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复习课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2010-12-31 作者(来源):徐汇区上师大三附中(施燕芹)
复习课如何进行有效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徐汇区上师大三附中(施燕芹)200235
【摘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经常会有一种困惑,教师和学生在教与学上花费很多时间与精力,但教与学的效果却平淡,这就引发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纵观现在的教学状况,我们发现相当一部分教学可以说是低效或无效的。那么如何做到教与学有效?
新课程理念的复习课如何设计才是有效?多年的九年级的教育教学实践,使我清楚的认识到:我们应当摒弃模式化的训练与灌输。有人说学生是“载重汽车”,但教师不能无限制地给“载重汽车”增加“负荷”,而是要不断地加“油”。教师应将教材内容科学处理,模拟学生学习的心理过程,注重物理规律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的思维流向。在新课程改革中,复习课到底怎么上,如何把新课程的复习课在形式上搞得更加有声有色,在内容上更有针对性,在手段上不断出新见奇,就这个问题我不断思考、探索和实践,课堂教学应当是一渠流畅的活水,教师则是一个开闸放水的人,生动活泼的师生双边活动则是激溅的波纹和浪花。这才是有效地课堂。
【关键词】复习课  减负  学法  教改  有效课堂
一、问题的提出
当前教学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其标志之一就是教学改革发展到学法改革上,各学校、各学科、各老师都有自己的做法,其中不乏具有科学性和先进性的成功实例——学法改革,其核心是要真正承认和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和能动作用,然而目前仍有不少教师未能冲破应试教育的怪圈,片面追求知识的灌输,忽视了能力的培养;教法改革拖住了学法改革的腿。
在中考复习阶段,来自于家庭、社会的压力给许多学生造成了沉重的心理负担,再加上片面追求升学率,复习课中要么画线圈点,简单重复;要么题海淹没一切,许多学生往往身心疲惫。“题海无涯,回头是岸”──学生的感慨中包含着多少辛酸与无奈。缺乏创造性的复习,这不仅加重了学生的负担,还导致了学生厌学情绪的蔓延,差生率的比例增大,怎能提高复习效率呢?
二、问题的讨论与分析
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复习不是单纯的重复,而是用旧知识的砖瓦建造新的高楼大厦。所以,我认为,中考复习课应该在原有教学成果的基础上,一方面查漏补缺,巩固扩大教学成果;更重要的是充分调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通过课堂教学的复习,让学生进一步探讨和掌握学习方法,提高举一反三的自学能力,提高学习效率。最终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具有良好学习习惯和一定自学能力,而非高分低能的合格毕业生是我们的责任和义务。在新课标平台上构建的课堂教学,改变复习课教学方式,减轻学生负担,提高复习课课堂效率,才是我们进行教改的目标。
经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思考,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突破:
1.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是一个主动的过程,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的最好途径就是使学习者主动卷入学习,并从中体验到自己有能力来应付外部世界。我们要使学生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作用,积极参与到学习和实践中去,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中考复习课是综合训练课,不是机械的读、背、抄、写课。要让学生有新的发现、新的收获,就要极力避免简单地重复。传统的复习课,通常是“炒冷饭”,即老师先替学生复习总结已有知识;而学生则被动接受“似乎”已经懂了的知识,并不停地记笔记。大多数学生会期望老师在复习中给出点“法宝”或者“杀手锏”,甚至押题;所以记笔记仅仅是强迫自己认真听课的一种手段,结果只是把学过的知识又一次记录在本子上,没有时间思考这一部分还有哪些不懂之处,可以说并没有把知识真正记在脑子里。
2.变客体为主体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因此,教育的实质就是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是教育过程中一条具有普遍意义的规律。遵循这条规律去认识和处理教与学之间的矛盾,教学工作就能卓有成效,反之则事倍功半。
