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不知道的中国十大宫廷膏方

你不知道的中国十大宫廷膏方

搜狐网

2018-03-25 07:28

膏方,又称“膏滋”,原是古代宫廷御医们为了皇亲贵族们的健康保健需求,专门制作的具有高级营养滋补和治疗预防综合作用的中药产品。膏方不仅具有治疗疾病的药物特性,兼补虚扶正、保健养生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宫廷膏方凝聚了历代众多中医药精英集体智慧的结晶,具有一人一方、药物浓度高、药效稳定、体积小、服用方便、便于携带和长期服用等优点,深受宫廷皇亲贵族喜爱,仅清朝的«清太医院配方»、«慈禧光绪医方选议»就收录各种内服膏方 30余首。传入民间后,更是被越来越多的群众所喜爱。

1、龟鹿二仙膏。方出《张氏医通》,龟鹿二仙膏,又名四诊胶,具有——滋阴填精,益肾壮阳之功效,是肾阴和肾阳并补的著名的抗衰古方,最早见于明代王三才《医便》书。相传两千年前秦始皇召集天下名医为自己炼制长生不老方,楚中方士南山道长取龟膏鹿脂制成龟鹿二仙膏献给秦始皇,秦始皇服后气血两旺,精神大振。《本草纲目》描述此膏称久服可延年益寿,故有二仙的美称。

2、全龟茯苓膏。中国经典名膏的“龟苓膏”的宫廷版。清宫太医院为了皇家的特殊需求,要求提高其功效,清朝御医世家、著名中医药养生学家王圣一把原方中的仅“龟板”入药改进为“全龟”入药,使清热解毒、拔毒生肌、滋阴补肾的功效更加突出。

3、全鹿膏:乾隆皇帝“专用膏方”。清朝长寿皇帝乾隆十分注重养生,但乾隆进入老年以后,体质和消化能力都开始衰退,乾隆御医黄元御感到仅以鹿肉、鹿血、鹿心等局部入药、入食,不能最大限度发挥鹿的滋补功效,只有使用全鹿制成膏方类滋补品,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鹿的滋补功效。黄元御找到被誉为“膏神”的王圣一,决定共同为乾隆皇帝研制新的膏方。

为了使功效突出且适合乾隆日渐衰老的体质,黄御医和王堂主决定选用药用价值最高、也最为名贵的长白山原产梅花鹿,以鹿肉、鹿心、鹿筋、鹿血、鹿脑、鹿肾、鹿肝、鹿尾等全身入药,可以充分利用梅花鹿精血药性含量高及活性强的特点,以其为填肾精温肾阳的主药,辅以桑椹枸杞滋养肝肾之阴,人参补气行气、山药大枣健脾养血,再加上鹤年堂独有的“熬膏八法”精心熬制,使全鹿膏补而不滞、壮而不燥,黄御医呈给乾隆服用一段时间后,乾隆感到精力大增、面色红润、腿脚更有劲了,便在69岁、73岁高龄又两次南巡。

后来的嘉庆、道光等皇帝以及慈禧、慈安等太后都长期服用,王公大臣们更是作为日常滋补、防老抗衰必备之物。

4、两仪膏:源于明朝《景岳全书》。主治补益气血。用于面色不华,头昏目眩,心悸失眠,体瘦气短,是后宫嫔妃们常用必备之膏。

5、霞天膏。源自《韩氏医通》,是明朝御医韩懋(1441~1522年)为武宗皇帝制作的补气益血,健脾安中的膏方,对武宗皇帝的虚劳羸瘦,中风偏废,脾虚痞积起了很大的调理和治疗作用,武宗皇帝因此赐号抱一守正真人。

6、雪梨膏。“鹤年堂雪梨膏”起源于唐朝宫廷的经典食疗方“秋梨膏”,具有生津止渴、润燥清肺的作用,一直被列为“宫廷御方”。清乾隆年间,执掌北京鹤年堂的御医之后王圣一,根据当时瘟疫肆虐、呼吸系统疾病频发的实际,联合多位国药大师对原“秋梨膏”的组方进行了兼收并蓄、精益求精的调整,并以北方润性最佳、药用价值更高的赵县雪花梨取代原方中的秋梨。

