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刻意练习》读后感

作者安德斯·艾利克森博士,是美国佛罗里达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经过研究,作者发现:杰出并非一种天赋,而是一种人人都可以学习的技巧,成为杰出人物的关键,在于刻意练习。作者专注于研究体育、音乐、国际象棋、医学、军事等不同领域中的杰出人物是如何获得杰出表现,以及“刻意练习”法则在其中的作用。

大家都知道有本畅销书《一万小时理论》,作者就是直接把他的研究成果“概念化“和“流行化”,但是真正想达到卓越和杰出人物,并不是简单的一万小时,而是要有目的的练习: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2、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

3、练习包含反馈;4、需要走出舒适区。

1、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很多人有疑惑:我在这件事里也付出了长时间,很多的努力,为什么别人好像花费的时间并不多,精力也不大,为什么他的成绩比我好?这本书就是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的研究。作者为了辨别优秀的表演者与杰出的表演者之间的区别,在柏林艺术大学的小提琴学生中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优秀、优异和杰出三组学生中,有个最重要的差别。《易经》里讲:易则易知,简则易从。你每天只是重复读一小段内容,可能就会对其中一小段内容有点儿印象。但是如果七天重复学习,就是不断强化一个小的关注点,通过累积,不断扩大这个关注点。

2保持专注的练习状态。专心致志地进行独奏练习所花的时间总和。优秀组平均练了3420个小时,优异组5301个小时,杰出组7401个小时。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作者报出的数字,记忆、复述,每秒一个数字,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实际上每个人情况都不一样,但是对大部分人来说,这种专注的能力都需要训练,当你开始执行计划,就需要突破。

可见,要变成杰出的小提琴家,必须专注地练习,没有任何捷径。如果少量练习或不练习,无人能达到专家水平。即使最有天赋的音乐家,都是花了最多时间磨炼技艺的人,他们比练习时间短的人取得了更加突出的成就。芭蕾舞演员、杰出棋手同样如此,几乎没有人能够不通过10年的刻苦研究,就能达到大师级的水平。

作者在文章当中也举了莫扎特的例子。在古典音乐界,莫扎特被认为是不折不扣的天才。七岁环欧洲旅行演出,能弹奏多种乐器,能作曲,具有完美音高,能识别出升 A调或降E调。种种技能加持在一个七岁的孩子身上,好像非天才难以解释。然而,很多人并不了解,莫扎特的父亲也是一名音乐家,培养出钢琴演奏家的女儿之后,更加用心地训练年幼的莫扎特,使他得以在极小的年级就得到大量且目的明确的练习。然后,父亲再以传奇的形式,讲述他的天才表现,惊艳世人的眼球。单就完美音高而言,2014年日本心理学家榊原彩子进行的一项实验证明:一直被认为天才标志的完美音高,通过训练也可以为普通人所掌握。

3、练习包含反馈

在小提琴界,帕格尼尼是“天才”的代名词。在一次演出中,三根琴弦绷断,他用一根弦仍然完成了完美演奏,成为音乐史上的传奇。然而,真实的版本却是他与一位女士坠入爱河,并为她创作了一首只需G弦与E弦演奏的绝妙曲目,以两根弦模拟二人甜蜜对话与互动,后来,他把这首曲子用在了演奏现场。

作者研究了大量天才后发现,人们之所以对所谓天才有“他们生来就具有某种特殊的能力,不用特意训练仍然可以变成杰出人物”的印象,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信息不对称以及人们对传奇故事的本能向往。

大学生的短期目标是,每一次比上一次多记录一个数。天才的宣传者们基于种种动机,只抓取了最具震撼力的片段,省略了日常的诸多细节,以至于使人认为,他们生来就比别人优秀,毫不费力就取得了成功。同时,那些被视为天才的杰出人物,包括自闭症的传奇,他们的成功确实遵循着黄金法则,那就是刻意练习。