传统的复习课是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不少老师总习惯于把学生活跃的思维纳入自己预定的轨迹──教师讲解知识学生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作。这样,学生从上课一直听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有劲使不上。如果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就不利于“减负增效”,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其实,复习的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进行讲解,只需在学生遗忘时,唤起学生的记忆就可以了。所以,复习课要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上,以自学为主,从而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自我探索、自我获取的精神,以改变他们消极被动的状态,提高其识记效果。
3.变考试为提问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流传多年的一句顺口溜。不难想象,沉重的考试负担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过分重视考试的作用对学生心理会产生严重的影响。究原因,考试的最终目的只是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其中不少老师把中考复习课都变成了中考“实战演习”和试卷讲评课,不仅使一些学生产生厌学情绪,而且由于频繁考试,加重了老师的阅卷工作量,大大减少备课的时间,教师无法潜心备课,研究学法。所以以考代练、以考代复习,负面作用较大。
4.变学会为会学
古语云:“授人以鱼,不若授之以渔”。“教是为了不教,学是为了会学”,变“学会”为“会学”,是教学观念的一种根本转变。教学的根本任务并非单纯地让学生学会某些知识,还要学会学习的方法和思考的方法。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目的不是让学生单纯做现代科学知识的“消费者”,而是让学生做科学知识的传承者,甚而将来成为创造者。所以,在复习过程中,面对各种渠道铺天盖地而来的复习题、模拟试题,不能靠单调、机械的重复,更不能靠增加学生作业负担的“题海战术”来掌握知识,应让学生主动学习,在吃透书本和典型习题的解题思路和方法的基础上,自我探索知识,在深入思考中发现疑点,强化思维活动,以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教师的主导作用显得尤为重要,不论课堂例题还是课后练习都应精心选择,避免重复劳动。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大量地做题,精选题目、精讲题目、总结规律,才能让学生触类旁通。有位专家曾说过,要让学生脱离题海,老师必须进入题海,这话说得一点也不错。
5.变难受为享受
爱因斯坦认为:对于一切来说,只有热爱才是最好的老师。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认为,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生的物理成绩与对本学科的兴趣呈高度正相关,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它使人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全神贯注地学习,不以学习为负担,以学习为享受,所以人们在浓厚的兴趣下所获得的一切常会掌握得迅速而牢固。而复习课内容往往没上新课那么新鲜,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何况由于种种原因,一些学生已经失去了学习物理的热情和兴趣。因此要提高复习课的效率,必须激发学生兴趣。复习课好比是故地重游,一个好的导游往往能为似曾相识的故地增色不少,老师在复习课中应充当学生的“导游”。一个好的导游能用语言吸引游客,给游客美的享受,而一个好老师则应该通过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问题的对策与解决
针对以上的分析,我在近几年的初中物理中考复习实践中采用了一些办法,收到较好的效果。
1.让学生“用心”学习,改课堂笔记为课后笔记
学生做课堂笔记往往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有的同学抓不住要点,只是盲目的照搬教师的板书,分散了听课的注意力,虽然记了一大堆,可对新课内容和知识仍是一知半解。有的学生边听边记,常常是顾了听,忘了记;顾了记,听不全,这样课堂笔记记不完整 ,即使记完整了,课后又没有及时复习巩固,这样的课堂笔记缺陷多,教学效果不佳。而课后笔记则不同,是学生在专心听讲,积极思考,认真复习的前提下,对知识重点、难点进行梳理,结合自己的理解和体会整合而成的。这样的笔记既能提高学生的归纳能力、思维能力,又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例如,复习《光学》内容,我采用如下做法:首先让学生课前整理知识要点,提出有关问题,然后在课堂上分组讨论、全班交流,最后进行评讲引导,做出归纳总结。学生通常能整理出光学知识的三大板块:光的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但学生提出的问题通常是五花八门,讨论时可能出现迷惑,理解上有盲点,甚至有错误的观点。我在讲评时,首先充分挖掘和肯定学生的正确观点,并针对学生的实际耐心为学生解惑答疑,在归纳复习“三大板块” 的内容时,引导学生明确每一板块的前提、定律和应用。