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其实那些习惯自恋的人非常聪明,因为他们爱上自己永远不会受伤。

你们觉得我这标题带讽刺吗?但我更多的觉得是一种调侃,在当下这种现实社会,相信大家的身边肯定会遇到过这样的一种人,他们总是过于自负,甚至曾出现到一种自恋的情结,感觉自己就是最最漂亮的、最有才华、最善良的。

通常一个自恋的人,除了不忘拍照记录自己的每个瞬间,还具备拍照一分钟,修图两小时的技能。

对我而言,爱自己本没有错,但如果过头了就显得自恋了。过于爱自己的女人的心理,就像一面用来自我欣赏的镜子,任何时候自我意识的兴趣点都在自己身上,与外界交往也只是在求证自我的魅力指数。

对于自己的任何性情、身体器官、容貌等过分在意,总是要找出几点能证明自己很优秀的理由,既使是自欺欺人也乐此不疲。自恋的女人会对他人的疑问预备好完美的解释,既使说服不了别人,也会摆出一副不屑和抗拒的表情。

征服男人只是证明自己,自恋的女人因为虚荣会周旋于男人群中,并且可以与多个男人暧昧,并不一定她本来就是“浪女”。

她这样做的深层原因是,她认为这是一种求证自我魅力的方式,与其说她享受这种乐趣,还不如说它很欣赏这些过程中所散发的自我芳香。对她们来说,这种暧昧游戏比任何高级化妆品更有效果。

要求男朋友绝对忠诚,自恋的女人心理其实很脆弱,所以需要时刻求证自我的魅力以强化自信心。找个男朋友就绝对不能对其他女人表达好感,无论从表象还是从内心都要绝对忠诚。

否则自恋的女人就会有些神经质,自信心就会崩溃,所以给自恋的女人做男朋友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时常左右为难,分寸也很难把握。男人要有绝对的宽容心和自律心才可。

认为自己的魅力绝对够强大,自恋的女人看自己的优点时总会用“放大镜”,而看自己的缺点时会用“变色镜”。她会从另外的角度把缺点也说成优点,从而毫不心虚地给它赋予色彩感并在公开场合予以充分展示。

所以自恋的女人在说话的声音、语调、走路的步态、身体语言等方面具有特别的敏感度和极强的自我训练度。因为她无时不刻站在自我的门口一只眼盯着外界,一只眼进行着内视。她们总会不失时机地展示自我的魅力,尽管这种魅力让局外人觉得惨不忍睹甚至不忍直视。

自信心受损时易迁怒于他人,自信心受挫这对于一个自恋的女人可能是最难接受的。她们花尽心思来努力悍卫的东西一旦受到实质性的伤害,她们会变得绝望,神经质甚至竭斯底里,这时她们最容易把心中的不满和莫名的怒火撒在自己的亲人、朋友身上,显得极其不可理喻。

意识深处总有一面自我欣赏的镜子,自恋女人意识深处总安置着一面镜子以便随时用这面镜子来欣赏自己,同时拿这面镜子照照其她的女人,以便来做一些对比,找到自己足以自信的东西或是找到自己与众不同的魅力。

认为别人说自己坏话都是出于忌妒,自恋的女人总是在与自己恋爱,善于生活在自我的心理优秀之中,自我陶醉,自我欣赏,自我宽容。当听到别人说自己的坏话时,一般的情况下自恋的女人就会表现出愤怒,她们时常不屑地认为这些人是在忌妒自己的优秀并对此耿耿于怀。

自恋的外在表现就是爱说别人自私,自恋的女人因为本质上过于爱自己所以感情上表现出相当的自私。但其自私最重要的表现就是说别人自私。在她们的逻辑中,你越在意她,她的魅力才越强大,所以他人只有甘愿付出才能证明他们的无私,从而让她来得到自我魅力的确切证明。否则她们会用各种手段折磨或报复那些怀疑她魅力出众或优秀的人。