赵县雪花梨早在秦汉时代就被历朝历代选作贡品进贡朝廷,其果肉洁白似雪,汁多味甜。有“大如拳,甜如蜜,脆如菱”之说。对比其他品种梨,雪花梨富含蛋白质、脂肪、果酸、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碳水化合物等成份,综合的营养价值高。明李时珍也曾在《本草纲目》中记述:'雪花梨性甘寒、微酸',具有'清心润肺、利便、止痛消疫、切片贴烫火伤、止痛不烂”等强大的药用功能。

鹤年堂世代传承的雪梨膏经典组方和熬制工艺,一直谨遵古法,使其在春燥咳嗽、养阴润肺等症的调理上,效果更为明显。经过鹤年堂几代传承人的不断磨砺,鹤年堂雪梨膏也成了中医药食疗延续数百年的传世名方。

7、琼玉膏。方出《御药院方》,具有滋阴润肺,填精补髓、扶正固本、祛病延年之功效,是经典的抗衰老名方,清代宫廷用此方作延年益寿之用。据清宫医案记载,雍正皇帝常服此方,并以之赏赐臣下。

8、枸杞菊花膏。是一剂传承了数百年的经典清肝明目方。早在清乾隆年间,来自新疆的维吾尔族美女霍卓氏虽然被封为容妃(也就是后来影视剧里描写的香妃),尽得皇上恩宠,享尽荣华富贵,但因长期思念母亲,致使眼睛干涩、眼痒、有异物感、痛灼热感、分泌物黏稠、怕风、畏光,也就是医学上所说的干眼症(史载:“香娘娘,乾隆年间喀什噶尔人,降生不凡,体有香气,性真笃,因恋母,致眼疾”)。乾隆亲自下旨太医院“倾力重治”,但效果不甚理想。长期为宫廷熬制和供奉膏滋的鹤年堂精选上等枸杞、菊花、茯苓、山药、香橼、蒲公英、决明子、覆盆子、薄荷、桑叶、黑芝麻、蜂蜜等,其中,以枸杞为君,滋补肝肾,滋目有源;以香橼(疏肝理气)、蒲公英(清热解毒)、决明子(清泻肝大肠之火,清热明目)、覆盆子(益肾固精)、薄荷(疏散风热)、桑叶(疏散风热)、黑芝麻(滋肝肾)上诸药为臣,从不同侧面起到养肝明目作用。以茯苓、山药为佐药,健脾利湿,健脾养胃,促进吸收,促生后天之气。最为精妙的是对菊花的使用,把菊花作为引使,就是利用菊花的特性,引肝肾气血上行滋养于目,疏散风热,平肝明目,使整个配方的尽量地功能集中于一个方向,提高对眼睛滋养的功效。

香妃每天两顿按时服用,时间不长便明皓如初,秋波荡漾,乾隆皇帝圣心大悦,遂把“枸杞菊花膏”列为后宫必备,直到慈禧称后,仍在沿用鹤年堂熬制的枸杞菊花膏。

9、补真膏。源自明朝名医孙一奎的《赤水玄珠》。主治虚损劳怯的补真膏,由黄精、山药、怀地黄、熟地黄、天冬、麦冬、莲肉、巨胜子、柏子仁、松子仁、何首乌、人参、茯苓、菟丝子、杜仲、肉苁蓉、五味子、黄柏、白术、当归、甘草、陈皮、砂仁、知母、白芍、川芎、鹿茸、小茴、苍术共 29 味药组成,药味众多、组方严谨、配伍精当,充分体现膏方组方特色,堪为中医膏方代表性方剂,首开现代宫廷膏方组成众多之先河,为明朝慈圣皇太后、清朝慈安皇太后、慈禧皇太后日常保养喜爱之膏。

10、人参黄精膏:明万历年间,时任太医院吏目(院长)的龚廷贤和“御用膏神”王圣一在孙思邈“黄精膏”和“人参膏”基础上,专为神宗神宗朱翊钧皇帝熬制的一款御用补元气、养气血膏方。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宫廷里的宝贝【9】——玉器
喝药酒是中国古人治病办法,清宫确实饮药酒,但真的没有鸿茅药酒
〖皇帝秘方〗补肾秘方公开,肾虚治一个好一个!
养生食谱
皇帝和妃嫔是如何做日常保健的?
精医通易的杏林奇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