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有多久没有好好疼惜下自己了?

在我们忙着过年的这段日子里,别忘了向自己表达些许的慈爱,这有助于你更轻松地享受生活,并在他人面前更自信地展现自我。

假日里,当人们与亲朋好友相聚之时,“比较的思维”也会达到高潮,谁谁升迁了,谁谁公司上市了,谁谁换了一套别墅,谁谁生了二胎,谁谁带漂亮女友回来了… …当我们用自认为他人所拥有的来对比自己所没有的,或者用理想中的自己来对比现实的自己,会加重自我怀疑和消极的自我评价。

作为一名心理学从业者,我接受过大量训练去发现和解决那些不健康的心理习惯。那些内心深处不断重复的、消极的自我对话会反反复复折磨着我们的精神和身体。

这些和消极情绪相关的不断重复的思考或自我对话,在心理学领域里有个很形象的名词叫“思维反刍”。思维反刍已被证实是一种可以用来预测抑郁症和焦虑症的慢性症状。

有研究表明,对情绪低落有反刍反应的人,日后更容易表现出更高水平的抑郁症状。在我们反复咀嚼自己的不足和缺点时,我们会花太多的时间在思考上,而不是活在当下。我们会将注意力集中于在心里痛斥自己,而不是真正享受节日

思维反刍是头脑在不停地进行自我对话,消耗精力,会对我们的正常生活造成危害,不利于头脑的清醒。

针对“思维反刍”,我们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要做到的是“自我慈爱”。 “自我慈爱”并非虚无缥缈和不切实际的。 根据心理学家克里斯汀·内夫(Kristin Neff)的说法,自我慈爱包含了:友好地对待自己(而非自我评判);将人类视为一个命运共同体(而非个人独自面对各自的苦难);正念(而非过分与不良情绪认同)。

自我慈爱将我们的痛苦视为人类整体的一部分,自己值得被友善地对待和呵护。这并非一种软弱或消极,也非自恋和自我放纵。自我慈爱的练习需要勇气,科学表明,它可以大大降低焦虑、压力反应、抑郁和完美主义。 它可以让你对生活敞开自我,从陈旧的、自我封闭的思维模式或反应及自我评判中走出来。

在2010的一项研究中,报告了271名非临床本科生的自我慈爱、思维反刍、担忧、焦虑和抑郁的水平,结果表明,那些具有较高自我慈爱水平的人抑郁和焦虑的可能性更低。数据显示,自我慈爱可以起到缓冲思维反刍影响的作用。在接下来的练习中,我们学习如何从思维反刍中解脱出来,减少懈怠,这是增加清晰感和轻松自在的必要条件。

避开自我评判:三个自我慈爱的正念练习

以下简短的自我慈爱练习旨在帮助你避开自我评判和思维反刍的湍流,并构建善待自己的根基,创造一个灵活的空间。

和许多其他正念练习一样,最好在安静的空间进行,让你的身体处于一个舒适、警觉的姿势。慢慢深呼吸,然后按顺序阅读下面三部分内容。每部分后暂停30秒以上的时间。

在每个词(和其潜在的意义)上停留时,注意你的身体感觉和头脑里的想法。觉察所出现的任何情况,如果你的大脑进入了思维反刍的循环,只是轻轻地回到所读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自我慈爱的含义上即可。

01 给自己送上美好祝愿

暂停下来想一想,如果给不同阶段(或过去和现在)的自己送上一个美好祝愿的话,会是什么呢?在你的生活中,在你生命中的哪些时刻更容易或更难进行自我慈爱呢?

02 选择一种自我关怀行为

觉察一下,当你思考今天该做些什么来更好地照顾自己时,会出现什么样的想法。你的反刍思维会立即设置障碍吗?有“嗯,但是……”的想法吗?你愿意“感谢”你的思想分享这些给你,并且无论如何,都会做出自我慈爱的行动吗?

03 记录你批评自己和鼓励自己的频率

记录下你批评和鼓励自己的频率。我是认真的:你可以在一张便签贴或日记本上一条条写下来并做上标记。诚实并愿意密切关注自己,这本身就是一个了不起的自我慈爱行为

在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很少专门给自己留出一些时间。也许我们可以总结一下我们与自己的关系,而非只是围绕假日待办事项清单上的内容转。你说呢?



如果您想改善焦虑抑郁,请点击下方“了解更多”,下载健心家园App。

@健心家园 App:这里有你走出焦虑抑郁的力量、方法与同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改变抑郁思维的5种方式
我渐渐走出了复发的重度焦虑症
心理学家:几种有效缓解急性焦虑(惊恐发作)的方法
心理健康课|焦虑小狗,请趴下!【情绪管理】
做好2点,抑郁、焦虑可以自愈
9种消除焦虑的方法,值得收藏!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