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理咨询师如何识别情绪、驱力、关系?

《精神分析诊断:理解人格结构》

——南希·麦克威廉斯

理解人格结构四(情绪、驱力、关系)

心理咨询师要善于识别和发现

一个病人身上同时存在的各种症状表现。

人们具有一些普遍性的表情和情绪,这些诸如痛苦、惊奇、悲伤、愉悦、愤怒等等的情绪在语言发展之前就具有了,人们可以通过表情就可以理解到这些情感。

只不过每个人对这些普遍的情绪会有不同的组合模式和不同的力量,随之会有自己独特的表达方式。

而治疗师就要对这些非言语的信息敏感,我们的很多工作就是靠观察和了解这些信息,理解他们痛苦的一种方式就是观察他们的面部表情,当面部出现了某种情感的僵化时,我们就可以以此来判断。

德国的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如果没有罹患过严重精神疾病的病人,他们的面部表情是流动的,在交谈的时候如果他在思考或者有某种感受,面部表情会有些轻微变化。

那些严重抑郁的人的面部表情就像死掉一样僵在那里,而焦虑的人也以某种焦虑的方式僵在那里,偏执的人则是朝着下方看,这种朝下看的表情会持续存在,那我们就会知道他内心感受到了恐惧和羞耻。这些是可以从面部表情识别出的严重心理疾病现象。

在正常的人际交往中当一个人脸上出现某种表情的时候,人们彼此之间是可以进行镜映的,比如说当一个人在生气,那么治疗师的面部表情也有可能是生气的,当对方是蔑视的时候,我们的面部表情可能是羞耻的结果,当对方表现出害怕传染时,我们也可能是恐惧的情感反应。

德国的科学家研究发现一个有效的心理治疗不是在意识层面发生的,人们在治疗中获得改善,并不是治疗师简单的做出了镜映。

而是当病人有一种情感,而治疗师回应的是另外一种情感。

比如说病人有愤怒,治疗师并不是用简单的愤怒表情去回应他,而是表现出感兴趣和好奇,想要知道病人为什么愤怒。当病人表现出羞耻、悲伤、蔑视的表情出现后,那治疗师也想要知道是什么导致他出现这样的情感。

德国的另外一位科学家研究视频录像,在一些严重病人中,两位病人之所以改善,是发现治疗师不仅镜映出了负性情感,而且还之于另外一种不同的情感。

这一切并不是在意识层面发生的,而是基于治疗师对病人的理解。

正是这些研究让人相信支持性的心理治疗通过人际关系治愈我们的病人。

精神分析师比昂就曾经谈过治疗师的角色,治疗师就是把病人有毒的情绪去容纳去代谢,然后给予一些其他的情感让他去加以运用。

身为治疗师每天都会成为病人不同情绪的靶子,我们就是这样度过每一天。

我们会成为病人那些愤怒、痛苦、羞耻、恐惧、蔑视、厌恶等等这些情绪的靶子,把它们吸纳进来再进行加工,再把一些别的不一样的情感给予病人,然后让病人知道同样的内容还有另外的方式可以去感受,例如他可以感到好奇,或者从中寻找到希望,这些都是在非言语的层面自然发生的。(太不容易了)

我们需要去理解情感方式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会用某种情绪防御另外一种可能是比较深的或者更痛苦的情感。

例如人们对某些事情采取抑郁性的反应,是因为害怕体会到愤怒,而正是这个愤怒让他感觉到悲伤,他不敢表达愤怒,害怕表达愤怒会冒犯某人而被抛弃,被批评。

而另外有一些人容易表达愤怒而不敢表达悲伤,因为悲伤会让人感觉脆弱,而愤怒让人感觉强大。

所以人们会用一种情绪保护自己免于感受到另外一种情绪。

还有就是人们表现出躁狂,就是用表面的欢愉去保护自己免于悲伤,一个偏执的愤怒的人是保护自己免于感受到恐惧。

我们在治疗中说要找到人们真实的情感没有错,但有时情感也会是一种保护和防御方式。

动机(驱力)

