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让人又爱又怨家庭关系

1

观察家庭的眼睛
01

总论:为什么家让人又爱又怨

家是重要的,可是我们对家人的感情,却并不总是温暖的。很多时候,它是又爱又怨的。这其实是因为,家庭中隐藏了一对人所面临的基本矛盾:归属和自主的矛盾。表现如下三种形式

  1. 情感混淆。分不清什么是自己的情感,什么是家人的情感。你想不受他们的影响,却做不到;你想改变他们,让他们高兴起来,也做不到。这样一来,唯一能做的,就是怨他们为什么会有这些不愉快的情感,为什么要影响你。你想要发展自己的情感,却对他们放不下。这时候,又爱又怨的关系就产生了

  2. 角色混淆。就是你在家中承担了一个原本不属于自己的角色

  3. 需要混淆。你不明白一件事到底是家人的期望,还是自己的愿望

02

四种观察和理解家庭的视角

从个人的视角看,当一个人出现问题时,我们总会认为是这个人自己的性格古怪、心理脆弱,或者人品不好。可是从家庭的视角你就会发现,没有人是完全独立的。很多所谓的个人问题,其实都跟他的人际关系,尤其是家庭有关。

下面介绍四种观察和理解家庭的视角:系统视角、关系视角、结构视角和发展视角。

(1)系统视角:如何理解家庭的问题。所谓系统性思维,就是看到家庭成员之间如何相互联系,又相互影响,去发现表面现象背后,系统深层的运作规律。

用系统思维看家庭,会有三个重要发现:

  1. 没有完全独立的个人。所谓的个人问题,大部分都与家庭有关。这既是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紧密的情感联系,也是因为家庭里的每个人,都会根据家庭的需要,去调整自己的行为

  2. 家人之间特定的互动模式,创造或者维持了他们的问题。

  3. 系统中的解决之道。它不仅能够帮你发现问题,还能够帮你找到更多解决之道。当你用系统性的思维去审视家庭时,你会发现每个人的无奈,也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蕴含着改变的潜力。

(2)关系视角:如何解读事实背后的关系。在关系里,任何一件事发生,都可以有两个层次的解读:

  • 第一个层次,事实本身是什么,叫作“事实事件

  • 第二个层次,这个事实背后所代表的关系,称为“关系事件

所谓“关系的视角”,就是要看到事实事件背后,人们如何接收和传递语言和行动中的关系信息。只有这样,你才能真的理解家庭,也才会有办法经营好自己的家庭。

有三个重要的原则

  1. 要看到表面的事件背后所隐藏的关系信息。这是关系视角最特别的地方。我们总说,对事不对人。可是当我们用关系的视角看时,我们要看到“对人不对事”的一面

  2. 在解读关系信息时,不只看“说什么”,而要看“怎么说”。“怎么说”并不是只看两个人是沉默还是在对话,他们的对话是平和还是激烈,还要看两个人在对话中是如何相互配合的

  3. 要理解长期的相处,如何影响了家人对关系的解读和表达

(3)结构视角:如何认识家庭等级的作用。和公司一样,家庭其实也是一个组织。它也有它的愿景。家庭的愿景就是家庭的繁荣和实现每个成员的自我发展。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家庭也要有好的组织结构。所谓家庭的结构,就是看家庭成员之间以什么样的方式组织起来,来实现家庭所需要的功能

父母能够站在一起承担家庭的领导责任,孩子能够探索外部的世界,专注于自我的发展,这就是好的家庭结构。

怎么识别一个家庭的结构是好还是坏呢?需要你关注两个基本问题。

  1. 这个家是听谁的?听谁的,就能看出家庭的决策机制。一般来说,好的家庭里,重要的事情是由夫妻协商决定的。其实夫妻之间听谁的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彼此有一种共识和默契

  2. 是谁跟谁在一起?关系总是这样,当一方出现权威时,感觉弱小的两方就会自动联合起来。

当一个家庭的结构出了问题时,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想办法让站错了位置的家庭成员,回到自己该在的位置上,父母是父母,孩子是孩子。这时候,需要夫妻能够面对和解决他们的矛盾,维护彼此在孩子心目中的权威。

