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河湟往事:青海逯氏
userphoto

2023.11.08 黑龙江

关注

险被“埋没”的百年建筑

在百家姓中,逯姓显然是个“小姓”,按照逯登金的说法,全国姓逯的也就是两三万人,在姓氏人口排行榜中位列500位之后。然而,逯姓人口虽小,但历史渊源却颇为深厚。

在青海省,逯姓总人口2000多人,逯氏宗祠是他们共同的精神家园。然而,由于历史原因,逯氏宗祠险些被“埋没”。

逯氏宗祠是典型的明清建筑,大门及祠堂两侧装饰有福禄喜寿纹饰的砖雕,屋脊上立有砖制龙凤等兽首。祠堂共有三大间,主梁上“宣统叁年咸次辛亥建月壬辰望五日、辛亥二十八日丙寅壬辰时立木癸已时上梁、千秋永固、永世其昌”等字样依稀可见,证实该祠堂始建于清宣统年间,距今已有110余年。

逯氏宗祠主要建材为青砖黑瓦,房梁为当地白杨,这种砖混结构建筑在老式河湟民居中可谓鹤立鸡群——因经济落后,早前河湟民居多以土坯房为主,也正因如此,逯氏宗祠才得以保存下来。

以前的逯氏宗堂殿内精美的壁画,以及大梁上“宣统”的字样。在逯登文、逯俊章、逯登仓、逯斌的奔走下,逯氏宗祠2011年得以修缮。

1363年七月二十一,一场改变中国数百年历史走向的大战在鄱阳湖拉开序幕——朱元璋和陈友谅在这里决一生死,改写了中国历史。

当时,陈友谅拥有60万大军,而朱元璋仅有20万将士。兵力的悬殊还不仅仅体现在人数上,陈友谅有着战无不胜的“无敌战舰”,朱元璋只有小帆船若干。这似乎是一场可以预见胜负的战争,陈友谅似乎早已胜券在握。然而,历史总是公平的,往往将胜利的砝码向弱者倾斜。

鄱阳湖一战,是中国战争史上以少胜多的典型案例之一。不过,朱元璋却赢得也不容易。面对陈友谅的巨舰,朱元璋先是派大将徐达组成先锋队,驾驶小船冲向敌阵。在战斗中,虽然和陈友谅的巨舰相比,自己的船小得像蚂蚁,但徐达却始终身先士卒,冲锋在前,并将舰队分为十一支小队,从不同方向进攻敌军的“巨无霸”,竟然夺得一艘巨舰。大将俞通海乘风发射火炮,又一举焚毁陈友谅巨舰二十艘。

当然,陈友谅也不是等闲之辈,他立刻洞悉了徐达的意图,马上命令其他战舰合力围剿徐达的船队,利用自己船只高大的优势,采取步步紧逼的策略,居高临下发射弩箭和火把,徐达手下两位大将当即战死,徐达所在的旗舰也着了火,拼死才脱出重围。

就在徐达和陈友谅舰队厮杀时,没想到陈友谅手下大将张定边突然率领一支小队直奔朱元璋的旗舰而去,情急之下,朱元璋的旗舰偏偏又出了差错,转舵时竟然搁浅了。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牙将韩成穿上朱元璋的衣服跳进湖里溺亡,骗过了张定边。恰在此时,大将常遇春及时赶到,一箭射中张定边,朱元璋才得以脱险。

第一天的战事各有损伤,可谓旗鼓相当。哪知道第二天陈友谅把所有的战舰连在了一起,就像连绵的群山,把人压得喘不过气来,朱元璋军队人心大乱,士兵争相逃亡。这时,大将郭兴建议用火攻。于是,朱元璋他马上命常遇春等人分别调集七艘渔船,载满芦苇秆柴,以火药填充其间,等待时机投入战场。待东北风起,时机成熟,朱元璋命士兵捆扎稻草人在七艘渔船上直立,衣以甲胄战盔,持矛在手,伪装成兵士的样子。然后,他又分募敢死士卒伏于船中划船。这样,陈友谅军士以为来船是普通战船,没有太多防备。时值黄昏,七艘渔船竟然趁乱驶入陈友谅巨舰前。敢死士卒乘风纵火,风急火烈,须臾之间已经冲撞到陈友谅舰队内,猛烈燃烧,一时间鄱阳湖上火光冲天,成为人间炼狱,火烧赤壁的历史在这里重演。

