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烽火绵延续基因!宾阳的这段革命历史,你知道多少?


翻开中国的近代史,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压迫下,中国社会落后、人民苦难。广西是西方列强侵略的重点地区之一,宾阳县也深受其害。社会生产力落后,人民生活水深火热。

民族危在旦夕,社会矛盾日益凸显。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开辟了民主革命发展的道路,宾阳籍的施正甫、陈良佐、梁瀚嵩等有志之士也积极投身其中,为推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制度贡献力量。中华镇上施村人施正甫,1910年赴日本留学,追随孙中山开展革命,是中国同盟会广西籍骨干成员。1911年“三·二九”广州起义失败后,施正甫被派回广西负责宾州地区的革命宣传联络和枪弹运输工作。

施正甫

陈良佐

梁瀚嵩

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命运,但宾阳志士站在时代潮头的精神绵延不息。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人民带来了马克思主义。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开始传入宾阳,推动宾阳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科学民主、新思想文化的传播。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后,以学生运动为主的反帝爱国热潮遍及宾阳。宾阳城内的宾上迁中学与县立高级小学、县模范小学、女子小学等校师生积极声援,举行集会,示威游行。他们从新宾教场集中出发,向芦圩进发。学生们高呼“打倒帝国主义”“挽回权利”“抵制日货”等口号,还张贴标语、散发传单,到各商铺清查并当场焚烧了一批日货。随后,全县各地的高小、初小学校积极投入到爱国宣传、游行、抵制日货的斗争中。学生运动的开展,促进了新文化、新思想在宾阳大地的传播,推动了人民的觉醒,客观上为马克思主义在宾阳的传播创造了条件。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开辟了中国革命的新纪元,中华民族的历史从此翻开了新的篇章。中国共产党推动第一次大革命在神州大地展开,国共合作开创了国民革命新局面。1926年冬到1927年春,宾阳先后成立农民协会数十个,会员数千人,农民运动风起云涌。

位于今宾阳县武陵镇的云梯村是中国共产党宾阳县第一个支部旧址,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个宾阳籍党员周杰的故居。

周杰,原名周永杰,1925年底在广州接受马克思主义和革命思想,发起组织“宾阳留穗革命同志会”,参加工人、学生运动。1927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

周杰

1927年,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清党反共”使中共广西地方党团组织遭到极大破坏,宾阳的农民运动也在白色恐怖中夭折。

1927年5月,周杰受派遣回到家乡宾阳开展革命工作。白色恐怖之下,人心惶惶。作为第一位出现在宾阳的中共党员,周杰将生死置于身外,与从广州返乡宾阳籍进步青年蒙达三等人开展革命活动。周杰回到家乡后,开办附设贫民夜学班,传播进步思想,号召大家要起来,用革命武装反对国民党的反革命武装。经过几个月工作,周杰发展了蒙达三、陈子余、陈杰三、龙国贤、赵子谦等9人入党,7月建立中共宾阳县支部,周杰任支部书记。这是宾阳县的第一个中共支部。支部在芦圩街党员赵子谦开办的“同安堂”药房设交通联络站。

宾阳县第一个中共支部交通联络站旧址(芦圩“同安堂”药店)

这是红色基因在宾阳的首次生根发芽,面对腥风血雨,顽强而有生命力。虽然在当局恐怖统治下,1927年底中共宾阳支部遭到破坏而停止活动,但革命的火种已经洒在宾阳大地上,蓄势待发。

1927年8月1日,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军队在南昌举行起义,打响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汉口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拉开土地革命战争的序幕。遭到破坏的中共宾阳组织得到重新建立,播撒下的革命火种焕发出新的能量,并呈现燎原之势。

1928年建立了县委,此后组织活动扩展到相邻的永淳县甘棠和迁江县陶邓,成立了中共宾永迁三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发动群众开展抗税抗租抗征兵斗争。

▲陶邓支部旧址

1928年6月,中共广西特委常委雷经天根据特委扩大会议关于“要整顿、健全和恢复原来的党组织,大力发展新的组织”精神,到宾阳芦圩同安堂药房、武陵留寺村(小学)等开展组织重建工作,恢复了原有大部分党员的组织关系,并积极发展新党员。1928年7月初,重建了中共宾阳县支部,赵子谦担任书记。赵子谦是新桥卢村人,从小移居芦圩,1927年夏经周杰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中共宾阳支部成立后,便以同安堂药房作掩护,设立秘密交通联络站。1928年6月中共广西特委常委雷经天到宾阳县指导工作,曾到芦圩同安堂药房与赵子谦取得联系。后来县委书记黄彰也曾在同安堂药房以当店员作掩护,领导开展党的活动。

