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生命》读后感
记得十五岁的时候,我写过一篇《论死亡》作为周记,吓得语文老师找我谈话,建议我不要过分痴迷于写作。这八年来,我无时无刻不感觉到死亡即将来临,无时无刻不思索人生的终极意义。于是,23岁的我,在振奋和感动中读完了托翁59岁时写的书《论生命》。
      读毕,就强烈的感受到了这个老人写作的动机是出于对死亡的恐惧,他不敢相信一个有道德的人,对世界有贡献的人会像平凡的人一样面对死亡。于是他就拼命的思索,在面对死亡方面,有智慧的人是否比平凡人有些不一样的地方。

      理性的人不会恐惧死亡,因为人有灵与肉两个部分,死亡仅仅是肉体的衰竭和分解,没有任何证据表明一个智慧的灵魂会消失,在肉体死亡后,智慧的灵魂会潜入人们的记忆和笔端,一代又一代的存在下去,就像柏拉图,孔子一样,几千年来一直生存在人们的记忆里,而那些平凡的灵魂,会随着肉体的灭亡而消失不见。

      托尔斯泰讨厌亚里士多德,黑格尔,康德,认为他们对人类如何获得幸福方面没有任何贡献,而指导人们如何生活,是哲学的内核。他喜欢读孔子,老子,爱比克泰德,伊壁鸠鲁。他认为生命与肉体无关,因为肉体会死亡,而精神不会死,所以生命是永恒存在的。比如,现在我在读《论生命》,我就感受到了这个老人恐惧的灵魂,你让我相信托尔斯泰的灵魂死亡了,怎么可能呢?

      生命就是永不休止的追逐幸福。可是幸福不会永恒存在,你拥有多么深的痛苦就可以感受多么深的幸福,如果一个人不断的追逐个人的幸福,就意味着另一个人不断的感受个人的痛苦,因为世界上的幸福是一个恒定的量。托翁认为世界的美好需要每个人不断的追逐别人的幸福,如果每个人都肯牺牲自己,为别人的幸福付出,那么世界将不会又邪恶。

      托翁认为幸福就是人的动物性完全屈从于理性。这句话的含义贯穿全书,也是触动我最大的一句话,其实每个人都有理性,后悔是“没有服从自己的理性”,冲动是“忘记了自己的理性”,恐惧是想象力占据了理性上风,其实每个人都可以正确的判断事物,只不过有时候我们动物性的本能占据了上风,嫉妒,愤怒,冲动等等情绪的出现,造成恶劣人间的丑陋和悲剧。

     在死亡的论断上,我同意托翁对死的态度,你必须让我相信,我的死将和普通人的死不一样,否则我拼命的努力做杰出的自己有什么意义呢?我相信灵魂不会死亡,肉体死亡后,伟大的灵魂将寄居在别人的记忆里,不断的生存下去。就像那些伟大的人一样,几千年后,仍然存在于人们的心里,仍然赋予人们心灵的震撼。

    读着书,你会感觉一个内心充满对死的迷惑的老人唠唠叨叨的向你说着他内心的矛盾,再想笑的同时你会有感动。因为我们都会变老,我们迟早会有一天对死充满恐惧,那时候思考生命是什么,如何生活,是不是迟了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思想志 | 托尔斯泰:《托尔斯泰论生命》
终于见到全文了,太唯美了
如何跟孩子讲死亡
由跑步和上坟引发的点滴思考
百日阅读挑战Day4:《柏拉图对话集 斐洞篇》-存在-知识-灵魂-生命
《灵魂的本性》:活好今生,才是智慧的选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