(4)发展视角:如何看待家庭的生命周期。家庭的生命周期理论,家庭会经历不同的发展阶段。每个阶段都需要家庭成员在心理上做出调整和改变。如果调整顺利,家庭就能顺利进入下一个阶段。如果调整不顺利,那家庭就会卡在那里无法前进,家里的每个人也会因此痛苦。

所以先要理解这个家庭处于哪个阶段,这才能进一步理解面临的任务是什么,又可能会出现哪些问题

  • 阶段一:年轻人离家。在这个阶段,年轻人需要完成心理上与原生家庭的分离

  • 阶段二:成家。两个年轻人从恋爱走向了婚姻,这个阶段的重要任务,是建立协调的规则。他们既要保持自己的独特性,又需要建立一种彼此协调的共同规则。他们觉得为自己爱的人,付出是值得的。而这种改变,会变成彼此的默契。最终把两个人变成了一体。如果双方却没有为彼此做出改变,那这对夫妻在事实上就并没有结婚。他们还是单独的个体,没有变成真正的一对夫妻

  • 阶段三:养育孩子。真实的婚姻是包含着改变甚至牺牲的。当家庭进入第三个阶段时,这种改变和牺牲就变得更为明显。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任务,在抚养孩子的同时,能够保持夫妻之间的亲密。在这个阶段,最容易产生的问题,是夫妻都开始以孩子为中心,而没有空间去培养对彼此的亲密感

  • 阶段四:下一代离家。年轻人离家的阶段。只不过第一阶段离家的年轻人这回变成了父母,而下一代的孩子要带着他们自己的使命踏上人生的征途。不良的家庭结构会造成孩子离家的困难,是因为父母未解决的矛盾,让孩子在这个家庭里扮演了特别重要的角色,而孩子的离开,常常意味着对家庭的重大冲击。

2

家庭的诞生


家庭,本质上是一种以依恋关系为核心所形成的特殊团体。这个团体对外有严格的边界,外人很难插手,所谓“清官难断家务事”;对里面的成员,则有“我属于这个家”的共同体感觉。如果家庭成员破坏了这种共同体感觉,就会被视为背叛。共同维护家庭的边界,是两个人的一种隐秘的协议。【家里事家里解决】

成立一个真正家庭的首要任务,就是两个人建立起彼此之间的共同体感觉。但是对大多数人来说,营造新家庭遇到的首要困难,不是来自外界,而是来自各自的原生家庭。需要要把原来对原生家庭的忠诚,转移到自己的小家庭当中来:

  • 对父母而言,你需要理解,子女的这种“背叛”,是长大的必然

  • 对新婚夫妻而言,他们也要努力维护对彼此的共同体感觉

01

外交:如何处理与伴侣原生家庭的关系

合理的家庭结构:合理的结构,应该是夫妻站在一起,而各自的原生家庭和这对夫妻有一个边界。从感情上来说,你对伴侣的感情,应当比对原生家庭更为亲密。

怎么处理好和伴侣原生家庭的关系呢?

  1. 你可以把伴侣的原生家庭当作重要客户来对待。以维护重要客户的精神,与伴侣的原生家庭相处。(无论多看不惯,也不去评价对方家庭的是与非,把它当作“客户”的事,尤其不要当一个心理学家,去分析对方原生家庭给我的伴侣带来了什么影响。)

  2. 无论哪一方,当伴侣和原生家庭发生矛盾时,要主动支持和维护自己的伴侣。其实所有伴侣和对方原生家庭的关系,本质上都是伴侣之间的关系。如果你对我好,我愿意去体谅你的难处,包括你面对原生家庭的难;如果你没有维护我,那我就会通过跟你的原生家庭战斗,来对你提出抗议

  3. 回到夫妻关系本身。我们在矛盾中支持和维护了伴侣以后,还是要回到小家庭里来讨论。记住,所有的评判标准,不是讨论对错,而是讨论如何才能更好地经营和维护自己的家庭

02

原生家庭:如何理解“过成了父母的样子”

原生家庭究竟如何影响夫妻关系,让下一代重复父母上一代的相处模式呢?

