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1820年~1850年的英国经济历史:工业化
《现代英国经济史》(上卷),作者:克拉潘。
这是一篇读书笔记,上卷(1820~1850年)分为第一分册(铁路时代前夕)和第二分册(早期铁路时代),原书出版于1926年。
作者克拉潘(1873—1946),被社会主义学派的历史学家认为是代表资产阶级的经济史学家,至少恩格斯对他的这部经济史中关于工人阶级被剥削的痛苦状态没有严谨的描述,对阶级斗争没有正确的认识,而是站在资产阶级的立场平静甚至愉快的叙述,曾经表示过抨击。翻译的出版社也严谨的注明:汲取其对我有用的精华,剔除其不合时宜的糟粕。不过,我觉得这都是不同流派思想之间的争吵,兼听则明,难道写历史一定要悲天悯人吗?不悲天悯人的历史才更会更接近原貌的真实。我们也只参考其呈现的经济发展和工业化事实,并不对其他方面进行探讨。
克拉潘的经济史,注重多方面的描述,引用的相关数据也是尽可能严谨的,其实从描述中并没怎么体现其立场,客观的描述更多一些,在学界以客观记录历史著称,但是也确实不那么一板一眼,而是轻松愉快的故事般写下来,有助于获得对当时英国经济面貌的总体感受。不过,1820~1850年也不是作者生活的年代,所以有不少数据,其实也是残缺或粗略的,所以,也不见得就是完全真实准确的历史,就像我们现在一位70后的经济史学家去写民国前后的历史差不多的情况,一些真实的情况可能在当时就已经模糊不清甚至被历史迷雾所掩盖了。
一,经济历史概貌
从我自己梳理的历史事件表中,或许大致可以感知到,这个历史时期是处于一个什么样的背景下(1820年之前,蒸汽机已经经过多次改良,并应用于多个行业,蒸汽机轮船也已经造出来,并经过了10年的改进;火车刚造出来,正在改进中;内燃机在这个时期中进行着技术上的孕育阶段,电磁感应处于学术理论研究发现初期。工业化的技术代表是:蒸汽机,以及蒸汽机推广应用于制造业和运输行业,后期产生了通信方式的技术变革:电报的发明和应用,这个时期主要还是在铁路管理上运用于列车调度,可能因为成本还比较高,并没有大量运用于人们的生活),实际上,这个时期,正是英国真正的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历史时期。
在铁路时代之前,没有运输工具的广泛效率改进,城市化仍然和工业化之前的单点城镇没有太大的区别,因为连接很慢,没有效率。而从书中对铁路前夕的制造业所述的蒸汽机应用程度来看,蒸汽机在各行业中的应用并不广泛,规模还比较小,蒸汽机改良以后,也经历了人们长达几十年的持续技术改进和认识接受过程,才在1820年代前后开始发挥出产业化的威力,尤其是以纺织业为代表。
或许人们的印象中会认为应该以1765年瓦特改进出蒸汽机作为英国工业化的标志(一般的说法也是这样描述的:1760~1830年是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甚至有人认为工业革命在1750年左右已经开始,但直到1830年,它还没有真正蓬勃地展开),但是我认为那是技术创新史和发明史意义上的标志,技术的成熟和引起社会广泛的变化,改变行业的风貌,引起经济上的重大变化,并导致人口从业结构的变化,确实是在1820年~1850年间才显著的体现出来。就像20世纪电子计算机是在二战以后的1946年就已经发明出来,但是一直都是大而笨重的东西,只用于军事和科研等少数领域,直到IBM开始造个人计算机,且乔布斯和盖茨开始把计算机搞到个人能用的起,用的上,用的方便的1980~1990年代,才对美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起到显著的刺激,进入真正的计算机时代。
这个过程可能就有点像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30年左右的变化过程(同理,我们国家的情况,也不能认为造出了两弹一星,并从苏联引入了一些重工业技术产业,就认为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开始了,改革开放后这些基础技术积累开始结合生产关系的调整,激发了广泛经济效应和人口从业结构变化以后,才认为开始了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而我们改开30年的产业发展技术线索除了吸收前序技术革命成果并有所创新,主要是跟随最新的计算机化和信息化革命,使计算机广泛应用于各行各业,后期的通信变革上则体现为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化传递),其他都是副产品。
