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吃一顿饭的功夫,人就昏迷不醒了!中年人这两项体检项目要重视

 “没想到,一天之内,这脑部手术就完成了,还恢复得那样好!”时隔12年,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张建民教授依旧清晰记得患者小张一家人欣慰的面孔。

年二十九,一家人从省外赶到杭州,年三十进行颅内动脉瘤手术……这在当地无法想象的诊疗速度,是浙大二院特有的,这套24小时值班、专人专病管理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规范化诊治流程,从那时到如今,已更迭了三个版本。

一个专病,为什么这么折腾?近日,在国家卫健委脑防委办公室百万减残关键技术初级培训班上,张建民教授谈及这项工作的初心——“颅内动脉瘤有发病率高、发病急、致死率高、致残率高的特点,约40%的动脉瘤破裂病例都是致命的,正确评估,及时规范诊疗,这就是我们医者的担当,更是浙大二院立院之本'患者与服务对象至上’的践行。”

#1

诊疗

十三年三次更迭一个专病诊疗流程 

“恢复得怎么样?头不痛了吧!”在浙大二院神经外科病房,主任医师许璟正在查房,7月27日一早,他为四位动脉瘤病人做了介入手术,四位患者恢复均良好。”在这里,治疗高效精准,让人很放心。”21岁女患者小施感叹,这也成为国内很多不远万里赶到浙江治疗的患者共同关键印象。

高效精准的背后,是一套运行多年,针对动脉瘤的诊疗规范流程。

“颅内动脉瘤被称为大脑里的“不定时炸弹’,普通人有7.5%的发病率。在目前国际文献统计,40%动脉瘤破裂病人都是致命的。那么如何让动脉瘤病人得到最为高效的治疗?”

从2007年开始,张建民教授开始摸索动脉瘤病人规范化诊疗流程,在原有手术团队的基础上,开始从放射科接手脑血管介入工作,成为脑血管病手术和介入融为一体的团队, “当时,对付动脉瘤,有介入和手术这个AB两面,选择哪一面,如何选,这是关键。”

2008年,浙大二院神经外科针对动脉瘤诊疗流程1.0版本面世。“简单来说,就是动脉瘤病人一到我们急诊,进行CT、血管造影等检查后,24小时值班的神经外科医生就开始行动了,根据病情、经济情况、病人及家属的意愿及现代诊治理念和方法等,综合考虑后决定做介入还是手术治疗,病人随到随做,周末和节假日也如此。”

 “动脉瘤病人最怕的是二次破裂,一次破裂结痂后,精神一紧张,很容易导致二次破裂,很多人也就吃一顿饭的功夫,就昏迷不醒了。”紧接着,针对两周之内动脉瘤破裂的病人,诊疗流程的2.0版应运而生。

疑难的动脉瘤病人越来越多,手术条件越来越好,血管介入手术和开颅手术的一站式杂交手术成为很多动脉瘤病人的治疗福音,而后,更富个性化选择的诊疗流程3.0版本水到渠成。“如今,动脉瘤破裂病人到我们医院,大多可当天及时手术,病情复杂的病人不超过三天,都可得到有效治疗。”张建民说。据不完全统计,浙大二院一年大约治疗800多例动脉瘤患者,居于全省首位。

#2

预防

两项检查要重视,追求更好生活品质

作为浙江省卒中学会的首任会长,国家脑卒中筛查和防控中心主任,张建民教授谈到了疾病谱的更迭。“我入行时,脑外伤病人很多,但过去这些年,脑血管病人大幅增加。”

“从前,基层医院会接诊大量因车祸、工伤等意外造成的脑外伤患者,脑外伤的手术量基本是基层医院脑外科的第一名。需要我们下基层会诊的也是这样的病人,但如今,脑血管疾病大幅上升,来我们科室进修脑血管手术和介入的医生也越来越多。按照这样的趋势,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数会越来越多,年龄也趋于年轻化。”

对成年人,尤其是有脑卒中高危因素人群的体检,除了血压血脂和血糖等基本检查以外,张建民建议有两项检查,要格外重视:一个是颈动脉B超,一个是磁共振脑血管造影。

“一个中年人倒下,一家人都残缺。我也要通过媒体呼吁一下,建议中年人体检增加这两个检查。颈动脉B超可以有效诊断、评估颈动脉壁病变,特别是一些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筛查,根据筛查结果,需要服药和手术的及时给予治疗;而磁共振脑血管造影,则是对颅内血管进行筛查,有无动脉瘤或狭窄等脑血管疾病,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治疗,防患于未然。”