研究证明天才的唯一秘诀在于练习,为什么我们也一样地努力学习、练习,却成不了天才呢?答案在练习的方法。一般人学习或练习一种技能,采用的都是天真的练习法,即反复地做某件事,但这是极其低效的练习。作者和同事曾开展过一项关于锻炼记忆力的实验,一个普通的大学生史蒂夫尝试记忆数字,最初,他像普通人一样,只能记住8个左右,经过练习,慢慢地突破9个、10个……,最终,他的成绩达到了不可思议的82个数字。在这个试验中,史蒂夫采用的练习方式是不同于天真的练习的有目的的练习,它具有四个鲜明的特征。史蒂夫的短期目标是每次都比上次多记住一个数字。就这样把目标分解,并制定计划,在达成每一个细致的小目标的过程中,纠正自己的行为方式,解决面临的问题。

具有专注的练习状态。史蒂夫练习的每时每刻都尽力保持专注,集中精力听着作者报出的数字,记忆、复述,每秒钟一个数字,没有任何走神的空间,从这一刻就开始要突破自己了。大部分人是没有办法专注的,即使只有十分钟,五分钟。

你必须知道自己做的对不对,错在哪里。在记忆实验中,史蒂夫每次尝试都会得到立即反馈,是对还是错。他自己也会觉察到,哪些数字让他犯错,又是什么原因。一般来说,无论你想做什么事情,都需要反馈来准确判别你在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以及存在不足的原因。不然,你不可能清楚自己在哪些方面还需提高。这是第三点练习包含反馈。

4、走出舒适区

在记忆实验上,作者一开始就设计不会让史蒂夫感觉到太舒服,当史蒂夫背出来时就增加数字,没有背出来就减少数字。总是让他在离自己能力极限不远的地方挑战他,让他离开自己的舒适区。

对于任何类型的练习,这都是一条基本的真理,如果你从来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当走出舒适区,几乎每个人都会偶然碰到瓶颈,那些关卡看起来很难,好像你永远也克服不了。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过障碍的最好办法是从不同方向去想办法。可以思索更好的方法,也可以借助于导师或教练,他们可能已经熟悉了你遇到的障碍,可以为你提供克服障碍的方法。要找到另一个可提升的地方,义工,去承担更多,不熟悉的内容。

《刻意练习》读后感(

刻意练习的三个基本特征:有目的的练习、大脑的适应能力、心理表征。

1有目的的练习,走出舒适区,但要以专注的方式制订明确的目标,为达到目标制订计划,并且想出检测进步的方法。还要设法保持最初动机。

2大脑的适应能力。在某件事上有足够多的练习,大脑会“重新布线”,重新走入舒适区,然后继续挑战更难的,大脑会继续“重新布线”,以适应新的挑战。

大脑对处于舒适区之外却离得不太远的“甜蜜点”上的挑战,改变最为迅速。

3心理表征。杰出人物跟一般人的区别就是:有高度专业化的心理表征。什么是心理表征?如果你从来没见过猫,那么你对猫没有任何心理表征。如果你熟悉猫,可能会想到许多信息:四足、猫粮、投喂禁忌等各种细节,完全不需要从记忆中调取,此时猫就在你的心理表征集里。如果你是老司机,可能开车走神了,等你醒悟时可能已经到家了,你不知道自己怎么回家的,开车及路况处理,都是你的心理表征。

通过刻意练习,能够建立强大的心理表征。

作者想让人们明白:只要在某个领域付出一万小时的努力,就能成为这个行业的专家。成为专家的人是怎么做到的呢?因为他们用一万个小时做到了“刻意练习”。刻意练习意味着需要在每天的重复动作中去突破,每次设定好目标,如果你做到了,就需要继续把这个目标加以重复练习。有目的的练习,包含了以下的特点:

一、有目的的练习具有定义明确的特定目标。假如学音乐的学生确定了练习目标,可能会比他漫无目的的练习要成功得多:“连续三次,不犯任何错误,以适当的速度弹奏完曲子。”如果不制订这样的目标,就无法判断练习是否成功。

二、有目的的练习是专注的。如果任务目标是记住100个连续的数字串,首先记住30个,然后记住35个,这次可能需要重复几次才能记住。但是之后难度增加,可能变得很兴奋,因为之前从来没有突破35个,继续增加难度你会很乐意接受。终于达到40个数字,居然都记住了,这时却无法继续下去。要想取得进步,必须完全把注意力集中在任务上。