比如,发生光的反射的前提是: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的界面,光改变传播方向,返回原来介质传播,且光的传播遵循着光的反射定律。实际应用有:平面镜成像、倒影、潜望镜、反光标杆等,通过这样组织教学,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了课堂,加深了印象,这比教师一人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授效果好得多。课后要求学生及时记下这一堂课的收获,记下这堂课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没复习到,还有哪些疑问等,便于教师及时了解学生学习状况,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复习效果。
从光学部分的课后笔记中发现,大部分学生对凸透镜成像规律还没吃透。经询问和分析,原来这个班初二时的凸透镜成像实验只走了个形式,没有对实验现象进行认真的探索和思考,导致凸透镜成像规律理解不透,不能很好的应用。为了解决这个难点,在复习“凸透镜成像实验”时,我不是简单地安排学生重复做一遍实验,而是提出诸如:“凸透镜成放大的像一定是正立的虚像吗?”“凸透镜能否成倒立等大的像呢?”“若能找到此像,此时像距和物距有何特点?”“有同学在实验中找不到烛焰的像,你能帮助他分析原因吗?”等等问题,促使学生带着问题参与实验,积极思考,有的放矢的进行实验,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由于学生的主动参与,更利于加深规律的理解和掌握。实践证明,这样的复习是有效的,事后学生的笔记整理充分肯定了这样的复习方法。
这是因为学生记课后笔记相当于重新梳理一遍课堂上复习讨论过的内容,不仅了解了应知应会的内容,还知道了自己存在的问题。更重要的是学会了思考,学会了提问。这比课后大量做练习效果要好很多。实践证明,没有考试,只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后笔记,同样可以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便于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计划和内容,实现 “释疑补漏”,提高复习效率。
2.让学生换位学习,改接受学习为自主学习。
“教无定法”,向四十分钟要质量、要效率,优化复习课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至关重要。在复习课上,会精心编写一些比较基础又典型的例题让学生讲解,让他们当“小老师”,其余学生当“裁判”,指出“老师”解法的优缺点,老师只需在旁适时地稍加点评。这样,学生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老师”的解题方法,开拓自己的思路,掌握不同的解法;还可以引导他们向“老师”质疑或提出更深层次的问题。这有利于学生养成勤于思考、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比如:一灯泡正常工作时两端的电压是6伏,电阻是10欧;要使小灯泡接在9伏的电源上时能正常发光,应串联一个多大的电阻?台上“小老师”在讲题的时候,台下学生的思维会处于一种很活跃的状态。这时,及时鼓励学生轮流上台发表自己的见解,会产生不同的解法。针对学生的不同解法,及时复习串联电路的特点:电流相等、电压比等于电阻比、有分压作用等。这样,通过一个习题就轻松地把“串联电路”的知识点融会复习。
自主学习的课堂形式成功之处在于通过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使每个学生都积极主动参与到复习中来。互相学习的结果不仅能温故而知新,还能加深印象,而且培养了积极思考、踊跃参与、主动吸收的良好习惯。
3.让学生参与和体验教学活动,改“笔试”为“口试”,及时反馈教学信息
复习期间,经常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是非常必要的,但有限的几次所谓“模拟考试”不可能全面检查到每个学生的基本状况。考试──阅卷──评讲,这样一轮要花掉师生不少时间和精力。如果把复习期间的考试当作一种心理锻炼,目的在于营造一种气氛,使学生进入正式考场时能泰然处之,正常发挥真实水平,那么把平时的考试改成课堂提问,便能及时反馈教学信息——解答学生存在疑难问题。引导学生定期整理自己的笔记和试卷,找出自己以前做过的题目中的错题,认真仔细地弄清以前为什么错,现在是否会做。如果学生能把几套试卷放到一起,就会很明显地发现,他们经常错的往往是同样或类似的问题,那这一部分内容就是他们的弱点,在复习中就要重点复习这些问题。一组题目解完后,老师带领学生回过头来反思:本题复习了哪些基础知识?利用了哪些基本技能?用到了哪些物理方法?体现了哪些物理思想?哪道题还可以变化?哪些题还有什么解法(一题多解)?使他们不断地反思,在反思中巩固、深化、提高,使他们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体,形成合理的知识结构。
教师也要注意自我反思,一次练习做后,要反思自己布置的作业难度是否合适?有没有达到预定的目标?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某些典型的错解?下一步该采取什么教学对策?等等。
这样的复习课,既能减轻学生由于频繁考试所产生的心理压力,同时又及时地有针对性地纠正了学生中普遍存在的知识误区,使复习课的效率得到了提高。
