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亲爱的抑郁症患者,如果你有以下这些症状,请你看看这篇文章

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最新数据统计,全球有超过3亿名抑郁症患者,并在十年间增长了18%以上。预计到2030年,抑郁症将在全球疾病总负担中排名首位。在中国,3.2%的人患有抑郁症,且呈不断上升的趋势。但目前我国抑郁症的识别率仅有30%,就医率不到10%。

提到抑郁症,很多人其实并没有真正把它当成一种严重的疾病去看待。“你就是想得太多” “哎呀看开点,多大点事啊”“这孩子怎么这自闭”“你活泼点多好”.....这些,都是抑郁症患者经常能听到的回答。也许,比起抑郁症本身给一个人带来的痛苦,这些不理解和嘲讽更让人崩溃。

症状与病因

(如果你有下图中以下症状,并持续2周以上,请及时到正规三甲医院心理科进行心理评估就医!)

迄今,抑郁症的病因并不非常清楚,但可以肯定的是,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了抑郁症的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目前大部分患者发病是因为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低于正常范围。

以上描述是典型的“三低”症状。抑郁症的产生与大脑神经递质功能低下有关,主要原因是中枢神经部位,单胺类神经递质包括5-HT(5-羟色胺)、DA(多巴胺)、NE(去甲肾上腺素),在正常情况下这三类神经递质均波动在正常范围之内,↓过低就会产生抑郁,↑过高则会导致狂躁。

··5-羟色胺又叫做血清素,其功能为维持情绪稳定的作用··

5-HT(5-羟色胺)偏低,人会出现焦虑、负性认知偏向(反复并多次回忆起负面的事情)、敏感、自我责怪(钻牛角尖)。

【举个例子:当发生与当事人无关的意外事件时,普通人会向外归因,从客观层面找出原因,比如:“都怪XXX才会这样”;而抑郁症患者则是向内归因,进行自我攻击。比如:“我连这点事情都处理不好”;“是我自己太差劲,我怎么这么没用”等一系列负面认知并且在事后会一直回想起这些负面信息。这就是我们上面所提到的由于5-羟色胺偏低引起的负性认知偏向。】

··多巴胺 多巴胺作用于三个部位,前额皮质、伏隔核、纹状体··

多巴胺激动前额皮质D1受体,产生认知改善、改善记忆、注意,多巴胺激动伏隔核D1受体,产生快感,多巴胺激动纹状体的D2受体,产生精神运动性操作增强。所以当DA(多巴胺)偏低时,则表现为快感缺失、兴趣减弱、语言贫乏、自闭、运动抑制。

··去甲肾上腺素在正常波动范围内升高会激动三种受体,分别是α1受体、α2受体、β受体··

①激动α1受体,会令人体清醒,

②激动α2受体时会产生记忆力、注意力、精神运动性的认知改善。

③激动β受体时,则会产生抗抑郁的作用(一些忧郁情绪正是因为NE激动β受体不足而引起)。

NE(去甲肾上腺素)偏低则表现为精力不足、记忆力变差、意力不集中、疲惫、嗜睡、思维迟钝。

治疗

药物治疗主张“缺啥补啥”的手段治疗抑郁症。

简单地说,抑郁症患者的神经细胞递质不太发挥作用了,抗抑郁药正是让这些神经细胞递质正常发挥作用。目前临床上一线的抗抑郁药主要包括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代表药物氟西汀、帕罗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西酞普兰和艾司西酞普兰)、5-羟色胺和去甲肾上腺素再摄取抑制剂(SNRI,代表药物文拉法辛和度洛西汀)、去甲肾上腺素和特异性5-羟色胺能抗抑郁药(NaSSA,代表药物米氮平)等。

令人沮丧的是,十年间有75%~80%的患者多次复发,故抑郁症患者需要进行预防性治疗。发作3次以上应长期治疗,甚至终身服药。

希望

「细胞因子假说」认为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抑郁症中具有重要作用,抑郁症实质上是一种心理-神经-免疫紊乱性疾病。

研究发现,干细胞拥有调节自律神经,促进脑垂体神经细胞代谢,间充质干细胞可以分泌一系列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和细胞因子从而直接作用于脑神经组织,改善神经递质环境,有效维护神经细胞的规律运作。而经体外诱导培养的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抑郁症拥有广阔的前景。

基于以上研究成果,研究者认为干细胞技术可以从根本上改变抑郁症的理解和处理方式。不是采用“一刀切”的做法,而可能是根据每一个病人的状况,从细胞水平找出最佳的个性化的彻底根治方案。

p.s.致抑郁症患者和有抑郁情绪的人

这是你细胞里的马达蛋白,这个每分每秒背着“巨大”的囊泡尽职尽责工作的小可爱,它携带着信息或是营养,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重复着相同的步伐,是为了你可以好好的活下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读书笔记—《谁在控制你?揭秘神经递质》
针灸治疗的神经学机制之一:通信员神经递质
生产贵族紫的染料工厂里,诞生了精神分裂症的解药
重磅长文收藏| 千禧年诺奖得主Paul Greengard与神经信号传递
揭开抑郁症的神秘面纱
医生眼中的抑郁症是怎样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