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母亲与女儿》:你想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

这是生活书店2019年的第266篇推送

母爱可能变成人间地狱,有时候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关系犹如一股凶猛暗黑的潜流,无声却有力。

在这份最重要的亲情印记之下,母亲越是与女儿紧密相连越是希望她成为自己的完美化身,成为自己的克隆人。

这种母系强权让母亲永保对女儿的权力:

不论在她们选择相爱对象,还是选择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女儿仍旧无时无刻不是她母亲的孩子。

女儿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这种从属关系,仍然与“可爱可憎”的母亲努力保持好关系,且间接被动地复制这种关系。

——阿尔多·纳乌里

你想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

文丨[法]阿尔多·纳乌里

人们普遍认为,母女关系天然具有平静、默契、和谐等特点,但事实上,这样的观念埋下了诸多不幸的种子,尤其当你看到一幕幕可怜的悲剧,定会对上述观点嗤之以鼻。面对悲伤的结局,我们可以得出什么启示?那就是极端的情感会横扫一切障碍,全力扑向它的猎物,而它唯一的目标就是消灭对方或是令其永存于世。这种情感的能量如此之大,仿佛经过了长期的积累,当它认定时机成熟,就会突然爆发出来。由于长时间处于沉默、窒息、控制和压抑的状态,人的情绪十分复杂且具有攻击性,一旦在瞬间得到释放,冲动将不可抑制。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情况是否存在例外?人们当然希望如此,我也会为之欢呼雀跃。不过在现实生活中,我听过太多女孩向我吐槽母亲的所作所为,她们牙关紧咬、眼神放光,话语中充满了恼怒、激愤、苦涩与怨怼。她们并不是我的病人,年纪尚幼的她们惯爱听取甜言蜜语。我所说的,正是这些小女孩的母亲。她们有时会向我讲述母女的冲突,并追根溯源,通过分析争吵的内容,诉说母亲对自己实施的冷暴力,这种感觉郁结于心,却从未表达,更加无法获得解脱。即便在她们成为母亲,拥有自主权后,她们也不可避免地按照社会期待,尽力将这种关系传承下去。当她们不再指望看清真相,或避免任人欺骗时,她们就会将厌食症、善饥症等痛苦过往和盘托出。与疾病抗争的经历已经让她们伤痕累累,更何况其中还掺杂了太多爱与恨、屈服与反抗、希望与放弃、勇敢与顺从等剪不断理还乱的复杂情绪。

但是,能够做出这样选择的女性又有多少?更多的人不是深陷内疚无法自拔,就是背负了沉重的负罪感,她们盲目地遵从那些极具破坏性的指令,最后只能任人摆布。对此,我可以列举出无数事例。更何况我所说的,既不是终日为母亲陪伴,无法前来就诊的女性,也不是工于心计,懂得利用自身优势进行交换的女人,我指的是那些终日为母女关系困扰,只能独自一人面对的女性群体。

电影《母女深情》剧照

我还记得有位母亲,她的年龄已经超过45岁,但晚上睡觉依然不能离开自己的母亲。她住楼上,母亲住在楼下,每当伴侣和孩子入睡,她就会来到母亲的房间与其同眠。还有一位女性曾向我讲述了这样一段经历。有一天,她的父母突然宣布离婚,着实让她震惊不已。在她看来,父母之间矛盾虽然严重,但也只是一时意气。为了息事宁人,她与母亲进行了一番谈话。母亲当时70岁上下,正是她主动提出了离婚。母亲对她说,一生只愿一心人,是女人犯下的一个严重而普遍的错误。这句话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并不自觉地将其奉为人生箴言。虽然她在当时及事后极力追问,试图探寻这一观点背后的故事,但母亲却始终保持沉默。于是,这句话,始终被她视为母亲的谆谆告诫,并在实际生活中加以践行。不久后,她的父母勉强复合,她却结交了一个情人。虽然他们的关系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但她最终还是选择了离婚。对于自己的决定,她甚至找不出一个合适的理由进行解释。恢复单身后,她先后认识了几个男人,并把他们一一介绍给自己的母亲。她的母亲最终死于癌细胞扩散。对于这位“癌症母亲”,连主治医生一开始都没有看出她已患病,并为此而尴尬不已。她的释然也深深感染了我,让我能够用一种轻松的心态来看待死亡。

读者可能会认为,这个故事太过荒谬,甚至指责我爱好猎奇,或是在讲述过程中夸大其词。他们也可以轻而易举地从亲友中找出反例,对我的观点进行驳斥:这些不才是生活的真相吗?他们还可以将这对母女的关系形容为无条件的服从、盲目的顺从、完全的屈从,甚至是信誓旦旦地遵从。对于上述观点,我实在不敢苟同。在我看来,母女俩的行为不过是表面现象,具有很强的欺骗性,暗中早已剑拔弩张,一旦爆发,后果将不堪设想。由于这种力量隐藏很深,而且与其存在的动机、性质及意义相互矛盾,因此它必然难以为继,只能不断变换形态,通过其他方式表现出来。由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何她周围的环境变得乌烟瘴气。在这一过程中,她的性伴侣首当其冲。

