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电影《骡子》| 从一位老人的叛逆,浅析自我价值感的实现

'寿则多辱'是作家周作人晚年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语出《庄子》,意在表达过于长寿的人会逐渐经历病痛、无用、不敬之辱,品尝极度的老年失意之感。

寿则多辱,路暗且长。这是一个人最悲哀的晚年景象。

所以当看到电影《骡子》里,一位90多岁的老人因年轻时醉身事业,晚年被家人孤立,踽踽独行于世时,我几乎预料到这又是一个壮士迟暮的故事。

没想到画风一转,却变成了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传奇。

年轻人与老年人的价值偏差

年轻人为生活奔忙,目的性强,丰富繁琐的社会活动让他们忘却自我,无论是工作还是家庭,他们时刻被一种强烈的被需要感簇拥着。

而老年人不同,他们被需要的原因仅仅是亲情纽带的维系,没人需要他们为家庭或者社会做什么贡献,于是老年人常感到价值缺失,认为自己不再重要,反而成了拖油瓶,从而陷入不断的自责和愧疚中。

这时,很多年轻人还会劝告家里的老人好好休息,没事儿不要瞎折腾,这种劝诫更加重了他们的自卑。

《骡子》中,男主角厄尔.斯通养花事业失败,在90多岁时走向破产,变卖了房产,最后只剩下一辆老破车。

仿佛一开始就是结局,一切看起来毫无生机。但点醒他的,只是前妻的一句揶揄,她控诉他没有为外孙女的婚礼贡献一分钱。

幸亏厄尔还有自尊心,还想找回存在感。于是他接下'送货'生意,架着老破车完成了第一次任务。

拿到报酬,他立刻支付了外孙女婚礼的酒水钱。婚礼上,他一边喝着酒,一边接受大家的致敬,满脸堆砌着自豪。

作为一名老兵,厄尔对老兵俱乐部感情颇深,可因为缺少资金,老兵俱乐部不得以停止运营。于是在尝到第一个甜头后,他便开始实行第二个计划——重新建立老兵俱乐部。

紧接着,赎回自己的房子,重新置办养花事业,靠着'拉货'这项工作,厄尔实现了一个又一个人生愿望。

此时此刻,他不再是一个遭人嫌弃的孤独老者,他甚至比年轻人活得还有力量。

可以说,厄尔从年少到年老从未放弃过'瞎折腾'。年轻时,为了养花事业置家庭于不顾,连女儿的婚礼都没有参加。年老时,给他一个支点他仍可以浑得风生水起。厄尔分明就是90岁的身体,20岁的心脏。

究其原因,他一直在自己创造价值感和存在感。他是不是个中用的人,从来都由不得别人评价,女儿的无视,妻子的讽刺都不是阻力。大家越觉得他处境悲惨,他越要翻山越岭证明给人看。反而现实中多少人到了中年,就开始丧失这股韧劲儿了。

弗洛伊德说过:'人类是充满欲望并受欲望驱使的动物。'为什么人到暮年越加没有生气,因为不用赚钱、不用养家,名利金钱全都是浮云,他失去了欲望,就只能把满足感转嫁到儿孙身上,期盼家庭和睦、美满幸福,在视线转移的过程中逐渐失去自我。

老年人的舒适区

舒适区真是个可怕的东西,年轻人沉迷舒适区会丧失社会竞争力,没想到老年人沉迷舒适区一样会与社会脱节。

很多老年人不愿改变,我们用上智能机时,他们觉得手机能打电话就可以,微信都普及了还有很多老人不愿安装。他们总觉得自己已经跟不上时代,就没必要与时俱进了,毕竟学习速度总也比不上科技更新的速度。

从生理角度上看,离开舒适区时,大脑会从适应的状态抽离,做出物理改变,对老年人来说,他们需要消耗更多能力去适应新环境,所以才会做出抵制行为。

并且强制改变会让他们否定自己积累了一辈子的经验,加重无力感,很容易伤自尊。

但这个问题在厄尔身上从来没出现过。

即使厄尔落魄地拉着一车家当,可怜巴巴地无处可去,他也没有回去找前妻和女儿,过寄人篱下的生活。

他接受了墨西哥线人的推荐,给一伙人“送货”,只是后来他才发现,自己竟然是给贩毒组织运送毒品。

在与黑社会团伙交涉的过程中,他丝毫没有甘拜下风。尽管线人给他安排好了明确的路线,他依然我行我素,中途去吃个猪肉汉堡,或是探望朋友,没想到因为行程太随性,竟多次躲过了警方的怀疑。

厄尔亡命天涯的生活中,一点没有老态龙钟的模样。

社会总会给老年人一定的舒适空间,比如倡导尊老,一切以长者为优先,所以才出现了很多倚老卖老的情况。

但厄尔坚决杜绝了老年特权。被抓后,律师想以年纪大,失去辨别能力为由,为他进行无罪辩护。况且黑社会团伙从来没告诉过他运输的货品就是毒品。结果开庭当天,厄尔打断了律师的说辞,主动承认自己偷看过货物。

