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70后,“家乡已老去”

当写下这个标题的时候,心里一阵莫名的酸楚。记得上次回家乡,还是过年的时候,一转眼,又是好几个月了。下一次回家,是什么时候呢?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这首诗,来见证70后的现实生活,再贴切不过了。70后的一代,整体来说,农村的比城里的多,那时候的农村,好不热闹,虽然很穷,但没有“萧条的样子”。

后来,70后都长大了,背井离乡,有的在城里工作;有的还是郊区,但不是家乡的郊区,是异乡的某个地方。当你在城里有了新的家庭,或者是租房住在城里工作,慢慢也就融入了城市的生活,猛然一回头,70后,奔五了,不再是年轻小伙子,细细数来,背井离乡的日子,有些年头了。

每次回家乡,多半是因为家里还有父母,他们留在故土上,舍不得离开,那是一种“扎根的情结”,异乡再好,不如故乡,恋家的心,总是会在某个不经意的时间,冒出一个想法——去家乡看看。

曾经,那是一块热火朝天的土地,留下了太多美好的回忆。70后 的人,在村口的小河你,摸鱼虾,嬉戏着。河水很清澈,比城里的任何一条河,都清澈。渴了,可以随便捧一些水,放心喝。屋后有树林,郁郁葱葱的样子,或者是田和土,有庄稼,还有老牛哞哞叫着。村里到处可以溜达,谁家都不上锁,甚至吃个饭都可以走一圈,去别人家里夹菜。孩子挤在一起,在村口大空地上打闹,玩具都是自己做的,不要钱,粗糙的木头枪,看起来已经很“精致”了。

家乡也有读书的声音,但读书不是那么重要;读书的时候,想当数学家、美术家、航天员......但后来都弄丢了。当你放学回家的时候,不是父母陪着你做作业,而是大声说,“快去放牛、找猪草、去屋后拿一些柴草过来......”家里有干不完的活,比作业重要;家里要谋生计,吃饱穿暖,就好了,多数的父母,不太在乎你每个学期考了第几名。只是,成绩不好的人,会听到父母说,“成绩不好,以后就去打工吧,早点赚钱,也是好事......”

70后的人,刚刚走出校园的时候,村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自己也毫不犹豫走出了家乡,加入了打工队伍。

在工厂,第一个月工资拿到了,有几百块,真的好多,甚至比父母一年赚的钱,还多。因为成绩好,考到了更好的学校,然后有了正式的工作,在单位混日子,很骄傲。但不管怎样,每个月寄点钱给父母,刚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大家都有这样的习惯。70后,自私的心,真的不强,也容易满足。

70后的人,在城里,也混得很无奈。现在,上有老下有小,不在少数吧。负债累累的人,也有很多吧。房贷车贷,可能还不知道哪一天可以还清楚。好想,回家乡算了,过点悠闲的日子,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但想了很久,还是没有动身。一来是故乡也不是曾经的故乡了,二来是负担大,还是要外出赚钱,没有更好的办法。

70后,还记得上次回家乡的场景吗?父母早早准备了吃的,都是你喜欢的味道。吃饱喝足了,睡个懒觉,然后去村里看看。

家门口的树,都长大了,也高了;村里的狗,跳出了乱叫,都不认得自己;儿时的玩伴,回家的一年比一年少了;很多人,全家都没有回家过年了,老屋都长草了,甚至漏雨,很严重,反正也没有人管。

离开家乡的时候,突然发现自己不敢回头——父母渐行渐远的身影,真的害怕一转身就再也不见了;那一声声叮嘱,是父母永远的爱,走到哪里,都忘不了;包裹里,是母亲准备了很久的东西,都是自己爱吃的,在外地吃不到的;眼里,是模糊的泪水......

70后,“家乡已老去”。或者说,已经回不去了,只是作为是一种记忆,深深刻在心上,永远无法抹去。

走进熙熙攘攘的城市,忽然发现,自己不是真正的城里人,根不在城里,我们只是路过,我们只是漂泊,我们只是“为了生活”,我们只是常常回忆——那一道山梁,那一条小溪,那一声呼唤,那一种牵挂......

下一次,什么时候再回家乡?也许,过年回家;也许,来日方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鄱阳专栏】 王运光 | 何时归故乡
变老的70后,将用这4种方式回到故乡
【河北】侯利旺||故乡在童年那头
初五,说不尽的年节
乡愁是什么?
刘若英的家乡只有冬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