电影《母女深情》剧照

有多少丈夫、父亲,甚至是情人,曾经遭遇突发状况或是火爆场面?在他们看来,这些冲突根本无法理解,却能持续如此长的时间。更要命的是,事情与他们本不相干,他们只是替罪羊!作为一场争论中的配角,他们唯一的错误就是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在自己与伴侣都不知情的状况下,唤起了一段尘封已久的记忆,戳中了一处难以愈合的伤疤。他们无意中充当了火上浇油的角色,他们想象不到的是,自己本该息事宁人,结果却让尚未熄灭的火炭再次燃烧。更糟的是,再多辩解也是无济于事,因为他们面对的是一群充满怨恨、内心沮丧的女人,平素油盐不进,无论如何强调,她们都不会理睬。

我有一位长期从事此类研究的女性朋友。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向我谈起了自己的观点。在她看来,转嫁矛盾一说纯属子虚乌有,人际关系自有一套严格的规范,与性别的关系微乎其微。我反驳说,如果男性迎娶自己的母亲或姐妹为人们喜闻乐见,那么女性做同样的事情,只会让人感到遗憾。这样说并非不合常理。难道还要我再重复一遍?人们在寻找爱人时,都会以初恋为模板,因为这一形象代表了我们潜意识中的挚爱之人,每每想起,总会充满眷恋,同时也不乏遗憾。

然而往事总是难以忘怀!曾经发生的一切历历在目,虽然时过境迁,却一次又一次地浮现眼前。经过反复的补充、检视、改写、修正和整理,往事的印记几乎微不可察,或者说,痛苦的记忆已经消失无踪。于是,人们再次重蹈覆辙,彼此误解越来越深,而沟通的方法却是寥寥无几。当然,面对困境,每个人都自有高招,而且相当高效。为了紧紧抓住当下,人们将其与过往和未来隔绝开来,就如同从口袋里掏出一块手绢将其盖住,然后对发生的一切充耳不闻。至于剩下的事情,只要交给口号和各种合理化的解释就能搞定。流逝的时间、依稀的记忆、无法调和却又如影随形的过往,这些元素以各种方式组合,交织成一个个现实的故事。每个人都对自己的判断力、思考力以及评估力充满信心,但在生活中,我们总会遇到各种情况,并由此触发一段遥不可及、无法捉摸而又一无所知的往事,这种盲目的自信会让我们忽视眼前的陷阱,让所谓的判断变得讽刺,因为它既不能分辨差异,也无法辩证地看待问题,最终结果就是让冲突和暴力重新占据上风。很明显,这种情况在生活中普遍存在。比如一对伴侣同对方的家庭相处,尤其是与对方母亲打交道时,就会出现类似问题。通常来说,女婿同岳父、儿媳与公公总能和睦相处。同时我们也发现,在处理日常矛盾时,女婿对岳母往往更加包容,其关系要优于多数婆媳关系。

电影《母女深情》剧照

这一现象说明了什么?

说明女婿与岳母关系融洽,能够相互理解、彼此体谅,还是婆媳关系构成了冲突的潜在根源?上述观点一直颇有市场,有人甚至宣称,一山不容二虎,两个陌生女人也不可能在同一屋檐下和平共处,分享同一个男人。按照这种理论,一位女性之所以能跟自己的母亲生活在一起,就是因为她们全无不同,甚至可以说已经合二为一!有人还认为,女婿之所以与岳母相安无事,是因为彼此吸引,这在其他家庭关系中绝无仅有。然而,我们又该如何解释女婿与岳父保持的良好关系?是否可以将其视为双重模式,前者是异性相吸,而后者是同性相吸?我认为并无不妥,接下来我会针对这个话题进行探讨,但现在我还是要聚焦人们的普遍观点,它将问题看得过于简单,而且存在明显错误。

如果一位男性终日为母亲环绕,他的配偶就会感到不满。在这种情形下,只要与岳母搞好关系,他就能缓解自身压力,再不用担心妻子的情绪。在男性眼中,亲妈也好,岳母也罢,其实都无关紧要,他在乎的是自己的妻子,仅此而已。所以他很容易接纳对方的家庭成员,也不在意妻子继续与家人保持紧密联系。他的伴侣则有所不同,她的目光只聚焦丈夫一人,因此理所当然要求后者断绝与原生家庭的联系,同她开始新的生活。她尤其无法容忍家中另一位母亲的出现,在她看来,有自己的母亲就已足够。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母女关系的独特之处,女儿既想留住这份满满的母爱,又要极力避免另一份母爱对其进行干扰。除非母爱对她们而言过于沉重,她们只能俯首帖耳,并为此感到忍无可忍。有鉴于此,她们不愿类似的场景在婆婆身上重演,从而为自己再添一套新的枷锁。其实,无论母亲还是婆婆,她们也有各自的婆婆,同样不能容忍后者对自己的事情横加干涉。女人一向最了解女人,她们对彼此有一种特殊的直觉,并已形成一种默契,即避免发起“母亲的竞争”,在她们看来,此举可谓愚蠢至极。