三、有目的的练习包含反馈。你必须知道自己做得对不对,到底错在哪里。无论努力做什么,都要反馈,以便准确判断还有哪些不足,以及为什么会有这些不足。

四、有目的的练习需要走出舒适区。对于任何练习,这是一条基本原理:如果不迫使自己走出舒适区,便永远无法进步。比如,业余钢琴爱好者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上钢琴课,30年过去了,他还以完全相同的方式弹奏同样的歌曲,他似乎已经积累了数十万个小时的“练习”,但不会比30年前弹得更好,可能弹得更差。

作者列举了众多的明星、伟人,他们能够有如此成就,并非天赋造就,而是离不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练习。一万个小时是基础,但是要想突破,就得加上“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读后感(

读完《刻意练习》,有个深深的感受:世上本没有天才,所谓的天才都是刻苦努力的结果。音乐神童莫扎特是我们最常提到的天才,他的出名是6岁时随父亲和姐姐漫游欧洲大陆进行巡回演出。但真实的情况是他的父亲是宫廷乐师,造诣很高,又有些不得志,于是专门辞职培养儿女。莫扎特从出生就耳濡目染父亲对姐姐的音乐教育,自莫扎特23岁的时候,他的父亲就专门对他进行了训练。这说明莫扎特登台表演的时候,已经对 音乐 练习了34年的时间。

书中用大量的事例和科学的研究报告表明:任何人经过刻意练习都可以成为所在行业或领域的专家。来自瑞典的佩尔。霍尔姆洛夫69岁时开始空手道培训,目标是80岁时晋级黑带。经过一年多持续专注地刻意练习,70岁的时候他通过了绿带测试,74岁的时候晋级蓝带。现在他对自己80岁成功晋级黑带很有信心。

那么什么是刻意练习?

一、在练习时间上,越卓越的人练习时间越长。在任何一个行业或领域,要想成就一番事业,需要付出许多年艰辛卓绝的努力。比尔。盖茨大约花了1万小时来编程,以磨砺技能,为日后创办和发展微软公司奠定了坚实基础。作家和诗人通常在他们最杰出的作品推出之前,写作了逾10年时间。

二、通过刻意练习要建立独特的心理表征;一提到蒙娜丽莎,很多人脑子里马上便会在脑海中“看到”那幅著名油画的形象,那个形象就是蒙娜丽莎在他们脑海中的心理表征。翻译成人话就是经过多次的投入而专注地浸淫,形成了条件反射,不经过大脑,直接形成生理反应,成为无意识决策,筑就杰出表现。

三、刻意练习的过程中,要不断走出舒适区。我们这里所说的练习决不是简单的重复练习,这样的练习时间达到10万小时仍不会让你进步。走出舒适区需要不断挑战自我,让刻意练习的难度不断加大。当你能记住18个数字的时候,要想办法怎么能记住23个数字。

这个环节一定要注意:目标区域不要离舒适区太远。俗话说不能一口吃成胖子,一个从没进行过长跑训练的人跑马拉松,肯定会受伤,进而再也不会对马拉松感兴趣。但如果从现在开始训练,2年后 5年后是可以参加的。制定练习目标时循序渐进是准则,一定从练习者觉得有成就感的目标来起步。

四、刻意练习的过程中,收到反馈非常重要。当你在练习弹奏乐曲或做一台手术时,你必须知道你做的事情对或错,如果错了,哪里出错了。形成心理表征的过程是不断尝试、不断探索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需要依靠你的心理表征监测自己的表现,并确定可能在哪些方面需要改进。

导师的重要性也就体现在这个环节了。找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来观察你并向你提供反馈信息,将会避免你走弯路,而且会极大地提高你的练习效率,尤其在学习过程的早期,你的心理表征是不完善的、是初步的、不准确的。所以如果时间和条件允许的话,找一位老师吧。

书中还给出了成为杰出人物的路线图:产生兴趣、变得认真、全力投入、开拓创新。成为行业领军人物的目的是带领行业继续前进,开拓新局面,为人类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强烈推荐给想把孩子培养成杰出人物的父母和那些想掌握一技之长的人阅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天才背后的秘密: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
《刻意练习》 -精读
刻意练习7个原则
哪有什么天才,杰出人物无不来自刻意练习
3分钟读完系列——《刻意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