  1. 家庭位置和角色。一个人在原生家庭中塑造出来的位置和角色,会变成他在新家庭中习惯的位置和角色

  2. 被继承的偏见。我们会不自觉地继承父母看到伴侣的方式,把他们的偏见变成了我们的偏见。在关系中,我们越是认同一个人,越跟某个人有紧密的情感联结,就越容易从那个人的角度来思考和感受,从而把那个人的偏见变成了常识

  3. 塑造了我们对亲密关系的信心和态度。那些父母关系很好的家庭出来的孩子,对亲密关系有一种天然的乐观和自信,觉得保持一段长久的关系根本不是什么难事。而那些来自矛盾重重的家庭的孩子,对亲密关系则有一种很深的疑虑。他们本能地不相信一段关系能够持久,因此也不敢轻易投入到一段关系中。

03

改变:如何超越原生家庭的影响

改变的本质,就是制造新经验,用新的经验去替代旧的经验。超越原生家庭的关键,就在于在互动中制造我们自己的新经验。

  1. 改变和父母的关系。既然这种经验的源头是我们和父母的关系,如果我们有机会改变和父母的关系,常常也会给我们和伴侣的关系,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

  2. 区分伴侣和父母。心理学里有个说法,说我们的择偶标准,总是会无意识地受我们的父母影响。理解了伴侣和父母的不同,你才能把伴侣当作一个全新的、完全不同的人来看待,才能创造属于你们的新经验。

  3. 接受伴侣对你的影响。"不是你的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太深,而是你的伴侣对你的影响还不够深。是你不愿意接受他的影响吗?还是他没有努力地影响你,他的影响力不够呢?"

04

治理:如何建立家庭规则

如果说外交最大的问题,是培养夫妻的共同体感觉,分清楚“我们”和“他们”的边界;那内政的问题,就是如何处理个人和家庭、“我”和“我们”之间的关系。

有时候,你需要把“我们”放到“我”之前,为家庭做出妥协,才能在矛盾给彼此找一条出路。背后会涉及到两个问题:

  1. 利益分配,也就是钱。谁挣钱,谁管钱,怎么花钱等等。财政问题,最容易激起夫妻对于钱和利益的敏感

  2. 权力分配,也就是该谁做主。一个人的时候,自己做主不是什么问题;两个人的时候,它就变成了一个的问题

这种束缚的根源,在于夫妻仍然太强调我,而没有培养"我们"。怎么才能建立起有效的家庭规则:

  1. 做好改变的准备,结婚一定意味着有所改变

  2. 寻找一种创造性的解决方案。这些创造性的办法,背后都有一种态度,就是谁也不会把改变看作是一种屈服,而只是夫妻在寻找一致地方的过程。它背后有一个假设:我们的关系比分歧更重要。

  3. 一定要欣赏和感激对方为家庭、为你所作出的改变。欣赏和感激,是弱化“我”,而强化“我们”最好的良药(“幸亏我的伴侣做了什么,我才可以怎么样”。)

05

边界:为什么不能玩“权力的游戏”

当我们在跟别人相处的时候,会通过很多微妙的标识,来划定自己的心理空间,树立一个未经允许不得入内的牌子。这就是边界。一对夫妻要相处好,同样需要了解和尊重彼此的边界。所以,所谓的尊重边界,并不是不靠近,而是在尝试靠近的同时,尊重别人说“不”的权力。

当你已经标识了自己的边界后,他仍然固执地推动你按他的想法行动;并在遭到你的抗议时,认为你的抗议不合理,这就会变成控制。如何才能避免控制,又解决问题呢:

  1. 当心里产生控制对方的愿望时,试着理解这种控制背后的需要是什么,并尝试直接表达这种需要。(当我们想要控制对方时,我们会把自己放到相对强势的一方,而把对方放到一个弱的位置,我们是在要求对方怎么做。而当我们表达需要时,我们的角色和位置就会发生反转。我们变成了相对弱的一方,要求变成了请求。人都不愿意被强迫,可是人都会主动去响应一些需要 )