自恋是怎样形成的呢?父母教养。现在的独生子女十分普遍,过度关注和赞美的教养方式很容易让孩子以自我为中心。

名人效应。在各大媒体上,我们看到越来越多的名人,他们像炫耀羽毛的孔雀一样展示自己的美貌和名牌,这种自恋情结极具感染力。

网络影响。众多的博客、交友网站都在鼓励人们夸大其个性中自恋的部分,久而久之,人们在现实中也习惯夸大自己。

信用扩大。信用卡的普遍使用,夸大了人们的实际能力,这也会助长自我陶醉的情绪。

其实,人都有自恋情结,但过度自恋的自恋型人格障碍者却是心理健康出了问题。这类患者往往会因人际关系不良,现有工作状态与理想目标差距太远而产生焦虑、抑郁的情绪。

自恋人格与心理治疗对策;指导患者解除以自我为中心的人生观。自恋型人格的最主要特征是自我中心,而人生中以自我为中心的心理最为强烈的阶段是婴儿时期。要治疗自恋型人格,必须了解婴儿化的行为。请一位和自己亲近的人作为监督者,一旦出现强烈的自我中心主义的行为,便给予警告和提示,督促自己及时改正。通过这些努力,自我中心观是会逐渐消除的。

引导患者学会爱他人。对于自恋型人格障碍的患者来说,仅仅抛弃自我中心的观念是不够的,还必须学会去爱他人,唯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放弃自我中心观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因为任何人要获得他人的爱,首先必须付出自己的爱。而自恋型人格障碍者的爱就像是幼儿的爱,不成熟的爱,因此,要努力加以改正。只要在生活中多一份对他人的爱心,自恋症状便会自然减轻。

我经常在电话中调侃我们家乡一个开幼儿园的女人,我说,你太有钱了,你就是大名鼎鼎的富婆,她马上就回一回一句,一千多万在铜仁不算什么?呵呵

当然;还有一类女人在朋友圈通常有“三宝”:晒自拍,秀恩爱,发宝宝照。意思是经常发三种朋友圈,很容易引起反感。尤其自拍首当其冲,总被群嘲。

我就认识个特爱自拍的姑娘。那会总有人暗里笑她,太自恋,但她不以为意。为了随时随地自拍好看的照片,她只要出门就会洗头,化妆,认真地做搭配。

比如;在朋友圈里有的特别喜欢发自拍,不分时间场合地晒,配词也夸张肉麻,表示自己各种美、各种陶醉,搞得围观者几乎想呕,她还知觉醒,其实这是最低级无知愚蠢的自恋表现。

具我观察发现,所谓的自恋,也可以理解为是“自我陶醉的行为或习惯”,而心理学家科胡特,则在弗洛伊德的基础上延伸出“自体心理学”新学派,按他的观点,自恋就是力比多的本质,或更直接点说,自恋就是人类的一般本质,每个人本质上都是自恋的。

从精神分析的专业来看,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理论对“自恋”的理解相对而言更透彻、更深入和成熟。弗洛伊德的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没有“移情能力”(即设身处地理解他人感受的能力)的人是不可以被治疗的,而自恋的人恰好是不具有“移情能力”的人,也就是在自恋者心中没有客体,古典精神分析认为“自恋是一种不健康的状态”。

但科胡特认为,自恋是一种“借胜任的经验而产生的、真正的自我价值感”,是一种认为自己值得珍惜、保护的真实感觉。自恋的人不是没有客体,他们的客体是自体客体,是一种特殊的客体,是满足自体需要的客体,是关注自己、照顾自己的需要,是一种本能。

就是说,一般个体的自恋是健康的,社会也允许适度自恋,只有个体过度自恋并超出社会允可的范围才不健康。而一个人,需要被欣赏、被肯定、有存在感和价值感,这也是一生的需求。

因为他完美,所以我完美,自恋的表现和反应,大致有这样几个“需要”,一是“全能夸大的需要”,二是“全能表现癖的需要”,三是“孪生自体的需要”,四是“理想化父母的需要”,我们将在下面对这四个需要一一举例分析。

一个小孩子,当他做了一件他轻易不能做成功的事情后,跑过来告诉妈妈,其实这背后代表着他对妈妈的期待,期待妈妈称赞他、夸奖他:“啊你真棒啊!”得到这样的赞赏,即达成了孩子的期待,孩子就会很高兴,会觉得自己有本事、有能力、被肯定和被欣赏。