科学家发现,每个人大脑独特的地方在与最活跃的地方是不一样的。

首先是脑内的多巴胺系统,它与人们参与事物的好奇心、投入程度有关。

对于药物成瘾的人来说,他们服用的药物和毒品破坏了多巴胺系统,这些人服药之后就不会对这个世界感兴趣,拥有好奇心。

人们之所以对某事某物有追求的动机就来自于这个多巴胺,有的人脑内多巴胺水平会比较高。(多巴胺决定的是内生动力能量的强弱)

五羟色胺则是跟人们之间的依恋和人际关系有关,它也与当我们与重要他人分离所感受到的焦虑和悲伤有关,它是与我们跟他人有联结有关联的。

所以对有焦虑和抑郁的病人来说,他们在跟重要他人的关系中会有遭到破坏的感觉,我们的治疗就是提高他们脑内的五羟色胺水平。

雄激素主要跟人们要去主导和攻击性有关,雌激素主要是跟建立关系和顺从有关。所以雄激素主导的是竞争,雌激素主导的是合作。(男女不同天注定)

催产素跟人们的性高潮、母乳分泌和爱有关,催产素也称之为爱的激素,它使得一个人想要靠近另外一人,曾经有人跟南希老师说好的治疗师一定是拥有高水平的催产素,因为他有能力爱别人,也能够帮助别人寻找到爱。

正是这些神经递质在一个人脑袋里的不同含量和活跃水平导致了一个人兴趣和动机的不同。

关系倾向

个体心理学的另外一个方面关注的是一个人是倾向与他人建立关系还是专注于自我,是自我中心的。

这个也和文化有关,南希老师说她所在的美国是个人主义的,甚至达到了危险的程度。

当然我们大中华从古至今都是集体主义的。个体也是存在差异的,有的人比较倾向与他人建立关系,而有的人内心挣扎于自尊、自我中心、自我奋斗。

有研究者发现抑郁的主观体验对于这两种不同关系倾向的人是有差别的,有一组人体会到的是孤单、空虚、饥饿,对关系绝望感到被抛弃。

另外一组人的主观体验是感觉到自己很糟糕、内疚、罪恶,成为了别人的负担,但并不体会到空虚和饥饿。

这位研究者把前一组类型的人命名为依赖型,依赖来自于拉丁语意思为粘附于其他人,另外一组是內摄型,就是感觉到自己很不好很糟糕,因为吸纳了别人的观点而认为自己是自私罪恶的。

如果站在这个角度来看人格,那么一种是依赖他人以关系为取向的,另外一种就是內摄型的以自我为中心的。

再以自恋来举例,有一种自恋是非常专注于自己的自尊,渴求他人的关爱,总觉得自己是不够好的,一直在寻找外界的认可,那么这就是关系取向的自恋。

自恋另外一种的特征是有些人会非常的傲慢,蔑视贬低他人,觉得自己超级棒从来都不需要他人,这就是自我中心的自恋。

反社会人格就处在自我中心的极端,他们从来不考虑他人只考虑自己,考虑他人也是为了操控别人。

另外一个极端就是完全依赖,这样的人好像没有办法独立思考,独立行动,一定要依靠他人,好像自己没有脑子一样。

这样的人必定要跟他人发生关系才能够存在,而缺少了自我中心这一端的内容。

南希老师理解一个健康的人可以同时拥有这两个极端的特质,只不过视情况而定,他既可以完全依赖自己所爱的人,接受她的照顾,甚至达到融合的状态,也可以保持自己的独立性,拥有自己的想法和界限。

