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古玉(玻璃光VS镜子光)鉴定要领

     在古玉圈子里,我们经常听见或者看见藏友之间就一件精美玉器进行讨论,你这个玉器真不错,工艺精湛,玉质温润,满玻璃光,真漂亮呀,很多新手一头雾水,工艺代表工艺痕迹还好理解,玉质温润也好理解,可什么是玻璃光,朋友你确定自己真的了解玻璃光嘛?

文化期异型璧 陕西历史博物馆藏

   圈内公认的学术上的玻璃光解释为“所谓玻璃光,是指玉器表面存在的一种柔和含蓄,冷艳,光亮如镜但是光气却又不折射的一种光气,犹如一身白纱的冷美人一般,这里讲的玻璃光要注意,并非说玉质表面的包浆或者光气如玻璃一样崭新,玻璃光是一种赞美词,而不是真如玻璃面一样,有玻璃光的玉器,琢工必然相当细腻,其表面要满足平整,光洁亮丽,抛光极其精细,反光上与普通的熟旧玉器又存在明显不同。”

   玻璃光的成因圈内众说纷纭,但是整体比较靠谱的有三种,一,用料上多以和田玉或者玉质较为细腻温润的玉器为主,这类属于在材质上占有绝对优势,第二种,那时的人们虽然会使用一些地方料,但是在打磨上用极其精细的精砂进行高密度修正和用兽皮进行细微的抛光,直至抛至温润如孩儿面,第二种属于工艺上补救,还有第三种,就属于后天的养成了,也和墓葬深度有很大的关系,高古玉精抛或者玉料本身就细腻又是精确加工,在深坑的环境下,在水坑的环境状态里,长期受到水里矿物质的滋养,玉的表面会形成保护层,玉质和原生态的工艺不会遭到破坏,也可形成玻璃光。


这类良渚文化属于标准的地方料,开灯拍照

关灯拍照,古玉藏友细细体会

其实古玉圈子看似浩大,但是真正玩过玻璃光的还是极少的,很多人甚至把镜子光当做玻璃光,我们要明白一个道理,古人说玻璃光是赞美一件玉器,有一点文艺拔高的虚夸成分在里面,而不是这件玉器真的有镜子一样的玻璃光。老的古玉的玻璃光是含蓄内敛的,初看虽然颇有玻璃光折射感,但是细细观察,他的每一寸光线都是内敛的柔和的,犹如一道深入骨髓的寒光内敛,并非似镜子光那样照出人影的,且光气成片的折射,折射光处,根本看不清玉器表面的风化与光气内敛

这类属于典型的镜子光,光气可以照出人影

玻璃光还有一个比较重要的特点就是底子,古代因为虽然使用的抛光精砂非常的精细,但是和近代金刚砂还是有所区别,而且试想一下,几千年的哪怕精砂游走过的地方也要风化的,那么风化后它的砂痕必然更加明显,这和现代金刚砂虽然做了出来但是砂痕没有风化的柔和度上还是存在很大差异的,毕竟两者之间几千年时间差距摆在那呢,我们拿战汉时期的高古玉来说,战汉时期的玉器一般以工精,料温润,汉代在抛光上更是号称以毛皮仔细擦拭打光,具体工艺现在虽然失传,但是在古玉痕迹上还是能寻找到一丝端倪,那么通过这种抛光出来的玉器,周身的光感会非常的强烈,从质感上来说也更加凝厚明净,古人赞美为玻璃光或者玻璃光包浆,同志们啊,在真正的到代精品的玻璃光面前,我们的语言艺术真的是一文不值,真正懂古玉的人,怎么才能贴切的形容玻璃光美品玉器呢,那已经不是玉了呀,那是穿着薄纱的西施呀,神圣的不可亵渎,只能静静神品。

战国玻璃光的底子,初看如镜面,再观寒光内敛,底子分明

远看可见人影,细看刺眼,呈现整体折射状态,镜子光

   多看多观察到代的汉代玻璃光玉器精品,多留心细节上的变化,假的仿品自然无处遁形,因为新的和老的玉器之间,所使用的工艺和抛光的砂完全不同,最为关键之处在于,不管是水晶粉末还是珍珠粉末抛光出来的玉器,这些痕迹再几千年的过程中也要风化与氧化层包裹的,毫不客气的说,每一粒的砂痕都是独立存在的。这和现代金刚砂玉器抛光后,哪怕做旧还是本质上不同的。

古玉学习,一定要真正研究透了每一个学题,不可自欺欺人

古玉鉴定并不难,难的是思路上不清晰东一榔头西一锤子,我在古玉圈里也早就说过“知识越多越片面人的思想越混乱,止沸与清醒是第一门功课。”   我们生在一个很丰富却又很奇怪的时代,丰富的是我们知识获取的方式非常便捷,奇怪的是很少有人问这些知识出自何处,甚至很少有人去关心知识与文化是否具备完整性与片面性,我们的大脑像一个被其他人随意支配的跑马场,肆无忌惮的跑来跑去,而我们自己却乐此不疲,刷着微博,抖音,快手,没有线条的汲取着杂乱无章的所谓知识,没有目的的贪食着没有目的地的知识,我们最终将变成不挑剔的杂食处理站,满脑子都是拼凑的无脑爽文词汇,浮夸的演技和谈吐方式,没有自己的思想,深度,个性,创新,分不清问题的主次关系,甚至连最基本的文化基础都支离破碎。

人要思考,不思考的人和没有脑袋是一个性质

古玉圈内最怕的就是人云亦云,研究古玉一定要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可以错,没有关系,错了我们去探讨学习去纠正,你不系统深入的学习怎么知道自己错了呢?知道自己错了是不是也是一个走向对的过程?最怕的就是别人“哐”一下从别的地方抄来一篇古玉文章,没有任何的专业深度与解析性,你也“哐”一下当作指路明灯学习着,那最后的结果不言而喻,鲁迅有一句话我很喜欢,历来如此便是对的嘛?我喜欢古玉学习上这种嚣张而又进取的态度。

方叶之

古玉学者敬呈

古玉鉴定
知识与灵魂碰撞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图文结合真假对比,抓住鉴定要点,学习馆藏古玉光气特征(干货)
高古玉形成玻璃光气的原因
古玉界的仿品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缺少一双慧眼!
辨识仿品抛光与古玉砣具砣底显现砂粒拖痕之砣光
古玉的光气:让你一眼看穿作伪破绽
一组出土古玉的鉴定要点剖析,记住关键词,提升收藏眼力(干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