可以说,他从没躲在社会的特殊照顾下行使利己的权益,反倒跳出弱势群体的庇佑去感染更多年轻人。

他随性潇洒的人生态度感染了一起合作的黑社会人士。第一次合作时,他们严肃而可怕,用枪抵着厄尔做出严厉的警告。而厄尔不卑不亢,依旧想说什么说什么。相处几次后,大家也开始与他调笑,甚至厄尔还成了人生导师,劝别人'从良'。

很多人觉得自己老了,该把社会让给年轻人了。其实不然,这个社会是由各种群体构成,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主人。

2008年,英国的老人们曾对一个路标抗议,路标上画着一对拄着拐杖的夫妻,互相搀扶着佝偻前行。路标旨在提醒驾驶员此附近经常有老人出没,需减速慢行。当地老人认为此路标对年龄充满歧视,为什么老人的形象一定就是驼背弓腰,一副行动不便的样子?

也许,当你把自己自动化为弱势群体的那一刻,你就真的弱势了。

理想主义的力量

《骡子》中,厄尔的人物形象是十分丰满的。他没有绝对好,也没有绝对坏。

站在家庭角度讲,他是个彻头彻尾不负责的人,退役后一直醉心于养花事业,宁可去领奖也不参加女儿婚礼,导致妻子和他离婚,女儿仇视他半辈子。

但站在事业的角度,他又是个彻头彻尾的理想主义者,一个家庭给理想让步的斯特里克兰式人物。

如果说人这辈子固有一爱,那么厄尔最爱的就是花,对于养花他是忠贞不二的。

就连监狱也关不住他,身陷囹圄,他依旧靠养花来自我救赎。

对于这样的人物形象,我们不能从单一的角度论述他的好坏,只能说他把所有崇高的精神都给了理想。

你不能说他好,但他一定是强大的。

这种强大让他无所畏惧,他根本不在乎身处监狱内还是监狱外,他只在乎自己还能不能养花。

理想主义正是一个人内心永不枯竭的力量。

在电影《碧海蓝天》中,主角雅克同样是理想主义般的存在,他热爱潜水,甚至把自己看成大海的儿子。哪怕大海吞噬了他父亲的生命,哪怕心爱的人怀有身孕,他依旧选择沉溺。

对他来说,葬身大海不是死亡,而是理想的重生。

他们对理想的坚持胜过利益,能超越思维与行动上的界限,并且在追寻的道路上永不放弃,甚至越挫越勇。

也许他们的存在对于别人来说是不幸的,但他们自己一定特别幸福,因为无论世界怎么变,他们都拥有永不改变的坚定与满足。

生命定位之反思

《骡子》这部电影处处体现了对生命定位的反思。

主角厄尔完全不像一个90岁的老人,他始终没有停止'折腾',颐养天年对他来说如同笑话。

而剧本取材于真实故事,厄尔的原型是莱奥·厄尔·夏普,这位老人年轻时曾参加二战,跟随盟军深入意大利作战,还获得过一枚铜星勋章。

战后他经营一家小型航空公司,破产后又专心研究花品嫁接,他种出的玉簪花闻名遐迩,甚至被老布什邀请到白宫种花。

晚年的他如同电影描述的那样,一度破产,又误打误撞地从事起毒品运输工作。

年纪大再加上运输量大,让他成为了贩毒界的传奇。

而影片的导演伊斯特伍德——同样是厄尔的扮演者,今年89岁,这部电影刚一问世,他就被好莱坞称赞为'宝刀未老'。

55年前,他曾是美国西部片的大明星;62岁时,他执导的电影《不可饶恕》获得4项奥斯卡大奖;2004年,他操刀的《百万美元宝贝》再次斩获奥斯卡最佳电影、最佳导演等多项大奖。

就在大家认为他要挂冠的时候,去年他再一次献出《骡子》这部高分电影。

伊斯特伍德曾说:'很多人退休后,就会寿终正寝。这种情况男性比女性更普遍。因为女性通常对家庭事务很感兴趣,男性则不然。'

对他来说,从来没有退休这种说法,生命不息,所爱之事则不止。

美国一位临终关怀从业者问过不少将死之人,你这辈子最后悔的事是什么,结果很多人都说:'我没有过我自己想要的生活。'

因为他们这辈子都活在别人对自己的定位中,活在别人的期待中,却鲜少为自己活一把。

年少时听从父母安排,年轻时服从领导指挥,中年时受累于家庭,最后到了晚年还要看孩子的脸色。

从一开始就失去给生命定位的权利,又怎么掌控自己的人生?

生命的宽度在于它丰富多彩的可能性,而要不要拓宽,这把钥匙始终掌握在自己手中。

希望我们一把年纪时,不用仅靠回忆而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伊斯特伍德已经88岁了,却还在拍电影
耄耋老人伊斯特伍德这部新作值得你关注
老人保健之养花延年益寿
人像摄影:老人也疯狂
淡得了生死 淡不了羁绊
你,应该怎样对待家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