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夫朱子文化之旅

五夫朱子文化之旅


五夫镇位于武夷山市东南、距离度假区51公里。


五夫镇自古“邹鲁渊源”之美称,历代名人辈出。至宋代已是鼎盛时期,名人学者云集,工商仕农极为繁荣,抗金名将刘子羽、吴介、吴遴在五夫降生;词圣柳永以及他家“柳氏三杰”在五夫孕育;胡安国家族的胡氏五贤出自五夫;理学宗师朱熹在五夫从师就学,可谓“群英荟萃”。五夫镇自然环境幽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盛产白莲、板栗、杨梅、香菇、田螺等。

主要景观有二处:一是朱子故居--紫阳楼;二是兴贤古街。 
     

兴贤书院:位于五夫镇兴贤古街,建于南宋孝宗年间(1163-1189年),为纪念理学先贤胡宪而构筑,朱熹学有所成后,曾在该书院讲学授徒。之所以名为“兴贤”,民间传说有“兴贤育秀”,继往开来之意。书院门牌高耸,构筑精巧,造型古朴,全部建筑共分三进,前进为正堂,分下廊与上厅,下廊设有两厢房;二进为书院,分左右两院,正进为文昌阁。兴贤书院曾是朱熹弘讲理学,以文论道之所,现今在书院内可欣赏到仿朱熹笔体而写的“继往开来”等堂匾和各式楹联。

朱子巷:南宋绍兴十三年(1143年),朱熹14岁时家时突发不幸,父亲朱松病逝,去世前将儿子托给原武夷山籍的挚友刘子恽、刘勉之、胡宪教养。于是,朱熹随母移居到武夷山五夫里,从此朱熹定居五夫里近50年。在这些年中,他无论是幼时上学,还是成年后,探友寻幽问道,每次外出都要经过这条小巷。这条巷子是五夫中和坊与儒林坊(古名)的交界线,上行是中和坊,下行是儒林坊,原全长300米,现仅存138米,巷子路面全用鹅卵石铺成,巷多曲折,两侧皆是古屋高墙,步入其中,耳边仿佛回荡起朱熹求学的足音。

紫阳楼:紫阳楼又名紫阳书堂、紫阳书室,建于南宋绍兴十四年(1144年),朱熹从15岁起在此定居,一直到晚年迁居建阳为止,住了近50年。紫阳楼位于屏山脚下,潭溪之畔,周围古树参天,修竹成林,屋前是半亩方塘,屋后是青翠竹林。传说,朱熹的那首《观书有感》就是因朱熹在塘边苦读时,触动灵感,信手写就的:“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紫阳楼构筑风格庄重典雅,一楹两进,前进为朱熹书斋及寝室,朱熹为不忘父老,以父号取名,将寝室命名“韦斋”,将书房命名为“晦堂”。中堂悬匾曰:紫阳书堂。表示不忘其祖籍徽洲婺源(今属江西)的紫阳之意。

朱子社仓:朱子社仓座落在五夫镇凤凰巷内,是朱熹为赈济灾民于乾道七年(1171年)创建,因社仓地址在五夫里,又名“五夫社仓”。社仓竣工时,朱熹曾亲撰《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社仓记》一文,并在仓壁上题了一首警诗“度质无私本是公,寸心贪得意何穷。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借以劝戒社仓管理人员。朱子社仓建成后,在春夏青黄不接时赈放粮种,冬秋偿清存放,大利于民。自此该社仓开了南宋救荒的先河,南宋朝廷为此将朱熹所呈请施行的《社仓法》颁诏行于诸府各村。“朱子社仓”被誉于“先儒经济盛迹”。

朱子家宴:朱熹不仅在学术上成为理学宗师,在饮食文化上也很有影响。朱熹定生注重礼仪,热情好客又谨守“勤俭乃持家之本”的家训,为此,他待客时常以地方特产精心加工制作,形成了富有特色、美味可口、经济实惠的朱子家宴。有朱子家酒、文公菜、鼠曲饼、酿豆腐、青炒田螺等。在朱子故里品朱子家宴,别有一番情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朱熹故里:走进武夷山千年古镇,与人文山水隔空对话
寻镇南平武夷|五夫古镇,朱子故里儒风理学守望千年
书院12-紫阳书院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161)福建省武夷山市五夫镇
朱熹石刻画像与文公书院
理盛学昌:大师风采——朱熹:理学的高峰与书院的兴盛(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