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彭城十记》之一

户部山的前世今生

O文/汉风

孔子曰:“仁者乐山”。徐州“岗峦环合”,群峰并峙,自古就有“其气缓舒,秉性安徐”的说法。可见多山的地理环境不仅影响了徐州的历史与文化,而且影响了徐州人的性格与风俗。徐州四周有名的山峰就有七十二座,无名的更是不胜枚举,然而若要寻出一座最能代表徐州历史文化的则户部山莫属。

户部山位于旧时州城之南,故最早按其方位称为“南山”。但自从项羽于南山之巅“秋风戏马”之后,戏马台之名便声誉日隆,南山之名随之湮没了。

在秦汉之际的政治舞台上,项羽是一位叱咤风云的盖世英雄。他于公元前二O六年推翻暴秦统治之后,大封诸侯,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成为当时“霸天下而臣诸侯”的最高统治者。在项羽踌躇满志之时,于城南“笼山络谷”营建了戏马台,作为他指挥士兵操练,检阅部队阵容,观赏士卒戏马的场所。在南山之巅俯瞰都城,在戏马台之上发号施令,看山下旌旗猎猎,听四周战马嘶鸣,那是何等的威风豪情啊!然而好景不长,仅仅4年之后,项羽便兵败垓下,乌江自刎了。

还有人记得胡若思的诗吗?“盖世英雄酒一杯,/悲歌只使后人哀。/平生废尽屠龙技,/今日空留戏马台。”也还有人记得李清照的千古绝唱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英雄去了,然而他的盖世英名却存留于人间。存留于人间的又何止是英雄的美名呢?公元四一六年,刘裕奉命北伐至彭城,立第舍于戏马台,九月九日又于戏马台上宴请将佐百僚,诗酒唱和。从此,沉寂了几个世纪的戏马台热闹起来。由于刘裕在北伐中,指挥金戈铁马,立下赫赫战功,便于公元四一九年,进爵为宋王。刘裕为巩固既得政权,就依魏晋故事,在桑梓之邦彭城南山的戏马台上置台头寺。当年的台头寺规模宏大,气势雄伟,一直到了北宋年间仍“楼观插穹苍”,夕闻暮鼓声。

由于宋武帝刘裕于九月九日在戏马台上诗酒庆重阳,从此重阳节登戏马台赋诗怀古成了历代文人骚客的风雅之举。苏轼、陈师道、贺铸、文天祥、萨都剌……看看这一串登台赋诗的名字吧,你完全能够想到戏马台曾经有过怎样的喧哗。

然而戏马台真正的喧哗还是在这些诗人走后的一六二四年。那一年是明天启四年,徐州城正面临着洪水覆城的灭顶之灾。当时的徐州户部分司署(也称徐州广运仓,是明代中央政府设立的专司漕运的财政机构),为避水难迁往戏马台,把聚奎堂作为临时办公的处所。尔后即在台上筑石垣,修屋宇以为署。自此,戏马台所在的南山,遂名为户部山。

在户部分司迁署戏马台之后,有钱有势的官宦之家和商贾豪富为避水患也纷至沓来,他们为了给自己和后代打下牢固江山,不惜重金在戏马台周围觅地造屋,中等富户也趋之若鹜,顺势而下,筑造无数院落。于是户部山一天比一天喧哗起来。这喧哗从南关辐射到北关,从明代持续到民国,在长达三百余年的历史中,户部山一直是徐州城经济和文化的重心。

就经济贸易而言,户部分司移设户部山之后,徐州南关一带遂成为十分活跃的商业区。它四周的上街(彭城南路)、下街(今解放南路)、前街(马市街)、后街(筢子街)等逐步发展成为重要的商贸集散地;而名噪一时的中枢街、大同街、铁货街、丰储街等也以此为中心的扇面上。民国时代,苏鲁豫皖接攘地区最大的干货流通中心“洪昌顺”和徐州酱菜业的龙头老大“李同茂酱园”等都分布在户部山下的马市街上,记载着这座城市兴旺发达的贸易流通史。

