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总感觉钱不够花、时间不够用:你缺的不是资源,是富人思维模式

《稀缺》:每天疲于应付突发事件的你,缺少的正是富人思维模式


在信息化时代,人们的危机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强。总感觉:有加不完的班、挣不够的钱;分身无术、时间永远不够用。计划赶不上变化,拆东墙补西墙、卯吃寅粮,成为了常态……生活像进入了怪圈,怎么也绕不出去。对于这种情形可以用一个词来概括:稀缺。

现如今,稀缺似乎成为一种通病:缺钱、缺时间、缺资源,好像就没有什么不缺的。往往是:要结婚了,房子还没有买;好不容易买了车,却找不到停车位;孩子要上学了,学区房还没着落……所有的事情都让人感觉活着好累。你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以应付生活中出现的各种难题。

01.正确认识稀缺,主动给生活减负

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穆来纳森写的畅销书《稀缺》,就为我们揭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为什么穷人会越来越穷,富人会越来越富。其实,困惑我们的不是别的,正是“穷人思维”思维模式,也就是“稀缺”思维模式。

一个人一旦走进认知误区,就会认为:富人是因为拥有太多的资源,而穷人什么都没有,所有的东西对穷人来说,都是那么“稀缺”、“珍贵”。然而,事实上真的是这样吗?

《稀缺》这本书会告诉我们,什么是稀缺?怎样走出稀缺误区?怎样实现人生大反转?

那么,什么是稀缺?让我们先来了解几个概念:

◆稀缺:这里的稀缺指的不是客观上的物质稀缺,而是一种稀缺心态。

在这种心态下你只能解决最紧急的事情,而其他的事情对你来说就都不重要了。


◆专注红利:“专注红利”,就是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爆发出高度的注意力, 让我们高产出的工作,我们会把剩下的资源用的淋漓尽致。


◆管窥效应:管窥,就像通过一根管子看东西,只能看到管子里面的东西,管子外面的东西啥都看不见。

◆借用:就是让一个人习惯性的透支未来的资源。这里既有金钱方面的,也有时间方面的。

◆余闲:指的就是没有多余的空间和时间。

◆带宽不足:带宽是我们的计算能力,关注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和抵制诱惑能力的统称。

02.稀缺心态是导致贫穷的根源

《稀缺》这本书,告诉我们:稀缺并不可怕,可怕的是由稀缺而产生的稀缺心态。有了这种心态,才是真正导致人们走向贫穷的根本原因。


在生活中,拥有这种稀缺心态的人比比皆是:比如,经济上的不富裕,就会在生活中精打细算。为了省点钱,往往是货比三家,跑很远的路,去超市买促销商品。即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资源,又耗费了体力和精力。

握着手中不宽裕的钱,会不断的权衡、选择、做决断。总想把钱用在刀刃上,对所有的开资都会反复算计、掂量,以至于错过许多好机会。

总是将眼光集中在紧急的开销上,而忽略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比如,自觉身体不舒服,本应该去医院好好检查一下。可是孩子补习班要交费、每月的房贷又到该扣的时候了,加上老公又正在忙着换工作,工资不稳定。想想,还是先吃点药,等等再说吧。

就这样不知不觉走进了“管窥” 误区,从而步入一条恶性循环的死胡同。就这样,三个月、半年很快就过去了。一年后,病情加重了,才不得不去住院,硬是把急性肾炎拖成了肾衰竭,给自己和家庭带来更大的痛苦。

同样,时间上的稀缺,就会让你陷入盲目的接应不暇的状态。越是着急,越是不能冷静。工作、家庭、孩子,感觉自己分身无术。有时不得不顾此失彼,以至于把今天的事情推到明天去完成。

长此以往,未来的资源被无穷的占用。时常感觉自己像一个陀螺,身不由己的旋转着,永远都是在忙眼前最紧急的事情。而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事却往往被忽略掉了,等到这些事情真的发生时,才后悔为什么没有尽早去完成。

