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冠肺炎疫情对返校大学生的心理影响及策略

自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爆发后,为防止疫情继续升级,国家开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各大城市相继限制出行,人们纷纷隔离在家。2020年1月28日教育部发布延期开学通知,各学校各自采取相应措施,倡导“停课不停学”开通了线上课程。

对于大学生而言,疫情不仅给日常的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改变了他们的学习方式,同时还可能会使他们产生一些心理问题,如恐惧、焦虑、抑郁等。在汉斯出版社《社会科学前沿》期刊中,有论文针对这些出现的心理问题,需要尽快采取相关措施,才能够使大学生拥有更加健康的成长。

大学生群体正处于从校园迈入社会的过渡时期,其生理和心理还处于发展的关键阶段,自我约束和调控能力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面对新冠肺炎这样具有突发性、严重性、意外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缺乏应对经验,他们很容易会产生情绪问题,并产生相应的问题行为。如果消极的情绪没有及时的发现和引导并采取相应的应对措施,就很容易会引发一系列的心理问题,从而导致心理障碍的出现,如急性应激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等。

疫情期间,各大高校都会实时的收集学生们的身体健康资料,及时获取学生群体在疫情中的健康状况,为学校的学生工作打好基础。但是我们要知道身心一体,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是共存的,学校不光要了解学生们的身体状况,还要知道学生们的心理状况。

另外,学业焦虑,已经是老生常谈的一个话题,以往学校中只有少部分同学有学业焦虑,但是由于此次突发公共卫生安全事件,学生们只能进行线上课程,给他们的学习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学生产生学业焦虑,很多都是因为他们学业成绩差或者平时学业表现差,从而认为自己能力不行,进而产生焦虑情绪。由于疫情的影响,很多学生学习效率低下,学习效果不尽人意,所以容易使得一些学生怀疑自己的能力从而导致学业焦虑。

新冠肺炎的爆发与流行作为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它所引发的一系列社会改变,不光给学生的学习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也给学生们的心理状况造成了很大的影响。高校应该系统地开展学生工作,派遣专人负责学生心理普查工作,对学生们的心理健康情况进行了解,针对不同的学生开展诸如心理讲座、心理援助、心理干预等心理健康教育、帮扶工作。同时对学生的学业活动进行积极的引导,调整他们不合理的认知、帮助他们建立新的目标,激发维系他们的学习动机,使他们更好地回到学习活动中来。对于即将毕业的学生积极、妥善地开展就业培训工作,帮助学生走出择业焦虑这一大山,使得学生能够正常地进行择业活动。

文章来源:https://www.hanspub.org/journal/PaperInformation.aspx?paperID=3673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学生的恋爱观
对此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干预的思考
在新冠疫情期间焦虑和抑郁患者的饮酒量有所上升
面对疫情,产生害怕等应激反应怎么办?来看看首都高校心理专家给大学生开出的“心理处方”!
疫情之下大学生如何做好心理疏导
1.3%到10.6%!新冠肺炎治愈出院比例大幅上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