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时间不够用?工作总瞎忙?跳出“稀缺心态”,才能发现自身的短板

穷人之所以穷,是因为金钱的稀缺;忙碌之人之所以忙,是因为时间的稀缺。

—— @职者非智者

在职场中,许多人有过这样的想法或者行为

  • 重要的工作总是一拖再拖,但时间又总被应付不完的突发事件占据着;
  • 一天忙到晚,被一种紧张感时时追赶着;
  • 任务截止日期来临,推掉一切工作,将全部精力注入任务之中;
  • 发现对完成某事的技能不足,于是专注学习技能。

出现此类的想法或行为,在职场中并不少见:

缺乏什么就一味地去追求什么

但是真的应该这样做吗?在你认为时间不够就必须多花时间的时候,其他的事你真的应该忽视吗?

在你多花时间在某事上时,其他的事能否有时间解决?你有没有考虑其他事能否在截止期内解决?

感到某事时间不够,一味地多花时间在该事上,而抛开其他一切,虽然这样做能有足够的时间解决某事,但其他的事就会因此而耽误。缺乏时间就多花时间,缺乏知识就追求知识,一味地缺乏什么就追求什么,实际上陷入了一种心态之中——“稀缺心态”

为了更好地了解稀缺心态,本文将分为以下三部分

  • 什么是稀缺心态?什么是专注红利?
  • 在职场中,稀缺心态会给我们带来哪些负面影响?
  • 为了避免陷入稀缺心态中,我们应该怎样做?

1.什么是稀缺心态?

为了说明什么是稀缺心态,我们先来看一个例子

领导交给小李一项工作:在一星期内制定出一份市场调查报告。小李接下任务后,并没有开始为市场调查报告而忙碌,而是悠闲地做起其他一些工作中的小事,有时也会在家追剧或者打游戏到深夜,完全没有工作状态,好像将市场调查报告抛之脑后一般。

小李悠闲、无所事事地过了六天,突然想起明天就是市场调查报告的截止日期了,领导明天就要。于是小李火急火燎,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制定报告中,加班到深夜,终于将调查报告完成了。

现在来分析一下这个案例:

小李觉得一星期的时间,足够完成领导交代的任务,因此他才将任务搁置,花时间做其他的。花费数天时间做其他事后,他才发觉领导交代的任务还未动工,小李心想:“明天就是截止日期,晚上不熬夜怕是完成不了,先将其他一切事抛开,花时间完成市场调查报告”

原本有充足的时间完成任务,小李却将充足的时间玩成了“稀缺”的时间,原本不需要熬夜、多花时间就能完成,可事实上, 小李不仅熬夜了,还花费了更多的时间、更多的精力。

美国的经济学教授塞德希尔·穆来纳森 和 心理学教授埃尔德·沙菲将 陷入这种集中思维的心态,称之为“稀缺心态”

稀缺心态的定义:

又称“稀缺俘获大脑”、稀缺思维,是由事物稀缺形成的一种稀缺心态,而且这个过程是无意识的。当我们的大脑被稀缺俘获的时候,我们会专注于解决目前的稀缺状况。

看完这个例子,也许有人会问,“由于时间的“稀缺“,使得小李集中精力、集中时间,更有效地完成了任务,这不是对我们有好处么?”实际上稀缺心态却是能给我们带来一定的好处,它能带来专注红利。

所谓的专注红利是指在短时间内集中精力爆发出高度的注意力,让我们高产出地工作,我们会在专注红利的帮助下将资源用得淋漓尽致。但专注红利只能在短时间内带来一定的好处,如果长期处于稀缺心态百害而无一利。

为了更好地理解专注红利,我们再来看一个例子:

小美为了第一时间入手新上市的某款智能手机,她抛开社交、抛开睡眠等,从凌晨就开始在专营店排队,即使队伍很长,她也愿意等待。为了购得心仪的手机,几乎花费了她大半个月工资,终于在早晨第一缕阳光洒下时,她拿到了梦寐以求的手机。

于是,小美迫不及待地用新手机在朋友圈发了张自拍,并带上了手机型号。果然,朋友圈刷刷点赞、评论,无不羡慕小美。

可好景不长,在兴奋劲过后,小美开始为生活消费担忧:新手机花费大部分,导致其他支出不足,想买的东西不敢买,生活质量也下降了。

后来该款手机全面上市,价格比之前低了近千元,小美得知后,后悔不已。

现在来分析小美的案例:

刚上市的新手机自然是“稀缺品”,正所谓“物以稀为贵”,所以小美才愿意花高价买入,这就陷入了“稀缺心态”中;小美买得了新手机,得到了朋友的赞扬与羡慕,小美得到了满足,这是新手机给小美带来的“专注红利”;在一段时间过后,该款手机全面上市,导致价格低廉,使得小美产生心理落差,加之花费高昂,使得小美生活捉襟见肘。

小美得到了短时间的满足,却损失了长远的利益,“专注红利”给我们带来的损失要远比短时间得到的利益多。

贫穷之人会一直穷困潦倒,忙碌之人会永远日理万机,孤独之人会终日形单影只,而节食之人也总是以失败而告终,其实是陷入了“稀缺心态”的困境中。

2.在职场中,稀缺心态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影响?

