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怎样把一本书变成自己的东西?

2018年4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发布第十五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2017年我国人均纸质图书阅读量为4.66本,人均电子图书阅读量为3.12本,也就是说国人年人均图书阅读量不到8本。那问题来了?中国人的阅读量在全世界是个什么水平呢?

据媒体报道,世界上人均阅读量最多是犹太人,人均年阅读量达到六十多本,英国据说也达六十多本,俄罗斯五十多本,美国五十多本,日本四十多本,其他如法国、英国、韩国也都超过了十本——我们惭愧地发现,我们中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灿烂光辉,人均读书量却几乎垫底儿。这与经济大国、人口大国、文化大国特别不匹配。

这让人不禁思索——在这飞速发展的几十年,我们从什么时候开始忘了读书的?如果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是大家获得知识和见解的途径。很多人宁可信奉行万里路——实践出真知的智慧。谁也不能否认实践的重大意义,然而别忘了行万里路是需要极高的成本和风险的。而读书确是性价比最高的获得知识的途径。

更要命的是,很多人(包括没接触到《如何阅读一本书》的我)对读书的理解还停留在浅显的层次。正因为如此,读书无用论才会有空间。在看到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我还算是个喜欢读书,能看得进去书的人。然而,如今,我羞愧的发现,我原来远不知道阅读的世界比我想象的要大很多。

这本书的第一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Mortimer J Adler)(1902-2001),是美国的哲学家、教育家、作家(头衔不少),他在1940年写了这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距今已经70多年,仍畅销不衰。不仅如此,他还编撰了《西方文学经典》,呼吁教育界让学生阅读经典。他的呼吁让美国著名的常青藤大学——位于纽约的哥伦比亚大学,在本科生中开设了阅读经典的课程。直至今日,哥伦比亚大学本科生在校期间必修一年的[西方文学经典]和一年的[当代文明基础],这也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最著名的课程之一,众多人趋之若鹜。

阅读的层次

这本书开篇首先提出阅读的层次,阅读分为四个层次:

阅读的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基础阅读。就是我们在小学或者初中学习的词语解释、段落大意等等。说白了就是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是在说什么。

第二层次:检视阅读。包括两种,一种有系统的略读,强调关注标题、目录、前言、后记、重点内文。第二种是把书整个从头到尾快速读一遍,不明白的部分可以跳过去。检视阅读是判断一本书是否值得精读的一个过程。如果遇到不值得精读的书,那么检视阅读对于大部分书籍来讲已经足够。另外,检视阅读也是后面提到的主题阅读用来寻找相关主题的一个阅读方法。

第三层次:分析阅读。这是主动阅读中最耗时费力的阅读,是讲如何精读一本书的具体方法(见图:详解检视阅读)。

详解 分析阅读

第四层次:主题阅读。这是阅读的比较高级的方法,即同时阅读相同主题的不同书籍。同时也要综合运用前三种阅读方法。主题阅读在阅读社科类书籍时尤其重要。

以上四个阅读层次中,作者 莫提默·J·艾德勒 提醒读者,从检视阅读开始,才是真正的主动阅读。《如何阅读一本书》就是教我们如何从基础阅读升阶到主动的阅读。因为只有主动的阅读才能真正把一本书变成自己的东西,而只有内化成读者的知识,才能指导我们的行动。主动的阅读最关键的标志是你是否带着问题去读,并且是否寻找到了答案。

如何阅读论说性作品

以《关键对话》为例,按照分析阅读的规则解读。

第一, 整体来讲,这本书在讲什么?

首先,这是本实用的书。告诉我们如何在与家人朋友或者工作场合同领导同事沟通一些重大有争议的问题时,确保达到真正的沟通。换句话,这本书不是告诉我们如何去演讲、辩论或者抖机灵。而是真正的我们每个人都需要面对的关键问题的沟通。

家庭或者朋友方面。比如:让朋友还钱;与前妻或者前夫讨论关于监护权和探视权的问题;教导一个叛逆少年;讨论与性有关的话题;与另一半讨论乱花钱的问题;让配偶的父母停止干预你们的事情;与室友谈论有关个人卫生的问题;

工作方面。对老板的行为提出建议;批评某位同事的工作;与一个没有信守承诺的团队成员谈话;进行检讨性质的绩效面谈;要老板信守承诺。

第二, 这本书是怎么诠释的?

