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苏德战争,德军为何不集中兵力进攻莫斯科,三路出击更适合闪击战

二战德国闪击苏联,关于战略战术运用问题上,人们一直对三路大军同时进攻的问题心存疑问。按正常作战部署,集中使用优势兵力进攻莫斯科似乎胜算更大一些,德军统帅部为什么将本来就不多的兵力分散出击呢?实际上,这与巴巴罗萨计划的闪击战有很大关系。

首先,三路出击会达到更大的突袭效果,让苏军应接不暇

德国发动二战的最大依靠就是闪击战,而闪击战的核心又是快速机动和突然袭击。因此,使用三路出击,相对于一路打击更具突袭效果,也让苏军无所适从。

第一,对苏联心理上产生巨大压力。1941年6月22日,德军分北中南三个方向同时对苏联发动进攻,仅半天时间,苏军西部边境的66个机场1200架飞机就损失殆尽,仅一周时间,德军就推进了几百公里,对于疏于防备的苏军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对苏联人民更是造成极大的恐慌。

第二,独一无二的闪击战,让苏军措手不及。说苏军一点防备是不现实的,但对德军三路快速打击却是他们没有预料到的。由于苏军还依靠一战后所发展的步兵作战条令,对德军快速机动的装甲打击还没有反应过来,如果说一路打击还能让其它方向的苏军有时间总结,在三路同时打击下,苏军连援兵都找不到,损失可想而知。

第三,德军三路出击使苏军找不到防御重点。巴巴罗萨计划高明之处,在于同时针对列宁格勒、莫斯科和基辅动手。对于苏联来说,这三个地方哪个都不能丢,正因为如此,苏德战争开始时,斯大林不知道德军到底先进攻哪里,又不能丢车保帅,致使列宁格勒战役不敢集中优势兵力反击,基辅战役不敢撤退损兵折将。

其次,三路出击能减少进攻准备环节,还能相互牵制

德国准备进攻苏联虽然在很久就有想法,但真正付诸行动也是在德军占领法国以后。1939年德国闪击波兰之前,与苏联迅速达成的互不侵犯条约,实际上就是两国之间瓜分欧洲的协议书,但当德军与英法作战的时候,苏联也向波罗的海四国以及罗马尼亚等国动手,尤其是苏芬战争客观上迫使德国迅速做出了东进的决定,三路出击有利于德国保护既有利益。

第一,三路出击减少了德军准备时间。德军使用全线出击战术,与苏联宽泛的边境线是分不开的,对德军来说,除了德军自己的军队,还有芬军、罗马尼亚、匈牙利等仆从国参加,客观上集合这些队伍也要时间,采取就地取材的办法能减少许多准备时间。

第二,三路出击能形成相互制约机制。苏德战争期间,当德军发现苏西南方面军在基辅形成突出部后,迅速从北线和中线调集装甲部队南下,而苏军却不敢动用当面部队南下支援,客观上这也是造成基辅战役失利的原因之一。而对德军来说,这就是三路进攻带来的好处。拿曼施坦因来说,战争打响后,他从列宁格勒到克里米亚到再回列宁格勒,后又加入斯大林格勒战役,他一个人就调动了苏军多支部队来防御。

第三,三路出击能避免苏军包饺子。如果按综合国力来讲,战争打响前德国是赶不上苏联的,这也是斯大林认为德国不敢进攻苏联的原因。但是苏芬战争后,德国看到苏军战斗力很差,连芬军都打不过,从战略上有些小视苏军了。一方面,三路出击把苏军当羊赶,以为半年就能占领莫斯科,自信加野心连冬装都不带。另一方面,考虑到苏联地大物博和后备潜力,也做了怕被包饺子的防备,客观上这也是德国打不过苏联的主要原因。

再次,三路出击能及时抢占有利资源,避免苏军抄后路

如果问德国发动二战的最终目的,毫无疑问,就是掠夺资源和扩张领土。因此,当德军设计巴巴罗萨计划之时,首要的是考虑已有的地盘能不能保住,其次才是战争资源的利用。

第一,占领莫斯科容易,却换不来资源支撑。德国是个资源缺乏国家,打赢二战是为了资源,输了二战还是因为资源没跟上。如果集中所有兵力进攻莫斯科,那么波罗的海的铁矿石,罗马尼亚的油气田就可能落入苏军之手,这个账德军算得明白。

第二,西方进入苏联自古三条通道,德军想到了苏联也想得到。斯大林曾经担心,如果德军进攻苏联,一条是北线的卡累利阿地峡,一条是南线的乌克兰,一条是中线的白俄罗斯。二战爆发时,苏联急于发动苏芬战争,目的就是占领卡累利阿地峡,打通波罗的海通道。1940年,苏联又对罗马尼亚动手,收回了比萨拉比亚地盘,从而使罗马尼亚彻底加入德军阵线。因此,德军选择从北中南三面进攻,也是防止苏联从这三个方向向西抄后路。

第三,从资源利用上,拿下高加索比占领莫斯科更重要。德军统帅部为什么宁可推迟莫斯科战役也要先进攻基辅,这不仅与歼灭苏军西南方面军主力有关,更与战争打响后德军的后勤补给困难有关。从莫斯科战役后的苏德战场走势看,德军大部分时间都在南线作战,主要就是奔资源和燃油去的,因为德军连起码的后勤补给都供应不上,更谈不上占领整个苏联了。

总结:苏德战争,德军使用三路战术进攻本身是没有问题的,但德军统帅部忽略了一个基本事实,苏联地域辽阔,即使有了三路大军却保不住胜利果实,战线太长补给困难成为闪电战最大的障碍。只能说闪击战可以达到暂时的效果,却赢不了最终的胜利,而三路大军先胜后败,还是因为没有充足的有利条件支撑,巴巴罗萨计划再好也是纸上谈兵。

更多资讯请关注岛主说事,喜欢本文的读者请点赞、收藏和分享一下吧!

参考资料:《二战全史》《二战风云录》

精彩推荐: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德战争爆发前,苏联已经意识到唇亡齿寒的危险
1941年,德军如果不打基辅,直奔莫斯科,苏德战争结果会怎样?
换个角度看德国战败 苏德战争转折点竟在斯摩棱斯克
纪念二战胜利70周年系列之十六:苏联的牺牲和贡献
苏德战争,曼施坦因为何说技术战胜重量,一个好计划胜过千军万马
败于后勤,熬死三军,东线德军后勤究竟有多糟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