①管窥效应

有个成语叫“管窥蠡测”,它的意思是指 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测量海水。借以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泛指人对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狭窄。管窥效应也是如此,在管窥效应里我们只能看到管子里的东西,管子外的东西什么也看不到。

一旦陷入“稀缺心态”,我们就更倾向将注意力集中在最需要关注的事情上,而往往忽视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比如熬夜追剧,因为是新剧,所以这是你认为你最需要关注的,但你却忽视了第二天上班要展示的PPT,结果上班时被领导批评。

那么管窥效应会改变我们哪些做出决策的方式?

  • 行为习惯

比如平时都有晨跑的习惯,突然有一天事情比较多,于是你就会想“今天就不跑了,少跑一天也没事”,但如果一连数天甚至数星期工作都比较多,那么放弃跑步就会影响身体健康状态。

  • 思维方式

“坐井观天”中的青蛙就因“管窥效应”,只关注身边的小天地,而忽视井之外的大天地。

再如:让你在一分钟内说出除头发之外,还有哪些是黑色的?你能说出多少?也许不超过十种,那么降低难度,直接问什么是黑色的,那么你肯定会说出一大堆.

'头发”这个限定词,抑制了你的思维,同样“管窥效应”会在特定的条件下,让你注重某事,忽视其他事,也会造成思维被抑制。

  • 计划转变

原本要在第二天赶到客户约定的地方,结果因途中遇交通事故,不得不取消行程,全力处理交通事故。

②造成借用

借用就是透支未来的资源,正所谓“花今天的钱圆明天的梦”,说的就是借用。

有句话说“得不到的才是最好的”未来的稀缺无法像今天的稀缺一样俘获你的注意力,我们为了解决当下的稀缺,只能借用了未来的资源。

当我们为了解决当前的需求而极度专注时,就无法对其他事投入精力。比如今天的事拖到明天,明天的事拖到后天,这样一拖再拖,时间一借再借,如此循环,势必造成时间的稀缺,就会处于稀缺状态中。再如:拆东墙补西墙。穷人缺钱就会去借,花完后,再去借,结果造成穷人更穷。

③造成短视

前文说的小美就因陷入“稀缺心态”造成短视。只顾眼前利益,忽视长远利益。“稀缺心态”如同一片遮住眼睛的叶子,使我们只能看到局部事物以及事物的局部。长期片面地看待事物,就会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比如:买股票,当你尝到甜头时,就会产生“被胜利冲昏头脑”的感觉,于是你忽视风险,继续投,长此以往,只会被套牢,导致血本无归。

④导致余闲不足

在学习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事:经常为解决一道难题,而花费大量时间,甚至茶不思饭不想,忽视其他一切。导致本来跟同学约好打篮球的,结果黄了。

在职场中也如此,我们经常会为是选择A计划呢还是B计划呢,A计划有哪些优点,B计划有哪些不足。我们在两者举棋不定的过程中花费大量时间、精力,结果还是将计划做的一塌糊涂,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生活特别累,就是这种权衡思维过程太多、太复杂。

⑤引发带宽不足

别看错了不是宽带,而是带宽,那么什么是带宽呢?

是指我们的关注能力、决策能力、认知能力等的统称。认知能力主要是我们获得信息、解决问题和逻辑推理的能力,集中表现为智力水平的高低;执行控制力是坚持计划、集中注意的能力、抑制冲动的能力,集中表现为自我管理水平的强弱。

  • 关注能力

稀缺心态会导致我们关注能力下降,即关注其他事物能力不足,惟独更关注当前需求的事。比如:你是某歌迷,那么你肯定会关注他的闪光点,一旦他出现负面消息,那么你第一反应肯定是“怎么可能?他那么完美……”但事实上,他的确做了,也承认了、这就是“晕轮效应”,将我们的关注带到某一个点上,而忽视其他的点。

我们都有这样的经历:电脑桌面布满各类图标,但我们经常点开使用的永远都是那么几个。据研究表明,人的大脑一般关注七件事,超过七件事就会使大脑陷入混乱,产生严重的带宽负担,就会感到精力不够用。