  2. 把控制和反抗的关系游戏化。(比如滋水枪,如果觉得对方侵犯了你的边界,你也不要用语言反击,你就用水枪滋对方来捍卫你的地盘)

3

家庭的发展和延续
01

父母的诞生:如何应对新生命的加入

孩子的出生意味着家庭结构的重组,冲击了夫妻二人的共同体。在这个角色转变的艰难的过程中,如果夫妻配合得好、相互调整,就能一起度过这个时期,进入生命的新阶段。如果配合不好,夫妻就会卡在一个有问题的家庭结构中,产生很多的矛盾。比如母亲和孩子成了新的中心,而父亲被边缘化。

其实对方都是为了孩子好。他们只是坚持认为,自己的方式才是对的。这个时候,两个人已经不再是一个整体了,他们站到了对方的对立面,开始了“孩子究竟属于谁”的斗争。

如何应对孩子带来的冲击:

  1. 要能够理解双方所面临的角色转变。在转变的过程中,人们总是容易哀悼失去的东西:青春岁月、两人世界、轻松愉快的生活。可是有时候,只有坦然面对这些失去,才能真正享受得到

  2. 父母在照顾孩子的过程中,要划定好彼此负责的边界,约定好不插手对方负责的领域

  3. 我们要用心地保护好夫妻的共同体。夫妻要保有单独相处的空间,能够彼此谈谈话,找到对彼此的支持

02

如何划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

如何划分父母和孩子之间的边界。跟夫妻之间一样,父母和孩子之间也应该有合适的边界

  • 父母和孩子能够看见彼此的情感,但又不过分敏感

  • 能够共享生活,又有各自独立的空间

  • 对孩子有规矩和教养,又有包容和爱

  • 随着孩子的长大,各自独立的空间越来越大,而共享的空间会越来越小

合适的边界呢?有两种情况

  1. 边界过于模糊。对互相的情感表达过于敏感,很容易在两个人之间产生又爱又恨、靠不近又离不开的关系状态,这就是关系的纠缠

  2. 边界过于清晰。孩子和父母的关系就会变得生疏而冷漠,导致关系的疏离

纠缠1:父母和孩子成了“冤家”怎么办?

纠缠关系的其中一种情况:因为孩子没有和父母形成稳定的依恋关系所造成的关系的纠缠。这种亲密互动中构建的最深的情感联系,就是依恋。安全的依恋首先给了孩子必要的情感支持,让他们能够去发展他们自己,从而避免关系的纠缠。只有当安全的依恋关系被破坏时,孩子反而容易和父母纠缠在一起

纠缠关系的三个特征

  1. 关系的双方对彼此都极度敏感。纠缠的本质,不是妈妈快乐我就快乐,妈妈悲伤我就悲伤,它的本质是敏感

  2. 对父母总是有很多的期待和要求

  3. 孩子的这种期待和要求,让他们把大部分注意力都放到了和父母的关系上

破除纠缠的两个思路

  1. 增加孩子对父母的信任(建议他们玩一些需要相互配合的、非对抗性的游戏,比如,让孩子挺直身体往后倒,让父母在背后接住他们。或者让孩子带上眼罩,扮演盲人,让父母扮演不说话的哑巴,让父母带着孩子走一段崎岖的路)

  2. 让孩子对父母的情感反应脱敏(父母一天中装出三次生气、悲伤或者沮丧的表情,到晚上游戏结束后,让孩子猜父母的哪三次不愉快是装的,哪些是真的,而父母不用给出答案)

纠缠2:如何挣脱过度的忠诚

其中一种纠缠,是因为依恋受损所导致的。另一种情况:过度的忠诚。

例如如果夫妻出现了问题,父亲本身就变成了母亲烦恼的来源,母亲容易把孩子当作自己的情感藉。而孩子因为和母亲的亲密,自然就会扮演这个角色,发展出对母亲的过度忠诚

所有的情感付出都是需要回报的。这种回报不是物质上的,而是情感上的对等。如果对孩子的忠心的程度浅,孩子会觉得被背叛了,可孩子又没法减轻对你的忠心,只有不停报复你,来表达我的不满。

