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佛家七苦

佛家七苦

佛家对人生组成的七种痛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佛教认为人生是苦,红尘无可留恋,而造成这些问题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呢?在于人。在于人与生俱来的弱点和本性。

中文名佛家七苦

外文名Buddhist seven bitter

性质宗教

解释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佛家七苦说

    佛教将人生之苦分为七种,即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

    其中前四种是自然的痛苦,难以避免。

    后三种即是一种社会现象,反映了不合理的生活现实,而苦的总的原因和概括则是求不得,

    欲求长生不老不得,

    欲求身体健康不得,

    欲求不遇怨敌不得,

    欲求爱侣不分不得,

    这些都是痛苦,有求不得,有愿不遂,当然使人痛苦。

    佛曰七苦:生、老、病、死、怨憎会、爱别离、求不得。字不过十三,然脱此诸苦需多少年?天龙八部中玄苦大师纵是玄苦大师,是否又彻底解脱七苦了呢?临死之际“脸上又是惊骇、又是痛苦、又混和着深深的怜悯和惋惜之意”,这般表情又为哪般?遍观天龙八部芸芸众生不乏豪杰,却更恩怨纠缠,几乎无一人尽脱诸苦,可谓深得七苦之真谛。可见解脱七苦之难。

    或曰五台山南山寺有一联,其辞曰:我未生时谁是我,我生之后我是谁。佛且如是,白羽何能?不敢言生。人生苦短,然所去尚不过十之三四,未得有言老之实;尝记老莱子之戏彩娱亲,高堂安健,焉敢有言老之心,是故不言老。然则其奈病何?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幸得二十余载远杏林。虽欲言病而不能,计从安出?奈何!奈何!论语先进有言,未知生焉知死。圣人尚如此,况白羽呼?罢罢罢,死之为物,亦道不得。怨憎会,人世之憾事也。众唯忘之不及,更无诉怨憎之于笔端。君子坦荡荡,羽亦坦荡荡,并无怨憎博君一呬。爱别离自是寻常事,然执手相看泪眼之故事,实不足为外人道也。非理勿听,羽不敢误人。求不得或可做君子论道之资也。诗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非独美色求不得使然。予夺之大柄,差鬼之孔方,求不得则苦人尤甚。羽俗人,胸中无大志,无点墨,无成竹,无丘壑,更无昭昭之野心,平生求不得之撼大抵心仪之书失之交臂,盖无欲则无求,无求则无求不得,唯知足者常乐

    一生苦

    生苦有五种:一者,受胎。谓识托母胎之时,在母腹中,窄隘不净。二者,种子。谓识托父母遗体,其识种子,随母气息出入,不得自在。三者,增长。谓在母腹中,经十月日,内热煎煮,身形渐成,住在生脏之下,熟脏之上,间夹如狱。四者,出胎。谓初生下,有冷风、热风吹身,及衣服等物触体,肌肤柔嫩,如被物刺。五者,种类。谓人品有贵富贫贱,相貌有残缺妍丑,是名生苦。

    二老苦

    老苦有二种:一者,增长。谓从少至壮,从壮至衰,气力羸少,动止不宁。二者,灭坏。谓盛去衰来,精神耗减,其命日促,渐至朽坏,是名老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人生七苦
    佛家说人生有七苦,在诗人口中是如何说的?
    人生有八苦,哪八苦?
    佛家七苦:生苦、老苦、病苦、死苦、爱别离苦、怨憎苦、求不得苦
    人生八苦
    何为人生七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