比如,下周一要交的策划报告,总觉得时间还多,迟迟不动手。等到周日晚上,才发现资料都还没有找全。想必,即使通宵不睡,也无法保质保量完成任务。这就是平时人们对于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情,往往一拖再拖,直到再也没有退让的余地时,才熬夜加班加点突击完成任务。

再比如,孩子的学习。如果只盯着考试成绩,而忽略了孩子综合素质的培养。那么到头来,也许学习成绩上去了,可最最重要的怎么做人,怎样做事的能力却很低。到那时,就会后悔不已。真正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一个人,如果长时间处在这种稀缺状态里面,就会感觉自己正在被拖向贫穷,拖进深渊,进入一个匮乏的恶性循环里。

03.稀缺心态,限制了你的想象力

其实,这种穷人思维模式,就经常出现在我们身边。总是想:再拼博几年,等手头的钱再多攒一点;时间不够用,就占用休息时间,反正年轻身体还棒着呢;想做的事情很多,却感觉精力有限,导致带宽严重不足。无奈就只能先做眼前最紧要的事情。

原计划假期要带孩子出去玩的,可单位临时有任务,只能往后推;父母年龄大了,本打算五一回去好好陪陪老人,可又被单位临时加班无情的冲突掉了。愧疚感,时时搅得人内心不安……

就这样,我们在稀缺心态的困扰下,走进管窥的误区,做什么事都喜欢反复权衡,时不时还要借用未来资源,来应付眼前紧迫的事情。

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没有空闲的状态,就会导致思维僵化,工作效率降低,关注面也会越来越小,最后失去了生活应有的活力和激情……

想想,一个人活着是为了什么,拼命工作又是为了什么?然而,道理都懂,可为什么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

其实很多时候,事与愿违的事情经常发生。比如:你越是忙,越想把手头的工作理出头绪,越想把生活安排得井然有序,可结果,却是按下葫芦浮起了瓢,越理越乱。

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一个怪现象:人们越是忙,离初衷却越来越远。想必,这样忙的结果是我们谁都不想要的。

04.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走出稀缺困扰就在一点一滴的改变中

而要改变这种状态,就要从现在开始,告别稀缺心态,走出稀缺心态的困扰。

正如书中说,避免进入稀缺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节约带宽,给生活留有余闲时间,和对重要的事情设置提醒。

有效利用带宽是摆脱稀缺的重要方法。生活中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权衡式思维,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关注的事情上,放在可以长期积累的事情上。

给自己留有余闲:在金钱的管理上,要学会投资理财,要有积少成多的理念。钱再少,也要留出一小部分出来做投资或储蓄;避免透支,更不要借贷。时间再紧张,也不要透支未来的时间,做到当天的工作当天完成。

学会劳逸结合,不要把工作排得太满。定期给自己放个假,好好放松一下。不管工作多忙,也要给自己留有余闲,享受放空身心的愉悦。这样工作起来才会有事半功倍的成效,也会拓宽一个人的带宽。

重要事项设置提醒:对于重要的事情要提前设置提醒,避免忙起来就把它们给忘了。要想办法把重要的事情拉回到视野当中,以引起重视。这样坚持一段时间,就会发现生活正慢慢地向着我们所期待的方向发展了。

也就是说,避免进入稀缺状态最好的方法就是:节约带宽,给生活留有余闲和对重要的事情设置提醒。

其实,稀缺心态每个人都有,只要我们能意识到稀缺的“危害”,有意识地加以修正,就能走出穷人思维模式,走出制约我们发展的“怪圈”。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相信经过一段时间的刻意练习,我们就会走出稀缺误区,告别稀缺心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稀缺》:摆脱贫穷的3个方法,4个效应
让我们从贫穷到富有 最有效的八种致富思维模式!
关于贫穷和富裕,其实拼的真是思维
417期:穷人心态 part 3
穷人在左,富人在右——你穷是因为你不懂这些思维!
当今社会,为什么穷人越来越穷,富人越来越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