如何挣脱过度的忠诚

  1. 区分。需要不断区分,什么是自己的事,什么是父母的事

  2. 原谅。探讨原谅的可能性。原谅不是给对方宽恕,而是给我们自己空间。让我们能够从纠缠的关系中摆脱出来,发展我们自己。

疏离:父母和孩子成了“陌生人”怎么办

如果说纠缠型的家庭里,跟父母之间的依恋占据了孩子全部生活的话,那么在疏离型的家庭里,孩子就会逐渐不重视这种依恋。造成情感疏离的深层原因,不全是父母陪孩子的时间少,而是因为,父母会忽视孩子的情感需要。

忽略了疏远的关系背后,有一种父母常见的焦虑。那就是:其实这些疏远关系中的父母,他们自己的需要也是被忽视的,所以他们也不知道怎么满足孩子的需要。他们害怕孩子发现这一点,所以就干脆避开了。

如果一个人来自疏离型的家庭,他在跟伴侣相处中,往往会更难投入一段感情。疏离的家庭同样会影响父母(长大后的孩子不依赖他们、也不想回家时,一样会产生落寞的心情。这种落寞可能演变成

对孩子的埋怨和控诉,并变成新的家庭矛盾。)

建议:

  • 对于孩子,脱离这种困扰的关键是要学习跟别人分享情感。既要提自己的需要、讲自己的感受,也要试着去理解别人的感受。如果不理解,就直接问对方

  • 对于父母,从什么时候学习爱都不晚。

  • 只是这种学习需要从理解孩子的需要起步。无论你秉持什么样的教养理念,看见和满足孩子的情感需要

在关系当中有一个基本的原则,谁意识到了问题、想要改变,谁就要跨出第一步。

错位:孩子“早当家”一定是好事吗

父母化的孩子,就是孩子承担了太多父母的责任,甚至代替了父母在家庭中的位置。

不是所有协助父母的孩子,都会变成父母化的孩子。区分普通的协助还是过度,有两个标准:

  1. 当孩子协助父母做事时,他们内心是否觉得父母可以依靠

  2. 孩子是以什么样的角色去做事。如果只是以纯粹的协助者的角色,那他们就还只是帮助父母的孩子,如果他们把自己代入了照顾父母的角色,这种角色错位就会变成他们固定的行为模式

父母化孩子的三个特征:

  1. 他们从小被一种匮乏的感觉笼罩,而家里没有办法去解决这种匮乏

  2. 他们会发展出一种特别的照顾父母的倾向。他们压抑了自己的需要和愿望,而总是把父母的需要和愿望放到前面

  3. 他们习惯照顾别人,而不习惯让别人照顾自己。这样,他们就很难和他人建立起亲密的关系

家有改造人的强大力量。当一个家庭需要大人,而大人又无法胜任他们的角色时,孩子就会收起他们的天真烂漫,努力变成一个大人。

如何避免父母化的孩子,一个基本的原则是,让父母是父母,让孩子是孩子:

  1. 给父母的建议:当你意识到孩子在变得懂事、懂事得让人心疼时,也许这并不是一件好事。不要让孩子去承担本该大人承担的东西。不要让孩子对家庭的忠心,变成他们的苦心

  2. 给孩子的建议:有时候我们需要去抛下这种过时的忠诚。父母会照顾好他们自己,而你要做的,也是照顾好你自己【这也是母亲给我说的话】

  3. 假如你曾经是那个父母化的孩子,现在已经成年了,你需要学习的,不是怎么去更好地照顾别人,而是学习求助,学习依赖他人,学习接受别人的照顾

独立:孩子“长不大”怎么办?

