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老寿带侬兜马路#四川北路上的刀片楼

凡是生活在虹口区的朋友都会见过四川北路海宁路口的这幢建筑,但是大多数人只知道大楼下的工商银行营业部,至于这是谁建造的大楼?大楼的名字叫啥?都不一定会了解,确实一般走过路过的也都会认为这个类似于排门板一样的建筑应该是同一幢建筑,而我也是傻傻的分不清,因为太多的信息都是指向四行大楼,所以我也一直把它当作是四行大楼。

像不像下图那把水果刀

最近在整理一些内容,同时在这周边航拍时才发现这幢像一把水果刀一样的建筑原来并不是一幢房子,也不是一家单位造的。靠近海宁路的是中行大楼,而北面的部分是四行大楼。

蓝框内是中行大楼,红框内是四行大楼。

那么就有故事可讲了,首先搞清楚这排建筑的门牌号码,从《百业指南》的老地图上可以看到,中行大楼的门牌号是四川北路894-934号,四行大楼则是四川北路1274-1290号。

现在的电子地图卫星效果图

其次它们的建造年份也有所不同,中行大楼始建于1929年,四行大楼则晚了一些,在1931年开始兴建,但是它们几乎在同一年(1932年)竣工,所以就是老上海人,看着它们建造也会误以为这是同一家公司建造的项目。

接着就是说它们的投资方,中行大楼的投资方肯定就是中国银行上海分行,它的前身就是即汉口路50号大清银行上海分行(外滩的中国银行大楼则是在1936年10月10日大楼才刚刚奠基),设计建造的概念下面是营业厅,楼上则是给银行职员的居住,而四行大楼的投资方是我们熟悉的四行储蓄会,从1930年开始他们将手头募集来的资金大量的投向当时方兴未艾上海房地产市场,于是就有了国际饭店、四行仓库,也有了这幢四行大楼,当然它的建造是为了作为公寓出租盈利,仅把底层作为四行储蓄会虹口分会的营业处。

它们的建筑设计师也不同,中行是委派了自己业内的华籍建筑师陆谦受(伦敦英国建筑学会建筑学院毕业)、吴景奇设计,四行大楼是邀请了留洋回国的华籍建筑师庄俊设计,营造商分别是泰康行营造厂和周瑞记营造厂承建。

我们无论在大楼的层高(都是7层楼)还是建筑的宽度、体量,以及外立面上的装饰色系,都相当接近,所以不排除当时两家设计单位都经过了充分的协商,来共同完成这样一个近似于混为一体的建筑项目,但是不排除其中的一些小心眼,比方说稍后开工的四行大楼在层高上刻意提升了一点点,有明着压一头的感觉。还有是出于出租公寓的需要,四行大楼最高的一层做了外挑阳台的设计,这是两个建筑用途的不同所造成的。

两幢大楼的名称也在历史的变迁中稍有变化,南面的大楼原来叫:“中国银行虹口大楼”,1958年后称中行大楼。北面的大楼原来叫:“虹口公寓”,后来才随它的老东家改为四行大楼。

我们从老地图上可以看到在中行大楼的东侧原来有一家“海光剧院”,那么可以认定在1929年这个时间段它已经在那儿了,所以中行大楼不得不设计成如今的薄刀状,而时间走到了现在,那个剧院不知道在哪个时间段被拆除了后形成了一个巨大的落差,于是从海宁路的南面看过来显得更加的突兀。

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的了解这幢刀片形建筑,我采用了多角度的航拍,应该足以让大家分清中行大楼和四行大楼,也可以看清这幢有九十年历史的老建筑的倩影。

多角度,全方位,才看得清这幢刀片楼的奇妙之处。

那天在朋友圈发了工作照,虹口的朋友问是在四行大楼还是中行大楼?他启发了我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差别在哪里,于是写了这篇文章。

前段时间中建八局负责这两幢大楼的修缮,从他们的图纸上也可以看到修缮设计中的细节处理。也祝贺中建八局设计管理总院参评作品《虹口区中行大楼、四行大楼优秀历史建筑修缮项目设计》在激烈的角逐中喜获优胜奖。

关于上海的刀片楼我还写过:长乐路上的刀片楼、#老寿读图#第199集泰安路上的刀片楼、#老寿读图#第192集武康路上刀片楼、#老寿读图#梦想改造家改造的刀片楼在哪?、#老寿读图#第40集眼见为实的刀片楼。

最后看一段视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魔都纸片楼火了,那你是没见过虹口的这些“奇葩”建筑,个个有来头
四川北路两大楼
【记忆】建筑可阅读:这条百年道路融汇了诸多优秀历史建筑,浓厚的文学底蕴也积淀于此
想不到吧!上海近一半的电影院曾坐落于此|建筑可阅读
我叫虹口,这是我小时候的照片......
上海 四川北路 虹口大楼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