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走,到佟丽娅的家乡吃萨斯肯

在察布查尔与美食私奔

察布查尔是我的老家,是我爷爷岀生的地方,是我父亲岀生的地方,是我出生的地方,我的女儿也从小在这里成长,是我们家在这里扎根的第九代。咸鱼百科

察布查尔,一个美丽的名字,一个富饶的名字,是个很特别的地方。原是一条大渠的名字,在锡伯语中,察布查尔的意思是“粮仓”,它承载着每一个察布查尔人的美好回忆和割舍不去的故乡情怀,是一张既有温度又闪光的城市名片。

察布查尔,就像一副浓墨重彩的画卷,静静地镶嵌在伊犁河之南。

发尔和芬

发尔和芬(张雪薇 摄)

每天晚上睡觉之前,大姐都要泡好面引子(酵头),以备第二天早上和面烙“发尔和芬”,从我记事起就没间断过。“发尔和芬”是锡伯语,意思是发面饼。发面饼又香又松软,是锡伯族每日不可缺少的主食。在传统的锡伯族家庭中,不仅早餐都少不了“发尔和芬”,家里的餐桌上随时都会备有“发尔和芬”。在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流传多种版本的说法,能否做好锡伯大饼,是公婆评价一个新媳妇是否“称职”的标准之一,还有“一天不吃锡伯大饼拉不开弓”的佳话。

大姐和我同属一个属相,长我一轮,由于兄弟姊妹多便早早承担了家务的重任。那个时候我还没上学,起床后变成了她最忠实的小跟班,给烙饼子的锅灶添柴理所当然就落到了我的身上。“发尔合芬”说起来也就那么几道程序,发面、和面、醒面、擀饼、烙饼,做法简单,但要做好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哪个环节的火候掌握不好,烙出来的面饼就会有“碱多了,火大了,发酸了,饼厚了”等之类的毛病。

发尔和芬(张雪薇 摄)

二百五十多年前从东北奉旨西迁的锡伯族,从渔猎民族演变到农耕民族,也和生活在草原上的其他民族曾经信奉萨满教,就在饮食上也讲究对“天地”的认知,体现出锡伯族人忠义的民族性格和天地观念。在烙饼的时候,留下大花纹的一面是天,细小花纹的一面是地。大饼在摆放的时候必须天盖地,也就是大花朝上、小花朝下,天和地是不可以倒置的;吃的时候,有掰开的饼子卷菜时,大花在外,小花在内,此为天包地。如果弄错了,会引起主人不悦,或在你不注意时将饼子摆正,或委婉地提示您天地不可倒置。所以,请用正确的方式吃“发尔和芬”。

至于烙饼时的火候,就不要跟我争什么了,毕竟亲身体验的次数已不计其数。一般用文火,用麦草或其它晒干植物秸秆作燃料,火不宜太小,太小饼不松软,过大饼就会烤糊。烙饼的技法是“三翻九转”,即饼子在锅里只翻三次,每翻一次又左右转动三圈。这样烙出来的饼子才白里透亮,松软香口,散发出浓浓的麦面清香。

发尔和芬(张雪薇 摄)

据说察布查尔人“发尔和芬”的酵面还是250多年前西迁时带来的,一天天、一年年、一代代传承至今。这正是很多在外打拼的游子们,总是埋怨做不出柔软、香甜、可口的“发尔和芬”的根本原因,更是酵面的威力。

布尔哈雪克炖鱼

椒蒿炖鱼(张雪薇 摄)

察布查尔民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如果你到察布查尔没品尝过宾馆鱼炖子,那你就错过了最美味的锡伯族美食。

古代锡伯族曾是打牲部落,在清代以前过着渔猎生活。当时的锡伯族先民活动于大兴安岭和呼伦贝尔、嫩江、松花江流域,丰富的野生动物和水产资源,为他们提供了极为便利的渔猎条件,“棒打獐子瓢舀鱼,野鸡落在砂锅里”就是当时的生活写照。古代锡伯人驰骋于丛山密林和江河湖泊之中,驾着独木舟,手持鱼叉或鱼网穿梭于江湖之上,捕鱼为佳食,猎兽为暖衣,有“獐皮绸子狍皮缎,鱼皮帐子不受烂”之说。古老民歌《叶其娜》就对锡伯族的这段渔猎生活作了生动描述。锡伯族进入农业生产阶段以后,传统的渔猎遗风被沿袭了下来,成为一种民间习俗。拉网、挂网、扳网、摆迷魂阵、巫篓、冰下捕鱼等传统渔猎习俗,至今流传于察布查尔锡伯自治县锡伯族居住的八个牛录。

