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世界精神卫生日 | 有关精神分裂症,您了解多少?(内附心理自测)

世界精神卫生日

为了提高大众对精神发育障碍疾病的认识,分享科学有效的疾病知识,消除公众的偏见。世界卫生组织确定每年的10月10日为“世界精神卫生日”。2019年10月10日是第28个世界精神卫生日,今年的主题是“心理健康,社会和谐我行动”。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我们来聊聊大家关注的精神疾病。

什么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是由于各种有害因素引起大脑功能紊乱,导致患者在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精神活动方面出现异常。精神障碍的外在表现没有特异性,根据病因或症状群,精神障碍常分为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情感性精神障碍等。

在此,我们主要介绍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属于重性精神疾病之一,终生患病率约为1%,一般无明显的大脑和躯体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有的间歇发作,有的持续进展,逐渐趋于慢性化,复发率高、致残率高,如不积极治疗,可出现精神衰退和人格改变,不能适应社会生活,难以完成对家庭和社会应担负的责任。如果早期发现、及时规范治疗,患者可痊愈,能正常生活、学习和工作。

为什么会得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是一个多因素疾病,常见原因有以下几点:

01

遗传因素:患者亲属中精神分裂症的患病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而且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

02

环境因素:各种有害的环境因素混同遗传因素导致大脑的神经发育异常和神经生化失衡。

03

心理社会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可以促发精神分裂症的发生,但常难以左右其最终的病程与结局。

04

病前性格:病前性格与疾病有较大关系,有研究表明:50~60%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病前具有孤僻、内向、敏感多疑、好幻想,胆小怕羞等性格特征,具有上述性格特点的人不仅容易患病,治疗起来也难度大些,且复发的危险性也比较大,由此培养儿童青少年活泼、开朗、坚强的性格对预防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具有重大意义。

如何识别早期精神分裂症?

专家建议,如果对精神分裂症进行病前早期干预,可能会改善患者的预后。所以识别早期症状很重要,常见的早期症状有哪些呢?

01

行为改变:生活懒散,不讲卫生,对人淡漠,寡言少语,回避社交,不出门对家人不关心,无家庭责任感,对他人的关心也无动于衷。

02 情绪改变:焦虑,抑郁,情绪不稳,易怒。焦虑,抑郁,情绪不稳,易怒。

03

认知改变:出现一些古怪或异常的观念和想法,注意力不集中,发呆。

04

躯体化症状:睡眠和食欲改变,无法解释的身体不舒服,头痛、失眠、虚弱感;胃胀、胃痛等消化道症状,以此为由长时间回避社交和工作,安于现状,不积极地诊治身体的不舒服。

05

社会功能减退:不守纪律,迟到、早退、无故旷工旷课,工作学习能力下降。

精神分裂症如何治疗?

精神分裂症治疗目前最常用的办法有以下三种:

01 药物治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以及中药治疗;

02 物理治疗: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无抽搐电休克治疗、经颅磁刺激治疗等;

03

心理治疗:包括个体治疗、团体治疗、家庭治疗等多种形式。

精神分裂症患者家属应该如何做?

01

尽早陪同患者到正规专科医院就医。

当您意识到自己的家人出现了精神病早期症状时,您一定会担心和害怕,不愿意接受现实;或者很纠结,不知如何办?专家提醒,尽量缩短从发病到就诊的时间,立即到正规专科医院找专业医生咨询或诊断。如果白天没时间,湖南省脑科医院还特设了夜间专家门诊为您解忧排难。专家咨询后,轻微的症状或心理问题可以进行心理咨询或治疗,如果精神分裂症诊断成立,应尽早规范治疗,“早发现、早治疗”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02

稳定自己的情绪,不做高情感表达家属。作为精神病人的家属,您需要尽快接受患者病情,稳定住自己的情绪,多理解和关爱患者。既不能过度紧张害怕、焦躁不安、干扰医师的诊治,也不能漠不关心,怀疑医师的医嘱。据临床观察:患者和家属的依从性越高,患者疗效越好。

03

熟悉出院医嘱,督促患者按医嘱服药。患者病情稳定出院后,家属要熟悉患者药物的服用方法,提醒和督促患者按时按药量服用;观察服药后的不良反应,不可自行快速减药或停药,也不可快速大量加。