反之,如果这时候妈妈或爸爸对待孩子的反应是:“哦,这有啥呀?!”那么孩子会觉得沮丧、失望,自尊受损,会觉得自己能力不行,倍受打击。这就是第一个“需要”——“全能夸大的需要”的表现。

一个成年人,喜欢在社交场合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观点,让人体会和感受到其能力感,同样也是为了追求被欣赏、被肯定的赞赏,这就是第二个“需要”——“全能表现癖的需要”。

你喜欢手作,当你和另一个同样喜欢手作的人待在一起时,你会产生一种被陪伴的感觉,因为你们有共同爱好,能彼此理解,也能通过对方来肯定自己,人是很担心别人用异类的眼光看自己的,当你觉得对方与自己是同类的时候,便体现出第三个“需要”——“孪生自体的需要”。

小孩子上了幼儿园或小学后,对同学和小朋友表达对父母的骄傲:“我爸爸如何如何!”、“我妈妈怎样怎样!”这其实是代表小孩子对父母的崇拜和认可,并且“因为父母很厉害,我是他们的一部分,所以我也很厉害”,有一种“与有荣焉”的感觉在里面,强调的是“我很好很厉害”,这就是第四个“需要”的表现——“理想化父母的需要”,在一些追星族身上也可以看到这种“理想化父母的需要”,即“我喜欢这个明星,他/她很完美,所以我也是完美的。

小时候缺钙,长大了“缺爱”依据科胡特的“自体心理学”观点,我们可以说,自恋,是一种爱、建设、创造的能力,这种能力倘若表现在恰当的阶段、表现出可被接受的程度,那么它就是被允许的。

朋友圈里晒自拍,可以看成是“全能表现癖的需要”,希望别人欣赏自己、肯定自己的美;晒娃,娃这么可爱,那说明娃的父母也同样优秀;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讨厌看别人晒自拍、晒娃、晒一些与他们自己有关而与别人无关的内容的人,这本身也是一种自恋表现,并且是“被压制”的自恋表现,有可能是“你总是在晒你的优秀、你的好,好像总在显摆,对比着比我好”一样,会引发自己的挫败感、嫉妒感,或是内心里自己也想要这样做却不敢,想做而不得,于是引发出嫉妒、生气的心态,恨晒的人,也恨自己,投射出来的反应是——“我不如你好,或者我想做但做不到,而你却做到了,我的挫败感很深重,所以我很讨厌看你晒晒晒!”

归根到底,自恋的核心,是一种存在的价值感,也是一种爱的能力,同时也可以视为是不同程度的“缺爱”,因为“被爱”不足,所以需要刷存在感,夸大自己的需要。

心理咨询师举了一个“金鱼事件”的例子,一个小孩子,性格比较孤僻,没有什么朋友,父母对他的关注度也不十分足够,亲子关系的陪伴不到位,他只能跟家里养的金鱼玩,但他的玩法是把金鱼从鱼缸里捞出来跟它说话,妈妈对孩子说:“金鱼离了水,是会死掉的。”孩子回答说:“我就是想和它玩。”金鱼自身的需要是什么,这不是这小孩子关注的问题,他关注的只是他想和金鱼玩,而无论是他把金鱼从鱼缸里捞出来还是隔着鱼缸,金鱼都不会也不能反抗,对这个小孩来说,这是可以掌控的部分,因为别人可能会拒绝他,不跟他玩。爱别人的能力首先来自于被爱的满足,如果自己都是缺爱的,很需要别人的照顾、关心和爱,那又如何能给别人以照顾、关心和爱呢?不考虑对方的需要和感受,缺乏同情心、缺乏同理心,所谓的缺乏“感恩”,其实质是“缺爱”。

判断自恋的程度是否达到病态,其实并没有必然的标准,核心参照标准可以有这样几个,一是要视乎阶段恰当,二是要视乎程度恰当,三是自我和谐,四是与周围环境相对和谐。

而且,这也与社会的文化背景、风俗习惯有直接的关系,比如东方人讲究含蓄,西方文化推崇释放个性,所以也要和大环境相对应。

缺乏共情的能力。这似乎是几乎所有自恋性人格障碍者的共性。他们看起来有些时候挺理解人,但他们无法做到真正意义上平等的互动关系。他们可能嘴上最多的是平等,但实际的表现就是“对别人是马克思主义的要求,对自己是自由主义”。