四月的雨,就像四月的天一样,软不拉几的,禁不起风的那么轻轻地一吹,就飘得老远老远。下班时分,接到察布查尔宾馆熊总的电话,称爱新舍里镇的打鱼滩老板送来刚打的伊犁河鲤鱼,已和凯华、朱亮二位联系好,下雨天气请品鱼炖子,也以解多日不见之思念。熊总不仅能炒一手好菜,对美食的营养也颇有研究,烹制的椒蒿鱼炖子更是一绝,在新疆餐饮业是有口皆碑。

椒蒿炖鱼(张雪薇 摄)

落座后,服务员送上了泡好的察布查尔特有的黑米茶。熊总便娓娓道来伊犁河鲤鱼的种种好处,肉质细嫩易吸收,高蛋白,低脂肪,降低胆固醇,更有健脾养胃的作用。椒蒿炖鱼,锡伯人也叫做“布尔哈雪克炖鱼” ( 布尔哈雪克:野生椒蒿),它是一道颇具风味的锡伯菜肴,有其悠久的历史。锡伯族先民在东北白山黑水过着渔猎生活时期,以鱼肉为主食,吃法也是多种多样,有清炖,有烤吃,有腌吃,也有晒吃等。后来,在清炖的锅里加一些椒蒿、韭菜做成汤喝;再后来,其汤内又加入一些生面糊熬成糊状汤吃,久而久之,演变成如今的“布尔哈雪克炖鱼”。其做法也简单,将鱼去鳞、开膛、洗净后,剁成块,下锅用清水炖,再加入盐和干辣椒面。鱼炖熟后捞出,临出锅前加上布尔哈雪克嫩茎,在鱼汤里再放少许麦面糊糊,最后加入切好的韭菜,慢火熬炖片刻,即为鱼炖子。原先的鱼炖子还稍加蔬菜(根据季节而异,如春季用韭菜小白菜,夏季防刀豆,秋季用大白菜、青萝卜等),现为保持河鱼的鲜味都不加蔬菜了,是锡伯族人接待远方客人的一道特色饮食。据老人讲,老早以前,鱼炖子多和高粱米饭同食,俗称尼木哈鱼炖子素素布达。

“布尔哈雪克”是锡伯语,就是野生椒蒿,意为即“柳叶草”,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叶呈条状,由于野生,麻味浓烈。据药典记载,其味辛、苦,性温,微寒,能祛风除湿,活血止痛,解毒利尿。中药可治风湿关节痛、筋骨拘挛;外用治湿疹、口疮、痈疮和毒肿,对于治疗秃斑和肝硬化,具有特殊疗效。作家谢善智赋予它“鱼香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诗人阿苏有在《对一茎椒蒿的吟诵》写到:我的血液里,肯定有一茎游动的椒蒿\它在命定的道路上\并不言说。生于察布查尔,工作生活于北京的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的吴元丰、郭美兰夫妇潜心于满文档案整理研究四十余载,致力于真实还原“国家记忆”,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回到故乡,说“故乡的味就是布尔哈雪克的味”。锡伯族人民的椒蒿炖鱼,将椒蒿与伊犁河的鱼完美结合,烹饪出一道美味佳肴,是在伊犁河畔生活和智慧的结晶。察布查尔的锡伯人无论走到哪里,只要做鱼,都要放上一些,闻闻椒蒿和着鱼的特殊香味,在味蕾上、在精神上,感觉对故乡缠绵的爱恋和浓郁的思乡之情。

椒蒿炖鱼(张雪薇 摄)