04

提醒患者及时门诊复诊。患者服药期间要按时到门诊复诊,完成药物不良反应的检测,调整药物。如果患者病情一旦反复,往往不愿意继续服药,此时应该及时到门诊就诊,重新评估病情,必要时再次住院治疗,严防冲动伤人或自伤。

05

督促患者生活有规律。患者服药后大多思睡,懒散,不愿意做事,家属要和患者商量,制定合理的作息制度,要早睡早起,加强体育锻炼,不建议患者长时间在家静养,鼓励与人交往,参加社会活动,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促进病情康复。

人一生中常见精神问题

0

1

婴幼儿(0-3岁)

问题:养育方式不当所带来的心理发育问题,如言语发育不良、交往能力和情绪行为控制差。

建议:家长多与孩子进行情感、语言和身体的交流,培养孩子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是避免婴幼儿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0

2

学龄前儿童(4-6岁)

问题:难以离开家长、与小伙伴相处困难。处理不好,易发生拒绝上幼儿园以及在小朋友中孤僻、不合群等问题。

建议:鼓励与小伙伴一起游戏、分享情感,培养孩子的独立与合作能力,是避免学龄前儿童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0

3

学龄儿童(7-12岁)、青少年(13-18岁)

问题:学习问题(如考试焦虑、学习困难)、人际交往问题(如学校适应不良、逃学)、情绪问题、性心理发展问题、行为问题(如恃强凌弱、自我伤害、鲁莽冒险)、网络成瘾、吸烟、饮酒、接触毒品、过度追星、过度节食、厌食和贪食等。

建议:调节学习压力、学会情感交流、增强社会适应能力、培养兴趣爱好,是避免学龄儿童和青少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0

4

中青年(19-55岁)

问题:与工作相关的问题,如工作环境适应不良、人际关系紧张、就业和工作压力等带来的问题;与家庭相关的问题,如婚姻危机、家庭关系紧张、子女教育问题。

建议:构建良好的人际支持网络,学会主动寻求帮助和张弛有度地生活,发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青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0

5

中老年(55岁以上)

问题:退休、与子女关系、空巢、家庭婚姻变故躯体疾病等带来的适应与情感问题。

建议:接受由于年龄增大带来的生理变化,建立新的人际交往圈,多参加社区和社会活动,学习新知识,拓展兴趣爱好,是避免中老年精神卫生问题发生的可行方法。

各类自然灾害、人为事故、交通意外、暴力事件等,除直接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外,还会引起明显的心理痛苦,严重的可引起精神障碍。

认识突发事件带来的心理变化,积极寻求心理支持和救助,是避免突发事件导致的精神卫生问题的可行方法。

下面是关于心理问题的小自测~

这是由英国医生Goldberg等编制的一个主要用于社区人群筛查和评定非精神病性精神疾病的自评问卷,已经过国内大量研究使用及验证,适用性强。

你的心理问题有多严重?

1、是否干什么事情都不能专心

2、是否因心烦而睡眠很少

3、是否感到在各种事情上都不能发挥作用

4、是否对一些问题没有能力做出决断

5、是否总是处于紧张之中

6、是否感到无法克服困难

7、是否从日常生活中不能感到乐趣

8、是否不能够面对困难

9、是否感到不高兴和心情压抑

10、是否对自己失去信心

11、是否认为自己是无用的人

12、是否所有的事情都感到不值得高兴

每道题答案是“是”获得1分,“否”不得分。当评分大于或等于4分,说明你的心理健康已经出现问题,需要改变生活习惯,保持充足睡眠、享受音乐、多做运动、向朋友家人倾诉烦恼等方式缓解紧张的情绪,必要时就医进行治疗。

心理健康 社会和谐

我们一起行动!

来源:湖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网络

编辑丨杨木子 张婉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依从性
精神分裂症的心理治疗有哪些呢?
广州脑博仕医院 关于精神心理疾病的5个常见错误认识
专家诊治抑郁症(47):抑郁症不是精神分裂症的先兆
精神分裂症恢复期心理治疗
中国精神卫生报告:精神障碍发病率暴增50倍,形势严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