4.让学生内化学习,改题海战术为学法指导,养成规范的解题习惯。
热衷题海战术的人,其指导思想无非是:做遍天下题,还不能应付考试?但是,这可能吗?况且,做一题只是会一题,没做过的呢?课堂教学的习题选择要把握一个“度”,让学生“跳一跳,够的着”;习题应该典型,具有一定的代表性,起到有“一题”涉及到“一类问题”,做一题会一类题的效果。
例如,“伏安法测小灯泡功率”实验非常重要,历年中考也经常考到。所以在复习前我阅读了大量的试卷,归类整理了许多有关题目,总结出一套解题思路──在复习中通过几个不同的例题,让学生体会这类题目的解法;最后让学生比较不同例题,找出其解题过程的类似之处。通过学生讨论,老师点拨,总结出这类题目的共同点是“三个要素”和“两个状态”。“三个要素”指电源电压、小灯额定电压(或额定电流)、滑动变阻器的最大电阻;“两个状态”指初始状态和正常发光状态。找到了规律后再加以引伸和拓展,提出诸如“三要素中缺电源电压该怎么办”之类问题,让学生自编题目研究解法。课后,老师只需要布置几个不同类型的练习加以巩固就能使学生掌握这类题的解法。这样,不用大量练习,学生掌握快,效率高,学起来也比较轻松了。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规范解题如指导学生如何审题、如何分析题目、如何答题?物理规范化解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如:选择题要学会排除,把四个选项都要看全;填空题中文字型填空要填通顺,计算型填空要注意单位;计算题要用规定的符号表示相应的物理量,符号注意加上相应的下标,解题过程要有公式、必要的文字说明等等。
5.让学生愉快学习,改枯燥讲授为寓教于乐
A、幽默的语言
学生对复习课的兴趣一般没上新课那样浓厚,这就要求老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听课效率。比如,在复习光的反射定律时,为了说明“反射角=入射角”不能说成“入射角=反射角”,可以故弄玄虚,提问学生,“你父亲像你吗?”学生会发现此话有悖于生活常识,大家哄堂大笑,这时再强调“反射角=入射角”就显而易见了。
B、真诚的鼓励
每个成功人的经验之中,都一定具有最初的鼓励所给予他的温暖和力量。 虽然说鼓励并不能使所有人都成才,但每个成功的人毫无疑问都离不开鼓励。更为重要的是,无论是一个人信心的获得、价值观的确立,还是一个良好习惯的形成,鼓励都是非常重要的。 鼓励会使我们每一个人更多地感受到生活的美好。教学实践中可以进行“无差错”作业训练和“满分测试”。学生作业做错了,不急于打“×”,而是帮助他们检查原因,弄懂了当面纠正,做对了再打“∨”;考卷上有差错让学生修改,再错再改,直至全对打上100分。这样就消除了学生害怕考试的心理,达到了自我检查自我提高的目的。
C、勇敢的尝试
人的一生究竟有多少甜蜜和美丽?生活的美好,往往是经过岁月的洗淘,在风雨沧桑过后,从心底涌出来的细腻温暖的回忆。让学有余力的学生编拟习题,并要求做出解题过程和答案,教师每次认真批阅,并将好的习题和好的解法用“★”标出,时不时地在课上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习题进行练习,由于试题都是学生所编,学生练习起来极有兴趣。由于每个同学的劳动被尊重、被肯定、要求他人重视的心理需要得到了满足。这样大大调动了他们积极性,真正把自己当作主人翁来参与习题的编写。学生每编一次试题,需要认真看书,查阅资料,积极思考,认真解题,所以也是一次不是考试的考试,它比常规的考试效果还好。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学生来到学校,不仅是为了取得一份知识的行囊,而主要是为了变聪明。因此,他们的精力不应仅用在记忆上,而应用在思考上。真正的学校应当是一个积极思考的王国。”复习是在学生对学过知识的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要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不能像上新课那样详细讲解和分析,不能用题海战术加重学习负担,更不能撒手不管、放任自流。复习不仅是旧知识的重现和再认识,也是综合训练和素质教育。所以,在中考复习中,教师必须积极改进教法,在备课上狠下功夫,精心安排授课环节,精心设计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新的发现和新的收获。
参考文献:
[1] 廖伯琴。新课程评价改革的重点和面临的问题[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13-24
[2] 张光陆。解释学视域下的教师实践智慧的生成[J]。全球教育展望杂志社,2008.8,64-67。
[3] 黄波。教学反思——教师成长的助推器[J]。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6,26-27
[4] M·希尔伯曼著  陆怡如译。如何帮助学生积极地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构建初中历史高效课堂
每次开学都是直接讲课本?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校本培训:教学质量的两大基石
2019年,你也可以上北大!(第14周10.17-10.23)
开学第一课怎么上?这么上比直接讲新课强多了! | 我是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给青年教师的成长建议(观课随笔【2】)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