张建民教授为高危动脉瘤患者画了一个群像——以前动脉瘤破裂过、家人发生过动脉瘤破裂、三高患者、动脉硬化患者。“符合这几类因素中其中一项的患者,体检出来有动脉瘤的,都是高危人群,需要长期规范化随访,并请专科医生进行评估。”

颅内动脉瘤的发病症状

#3

培训

介入手术“黄埔军校”,以杭州为圆心惠及基层患者

一个动脉瘤患者的治疗,可能牵动着一个家庭的兴衰。如何让浙大二院神经外科的相关诊疗经验惠及更多患者?浙大二院神经外科总结和推广一整套有共识、可复制的操作经验,并开班教授,进行培训。

如此包容无私的态度,甚至吸引了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专家目光。对于脑血管领域而来,UCLA(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是可脱弹簧圈栓塞动脉瘤(GDC)的发源地,在脑血管介入领域有很高的水平,但正因为介入技术特别强,85%左右的动脉瘤行介入治疗。UCLA住院医师培训中,接受动脉瘤夹闭等这些开放手术的培训就相对较少。

“基于我们医院在脑血管外科方面的临床水平和开放手术病人数量等,UCLA经过考察,并经美国住院医师培训管理部门(美国毕业后继续教育管理委员会)批准,备案,决定把他们神经外科拟从事脑血管病的住培生,按照美国培训标准放到我们科来培训。”张建民说。

浙大二院是国内第一家,到目前为止也是唯一一家接收美国神经外科住院医师培训的单位,目前已完成2名住院医生的培训。除此之外,浙大二院神经外科还以定向培训、继教班、学组讨论等多种形式,普及动脉瘤的规范化诊疗。

张建民教授感叹,疾病谱的更迭,动脉瘤等脑血管病人越来越多,基层医院和年轻医生不仅要掌握脑动脉瘤等血管病外科手术的知识和技术,同时工作端口需要前移和后伸,前移指的是参与脑卒中筛查防控,后伸指的是参与脑血管病康复。双向并行,才能造福更多患者。

新闻链接

浙大二院神经外科成立于1957年,是浙江省最早的神经外科,是首批15个国家级神经介入进修与培训基地之一,也是首批浙江省“限制临床应用”医疗技术(脑血管病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 

作为国家卫生健康委脑卒中防治工程委员会授予的首批高级卒中中心之一,中心严格按照高级卒中中心的标准执行各项卒中工作流程,并持续进行多方面的质量改进。同时作为浙江省脑卒中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对各级医院开展的脑卒中诊疗包括静脉溶栓和血管内治疗等质量进行监测并提出指导意见。

浙大二院卒中中心同时与浙江省政府部门协作,在浙江省卫生计生委相关部门鼎力支持下,对各级卒中中心开展定期反馈分析、规范化目标管理,实现医疗数据的动态化、信息化管理,加强区域性卒中防治网络建设。

该区域性卒中防治网络系统能有效保证每例患者在120接诊后第一时间得到预通知并启动院内流程,缩短患者发病到诊治的时间,有效改善患者临床预后,目前已迅速推广至浙江省内各卒中中心,并有望通过该系统快速识别大血管闭塞患者,进一步规范院前转运流程,推动浙江省卒中诊治水平实现稳步提升。

张建民,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兼脑科中心、脑血管介入中心及脑胶质瘤中心主任等。浙江大学脑医学研究所所长。主任医师,浙大二级教授,求是特聘医生,博导。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常委兼脑血管外科专委会主委,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及卒中学会会长,浙江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及省抗癌协会神经肿瘤分会前任主委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编委及英文版副主编,发表SCI文章100余篇,获“浙江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奖项。

门诊时间:周一下午(解放路院区),周二上午(滨江院区)

许璟,浙大二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从事脑血管疾病诊治工作29年,擅长脑动脉瘤介入治疗,脑血管畸形介入治疗,硬脑膜动静脉瘘的介入治疗。急性缺血性脑病的取栓治疗,颅内外血管狭窄的支架治疗。担任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专家委员会出血性卒中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吴阶平医学基金会脑卒中专家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介入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常委,浙江省卒中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委会主任委员,浙江省神经介入沙龙召集人。

门诊时间:周四上午(解放路院区)

文字 |  柯静,宣传中心 鲁青

素材 神经外科

审核 | 神经外科 张建民 许璟

责编 | 鲁青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新闻动态|南上海神经科学中心成立,助推区域神经学科发展
强联智创®:国内首款AI辅助治疗软件获批绿色通道,探索医疗AI新未来
张建民教授:脑血管病外科研究热点及进展
当心脑血管病
陈光忠教授:破裂动脉瘤栓塞技术经验谈(下)
脑动脉夹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