自恋型人格障碍也是人格障碍的一种,属于B类的人格障碍。这样的人主要特点就是自大,总是需要别人去称赞他,并且也缺乏跟别人的共情的能力,一般也出现在成年的早期。在DSM-5当中它会有九大症状,符合5个症状以上就被称之为自恋型人格障碍。自恋性人格障碍是可以通过心理治疗来治愈的,可能需要时间比较长,药物治疗基本上是无效的。当然,有些自恋型人格障碍的病人会有伴有焦虑、抑郁,可以服用一些药物来治疗,但是根本的解决是要通过心理治疗。

在实际中,他们稍不如意,就又体会到自我无价值感。他们幻想自己很有成就,自己拥有权利、聪明和美貌,遇到比他们更成功的人就产生强烈嫉妒心。他们的自尊很脆弱,过分关心别人的评价,要求别人持续的注意和赞美;对批评则感到内心的愤怒和羞辱,但外表以冷淡和无动于衷的反应来掩饰。他们不能理解别人的细微感情,缺乏将心比心的共感性,因此人际关系常出现问题。这种人常有特权感,期望自己能够得到特殊的待遇,其友谊多是从利益出发的。

自恋不同于自信。真正的自信是一种令人钦佩的精神力量,而自恋型人格的自信只是狂妄自大。这是一种性格缺陷,只会结出两种恶果:一是自以为是的想法,二是对私欲的狂热追求。而不论是哪种结果,都需要别人为之付出代价。

每个人的童年都经历过一段特殊的时期,那时的我们就是世界的中心,可以任意求取,为所欲为。从本质上来讲,自恋型人格似乎从未从这个时期“脱壳而出”变为成年人。他们仍具有这种儿童一般的索取欲望,为了身处关注的中心而做出荒诞不经、不可理喻的事。

这种人喜欢在会议、聚会、家庭活动等场合迟到,任凭大家牺牲时间精力等着他们的到来。接着,他们会旋风般闪亮登场,只为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在跟别人说话时,他们会毫无顾忌地向你明示或暗示“我就是这里最聪明的人”。有些自恋者喜欢厚颜无耻地自抬身价,习惯性地向你提起他们认识什么什么人、跟什么什么人共进过午餐……只为让你明白他们有多么厉害。

外表对自恋者来说至关重要。大家会发现这种人非常迷恋照镜子。他们对自己的外表看得非常重(因此会痴迷于健美塑身或整容手术),并且利用外表来吸引别人的关注,或者是让自己成为聚会的焦点,或者是让每个见到他们的人都能看到:不管是什么物品,他们的总是最好、最大、最贵的。

有些自恋者总是一副卓尔不群的样子,但事实上他们的成就不值一提。但这并不能影响他们的优越感,他们仍把自己当成伟大的发明家、艺术家、音乐家、思想家、领袖、歌唱家……一旦不遂心意,就立刻把责任推到别人身上,从不在自己身上找问题。也许现实中他们会犯错、不能胜任工作、不讨人喜欢,但他们绝不会承认这一点。在他们眼里,整个单位、整个社会、上司老板、全体选民,甚至整个世界都在与他为敌;错的总是别人,因为别人看不出他们有多么伟大。

若是从他人那里得不到预想的尊崇,他们的反应就会跟小孩子生气一样:闷闷不乐、发牢骚、恼怒,有时候还会动手打人。他们会口出恶言,妒忌怨恨,睚眦必报—这就是他们的天性。

自视过高,看低他人

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与众不同、独步天下,所以就认为别人都是卑微渺小的。因此,他们尤其擅长于抬高自己、贬低别人—他们把全世界都踩在脚下。

如果这种恃强凌弱的行为呈上升趋势,且欺凌的后果(如学生、员工因害怕受欺负而旷课、旷工,情绪沮丧,焦虑不安,甚至自杀等)愈演愈烈,那么这种事就绝不仅仅是意外了。很多临床医生都认为,自恋型人格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增多,随之增长的就是恃强凌弱的现象,因为欺凌弱小正是自恋型人格的特征之一,二者是如影随形的。