心理治疗就是要从这两个方面对我们的病人进行帮助,在这两级之间建立平衡。

对于不能够和他人建立关系特别自我主张的人,那我们就要强化他与别人建立关系的能力,帮助他在面对家庭、伴侣和孩子的需要时,一定程度上放弃一点自己的需要。

而对于那些非常依赖他人的人,我们要帮助他找到自己的需要,让他可以说“我不同意某人”,我们要帮助他在跟伴侣相处的过程中发出自己的声音。

人格从正常到病态的连续谱病理水平判断的历史进程。

最早的西方精神病学专家会把人分为健康的、病态的,或者会区分为神经症性的,精神病性的,神经症性的是基本正常的,他是可以看到自己问题的,例如一个神经症性强迫患者,总是要做一些仪式性行为,他会跟医生说“我知道这么做挺疯狂的,但如果不这么做我就会感到焦虑”,而一个精神病性强迫患者,当精神科医生询问时,他就会说“我就是这么做了,如果不做我就会遭到破坏,我就会置于危险之中”,同样的行为,神经症就会看到自己的问题体会到焦虑,而精神病性则会产生妄想。

所以人们会用一种两分法来判断那些现实感没有遭到破坏的病人为你有麻烦但总体还是正常的,而另外一种是陷入妄想状态,现实感遭到破坏的病人为疯狂的人。

弗洛伊德当初创造出来的治疗方法主要是针对神经症性病人的。

但随着治疗的发展,不少医生会来报告有些病人不是精神病性的,但是他们在治疗中有些强烈的表现,陷入在退行状态中出不来。

他们对治疗师会有种强烈的移情,但自己对此却毫无觉察。例如他不会说这个治疗师在某些方面像我的妈妈,而是说你就是我的妈妈一样,对于我来说最糟糕的就是遇到了一个妈妈治疗师。

治疗师发现这种病人不是精神病性的,但是在治疗关系里会非常靠近精神病性的表现,而病人是看不到自己癫狂的状态的。所以治疗师就认为他是介于神经症性与精神病性边界上。

与此同时,有些神经症性病人会表现的非常严重,陷入很大的麻烦之中。

而医院里的那些精神病人在开入院的时候会表现的非常疯狂,但是等他入院后处于安全环境中,他们就不会有幻觉和妄想。

但戏剧的是病房的医生会分成两组,一组是非常喜欢这个病人,另一组则会非常憎恨这个病人。

人们开始思考在神经症性和精神病性之间也许还存在着一组中间状态的病人。

心理测量的人员发现如果给病人一些结构性测试的题目时,病人会表现的偏神经症,而如果是一些非结构性的投射测试时,病人又会表现出偏精神病性。

在心理治疗中也发现一开始是神经症病人,随着治疗的深入会有比较严重紊乱的行为出现。

而一开始就住院的精神病性病人,后来也会发现有神经症性特征。

后来人们就发现这是一个连续谱,是从神经症到边缘人格再到精神病性的一个连续谱。

在一个病人身上其实可以同时存在各种症状表现的,治疗师要善于识别和发现。

假定一个读大学的女性,她有进食障碍问题,她厌食,她来到大学的咨询中心告诉治疗师我有进食障碍想要通过限制饮食来控制我的体重,我觉得我需要寻求帮助,她就属于神经症水平,因为她知道自己的问题,而且是知道自己进入大学有压力发生了这样的问题。

假定第二个女性,她用同样的模式限制饮食,但她自己不觉得是问题,是她的室友看到担心让她来治疗,她说我不觉得这有什么问题,因为我总是通过限制饮食来控制体重,这是我妈妈告诉我的,我根本不觉得这是什么问题。这就是一个边缘水平的病人,因为她对治疗师有些敌意,她不能思考自身,她不认为自己有问题。

第三位同样模式的女性,她会有一个信念自己是肥胖的,她会处于即将死亡的危险状况,她有一个自己太胖的妄想型信念。这就是处于精神病性水平。我们对同样的行为但会有不同的治疗方法。

对于第一个例子,通过一个短程的几次咨询她就会有好转。

第二个例子需要长程的心理治疗,你要帮助她认识到自身问题,同时帮助她认识到跟母亲告诉她的内容有一种分离。

第三个病人是需要住院治疗的,首先要让她存活下来,然后有个长程的心理治疗。

今天就先到这里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格障碍有哪些类型 人格障碍要跟精神病区分
抑郁症也有分类,你属于哪一类?
情感性精神病的发病机制
医师定期考核业务水平测评精神科试卷
抑郁症病人犯病时是什么样的?
人格障碍与精神病有何区别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