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弱小的韩国是怎么在战国七雄中屹立两百多年的?

公元前230年,秦始皇派内史腾率兵进攻韩国,几乎没有遇到什么抵抗秦军就占领了韩国,韩王安投降。韩国从战国七雄的版图上消失,其疆域成为了秦国的颍川郡。


韩国一直以来都是战国七雄中最弱小的国家,其疆域狭小,土地贫瘠、物产匮乏,且位处中原腹地四周强国林立,西与秦、魏相接,东和郑毗邻,南同楚相接。各国在东西方对韩形成半包围之势,《战国策·秦策四》说:“韩,天下之咽喉”。韩国所处的地理位置为各国所觊觎对其发展十分不利。但,即便这样韩国依旧在战国之林屹立了两百多年,是怎么做到的?

1、三晋联合却强敌

公元前 453 年,韩与赵、魏”共伐灭知伯“,并瓜分其领地,最终形成三家分晋的局面。《史记·韩世家》载:“康子与赵襄子、魏桓子共败知伯,分其地,得益大,大于诸侯”。此时,周王室已经丧失了申讨三家的能力。韩、赵、魏,都各自建立了自的政权,但三家要想在名义上成为诸侯,必须获得周天子的认可。公元前403年,齐国发生了内乱,田布杀死了公孙孙,公孙会以廪丘叛齐入赵,这一次三晋联合借讨齐乱之名,迫使周威烈王承认自己为诸侯。在周天子的册命下韩、赵、魏三家名正言顺的成为了诸侯。


在三家中韩国最弱,为避免新生的韩国政权被扼杀,同时赢得政权建设的时间,韩国当权者采取了联合赵国、魏国一致对外的政策。协助魏、赵一起对外开疆辟土,抵御强敌。公元前403年,三晋伐齐“入长城”。公元前 400 年,三晋伐楚至桑丘而还。公元前 391年,三晋败楚于大梁、榆关。《史记·楚世家》云:“(楚悼王)十一年,三晋伐楚,败我大梁、榆关”。

2、抓住时机拓展疆土

韩国由于势力最弱,一方面积极和魏、赵联合抵御强敌,一方面伐宋并趁着魏与楚交战之时不失时机地吞并郑国,使得韩国疆域得以扩大。公元前 423 年韩伐郑,杀郑幽公。公元前 408 年攻取郑的雍丘。公元前 385 年取郑之阳城,伐宋至彭城,执宋君;《史记·韩世家》载:“文侯二年,伐郑,取阳城。伐宋,到彭城,执宋君。七年,伐齐,至桑丘。郑反晋。九年,伐齐,至灵丘”。公元前 375 年,韩灭郑。取得郑的土地,疆域大大扩张,并且迁都到郑。


3、韩昭侯改革强国

三家分晋后,韩、赵、魏一直保持着联盟关系,三家联合攻齐伐楚,所向披靡。在韩懿侯时期,由于干预魏国王位继承一事,惹得魏惠王大怒不欢而散,三晋联盟破裂。三晋之间也多次互相征伐,韩国多次被魏所败,加之秦国的崛起,秦、屡次进攻韩国,韩国多败绩割地。在此困境下,韩昭候重用申不害施行改革,以“术”治国,授贤任能,加强官僚体制管理,强化了君主集权。使韩国国势为之一振,据《史记·老子韩非列传》记载:“内修政教,外应诸侯,十五年。终申子之身,国治兵强,无侵韩者。”


4、首鼠两端依靠强者

“三家分晋”,魏国继承了晋国的主体部分,为三家中最强,韩国积极和魏国联合,如公元前362年,韩魏上党会盟伐秦。李悝变法后魏国成为霸主不断侵犯韩国,韩国遂依附于魏国。如前357年韩魏结盟,一年后韩王入朝于魏。魏国衰落,齐、秦崛起后,处于齐秦之间的韩国很快成为两国争夺和瓜分的对象。韩国首鼠两端先后依附两国,如公元前335年韩国和魏国朝见齐威王。公元前314年秦进攻韩国,韩王于是依附秦国,前233年韩王安又对秦称臣。公元前230年,秦统一战争开始韩国遂无可避免的被灭国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魏赵韩三家分晋,为什么实力最弱小的是韩国呢?
战国时期,韩国为何却比魏赵两国弱那么多?
三家分晋,三晋伐齐之战,三晋为诸侯之间有何渊源?
余饭后摆摆古: 被秦灭掉的六国简况(2)
为什么秦国灭韩国的时候,赵魏两国不联手攻打秦国呢?他们可都是晋国分出来的?
五国伐齐后,齐国遭受重创,为何还能苦撑60多年才灭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