自恋者有种不可思议的能力,他们能捕捉到别人的弱点和短处并加以利用,借此贬低别人抬高自己。这种事他们往往做得非常狡猾隐秘,比如:看到你戴了新手表之后,立刻设法把话题转移到他们更为昂贵的手表上去;来参加你组织的户外野餐时,他们会说:“什么?!连牛排都没有,只有汉堡?”其声音之大足以使在场客人全都听到……他们才不关心你有什么感受,踩着你才能站得更高,好让别人看到自己。

有时候,自恋者会在公共场合、社交场合、孩子的运动会上当众斥责妻儿,从而暴露其本性。如果他们在大庭广众之下都能这么做的话,想象一下,在没有外人在场的家里他们会是什么样子?

没有同情心,只有傲慢自大和优越感

自我感觉高人一等的人,其同情心是匮乏的。常人在孩童时代就懂得去体谅别人的感受,明白我们的言行对别人的影响。而在这种人身上,同情心或体谅他人处境和感受的能力是有限的,甚至根本就没有。也许你正身处水深火热之中,但他们对此却视而不见,因为在他们心里,什么都比不上他们的需求和欲望重要。再比如,你要在家照看生病的孩子,可他们却让你陪他们去逛街购物……事实上,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把他人的需求、疾病和错误都看作弱点,正好借此来巩固他们的优越感,使其贬低他人的行为显得名正言顺。

有些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会不时显露出傲慢和不逊,这些在他们的言谈举止中都有明显的线索。而在其他具备自恋型人格的人身上,所谓同情是被安排好的,似乎只为特定目的出现—比如说,你生病请假了,这时上司打来电话问你的病情如何,其实他真正关心的是你何时能回去上班。这些行为看似体贴关怀,可最后你才发现,他们对你的生活和幸福的兴趣只是在做表面文章;若这些兴趣和关心是真的,那么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你影响到他们的利益了。

还有一些人的自恋型人格隐藏得很深,只有到了危难时刻,他们自私自利的面目才会浮出水面。所以,跟具有自恋型人格的人相处得越久,你就越能发现,他们真的一点儿都不在乎你。他们对你的事一直不闻不问,他们想要的,是你对他们的关注、对其需求的满足、对其“旨意”的听从。但另一方面,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形象格外留意,所以在很多情况下,他们的行为会相应收敛一些;但这种蛰伏只是一时的,他们的真面目最终会大白于世。

自恋者如果表现得温柔体贴、积极热情,那也只是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非发自本心。在电影《好家伙》(Goodfellas)中,亨利·希尔向凯伦大献殷勤,带她去高档餐厅吃饭,最好的座位、最好的食物、最好的酒,无须排队等候……此时的他,眼里只有凯伦。可结婚之后,一切都烟消云散了。这个自恋狂已经用尽心思得到了想要的东西,所以,当看到他总是带着女人的香味醉醺醺地回到家中时,又有什么好奇怪的呢。妻子想要什么无关紧要,重要的是他已经得到她了。他曾经的关怀和体贴只是诱捕的工具,不是真的。

最危险的自恋狂是那些极度缺乏同情心又自大到近乎变态的人,他们辣手施虐,毫不留情。这种人一点儿良心都没有,只会像蚂蟥一样吸取他人情感、经济甚至身体的营养、占尽便宜。如果你遂了他们的意,那你对他而言就是个称心之人,不然,可就是个累赘了,那时你就成了他们贬损,甚至毁灭的对象。有时候我们在报纸上读到,有的父母把亲生孩子或者锁起来,或者遗弃,或者干脆杀掉,仅仅是因为孩子成了他们玩乐的拖累。这种人首先就是一个自恋狂:目空一切,冷漠地贬低他人。'共勉之

作者;青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家庭对自尊的影响 锻炼人格意志但不是扭曲的自尊尊严
自恋的世界
自体心理学之体验
自恋:用想象的完美来补偿自体的缺陷
解读自恋型人格障碍?| 本文巨长无比
客体关系理论的基本概念——边缘型与自恋型人格障碍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