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修书匠梁春霞:这不单是修补,更是对历史和文明的守护

修复前后对比。

残旧破损的古书、年代久远的古籍珍本、珍贵的地方历史文献,如果没有人去关注、保护,它们会随着岁月的流逝渐渐地被人遗忘,甚至消失。古籍修复工作就是抢救这些珍贵的古籍善本,将历史一点点地还原,将久远的文化重现在世人眼前。日前,记者走进市图书馆古籍修复室,听古籍修复匠人梁春霞讲述她对这一职业的坚守。

古籍修复工作虽然寂寞、枯燥

但让她内心充盈

梁春霞是市图书馆地方文献部主任,2009年起从事古籍修复工作,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古籍修复技艺传承人杜伟生老师和国家级古籍修复专家张平老师,在古籍文物修复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4355mg娱乐

谈起为何选择这个职业,梁春霞说,是因为兴趣爱好,她自己就是一名爱书人,希望通过修复书籍保存珍贵的历史资料。

梁春霞在修复古籍。

一本本残缺的明清古籍躺在修复桌上,犹如躺在手术台上等待手术的“病人”。每天上午8时,梁春霞和她的同事开始投入古籍修复工作,对各种古书进行“救治”。

梁春霞说,古籍常见的损坏情况有书口开裂、破洞、虫蛀、酸化、老化、发霉、表面污损等,有些古籍送来时就已经破损严重,整本书残缺到找不到一页完整的纸。这样棘手的修复工作,梁春霞经常遇到,她惋惜地说,由于人们对古籍的认识不够,缺乏相应的保护,导致很多古籍送来时已是残缺不堪。

有一次,一位市民带来一本破损严重的旧书求助于梁春霞。那是一本家传藏书,据该市民介绍,是他爷爷那一代传下来的,虽然历史价值不大,但对于他们家来说意义重大。“那本书因为保管不当,造成严重破损,原先他们自行用料包补,随意的修补让书本显得凌乱破旧。”梁春霞回忆,当时看到那位市民殷切的眼神,她不好拒绝,只好答应帮忙修复,并根据该书的具体情况提出合理的修复方案,在征得书主的同意后才开展修复。当她把修复好的书交回给书主时,对方感激不已。

“或许就是从那时起,更笃定我从事古籍修复工作的选择,它虽然平凡、寂寞、枯燥、繁琐,但让我内心充盈。”梁春霞说。

“望、闻、问、切”,古籍修复工序繁杂

书写或印刷于1912年以前具有中国古典装帧形式的书籍称为古籍。古籍修复是一件繁复、枯燥且极考验耐心、细心的工作。

修书即修心。梁春霞说:“做这个必须要喜欢,要沉下心来做,工作非常枯燥,一坐就是几个小时,有时遇到特别难修的古籍,一天都修不了一页,欲速则不达,要很有耐心。”

她告诉记者,修书时长根据每本书的修复难度和工作进度决定,短则一两个月,长则一年甚至几年。

“古籍修复就像中医看病一样,也要‘望、闻、问、切’。”梁春霞介绍,拿到一本古籍,一般首先是“望”,看它的破损程度、拍一下之前的书影;“闻”,即了解书籍的基本情况(年代、纸张质地等)、储存条件等;“问”,明白古籍是从何而来,询问之前有无其他保管措施及相关信息等;“切”,是下诊断,根据古籍的年代、破损程度、纸张厚度进行初步评估,制定修复方案。

梁春霞一边用镊子小心翼翼地将一页古籍铺平,一边说:“望闻问切,修补好以后,要把它压平压实,装订、喷水把它补平,上封皮等,工序大概有十几二十道。”

“在古籍的修复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循修旧如旧原则。”她对记者说,一本古籍需要一页一页地拆开,修复,再又一页一页地补上。之后把书压平再缝上线,再做一个封皮基本上就完成了。

记者看到,在古籍修复室的工作台上,摆满了各种修复工具:补书板、喷水壶、真丝线、镊子、针锥、挑针、排笔、木槌、尺板、木锉、剪刀、美工刀、毛笔等。“这些工具是专业修复古籍用的,大多是国家古籍保护中心统一配发,在市场上一般买不到。”梁春霞介绍,这是古籍的珍贵性决定的,在修复的过程中如果操作不当会给古籍带来不可逆转的二次伤害,所以一定要使用专业工具。

此外,在古籍修复室里,记者还看到了电磁炉、锅、蒸架等。梁春霞含笑调侃:“古籍修复,是十八般武艺齐上阵。”原来,古籍修复遇到破损的纸张要用新纸粘补,新纸的颜色、纹理必须跟老纸相同,需要做旧,给新纸染色的时候要用温水泡,一些颜料要化开还要用锅煮;而一些古籍因为各种原因粘连,这时候就得“上锅蒸一蒸”。

古籍的价值无可替代

希望更多人了解古籍、保护古籍

刚刚从事古籍修复工作时,梁春霞最怕的就是被书虫咬。

古籍的粘合需要浆糊,而古时的浆糊都是粮食做的,纸浆里面没有化学品,因此格外受虫子青睐。“毛衣鱼”是一种常见的书籍害虫,行动敏捷,耐饥力强,能把书从上到下咬穿一个洞。在古籍修复的过程中,梁春霞和她的同事们经常被这种虫子咬,但又不能对书籍直接喷药。为此,她们只能想各种办法来应对,如放樟脑丸、戴手套、放置驱虫的中草药等办法。梁春霞属于皮肤过敏体质,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深受书虫的困扰。

修复清末的地契。

“工作上遇到的困难都能找到解决的方法。”经过10年的工作实践,如今她已经懂得如何去克服古籍修复工作上的困难。

梁春霞认为,古籍修复工作不单单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它在现代社会依然可以起作用,古籍虽然离我们很久远,但在一些重要时刻可体现它不可替代的价值。梁春霞举例说,曾经有一名律师,受一家贵港公司委托打土地纠纷官司,在当地找了很多佐证材料未果,最后是从图书馆馆藏的一本清末的广西地域图,找到了土地在那个年代的划分及产权。那份清末广西地域图为官司提供了有力的古籍文献支撑。

“我的理解,古籍修复应该是历史文化的续命汤。”梁春霞说,古籍修复不单单是把一页页古籍修补好,更是一段历史、一段文明的守护,所以她在做修复时不敢懈怠。下一步,她会通过举办讲座等活动,让更多人特别是年轻人了解古籍,带动更多人从事古籍修复与保护。

原标题:古籍修复,工作平凡、寂寞、枯燥、繁琐,常与书虫打交道,但修书匠梁春霞却笃定自己的选择,她认为—— 这不单是修补 更是对历史和文明的守护

来源:玉林晚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掌握一门技术有多难?来看看古籍修复师是如何自我养成的……
为中国修书匠们点赞
中华再造善本(下集)第三部分节目文稿(2006年8月6日播出)
EP01 | 天一阁古籍修复技艺
古籍“御医”
古籍修复师,这是什么神仙职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