为了加强对宾阳党组织的领导,1928年7月中共贵县县委委员黄彰负责领导党建工作,发动组织农民协会,宣传抗租抗税。8月,黄彰、赵子谦、周杰、蒙达三、龙国贤、思树桂等人在马缆乡(今宾州镇马兰)织机梁村成立中共宾阳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同年10月改为中共宾阳县委员会,黄彰担任书记,县委机关及交通联络站仍设在芦圩同安堂药房。当时县委辖有3个基层支部,党员达到41人,主要是农民、手工业工人及店员工人。根据中共广西特委的指示精神,县委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发动组织农民协会,宣传抗租抗税斗争作为主要任务。

面对当时复杂的政治环境和桂系军阀白色恐怖,宾阳党组织犹如一艘逆流而上的小船,坚毅前行、目标坚定!特别是1929年9月,在邓小平主持召开广西省第一次代表大会,提出在广西开展土地革命,武装农民,推翻国民党统治等系列决定后,中共宾阳党组织在艰难中坚持开展党的工作。

随着桂系军阀加紧在广西开展“清乡围剿”,大肆捕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右江革命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广西党组织进入最艰苦的斗争时期。

在极端困难情况下,1934年中共郁江特委委员陈岸到宾阳开展整顿活动,让党员树立信心,让党组织更加坚强可靠。后成立中共陶邓支部,成立廖平乡(今大桥)思村、滑石村,马缆乡(今宾州)大湴村等劳农会组织,反抗“征兵、征粮、征税”三征斗争日益高涨。随后,中共宾阳南区委员会在马缆乡大湴村明星小学成立,宾阳县内革命热潮风起云涌,党组织不断壮大,东面扩大到迁江,南面加强了甘棠支部,群众运动日益高涨,土地革面遍地开花。

1935年11月,为了推进郁江地区党组织建设,在中共郁江特委筹备委员会书记陈岸的主持下,宾阳、永淳、迁江三县党组织代表在宾阳县廖平乡水浸思村宝隆小学(今大桥镇思村新思小学)召开,成立中共宾(阳)永(淳)迁(江)三县临时工作委员会,加强对各县党的工作的领导,进一步巩固和发展宾阳党的基层组织。会议同时决定重建中共宾阳县委员会,宾阳县委下辖有南区区委和芦圩、中华、军靖、龙村、大湴、思村、滑石村等7个支部,工作范围向西区、北区扩展,继续发动群众组织劳农会,建立反对征壮丁同盟会,发动群众抗征兵。1936年,贯彻执行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方针政策,发动民众组织抗日同盟会,开展抗日救国活动。

宾永迁三县临时工作委员会遗址(大桥镇思村新思小学)

1936年11月7日至8日,中共广西省代表在贵港三里罗村召开,会议报告指出,至大会召开时,白区已有陆川、宾阳等5个县建立了县委,贵县、永淳等6个县建立了区委、特支或支部,共有党员600多人。遭受严重摧残,支离破碎的广西党组织,又得到了较快的恢复和发展。

时光无声,岁月有痕。从1927年7月中共宾阳县第一个党支部成立到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的十年间,宾阳党组织从无到有,经历多次被破坏、瘫痪、重建,始终屹立在绵延不绝的革命浪潮里,白色恐怖中,宾阳的共产党人没有被带血屠刀吓倒。虽未曾谱写惊天动地的篇章,但让初心和永恒昭然于世。如一颗火种,播下理想和希望;如一盏明灯,在那段峥嵘岁月,闪耀着宾阳这片土地上百折不挠的红色传奇。

记者:蒙焕章
编辑:简鑫乾
编审:罗桂源
监制:农 云
史料主要来源:县委党史研究室、县方志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支秋玲:高雷妇女运动英杰
中共奉天支部第一任书记
九江影像志:历史上的今天 · 4月4日 · 第一任地委书记曾延生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 | 光荣之路从西江畔始发——寻访广西的红色印迹
黄慈宽:中共河源县委首任书记
王灵恩 | 红色战士陈星革命传略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