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要让孩子感受到“母爱”

一定一定要让他感受到“母爱”。

我说的这个母爱,不是说母亲的爱就是的,指的是弗洛姆在《父母与孩子间的爱》中对“母爱”这一类型的定义:无条件的爱,我爱你,只因为你是你,而不需其他条件。

并且你这样爱了还不够,一定要让他感受到才行。

有这样的爱,孩子心中才会有安全感,知道无论做了什么是什么样的人,都会有人接受他。他才敢去尝试,不怕输

输得起的人,未来都不会很危险,因为他可以爬的起来。

看到有家长提问说怎样让孩子不玻璃心,认为孩子的许多教育问题都是来源于玻璃心。

我认为答案同样是这个。

大约是某类小说影视剧太流行的缘故,很多人都讨厌玻璃心,觉得他们(大部分还是她们)作。

相反的是,我很同情玻璃心,因为真正玻璃心(别扯小说,那是真作,玻璃的是外表,不是心)的人往往都敏感而没有安全感,怕输,怕不被认可

他们其实会很努力的想要得到别人的喜欢和认可,想要成功,以外部条件来获取安全感,所以一般来说玻璃心只有失败的时候才会显现,因为输不起,一旦失败,会表现的比别人严重许多。

有的人据此认为玻璃心就该多打击,打碎了就好了,一点小事也要叽叽歪歪矫情又做作。

我觉得这样的人是没有心。

心碎的感受很好吗?玻璃碎多了就能成钢铁吗?

顶多是不再让这样无心的人看到,内心却会越来越没有安全感。

所以千万要给孩子安全感,如果他没有,也千万不要用打击的方式来试图让他坚强。

给他造一个外在坚硬的外壳是没有用的,再坚硬的材质有一天也会被击溃,那时候对心的损伤完全无法估量,可能再也组不成一颗完整的心;玻璃多么脆弱,怎么能用钢铁去包裹?

真正的坚强,只能是内心的坚强,拥有一颗柔韧的心,这一定是母爱的安全感与包容才能塑造的。

如果忽略了内心,那么无论给孩子外面包上多么华丽多么坚固的外壳,我认为都是失败的。

具体来说,我记得看的例子,女儿和妈妈耍小脾气,说你要不怎么怎么样我就不听话了,妈妈答:可是你不听话了我也还是爱你呀。当时看到就想落泪了,没有哪个小孩子能抵御这句话。

还有就是一定一定要强调的,爱了还不够,一定要他知道。这种安全感小时候如果缺乏,大了也没办法弥补的。

小时候可以放肆,可以尝试,而大了才自己明白的话,已经没有那样放肆的权利,身上有了责任,也被束缚成了惯性,很难再有这种安全感。

人内心的某些力量,自己是无法供给的,能武装的只有外在而已。

如果爱了他却不知道,这无论对于家长还是孩子,都是一件非常非常遗憾的事。

不过要强调是要给他安全感,不是一味纵容娇惯。

该批评的要批评,该惩罚得要惩罚,这些也是弗洛姆那篇文章中提到的“父爱”部分。

这篇文章不长,但是很有用,特别推荐看看。

其中“父爱”“母爱”“孩子的爱”只是三种爱的类型,不必执着于名字上的含义。

育儿书什么的看多了也烦,我觉得这篇文章特别特别基本的说出了爱的本质。

爱对了,教出来的孩子就不会错。

太多的父母就是不会爱、爱错了,还被自己的爱所感动。

重提主题,要让孩子感受到“母爱”,有安全感,一定一定,非常重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小学家长】家有“玻璃心”的孩子怎么办
长期缺爱的人,一般都有这三种特征,不太好与人相处
微博之论 -81 | 如何培养宝宝的安全感
撞碎孩子的“玻璃心”,再塑造以强大,家长可以从这三句话入手
孩子动不动就哭?和家长的这些做法有关系,真的不是“玻璃心”
打不得,骂不得,说不得,如何对待玻璃心的孩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