归纳法:通过案例,生动的案例。生动的案例来丰富每个主旨。而且首先把没有运用这本书的规则,沟通时的情景先描述出来。然后再教读者如果一步步运用本书的沟通规则,会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沟通效果。对比一目了然。如何运用到自己的现实生活中,也很清楚。

演绎法:建立一个模型,把要表达的主旨整合到这个模型中。

关键对话 对话模型

第三, 这本书说的有道理吗?

觉得很有道理,因为讲述的很多案例特别生动,就是时刻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

第四, 这本书有意义吗?跟我有关系吗?

对于家庭来讲,对于重大问题,如果能坦诚的、不带批判、攻击性、不逃避的好好对话,是非常重要的。对于职场来讲,掌握关键对话技巧,也有助于获得突破性的成长。

如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

小说是我们大家都爱读的,然而小说的意义尤其经典小说的意义绝不仅仅是消遣,它是打开想象力的钥匙。大家耳熟能详的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则是无限的。”大家也都知道这是大科学家爱因斯坦说的。现在的问题是,大家都知道想象力重要,但是怎么培养,大家不知道。想象力培养不像培养计算能力那样,有成熟的方法可用。

在这儿,我们讲一个故事。


1968年, 美国内华达州一个叫露丝的三岁小女孩告诉妈妈,她认识了礼品盒上“OPEN”的第 一个字母“O”。她的妈妈感到非常吃惊,问她是怎么认识的。露丝告诉妈妈说是幼儿园的薇拉小姐教的。
令人想不到的是这位母亲立即一纸诉状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幼儿园告上了法庭,她的理由令人吃惊,竟是说该幼儿园剥夺了露丝的想象力。
因为她的女儿在认识“O”之前可以把“O”说成太阳、苹果、足球、鸟蛋之类的圆形东西,然而在幼儿园教她认识“O“之后,露丝便失去了这种想象力。这位母亲要求幼儿园对这种后果负责,赔偿她的女儿精神伤残费 1000 美元。
她的诉状递交上去后,引起了整个州的轩然大波。幼儿园的人认为这位母亲一定是疯了,而其他家长也认为她有点儿小题大做,就连她的律师都不赞成她的做法。
三个月后,此案的结果出人意料——该幼儿园败诉。因为陪审团的全部陪审员都被这位母亲在辩护时讲的一个故事感动了。
那是一个关于天鹅翅膀被折断的故事。这位母亲说:“我曾到东方某个国家旅行,在一家公园里见到两只天鹅,一只被剪去了左边的翅膀,被放养在较大的一片水塘里;另一只完好无损,被放养在一片较小的水塘里。管理人员说,这样能防止它们逃跑,剪去左边翅膀的天鹅因无法保持身体平衡而不能飞行;放在小水塘里的那只则因没有足够的滑翔路程,也只能呆在水里。当时我非常震惊,震惊东方人的聪明和智慧,可我也感到悲哀。
今天我为我女儿的事来打这场官司,是因为我感到,露丝就犹如一只在幼儿园里的天鹅,他们剪掉了露丝一只想象的翅膀,过早地把她投进了那片只有 26 个字母的小水塘。爱迪生就是因为拥有可能是不切实际的幻想,才发明了电灯泡;牛顿就是因为拥有创新的意识,才发现了地心引力。可能露丝想象力不是很丰富,但是你们不可以剥夺露丝想象的权利,因为一只没有翅膀的天鹅是永远都飞不起来的。”
这段辩护词最终成了内华达州修改《公民教育保护法》的依据,其中规定幼儿在学校必须拥有的权利:
1 、玩的权利。
2、问为什么的权利,也就是拥有想象力的权利。

如果说有一种方法大部分人都承认对培养想象力颇有助益,那就是阅读。尤其是阅读经典文学作品,是最稳妥靠谱的方法。以《白鹿原》为例,我们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中的阅读想象文学的方法来阅读。

首先简单介绍下《白鹿原》这部作品。《白鹿原》描写了20世纪初辛亥革命前后,新旧社会交替之际,陕西省一个叫白鹿原的镇子,两家大户白家和鹿家相互斗争、家族各自发展的故事。

看下《白鹿原》中白家长子白嘉轩的故事。

按照《如何阅读一本书》中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提出的阅读想象文学的方法,我们分析故事的架构——一个故事怎么开始的?怎么发展的?高潮是哪里?形成高潮的关键因素是什么?高潮之后的影响是什么?

