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海上繁花石库门风情摄影绘画展

举办一次与海派生活推进会的创办初衷相符的摄影绘画展是海派生活推进会会长胡平一直以来的构想,因为在俱乐部内部显然已经具备这方面的资源和这份的能力。当然现在靠民间的力量来举办这样的展览还是有场地和资金上的短板,好在北站文化中心的领导对这次展览寄予厚望,因此给予俱乐部大力支持。在此表示万分的感谢!

海报是不是很大气,这是北站文化中心特意邀请了广告公司设计的。

海报主图是采用了蔡震老师特意为本次展览赶制的水粉画山西北路梁宅。

由于大家现在都在社交平台上发自己的照片和绘画作品,因此办展未必讨巧,有些人以为那些内容都是平时看到过的内容,何必舍近求远到实地看展?其实熟悉我的朋友知道,我还有大量的作品并没有发在公共社交平台上,极少数只是在很小的圈子里传播,因为这牵涉到我的创作思路和主要拍摄的方向。如果认为我只有这两刷子,那真的有点小看我了。有些人曾经看了我一张照片认为这太掉水准了,其实他不知道这个地方实际上马上搭脚手架,接着就不会出现原来的摸样,而城市化进程中每一个即将变化的片段都是我记录的对象。

同时照片经过艺术微喷放大后的效果更为直观,开幕式那天前来观展的都说想不到照片放到这么大还能这么清晰,特别是那些无人机航拍的照片,从像数上来说也就是2000多,但是在输出上与单反相机相比毫不逊色。

本次展览我们选择了“石库门建筑”这个主题,应该说早年并不稀罕的上海民居“石库门”现在越来越受到重视,这是因为这个曾经作为上海民居的重要载体越来越少了。

“石库门建筑”在上海存在的年份并不长远,在上海大批出现“石库门建筑群”是在上世纪二十年代,而后迅速推广,到了三十年代被新式里弄建筑逐步替代,到了四十年代就几乎没有新建的“石库门建筑”。这部分民居建筑形式从早年的一户一家变成了72家房客的代名词,从此走向没落。大多数上海人在房屋紧张期只是无奈的居住在这些老旧房屋内。等到改革开放后政府有能力改善居民的居住问题了,这些房子就开始被成片的拆除,当消失到了一定的程度人们又开始用一种怀旧和历史建筑保护的心态重新审视“石库门建筑”的意义,于是把“石库门建筑”升华到申遗的高度,把它与红色记忆等等关联起来,当然与之相应的艺术作品也顺应着这股潮流而出现。

应该说曾经的石库门居住生活给人们的感觉是五味杂陈,但是不管这么说这都是上海人一段绕不过去的记忆,我在那些老弄堂里拍摄时常常会有外地人说,这种破房子有什么好拍的?我告诉他们这些房屋的主人曾经都是用几十根大条子顶下来的,几十年前这些都是你的家族曾经无法企及的豪宅。

同时我们一直认为“石库门建筑群”是我们海派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曾经的契约精神等等都是在这样狭小的居住单元中成为一种共识,而狭小的亭子间里走出多多少少曾经的文学大咖、影视巨星和政治家。

解放前后上海城内出现了大小9000余条弄堂,20余万幢石库门房子。没有石库门弄堂,就没有上海,更没有上海人。石库门弄堂,构成了近代上海城市最重要的建筑特色;构成了千万普通上海人最常见的生活空间;更是近代海派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上海人历来认为,海派文化发源地就在石库门的弄堂深处。

原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联党组书记上海文化发展基金会副会长陈东是这样概括的:“海派文化的特质是开放、包容、创新。

而“石库门建筑”正是多年来承载了一批批南来北往的优秀人才,从这里他们又走向更加广阔的平台。本次展览只是将这一段曾经的民居用艺术的形式记录下来重新展示给各位。我们把本次展览的主题定为《弄堂深处的海上繁花:四位上海本土艺术家眼里的石库门风情》。

关于展览的信息:

展览地点:北站艺术中心

展览地址:天目中路383号海文大楼三楼

展览日期:7月11日至8月初

展览时间:周一至周五上午9点到下午4点。

      周末开放日期另行通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里藏着上海人共同的记忆!石库门照片、手绘画,来这里一次看够!
金宇澄谈电影《繁花》,“导演王家卫给我100张石库门照片,让我挑出5张来”
《繁花》作者金宇澄眼中的弄堂
春色正好 上海免费的非主流赏春地
上海老建筑之闸北篇
老北站,难忘的儿时记忆(上) | 作者:芮永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