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延相认为,有形的万物由气化生,这是一种朴素的物质不灭的思想

王延相,字子衡,号浚川,生于公元1474年,死于公元1544年,仪封(今河南兰考)人,任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尚书等官职,曾因得罪宦官被贬官,并被投进冤狱。王廷相对自然科学和音律学有深刻研究。他的著作,收集在《王氏家藏集》和《内台集》中。其中的《慎言》、《雅述》、《横渠理气辩》、《答何柏斋造化论》等十四篇,是他的主要哲学著作。

王廷相认为,天地未形成以前,只有充满着元气的太空即太虚。气与虚不可分离,宇宙中不存在绝对空虚。气是有形的万物的本源,有形的万物是由气化生的。气只有聚散形态的转化,它本身既不能消灭,也不能创造(“气有聚散,无灭息”),这是一种朴素的物质不灭的思想。他批判朱熹“理先于气”的观点,指出理是属于气的,无悬空独立之理。

大自然从有到无,从无到有,在这种变化过程中气永远存在,不会消失。(“万里皆出于气,无悬空独立之理。造化自有入无,自无为有,此气常在,未尝浙灭。”)他提出气所化生之物,有阴有阳,二者不能相离,阴阳二气中总有一方偏盛,这偏盛的一方就决定了事物的性质。(“所化生之物,有阴有阳,亦不能相离;但气有偏盛,遂为物主矣”。)他批判理学家的所谓“气有变,道一而不变”的形而上学观点,指出有气即有道(事物的规律),气有变化,道必然跟着变化。

他还批判了理学家的“惟理独不朽”的说法,指出“理”是“无形质”的,不存在朽和不朽的问题。历史在不断变化和发展,“行于前者不能行于后,宜于古者不能宜于今。”这里包含了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在认识论方面,王廷相认为人必须通过感觉器官同外界事物相接触才能产生认识。对于“物理”不见不闻,虽“圣哲”也不可能理解它。一个小孩从小闲居在暗室里,不与外物相接触,长大出来看到这些日用之物就会不能识别,至于对天地运行规律和古今事变的认识就更无从谈起了。

他强调认识就是见闻和思虑的结合:“夫圣贤之以为知者,不过思与见闻之会(合)而已。”王廷相在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提出“实践”这个认识论范畴,认为只有在实践中得到的并见之于实践的认识才是“真知”。这里包含了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唯物主义思想,为古代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发展开辟了道路。但是由于历史条件的局限,王廷相的唯物主义是不彻底的。

他不了解人的社会性,不可能科学地理解认识对社会实践的依赖关系。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上,王廷相认为人性有善有恶,这在于气质的不同。气质清明淳粹的就性善;昏浊杂驳就善恶混杂。可见,他仍然没有摆脱程朱学派的人性论的影响。他推崇孔孟,把不合于儒家之论和圣人之言的任何言论都视为“异学”。可见,儒家传统思想对他影响是很深的。  

参考资料

《哲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搜狐网
王廷相思想片论 ——以《慎言》、《雅述》为中心
苗兴壮:“唯物主义有神论”与先哲思想的启示
《刘禹锡评传》二、万物乘气而生的自然观
《管子》中的精气论及其历史贡献.评《管子》书中“静因之道”的认识论
子篇 《论衡》之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