时间历史事件
1765年瓦特在修理纽可门机的基础上,对蒸汽机做了重大改进,使冷凝器与汽缸分离,发明曲轴和齿轮传动以及离心调速器等,使蒸汽机实现了现代化,大大提高了蒸汽机的效率。
从1765年到1790年瓦特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3倍多,最终发明出工业用蒸汽机。自18世纪晚期起,蒸汽机不仅在采矿业中得到广泛应用,在冶炼、纺织、机器制造等行业中也都获得迅速推广。
1807年在船舶上采用蒸汽机作为推进动力的实验始于1776年,经过不断改进,至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实用的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号。
1814年史蒂芬逊在试运行“布拉策号”机车时,虽然取得了成功,但也暴露出许多问题,如噪音太大,振动强烈,蒸汽机随时都有爆炸的可能。
1820年丹麦物理学家—奥斯特,1820年因电流磁效应这一杰出发现获英国皇家学会科普利奖章。
1821年1821年法拉第完成了第一项重大的电发明,电动机模型。
1825年英国人斯瓦底·嘉内制造了一辆蒸汽公共汽车,18座,车速为  19km/h ,开始了世界上最早的公共汽车运营。
1825年史蒂芬孙试运行“旅行者号”机车时,情况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善。“旅行者号”牵引着6节煤车、20节挤满乘客的车厢,载重达90吨,时速15英里。
1829年史蒂芬孙试制成功了更为先进的“火箭号”机车。
1831年法拉第制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第一台发电机。
1833年英国人赖特提出了直接利用燃烧压力推动活塞作功的设计。1859年,法国的勒努瓦用煤气和空气混合气取代往复式蒸气机的蒸气,通过电火花点火爆发燃烧,制成二冲程煤气内燃机,法国和英国都制造了一小批。1861年,法国的德·罗夏提出了进气、压缩、作功、排气等容燃烧的四冲程内燃机工作循环方式。
1837年美国人莫尔斯发明电报机。
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蒸汽机船“阿基米德”(Archimedes)号问世,这种推进器充分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因而被迅速推广。
1857年横跨大西洋海底电报电缆完成。
二,各方面情况和数据
1,收入和成本数据
工人生活成本,在1813年出现高峰以后就呈现出下降趋势,农业收入甚至更早就已经开始滞涨,从曲线上来看可能在1807年左右。当然,这些数据的坐标是基于金本位发行纸币体系下的价格体现,以当时的英镑为标尺。(1819年皮尔条例开始,英国尝试向金本位体系的演化,但是中间也因各种信用危机事件有些事实上的波折,政策上是一直坚持金本位的)。
同时,工人的工资水平,也是在进入1810年之后就呈现下降趋势。(这跟纸币本位下我们看到的表面工资和生活成本都在上涨是不同的,如果换算成金本位,我感觉也会呈现类似的下行趋势,因为在经济高速发展和经济滞涨阶段,货币相对于黄金的贬值都是蛮快的,那么你看到的工资增长和生活成本上升,换算成黄金来说,恐怕也很可能是下降的)
这组数据,我认为反应了进入工业化时代之后,生产效率的提升,导致在金本位货币体系表现中,价格的下行趋势。其实说白了,就是生产的财富多了,东西就会变便宜了,因为这一时期,黄金的总量并没有增加的很厉害。
2,人口增长和城镇化
从人口规模上看,英国的工业化阶段,是千万级别人口规模。后面的数据没有看到,即使持续有所增加,应该也在2千万的规模。
时间不列颠的人口
1751年725万
1781年925万
1801年1094.3万
1811年1259.7万
1821年1439.2万
1831年1653.9万
而城镇化的数据,由于城镇所呈现的特征和乡村的差异不是非常典型,而且很多工人和城镇手工业者是具有多重身份的兼职演化过程,作者的措辞比较含糊,可以看出作者当时也并不能非常确切有一个划分标准。
1851年,农村地区仍占有英国人口将近50%。在1831年则描述为”一个同等的百分比很可能在经济上是农村型“的,居住在2万人口以上城镇的人口,大约为25%。
也就是说以当时作者所处的1920年代城市化的标准划分眼光来看,英国的工业化,没有伴随城镇化的显著提升(但是对于其他国家来说,这仍然是一个史无前例的城镇化数据),或者说城市化率从25%提升到了50%。很多采矿和冶金业,手工业,都是依托农村和乡镇进行的,即使纺织业也并非完全的蒸汽机械化生产,很多棉纺毛纺织业,其实是劳动力密集型的手工制造业,只有麻纺的蒸汽机工业化达到了较高的机械化水平。