说话间,一股清香扑鼻而来,这不是久违的椒蒿鱼炖子的香味吗?空中飘着的那缕缕香味,早已调足了的味口,又焉能控制得住。我迫不及待的舀了一勺,呷一口鱼汤,一股异香似薄荷味,又比薄荷的轻柔多一分热烈,麻烈烈的感觉蔓延在舌尖上—椒蒿的滋味实在独特,回味绵长,能最大限度开启你的味蕾。尝一块鱼肉,鲜滑细嫩,色香俱全,咸淡适宜,这种味道是隐秘而又独特的。

看着我们大口大口的吃鱼,熊总露出来了满意的笑容,一脸满是乐呵。

戒不掉的萨斯肯

萨斯肯(张雪薇 摄)

每次吃饭的时候,我就忍不住想起远在广东生活的女儿,她此刻吃饭了吗?是一个人在吃?还是和谁在一起吃?这样想的时候,就不免有些伤感,不由得发个微信叮嘱:一个人也得好好吃饭,想家了就做个“萨斯肯”解解乡愁。

“萨斯肯”锡伯族传统风味的一种炖菜,与东北的大杂烩有异曲同工之处,由牛肉、土豆、白菜、干豆角、胡萝卜等食材先炒后炖,,最后配些青、红辣椒用以点缀,营养丰富,颜色亮丽。女儿每次回家过年,我总要给她做一份美味诱人的“萨斯肯”,可喜的是她也跟着学会了烧这道菜,返回时总不忘带些干豇豆。

万隆酒店总经理向桂云不到十七岁就来察布查尔打拼,从市场里的一家小饭馆开始,从事餐饮业四十余年,风风雨雨,碰到过不少的困难,几度就想放弃,还是坚持了下来。如今的万隆酒店,每天的顾客络绎不绝,每个月的营业额也不断增加,在新疆餐饮界也很有名气。在察布查尔县能做好吃的萨斯肯的餐厅不少,但要说做的独特和获得的荣誉,似乎没有比得上万隆酒店的了。

向桂云熟练地把干豇豆用热水泡软,牛肉洗净切块,把洋芋(新疆人至今把土豆称作洋芋)、胡萝卜洗净去皮切块,白菜洗净切块,青红辣椒姜洗净切块,以备用;热锅凉油加姜牛肉块一起翻炒,加料酒酱油豆瓣酱再翻炒均匀,加水干豇豆大火烧开转小火炖20分钟左右;加土豆和胡萝卜、盐一起炖20分钟左右,炖到牛肉和那些食材快熟时,加白菜一起炖5分钟左右;加青红辣椒鸡精大火收汁尝味出锅;牛肉的先炒再炖,牛肉比较不好熟,得炖一会;再加胡萝卜和土豆,最后加白菜。一道精美的“萨斯肯”就这样出锅了。“锅里多放一些油,炒的时间长了肉就会很硬,咬不动,炸的时间短了呢,肥油出不来,肉就会很油腻。”向总一般忙碌着,一边教导着说,“牛肉有补中益气,滋养脾胃,强健筋骨,化痰息风,止渴止涎之功效,适宜于中气下隐、气短体虚、筋骨酸软、贫血久病及面黄目眩之人食用。萨斯肯是锡伯族独具特色的美食,肉的肥腻被土豆、胡萝卜、干豇豆充分吸收融化,相得益彰,干豇豆筋道,土豆绵软,无人能够抵挡其美味的诱惑。”

萨斯肯(张雪薇 摄)

2018年2月,刚刚参加中央电视台春晚的佟丽娅接受采访时,特别介绍了锡伯族的春节习俗,尤其讲到了萨斯肯。“年夜饭,除了吃常规的饺子,还有肉之类,我们还会做我们锡伯族的菜,有点像团圆菜,叫萨斯肯。”给萨斯肯赋予了新的内容,一夜之间传遍了朋友圈,传遍了祖国大地的大街小巷及全世界。“走,到佟丽娅的老家吃萨斯肯”成了游客们的口头禅。

“用最简单的食材,用最朴素的做法,烹制出让人来了想吃、吃了不想走、走了还想吃的食物,就是我的追求。”向桂云如是说。

作者:何春生。摄影:张雪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疆锡伯族的椒蒿炖鱼
把蒿炖鱼的做法
晚报美食:锡伯族美食 一缕思乡情
锡伯族的传统节日,锡伯族风俗习惯
怎样炖鱼无腥味?
椒蒿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