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宋明理学之张载——存理灭欲(教育的意义)

张载认为,凡人和圣人之心本无分别,而之所以出现后天的区别皆在于是否能“大”,脱离见闻之识对人的蒙蔽和束缚。如何心大?关键在于道德修养工夫。

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讲,道家对德行的主张是无为超脱,佛家主张空寂禁欲,但都不具有积极向上的政治意义。张载要寻找的,是一种更易落实、更具有可行性的方法——教育。这种方法,给每个人都提供了通往圣贤之路的法门,亦为国家提出了一种积极的社会价值观。

张载吸收并发展了孟子的道德实践论,并将其具体化,使其更易把握。他将修养工夫分为三个阶段:学者阶段、大人阶段、圣人阶段。学者阶段是善恶混的状态,这一阶段的目标就是建立道德心。在这一阶段,教育和学习要将知礼、守礼和虚心内外结合,以礼养德,以虚心的夫来祛除利欲之心。“立本既正,然后修持。修持之道,既须虚心,又须得礼,内外发明,此合内外之道也。”通过外部的学习约束与内在修养达到变化气质的目的,养成良好的德性。

大人阶段是成性的阶段,德性经过学习培养,逐渐定型,但仍需要将内与外的工夫结合,使它们互为表里,并逐步拓宽认识,达到孟子所主张的“尽心知性知天”。这就要求人们不断扩充自己的心灵,使自己见识远博,充分摆脱外物的束缚,不让狭隘的见闻之识限制自己的思维,以做到海纳百川。这样,方能知悉天道。

等人的德性达到了这种程度,就自然进入了圣人阶段。这一阶段的修养工夫抛弃了之前内外修养的勤勉和努力,唯一的途径就是静待花开。“敦笃虚静者仁之本,不轻妄则是敦厚也,无所系阂昏塞则是虚静也,此难以顿悟。苟知之,须久于道实体之,方知其味。”等人通过努力修养而超越了外物的牵引,就达到了敦笃虚静,不轻妄,无所系,没有牵累、无所遮蔽,此时人已与天道合一,只需一直自然而然遵循本心,就可成为真正的圣人。

张载通过这一理论给世人提供了具体可行的修养方法,并对每一阶段的目标和具体修行做了规定,这一理论,让平凡大众的教育有所依据,也为儒家再次崛起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载对孟子心性思想之继承与发展
自省——儒家的修身之道
修养工夫论视域下的张载“格物”说 – 国学网
以感论性:张载的气学体用论及其内在困境 | 段重阳
广义视域中的“学”
四书究竟应该怎么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