3,煤铁产量
在石油和电力成为主要能源形式之前,煤的消耗量其实代表了工业化的程度变化,因为蒸汽机主要还是靠烧煤的,当然生活取暖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英国的煤产量在1810年~1820年之间开始过渡到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这个时期,英国的煤炭主要还是自身的工业消耗,出口占比是微不足道的,在1839年英国出口煤142.8万吨,1849年271.3万吨,跟总产量相比不到5%。
铁的产量,则是那个时代工业产出的一个明显标志,因为无论是铁路,还是制造业的机器设备,都要靠铁来制造,而铁制品的出口,则是那个时代产出品外销的工业化特征最明显的体现。如果只有铁产量增加,而铁制品出口少,那说明这不是个工业制造型的国家,而只是个铁资源型国家且冶铁工业发展很快的国家;如果铁产量和铁制品出口量都同步增加,那说明这是一个冶铁和工业制造都在快速成长的国家。英国当时的情况明显属于后者。
4,主导产业
英国基本上是以纺织业为主要标志和主导产业的工业化过程(蒸汽机最先在纺织上大规模采用)和城市化过程(即“圈地运动“),城市化过程催生的需求,带来手工业和消费行业的兴旺。其实在整个19世纪英国的发展历程中,纺织工业都是英国的主导产业,进口棉花,自产羊毛,出口棉纺织品和毛纺织品,并且纺织品的出口在大部分历史时期,都占到一个相当高的比例。因为数据散落于行文中,我也懒得去找了。
5,铁路的投资热潮
英国铁路的投资和建设热潮经历了两波。
第一波在1836~1837年突飞猛进,投资规划的铁路线超过了1千英里。
第二波在1844~1848年,英国铁路通车里程达到了5千英里,近代英国的铁路草图在这个时候已经基本完成。
铁路的建设带来了铁路工人的巨大需求,当然也同时促进了钢铁等的需求,进而促进了整个经济的热潮,而两波热潮之间为什么会有间隔,自然可以想到,经历了一次泡沫破灭呗,第一波总是在想象力的支配下,募集大量资金,做出超越当时金融系统承受能力的规划,泡沫破灭后,第二波真正的依靠投资和需求的比较良性的循环,渐进的建设出了更大规模的铁路网。
6,战争,关税壁垒,金融和危机等
1812-1815年:英美战争
1815年:滑铁卢战役
1840-1842年:鸦片战争
当然,这些时期的战争都没有涉及到不列颠本土,主要是在对方国家进行的战争,因此对工业设施没有产生大的破坏作用,反倒促进了相关需求的增长和价格的升高。战争,使从敌对国家进口的物品涨价,而敌对国家不予出口的情况下,国内的相关行业产品自然变的紧俏,自然有了更大的市场需求,因此这些行业在战时反而会更加欣欣向荣。工资水平在战时上升,战后以(相对于战时上升速率)更快的速率下跌,然后趋于平稳,是这个时期对战时和非战时观察的一个规律。
在这个时期,美国是英国钢铁制品最大的进口和消费国,欧美各国之间经常设置关税壁垒,比如法俄会禁止进口英国的某些制成品,英国也会做各种壁垒来保护本国某些产业的成长不被其他国家所侵蚀。而且,很多的关税壁垒就是通过立法来实现的,西方的所谓法律在很多层面就是为了国家竞争,要对某项货品设置高一些的关税壁垒,好,制定一部法律,这要给国内的人民上一堂对西方法律的认识课。我们国家大部分通过政策条例的方式来实现。
金融方面,英国是当时唯一的金本位制度的国家,从1820年代就逐步稳定的建立了金本位,而美国则要到20世纪初期。而黄金大发现则是在1845年以后有了较大的增长,因此,英国的工业化,事实上是在略微通缩的环境中完成的,所以在英国的工业化过程中,截至1846年,应该都没有过大规模的虚拟经济繁荣,而主要是工业化的纺织制造业,铁路和海运,采矿和冶金等实体产业的繁荣。当然,在黄金总量受到制约的环境中,一旦投资规模过大,自然会带来对金融系统的压力,这在铁路投资热潮中对金融体系的考验,体现的非常明显,当时已经有国债工具,其主要的政策调节工具可能就是贴现率和黄金储备量。
【作者简介】扫地僧卡尔,哈工大本硕,主修计算机,2010年毕业,华为6年技术和管理经历,后技术创业并自由职业,业余进行个人投资,创建“阳克阴”交易工作室,兼营同名公众号“阳克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工业化时期英国城市环境问题及其成因
摘抄 | 《钢铁、蒸汽与资本:工业革命的起源》
法国还是比利时最早完成工业革命从而实现工业化?
第二次工业革命 #F35
第一次工业革命
【量化历史研究第5篇】铁路扩张与工业化:来自日本明治时期的证据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