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南方管肉包子叫馒头,其实北京也有“肉丁馒头”

南方管肉包子叫馒头,其实北京也有“肉丁馒头”。猪肉丁(瘦多肥少)、黄酱、葱姜、香油做馅儿,包好以后褶儿朝下放(讲究的也有拿模子扣上花纹再倒出来的),蒸出来以后跟馒头很像。

说到这个,想起《东京梦华录》里面提到的一些面食。“炊饼”相当于今天的馒头,宋仁宗之前叫“蒸饼”,之后避讳宋仁宗赵祯的名字才改叫“炊饼”的。宋朝的“包子”跟今天用菜叶裹炒肉丁和米饭的那种“菜包”有点像。“兜子”相当于今天的烧麦,“细料馉饳儿”是大馄饨,而宋代的“馄饨”相当于今天的饺子。“角子”则是用粉皮或豆腐皮包的两头尖的包子。

还有一种说法是,宋代管无馅馒头叫“蒸饼”,有馅无褶的叫“馒头”,有馅有褶的叫“包子”,比如《东京梦华录》的软羊诸色包子,《梦粱录》的虾肉包子、细馅大包子、笋肉包儿、水晶包儿等等。PS,宋代以前除了熬面糊糊以外,凡是成型的面食都统称为饼。馒头是蒸饼(炊饼),面条(面片)是汤饼,烧饼是胡饼或炉饼,炸馓子是索饼……

宋仁宗时,不光蒸饼叫炊饼,正月也改叫端月、初月。太祖叫赵匡胤,东京街头卖香印(即印香,用多种香末调和制成的焚烧用香)的小贩都不敢吆喝“香印”二字,只能沿街敲锣

宋朝的避讳制度相当繁琐,不仅皇帝的名字要避讳,与其同音的字也要避讳。比如《绍定礼部韵略》记载,宋太祖叫“匡胤”,要避讳框、劻、筐等十八个同音字、引、靷、酳等十七个同音字。宋高宗名“构”,要避讳遘、媾、购、句、诟、逅等五十五字。两宋皇帝名字共需避讳326字。

洪迈《容斋三笔》也评论说「本朝尚文之习大盛,故礼官讨论每欲其多,庙讳遂有五十字者(指赵构的55个同音字)。举场试卷,小涉疑似,士人辄不敢用,一或犯之,往往暗行黜落」。甚至连虚构的“圣祖”赵玄朗和攀附的“远祖”轩辕之名也要避讳,玄武大帝改叫“真武大帝”就是宋代的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史部武林旧事卷六蒸作从食
唐僧师徒吃到的“馒头”和我们现在吃的馒头是一回事吗?
武大郎卖炊饼的故事
【我国各地饮食小吃的历史渊源】【馒头、包子】
炊饼和筛酒
武大郎卖的炊饼是个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