开始:

讲到白孝文,必须要讲到他爹白嘉轩。整个《白鹿原》的故事以白嘉轩娶了七房媳妇儿开始。在中国封建社会,“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香火延续是人们很重要的信仰。所以在白嘉轩连续娶了四个媳妇儿都莫名其妙死了之后,白嘉轩父亲白秉德老汉咽气前还不忘交代白赵式和白嘉轩就是卖牛卖马卖房卖地也必须继续娶媳妇儿。

第五房媳妇儿又死了之后,白赵氏甚至比丈夫更加果敢坚决。

“女人不过是糊窗子的纸,破了烂了揭掉一层再糊新的。死五个媳妇儿我再给你娶五个。家产花光了值得,比没儿没女断了香火给旁人占去心甘。”——白赵氏

终于第七房媳妇儿仙草在结婚一年后有了身孕,之后相继生下了长子白孝文、次子白孝武、女儿白灵和四子白孝义。由于家教甚严,白家儿子从小都是规矩人,作为长子,先天白孝文就被寄予厚望,况且他也确实“机敏”、“持重”、“练达”。

发展:白嘉轩有意识培养长子白孝文为家族的继任者和本族族长。逐渐,白孝文开始在祠堂主持一些公众祭祀仪式,所以白孝文当时已经被大家看做未来的族长。而白孝文故事的转折点在于鹿子霖设的陷阱——田小娥的色诱。

高潮:被田小娥色诱后,白嘉轩第一件事情就是在祠堂当中把白孝文打的半死,然后白孝文被白嘉轩撵出家门,又染上抽大烟的恶习,把自己的房子地都卖了,不得已讨饭吃,妻子也在饥荒中饿死——可谓是家破人亡。德高望重的白家门楼里出来的这个人,甚至在土沟里差点儿被野狗当尸首吃掉。

故事结果:白孝文彻底黑化,阴险狡诈,逐渐登上了权力巅峰,并且害死了书中另一个主人公——从小的伙伴黑娃。

很多人不理解白孝文后来的黑化,特别是为什么要害死黑娃。

结合情节,我个人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是这样的。起初白孝文是一个像他爹白嘉轩一样仁义要脸的人,但是遭遇田小娥色诱,被众人唾弃后,彻底变成了不要脸。这个不要脸不是他主动不要脸,他是被陷害的。但是作为他的父亲白嘉轩不管这些——他更在乎的是脸面。然而在白孝文最需要支持的时候,他面对的只有孤独的黑暗和来自至亲的抛弃。从心理学上来讲,白孝文遭遇了严重的心理创伤。

从此,白孝文抛弃了脸面、抛弃了温情,开始赤裸裸追求权力,出手狠毒。他杀死黑娃,一方面我认为黑娃跟他之间有田小娥这个无法去除的芥蒂,二是他知道黑娃是个厉害的角色,黑娃像个隐藏的炸弹,保不齐在未来某个时刻在哪儿就爆了,不如狠点先下手为安。

以上,通过梳理人物、情节,思考情节发展背后的关键因素,如果我们能持续的运用“主动”的方法阅读经典文学作品,逐渐,“智慧”的小苗就会在我们的身体内生根发芽。遇到复杂的事情在决策的关头,它可以帮助我们快速厘清事情发展的关键点,从而洞悉事情的走向。

书是开始,不是终点

读书对于解决问题有多大帮助?

毋庸置疑,阅读解决的是“知”的问题。而知和行的关系,是一个亘古以来的讨论了无数年的话题。关于知和行,《如何阅读一本书》也给出了回答:读书是知,而知不代表行。所以光读书不去实践是没有用的。然而知是行的前提,尤其真知才能行的远。没有读懂书去实践,可能是南辕北辙。

所以,读到好书,有启发意义,下一步必然是行动。另一方面,即便是再实用的书籍,也要谨记“任何实用性的书都不能解决该书关心的实际问题”,并不是合上书就完事儿了。

合上书,是一个开始,不是终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鹿原》这个默默守护在白嘉轩背后的女人,用深情暖了他一辈子
大结局:黑娃被孝文枪毙了,白嘉轩瞎了,孝文也被抓了#白鹿原
电视剧版白鹿原主要演员表及人物介绍
除了性,你该看到什么?
《白鹿原》经典名句
《白鹿原》人物简析 作者:何文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