Gut Microbiota from Twins Discordant for Obesity Modulate Metabolism in Mice[J]. Science, 2013, 341(6150):1079-U49.

4.Sun L, Ma L, Ma Y, et al. Insights into the role of gut microbiota in obesity: pathogenesis, mechanisms, and therapeutic perspectives[J]. Protein & Cell, 2018, 9(5):1-7.

5. Larsen N , Vogensen F K , Berg F W J V D , et al. Gut Microbiota in Human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 Differs from Non-Diabetic Adults[J]. PLoS ONE, 2010, 5(2):e9085.

6.Aguiree F, Brown A, Cho N H, et al. IDF Diabetes Atlas : Eighth edition[J]. International Diabetes Federation, 2017.

7. Mell B , Jala V R , Mathew A V , et al. Evidence for a link between Gut Microbiota and Hypertension in the Dahl rat model[J]. Physiological Genomics, 2015, 47(6):physiolgenomics.00136.2014.

8. Jose P A , Raj D . Gut microbiota in hypertension[J]. Current Opinion in Nephrology and Hypertension, 2015, 24(5):403.

9. Rachid R , Chatila T A . The role of the gut microbiota in food allergy[J]. Current Opinion in Pediatrics, 2016, 28(6):748-753.

10.Bunyavanich S, Shen N, Grishin A, et al. Early-life gut microbiome composition and milk allergy resolution.[J]. J Allergy Clin Immunol, 2016, 138(4):S0091674916302688.

11.Jackson M A, Verdi S, Maxan M E, et al. Gut microbiota associations with common diseases and prescription medications in a population-based cohort[J]. 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8, 9.

12.Smits L P, Bouter K E, de Vos W M, et al. Therapeutic potential of fecal microbiota transplantation.[J]. Gastroenterology, 2013, 145(5):946-95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科普|肠道微生物:你的健康我做主
肠道菌群与糖尿病和肥胖的关系
12月,最值得看的30篇菌群文献!
患2型糖尿病的肥胖人群肠道菌群分析
糖会风向标:“病”从口入,从“肠”计议!| CDS 2019
2型糖尿病患者,为什么要进行肠道菌群检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