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20年高考 | 语文试卷评析及新高考预测

随着7月8日最后一门英语科目的考试结束,2020年高考正式落下帷幕。见证历史的一年,咱们的高考语文试卷(重庆考生考试全国Ⅱ卷)在今年有哪些特点,以此观测未来的高考语文会有怎样的发展趋势,我们来一一解析。

1

试卷整体情况评析

全国高考语文一共有10套试卷,教育部考试中心命制5套。分别为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新高考Ⅰ卷(今年山东使用)、新高考Ⅱ卷(今年海南使用),北京、天津、上海、浙江、江苏自主命制5套。

整体而言,今年的高考语文命题不忘铸魂育人的考试初心,具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现实、厚植国家情怀、开拓国际视野、涵养美好品德、勇担时代使命等价值功能。贴近时代、贴近学生,关注思想导向、情感熏陶、人格养成。试卷知识点、题型没有大的变化,选取的材料考生也比较熟悉。总体难度较去年持平,便于学生发挥,但是也具有一定延续性,值得同学们注意。



2

2020年高考语文全国Ⅱ卷解析

(1)稳定性

在特殊的背景下,今年的高考试题体现出了较强的稳定性:

、宏观上看:试卷结构、考点分布、试题类型都与2019年保持一致,试卷仍是由论述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文学类文本阅读、文言古诗阅读、名篇名句默写、语言文字运用、写作板块组成。

、微观上看:今年试卷的语言材料类阅读的难度、具体试题的难度等,较2019年有所降低。如文学类文本阅读的第2个简答题,考点分别是人物形象鉴赏和内容概括。前者要求分析人物心情,并指定了相关段落,大大降低了难度。后者点名“匠人精神”,要求概括具体体现的地方,都较为容易作答。再如作文设计了人物情节,题干中明确给出了“携手统一世界,青年共创未来”的主题,延续了近年来讲题审题难度,让学生尽情展露写作才能的命题特点。

(2)正面价值导向

全国Ⅱ卷凸显了“立德树人”的目标,引导学生关注学生,厚植家国情怀、开拓国际视野、涵养美好品德、勇担时代使命等价值导向。如文学类文本阅读中,小说阅读彰显“工匠精神”,实用类文本阅读中4则材料聚焦“精准扶贫”,文言文阅读中人物传记表现了主人公刚正不阿的品格,作文题目中,呼应了社会关切的疫情话题等等,无不体现了鲜明的正面价值观引导。

(3)语文核心素养考查

全国Ⅱ卷注重对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审美鉴赏与创造”“思维发展与提升”的考查。①除了在小说阅读、古代诗歌鉴赏等板块中考查外,作文题目中也充分体现。今年的作文材料为语录体,有墨子的名言,约翰·多恩的诗句,疫情期间中外互赠物品时的感人寄语,这些材料内容都能激发学生的内心情愫,引发学生的思考。

再者,作文以演讲稿为写作任务,这要求学生有明确的对象意识、交流意识,既要有思想深度、独到见解,又要有严密的逻辑思维、准确度语言表达,还要有一定的亲和力,感召力,对学生的文学性语言表达能力提出了要求。



3

未来考情预测


(1)、读写共进

从今年的考题来看,特别是作文题目,既有材料内容的理解,也有对写作任务的要求——演讲稿。同学们需要读懂材料,才能准确立意,再者就需要写演讲稿,有的考试格式可能会写错。我们的日常语文学习中,除了要夯实学科基本知识和能力的基础外,更要注重关注、分析、思辨和提炼能力的养成,要努力拓展视野、加厚积累并形成基本正确的认识,以读促写,读写并进,实现读与写同步发展。

(2)阅读量与阅读速度

在特殊背景下,今年的试题整体来说还是稳字当头。但如统编本语文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教授所说“语文高考最后要实现让15%的人做不完”,可见今后的语文高考将在几方面产生变化:

阅读量

阅读题量将大幅度增加,今年高考的答题量总体来说较去年也有些微的增加。高考的阅读面也在变化,哲学、历史、科技等,各领域的内容都开始在涉及。

阅读速度

阅读、语文水平欠佳,做题速度、理解水平等都会受影响,所以会出现部分考生题目无法做完,所以除了考量学生的理解、评价与鉴赏能力,以后更多了一项指标——阅读速度。

(3)范围更广,古诗文比例增加

试卷内容设计领域更广泛,对基本文学素养的考查更深入、全面。综合来看,古诗文相关知识在语文试卷中有30分左右的考查,而且比例在逐年增加。所以,不重视古诗积累、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语文考试中必将损失惨重。

(4)改革推进

今年考试中心首次命制了新高考试卷,开始稳步推进高考的改革。在新高考试卷中,就题型而言,以常规题、经典题为主,但也有“变”的部分题型。题型设计上,增加了主观题的设置,增加了对学生语文综合性与实践性的考查,据此可以看出命题人对新课标语文核心素养“思维发展与提升”“多设主观性、开放型题目”的回应。



4

给未来的你


(1)基础知识的夯实

不仅要注重课本知识的学习与基础知识的积累,还要学会延伸掌握相关背景知识的掌握,并做到对课本知识的自主灵活运用。

(2)勤阅读

要学好语文,光掌握课本知识远远不够,还需要大量地阅读课外书籍,培养阅读习惯,勤做阅读笔记,勤查词典资料,勤分享、探讨,勤练笔,让阅读、写作养成一种习惯。

(3)思辨与探讨

不光有积累,还要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新时代的青年要有自主思辨能力,对人对事要有自己的思考和表达见解的习惯,体现教育要求的自我认识、自我认同的目标,更符合新课标下对人才培养的需求。

(4)关注社会生活

多关注社会重大事件,树立全局观、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把握时代脉搏,思考社会责任与个人奋斗,致力于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2011年上海秋季高考语文试卷评析
2020年北京市高考适应性测试 试卷及评析(语文)
【试卷评析】2022年全国高考语文甲卷试题评析及备考策略
2019浙江高考语文试题评析:续浙江卷之沉稳,见新课程之先声
重磅 | 2018全国各省高考作文评析汇总 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你不是败给了草鱼,你是败给了套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