电影《母女深情》剧照

人们可能不愿接受这样的观点,并且各有自己的解读。

比如有人认为,一个惯于对母亲俯首帖耳的男人,同样不会拒绝伴侣的母亲。他之所以表现得如此宽容,大概是想被后者视为亲生,享尽关爱。如果男性是这样的心态,那么女性在婆媳关系中的不满也可以理解,其原因无非是受到束缚,想要获得一点儿自由的空间。令人费解的是,女性对婆婆从未像男性对岳母那样抱有幻想。总而言之,她的本意无可厚非,细究起来却让人无法接受。除此之外,她也无从得知,母女关系能够维持多久,又将达到何种亲密的程度。一般来说,男人很难察觉妻子和岳母间的微妙感情,但妻子却能洞悉丈夫与婆婆的关系。如果非要为这种差别找出科学依据,只能说女性的天赋源于她为人女儿的亲身经历。她能一眼辨认出关怀之下令人窒息的把戏,预知由此而来的灾难后果。为了让伴侣免遭伤害,她不惜运用自己的身体、情绪和话语加以保护,极力将他和无处不在的母亲分隔开来。

无论上述说法是否站得住脚,至少人们对此并无质疑。

我们不禁要问:女性在拒绝婆婆时,无论语气还是理由,甚至是她的愤怒,是否都在表达一种压抑已久的情绪?因为在此之前,她从未向自己的母亲稍有表露。这种复杂且交叉的移情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绝佳的例证,我们可以由此得出结论:女性与配偶父母的相处方式,恰恰是原生家庭所不能容许的。

《母亲与女儿》

[法]阿尔多·纳乌里 著

李学梅 译

ISBN:978-7-80768-303-2 定价:52.00元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内容简介】

《母亲与女儿》的作者阿尔多认为:母爱可能变成人间地狱,有时候母亲与女儿之间的关系犹如一股凶猛暗黑的潜流,无声却有力。在这份最重要的亲情印记之下,母亲越是与女儿紧密相连越是希望她成为自己的完美化身,成为自己的克隆人。这种母系强权让母亲永保对女儿的权力:不论在她们选择相爱对象,还是选择如何教育自己的孩子的时候,女儿仍旧无时无刻不是她母亲的孩子。女儿们通常不会意识到这种从属关系,仍然与“可爱可憎”的母亲努力保持好关系,且间接被动地复制这种关系。

阿尔多·纳乌里用一本知识丰富而又敏感的书告诉女性读者,她们有权打破和重新审视与母亲之间过于亲密的关系。

知育书系列

第二辑

知育書E

《父亲与女儿》

作者:[法] 阿兰·布拉克尼耶 著

张之简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251-6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知育書F

《母亲与儿子》

作 者:[法] 阿兰·布拉克尼耶 著

丁玉可 译 祝华 审读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280-6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知育书G《母亲与女儿》

作 者:[法] 阿尔多·纳乌里 著

李学梅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176-2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知育書H《儿童自然法则》

作 者:[法]塞利娜·阿尔瓦雷斯 著 蔡宏宁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189-2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第一辑

知育书A《孩子与时间》

作 者:贝尔纳黛特·盖里泰-埃斯(Bernadette Guéritte-Hess)著

林晓轩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176-2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知育书B《良好家教十诫》

作 者:[法] 迪迪埃·普勒 著

张之简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168-7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知育書C《资优儿童》

作 者:让娜·西奥-法金( Jeanne Siaud-Facchin)著 梅涛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187-8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知育書D

《如何养育有学习障碍的孩子?

作 者:让娜·西奥-法金( Jeanne Siaud-Facchin)著 张之简 译

出版社: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生活书店出版有限公司

ISBN:978-7-80768-189-2

点击上方小程序,即可购买

本期留言互动福利话题:

你想从母亲那里得到什么?在文末留言,被点赞最多的一名读者,可以获赠知育书系列新书《母亲与女儿》1本。

上期互动开奖

《母亲与女儿》:心理医生与母亲的“初次”会面

获奖的是:

请在后台留言收书地址信息,近期寄出。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五一假期书单 | 这些书陪你跨过人山人海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关于明朝的书籍
不得志的明代文人与他们的文人画
赵珩:西瓜的退化与变种 | 附三联食单
春夏书单 4 丨精品再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