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酸图”故事流传考析
原创 杨继方 两庆书屋 2023-07-01 20:00

“三酸图”故事流传考析

杨继方

   “三酸图”,亦称“三高尝酢”(“酢”同“醋”),为我国古代绘画经典题材,描绘北宋镇江金山寺住持佛印与好友黄庭坚苏东坡处,三人品尝桃花醋之后表情迥异,时人称其为三酸。明万历霍镇方编撰《京口三山志》“选补”记载:“佛印偕鲁直诣东坡家,印云:吾今做得桃花醋甚美。取而共尝之,皆皱眉,故世谓三酸云。”(注 1)

▲图1  明万历 霍镇方 编撰 《京口三山志》“选补”

  北宋时期文人阶层壮大,“理学”兴起。文人士大夫多将原本涵义枯涩的儒家理论,用平淡朴直的文字书画表述。佛教发展也与此趋势合流,促进禅宗等流派兴起。“禅机”“说禅”为主题的诗题画作日益见多,“不立文字,直指本心”。这些画作笔简意足处耐人寻味,点人开悟,吸引宋代文人广泛参与。画风一改之前唐、五代迤逦风气。其中有“尝醋诗”“尝醋图”流行传颂,以“五味调和”喻禅指义。

  北宋初年画家石恪善画佛道人物,多作丑怪奇诡之画。曾有《翁媪尝醋图》,画一老翁老媪品醋图样。北宋中期苏轼门下“苏门六君子”之一的李廌《德隅斋画品》中记载“顷见恪所做翁媪尝醋图,蹇足撮口,以明其酸”(注 2)苏轼好友黄庭坚作诗于石恪《翁媪尝醋图》上并记:

石媪忍酸喙三尺,石皤尝味面百摺。
谁知耸膊寒至骨,图画不减吴生笔。
——黄庭坚《题石恪画尝醋翁》

  宋中晚期学者吴则礼作诗《又画尝醋翁》 ,意为仿石恪绘画所作。

石先戏作忍酸相,未信从来尝醋难。
头毛鬅鬙面白皱,老夫笑作婴儿看。
——吴则礼《又画尝醋翁》

  以北宋李廌黄庭坚吴则礼诗文证明,“尝醋”题材故事,至迟于北宋中晚期时已为流行。“尝醋”为日常最为平常之事。“醋”之酸、苦、甜,是否“美而甘”?是以画中、诗中人物个中味道个中意会。尝“醋”诗画中,蕴含“味”之思辨。《庄子》曰:“声色滋味之于人心,不待学而乐之”。《尝醋图》以墨色酣畅,画意“率真痴绝,出入无间”,描绘人生之“味”。以最为平常之事而为画作主题,并引众多文士参与其中,方使“文人画”“禅宗画”二相汇流。并以日常生活最为平凡的事物中,投射、体悟形而上之道。以形而下之事,发形而上之理。

  北宋苏东坡一生坎坷。身遭贬谪,处境危艰时,多以佛、老思想作为其处世哲学的主导思想,和在险恶的政治逆境中自我解脱的精神支柱,保持超然物外的旷达乐观的情怀,坚持着对人生、对美好事物的追求。苏东坡交游广阔,为释为道不在少数,如僧道潜、僧惠崇等。“乌台诗案”后,苏东坡被贬黄州。僧道潜不远千里前往相陪。苏东坡感慨道:

“仆罪大责轻,谪居以来,杜门念咎而已。平生亲识,亦断往还,理故宜尔。而释、老诸公,乃复千里致问,情义之厚,有加于平日,以此知道德高风,果在世外也。”(注 3)

  北宋中期,苏东坡诗词、言行故事即以演绎传播,如《元丰续添苏子瞻学士钱塘集》、《东坡先生志林》等。两宋之际,已被代入各种话本故事,成为瓦舍说话人“说参请”主人公。如南宋叶梦得《避暑录话》、南宋话本《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等。南宋画师李东“不知何许人,理宗朝时,常于御街鬻所画。多画《村田乐》《尝醋图》之类,不足以供清玩,仅可娱俗眼耳”。明代张风《三酸图》画作题跋所记:(宋)文湖州(文同)画有三酸图,传于后世,争为师事,此幅略似其意”。以上诗文记载,大约在南宋,苏东坡佛印等,已成为各种社会“话题”人物,逐渐取代“翁、媪”,成为“尝酸图”的主角。

▲图2 《东坡居士佛印禅师语录问答》江户时期 日本国立公文馆藏

  南宋初年陈与义《别岳州》吟诵“朝食三斗葱,暮饮三斗醋。宁受此酸辛,莫行岁晚路。”中有“酸辛”语。“始知五味和,咸酸必相有”,南宋谢枋得《乞醯》讲述五味调和意蕴。“尝醋图”主题于宋代流行,是禅宗思想与宋代文人画的结合以显现,凸显孔子所宣扬的“宽柔以教,不报无道”的理念。所以其主题为宋元文人士子孜孜以念,成为文人画常做题目。

  元明时期,多有名家画士续作仿之。传元代颜辉赵孟頫“尝醋图”画作。赵孟頫画上题词:

“金山寺住持佛印乃端卿出家。有三才学,守戒行。同黄门黄鲁直与先生友善。一日遇谒佛印曰:吾得桃华醋,甚美。取而共尝,皆皱其眉,称为三酸。至大二年五月五日赵子昂画并书”。