就文化而言,户部山一直是明、清、民国时代古彭城的文化中心。古人认为徐州武夫济济,而科第廖廖,戏马台居于山顶,为州左胜地,系文脉所关,可启文明之象。故从明嘉靖年间起,在台上屡建昌盛文教之类的设施。明嘉靖二十六年(1547年),徐州工部主事冯有年在戏马台上建立文昌宫;万历三年(1575年),徐州知州刘顺之在三义庙东南侧建东坡祠;清康熙末年,戏马台西侧建立聚奎书院;道光二十八年(1848),徐州知州周焘委派吏员郭华庭于正殿东增建文昌楼;光绪十三年(1887)徐州道员段喆,在台上建奎星阁;宣统二年(1910年),张仁普在戏马台上创立“景贤”高初两级小学堂,计有学生60名。这些文化设施为古徐州培养了很多文人才。据《改建文昌楼记》碑载,耸翠山房建设前,科第廖廖,而山房建立成后,“获售秋闱者相继有人”。所以,户部山可算是明清时代的士林文台。这其中,清朝一代最为辉煌,仅康熙一代从户部山上就走出了令徐州人骄傲的两名才子:状元李蟠与《金瓶梅》评点家张竹坡。道光年间又有一位名叫崔焘的翰林为户部山的文化增添了新的光彩。

就建筑而言,户部山的建筑包括项王的戏马台,官绅富户的大院,城市中产阶层的四合院以及普通百姓的大杂院。其中,李蟠状元府和号称徐州第一楼的李家大楼等最为有名。它们与其它的几百间古民宅构成了户部山庞大的古建筑群。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我曾无数次地穿行于户部山的长街短巷,用心和笔记录着它沧桑的背影,然而现在谈起来却恍若隔世了。

再见到户部山时已是新世纪的第三个春天了。我是以专家身分被邀请去的,于是我看到了户部山的今生。

今生的户部山承继着前世的基因,新起的建筑仍然粉墙黛瓦,素面朝天,仍然迂迴错落,摩肩接踵。唯一不同的是这些建筑由古变新了,由前世变成今生。据介绍,新建立的户部山仿古建筑群占地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0万平方米,总投资达到4亿多元。最终将发展成为集购物、旅游、餐饮、休闲、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城中之城”,所以户部山便将改其名曰:“户部山(商)城”。户部山有着几十万年的地理变迁,两千多年的历史积淀,三百余年的商业经历……这一座山曾有过怎样辉煌的前世,怎么到了今生就要由“山”变“城”了呢?笔者以为户部山之名不仅能体现其悠久的昨天,而且能涵盖其改造后的今天,故把它改为“商城”或“山城”实在有点紧大放小,画蛇添足。

重修后的户部山,店面林立,街巷纵横,然而直到今天街道的命名仍没有定论。据说围绕街巷命名颇有些争议,一种是“古典派”意见,认为街巷之名应承接户部山历史,如叫状元街、翰林巷等;另一种是“现代派”意见,认为应体现时代特征,如叫“世纪街”、“黄金巷”等。笔者以为无论采用哪种意见都不应脱离历史,毕竟户部山是徐州的户部山,是从前世蜕变到今生的户部山。

对于今天的户部山,与命名同样重要的还有其装饰物的设置。比如小品雕塑,如果模仿或照搬其它城市的,就有东施效颦之隙。户部山的雕塑要能反映徐州的历史内涵与文化特征。我们想象如果在步行街或餐饮区散步时,突然看到两位神态安祥正在烙饹模的老太太的雕塑,那是怎样的亲切。如果你正牵着孩子,你就可以给她讲王羲之的传说与故土的风物人情。

按现在的规划,户部山依其功能的不同,自上而下分为四个层次七个区域,每个区域集中体现游览、购物、娱乐、餐饮等功能。如果在营造这些区域时能结合徐州地域特点,凸现其独特的个性(比如规划徐州老字号一条街、特产一条街、民间艺术一条街等)那么今生的户部山必将成为融厚重的历史文化积淀与完美的现代商业功能于一体的经典之作。让我们祝福户部山吧!祝福它前世的辉煌和今生的灿烂。

 

 

                                                  [写于2003年9月27-28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古诗词里的徐州,原来是这样!这些写徐州的诗词,你知道吗~
重温经典:户部山的前世今生
全景展现项羽一生,戏马台6月15日重装开放!
徐州户部山 戏马台
徐州戏马台
徐州马市街之今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