孩子化的成人,从家庭生命周期的角度,孩子长大的过程,是逐渐离家的过程。可是也有很多人,虽然身体长大成人,但心理上却还没有做好离家的准备。

如果从个体的视角,可以说是这个孩子自己的心理素质不行、抗挫折能力差,所以有了心理疾病。但是如果从系统的角度看,一个成人变得孩子化,通常是因为这个家里需要一个幼年的孩子

  • 孩子提供了父母需要的情感陪伴

  • 孩子常常成为维系父母联系的工具

如何避免孩子化的成人

  1. 减弱或消除把成人孩子化的家庭动力

  2. 像成人一样对待他们

  3. 通过谈判,让孩子离家

青春期:如何与“叛逆”的孩子对话?

青春期的叛逆,经常出现在那些跟父母关系更紧密的纠缠型的关系中,所以,孩子在青春期的叛逆,不仅是在反抗父母,更是在反抗他所怀疑的那个虚弱的、没有能力的、想要找人依靠的自己。他们是在通过叛逆和反抗,来积聚离家的决心。

跟青春期孩子对话的三点经验

  1. 尊重孩子的感受

  2. 重新划定和孩子的边界

  3. 给孩子更多的选择

离婚:分开了,如何不伤着孩子?

离婚也可以看作是一个解决问题的办法。正是因为婚姻中出现了无法解决的持续的伤害,人们才选择了离婚的

家庭解体的时候,孩子受到的最直接的冲击,就是“家没了”。至于孩子是否能接纳这个家庭的特别,很大程度取决于家里大人的态度。常见的三种伤害的来源

  1. 孩子必须在分开的父母之间做一个选择

  2. 父母之间的矛盾和伤害波及到了孩子身上

  3. 当孩子被迫在矛盾的父母之间做出艰难的情感选择,他们就会面临另一个问题,就是关系的纠缠

如何减少伤害

  1. 想要不伤着孩子,要避免父母之间的矛盾延伸到孩子身上

  2. 要处理好孩子养育上的矛盾。一对伴侣离婚以后,他们就不再是夫妻了。可是作为孩子父母,他们仍然有很多需要协作的地方

  3. 分开以后,父母也要有孩子以外的生活空间

4

结语
01

疗愈:什么样的家庭才是好家庭?

一个理想的家庭,其实就是一个有修复能力的家庭。并没有一个家庭是没有冲突、没有问题的。只要这个家庭具备了修复冲突、解决问题的能力, 那它就是一个足够好的家庭。

好家庭的特征

  1. 能够正视问题。好的家庭有一种天然的诚实,他们愿意去沟通遇到的事情,而不是隐藏秘密,或者粉饰太平

  2. 形成一种解决问题的良性的互动模式。有这样的互动模式,当他们面临问题时,才能够有对彼此的理解和支持

  3. 有一个良好的家庭结构。就是夫妻应该是家庭最重要的子系统,两个人要相互支持,共同支撑起这个家

02

自我发展与家庭发展:一部生命史

(1)派遣理论

当你带着家庭的视角去观察个人的发展,你会发现很多时候,下一代的人生道路,往往来自上一代埋在心里没有达成的愿望。在孩子长大的过程中,父母会把他们未能完成的愿望“委派”出去,让孩子去执行。这种影响,往往不是口头的教诲,更多的是来自潜意识的影响。

(2)创伤的代际传递

上一代传递给下一代的不只是愿望,有时候,上代经历的创伤也会传递下来。

我们说原生家庭的创伤会延续,并不是说你的生活就是被原生家庭限制和决定了。恰恰相反,如果你也有一些来自家庭的创伤,而你能够想办法医治你自己,你医治自己的过程,可能正是医治整个家庭的过程。你在为自己找一条新路的同时,也在为整个家族找一条新路。你可以是家族历史上的疗愈者和拓荒者。

(3)个人发展和家庭发展的关系

当你从家族发展的历史来看,会发现自我的发展从来不是个人的事情,它是以家庭为单位的、是整个生命发展历程的一部分。它不是一场个人赛,而是一场接力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有的人特别清楚自己要什么?| 如何科学地做一个坚持自我的人
人体艺术油画,一定要善待你的伴侣!
梦遐飞翔的想法
夫妻关系首位
伴侣优先的十件事
你的原生家庭,到底对你有多大影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