  有明一代,以苏、佛、黄三人为主题故事广为流传。明代大儒王阳明《书三酸》评述 :

“人言鼻吸五斗醋,方可作宰相。东坡平生自谓放达,然一滴入口,便尔闭目攒眉,宜其不见容于时也。偶披此图,书此发一笑。”(注 4)

  数百年后从此文笔间,可意会阳明先生观《三酸图》时,笑“东坡一滴”“五斗醋宰相”之间的差距,忍俊不禁之笑意。明晚期李宗谟《东坡先生懿迹图卷》中,东坡冠博巾,宽袍长衣,手正欲往醋缸申去;佛印则一手按缸,一手高举回应。鲁直手抚长髯,一手已触于缸内。画面正描绘三人于醋缸旁以手指沾醋,“已品”“正品”“未品”三态。三人神情各异,描绘精准。布景设色,并皆巧妙。

▲图3  《王文成公全书》明 王阳明 著 钱德洪编次

▲图4  晚明 李宗谟《东坡先生懿迹图卷》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明末清初之际,《三酸图》如崔子京苏六朋王素多以绘制。并被绘制于瓷器之上。如上海博物馆藏明崇祯青花“三酸图”人物图笔筒,以青花为墨,五色勾描渲染苏、佛、黄三人于瓷胎之上,别有生趣。

▲图5  上海博物馆藏明崇祯青花“三酸图”人物图笔筒

▲图6  英国皇家收藏信托基金会藏清顺治景德镇窑五彩三酸图笔筒

  画作除于民间流行外,亦通达于宫廷之中。清高宗弘历通晓汉学,多次传旨内廷画家作古文人题材画作。清宫《活计档》记载:

“乾隆三十六年四月初九日 太监胡世杰交宣纸一张 传旨著顾铨画三酸图 钦此”。(注 5)

▲图7  《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34册)482页

  乾隆一朝瓷业发达,清人许之衡《饮流斋说瓷》中所述:“乾窑人物工致绝伦,故事则举汉晋以来暨唐人小说,几于应有尽有”“三酸图”等文士题材亦有烧制。如两庆书屋藏清乾隆矾红彩“三酸图”人物图灯笼瓶,整器以以矾红彩描绘佛、释、道三高士休憩于松萌之下,画面中居中长髯者东坡,一手揪僧佛印耳,一手持杯强行劝饮,鲁直双手用力拖住佛印双足,为东坡助力。而佛印亦不示弱,一手抓东坡胡须一手戗地,表情诙谐。衣纹线条勾勒逼真,松姿飘逸挺拔,蝙蝠飞翔,意趣盎然。山石以披麻皴笔法绘就,呈现典型的乾隆时期特征。勘为乾隆一朝“三酸图”之代表之作。

▲图8  两庆书屋藏清乾隆矾红彩“三酸图”人物图灯笼瓶

  清中晚期之后,“三酸图”题材依然流行,如江西省博物馆藏清光绪黄釉堆塑“三酸图”人物纹笔筒。工匠以瓷泥塑三人身态,凸凹有致,于微妙间眉目传情。东坡面露微醇,执手示意;佛印鲁直二人则以手指口,其中滋味如饮冰食檗,各味自知。

▲图9  清光绪黄釉堆塑“三酸图”人物纹笔筒“王炳荣作”江西省博物馆藏

  《三酸图》题材经久流行,其内在因素在于以民众喜闻乐见之人士,用“尝醋”之生活普通之事,绘而述“道”。清代方薰《山静居画论》论述:“余初未尝识画,然参禅而知无功之功,学道而知至道不烦。于是观画悉知巧拙工俗,造微入妙。然岂可为单见寡闻者道”(注 6)儒家以人生为酸,人生之路备尝“酸辛”;佛教以人生为苦,“今世”苦尽后“来世”则甘来;道家以人生为甜,道“今世”之本味,谓人生苦短,勿自取烦恼。三者都蕴含着最简单的道理:物随心转,境由心造。

▲图10  上海博物馆藏清代顾绣《三酸图》镜片局部

  如苏东坡“转命运为境界”!虽然一生饮冰食檗,经历顺逆、祸福、得失之后,超然对之,将种种过往,转变为升华个人境界的资材。而世所流行《三酸图》者,则为后世诸生一一仰望镜像也。

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云散月明谁点缀?天容海色本澄清。
空余鲁叟乘桴意,粗识轩辕奏乐声。
九死南荒吾不恨,兹游奇绝冠平生。
——《六月二十日夜渡海》   宋   苏东坡

引用资料:

[1] 中国方志丛书《京口三山志选补》,成文出版有限公司印行,484页。

[2] 商务印书馆《丛书集成初编》,(宋)李廌《德隅斋画品》,1637 页。

[3]《与僧道潜》,《苏轼文集》卷五十一。

[4] (明)王阳明著,钱德洪编次《王文成公全书》卷十五。

[5]《清宫内务府造办处档案总汇》第(34册)482页。

[6](清)方薰著,陈永怡注解《山静居画论》卷首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核舟记》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苏轼与佛印的双关哑联
《核舟记》魏学洢
苏东坡戏谑文字集趣
核舟记 一句原文一句翻译
佛印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