  • 认知能力

买房子是大多数人热衷的事情,他们都认为自己买的房一定会成为稀缺品,于是一番粗略地考察后成交,结果因学区的搬迁,商铺的整改,导致房价一跌再跌,原本想通过买房——卖房,赚差价的人,就会亏本。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后果,就是因为“稀缺心态”所带来的带宽中的认知能力不足。职场中,我们也经常会因为对某事的认知不足导致自身利益的损失甚至公司的损失。

稀缺心态会给我们带来以上五大负面影响,那么我们该如何避免陷入稀缺心态又该如何做才能消除这些负面影响呢?

提高带宽

  • 节约带宽

尽量减少不需要做决定的琐事,如穿衣,我们可以买几件相同的衣服,每天轮流穿,这样就减少的选择的麻烦。生活中,权衡思维越少,生活秩序就会越井然有序。

职场中,我们在小事上花更少的时间,把注意力放在真正值得关注的事情上,能有效摆脱稀缺心态。

  • 增大箱子容量

个人能够通过努力获得更多的财富,扩大财富的箱子,再利用财富换取时间、健康等稀缺资源,从而提高整体带宽水平。

②留有余闲

  • 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

我们都知道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因为一旦发生碰撞,鸡蛋肯定会大面积损坏。同理,要给自己设置合适的余闲时间。

闲余不能太多,多了会导致低效和浪费;闲余也不能太少,少了会导致管窥。

不能为自己设置太多的闲余,因为截止日期是最大的生产力,要学会为重要的事情设置合理的期限。

但也要有余闲。梭罗说过,真正有效率的劳动者,不会整天马不停蹄地工作,而是闲庭信步般轻松愉悦地处理事务。职场中,我们经常会因安排满满一整天的工作,无余闲而感到压力、感到心累。

即使再忙,我们也要给自己留余闲,不能将精力全部投入到工作中去,分一部分精力去做相对轻松的事。

  • 二八定律

留余闲,即不能将精力百分百投入。我们可以运用二八定律来分配精力。80%投入到工作中去,20%用于休息或者其他轻松的事情中去。

在工作中,既能保持效率,又利于自身精力的恢复。

③提高认知力

职场中,之所以会常常忽视重要但不紧急的事,是源于我们对事情的认知度不够。由于认知力不足,往往导致追本逐末、本末倒置的处理事情的方式。那么该如何提高认知力?

  • 客观观察,找准核心因素

要想全面认识事物,客观观察很重要。比如领导的策略有缺陷,领导让你谈谈策略如何,那么你应该秉持公正客观的态度指出缺陷,而不是谄媚说“完美”,因为一旦策略实施,无论结果好坏,你都是参与者。

其次,要找准事物核心因素。我们看待事物不能只顾表面,而是要透过表面看到实质、看到核心。

  • 积累经验

提高认知能力需要足够的信息储备,认知其实上就是对接受的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储存——反馈。有了一定的知识储备,一些实践经验,认知能力自然会有所提高。

在职场中,对某事的认知不足,原因之一是没有相关知识储备,没有经验可循。而知识的储备、经验的积累就要通过大量阅读、实践来增加。

  • 提高个人能力

能力不足,导致认知力不足,导致看待事物片面性、做法不合理、想法不成熟。提高个人能力可以从两方面来:

软实力:交际能力、心理因素、环境适应能力等都属于软实力。提高软实力有利于我们能在突发事情下应付自如,不至于举手无措。

硬实力:专业知识、经验等。过硬的专业知识、丰富的工作经验,能使我们能更高效地、出色地完成工作。

总结:一旦陷入“稀缺心态”中,我们就会关注紧急的事情,而忽视重要的事情。它会让我们没有余闲、让我们容易借用、消耗、透支未来资源。还会减少我们的带宽,增加出错的几率。

跳出稀缺怪圈,方法有三:

提高带宽:节约带宽、增大箱子容量;

留有余闲:鸡蛋不能放在同一个篮子里、二八定律;

提高认知力:客观观察,找准事物核心、积累经验、提高个人能力。

稀缺的资源不可拍,可怕的是稀缺心态。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稀缺心态是一切稀缺的根源
《稀缺》读后感
读书 | 稀缺: 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和忙碌的
你是否陷入了忙碌和贫穷的死循环?破局的方法就在这本书里
为什么穷人会更穷,而拖延症患者永远没时间?这本书告诉你我们是如何陷入贫穷与忙碌的
中华五千年,圣人两个半,一个能成大器的人,需历经“3种磨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