康郎山忠臣庙全景

鄱阳湖之战被载入《明实录》等历史文献,同时载入的还有“逯德山”这个名字。逯德山就是大战陈友谅舰队的将军之一,死后被追封为武节将军、汝阳县子,在今天的鄱阳湖岸边的康郎山忠臣庙里,就有逯德山的塑像。康郎山忠臣庙是中国唯一一个皇帝为大臣将士修建的庙宇,纪念的就是在鄱阳湖大战中战死的36位将军。据《余干县志》记载,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年),明太祖朱元璋大战陈友谅于鄱阳湖,朱取胜后,为祀死难的将领韩成、丁普郎等36人,于至正二十四年春天,建庙于鄱阳湖康郎山。

逯登文考证康郎山忠臣庙后认为,逯德山死后,其子逯平世袭将军位,被派往青海戍边,他就是青海逯氏的祖先。“有关逯德山的事迹,《河南通志》等文献中均有记载。”逯登文说。

逯家祠堂的另一个传说

历史往往会被神化,有关朱元璋鄱阳湖大战,至今仍流传着诸多传说故事,其中一些传说故事就和逯氏祠堂有关。

相传朱元璋在鄱阳湖作战时身负重伤,身中数箭,康郎山的父老乡亲将他藏在山洞里,抽箭消毒,敷药喂饭,几个月后,朱元璋身体康复,对护理他的康郎山百姓感激涕零。朱元璋临走时,一位大伯问他:“日后当了皇帝,我们进京可否理应?”朱元璋沉思一会儿道:“到那时你们就说'康郎山的老表来了’我自会应接。”1368年,朱元璋在万人簇拥中登上了明朝开国皇帝的宝座。几年后,鄱阳湖地区发大洪水,康郎山被洪水冲毁了大片良田,百姓饥寒交迫,朝廷不问灾情,反而还要向百姓征收夏秋两茬的田赋,迫于无奈,康郎山的百姓记住朱元璋临别时的话语,风尘仆仆进京面圣,进皇宫大门时被卫生拦下,他们就说:“我们是太祖的康郎山老表。”皇宫的卫士便放他们进去了。康郎山位于江西省上饶市余干县,从此一句“老表”就在江西叫开了。

康郎山忠臣庙内供奉的三十六将金身

还有一种传说:朱元璋在鄱阳湖战斗中无法攻克陈友谅的巨舰,又被张定边用箭射中落入水中,被一只大鼋驮到一个神秘山洞。进入洞中,朱元璋看到观音菩萨正端坐在莲花座上。看到朱元璋醒来,观音菩萨对他说:“你本是真龙天子降世,一切都是天意,今天就让三十六天罡来帮你完成大业。”随着观音菩萨念念有词,三十六名天将附身于朱元璋的三十六位将军身上。“你速速返回战场,如此这般行事。”按照观音菩萨的吩咐,朱元璋再次乘坐大鼋返回战舰,将三十六名将军组织起来,组成敢死队用火烧了陈友谅的战舰。

鄱阳湖大战胜利后,三十六天罡升天而去,留下了三十六个金身。于是,朱元璋下令在鄱阳湖康郎山修建了一座忠臣庙,庙宇分为三进,第一进供奉的是定江王,第二进供奉的是观音菩萨,第三进则供奉的是三十六位将军的金身。此外,忠臣庙还特别供奉有神龟,以示对大鼋救命之恩的报答。

话说三十六天罡完成任务后驾着祥云返回昆仑山太虚宫时,途经河湟谷地,但见那湟水河波浪滔天,一条恶龙正在河里翻滚,万亩良田瞬间被大水淹没,无数百姓也被淹死,成为恶龙的美餐。化身天慧星的逯德山随即和恶龙展开大战,不承想这恶龙倒也有几分本领,经过九九八十一天的搏斗,天慧星逯德山最终降服了恶龙,保住了一方百姓的平安。为感念逯德山,当地百姓在湟水河心修建了一座祠堂,湟水河也为之让道,最终在如今的小河滩形成了一道大湾。

历史往往会被神化,朱元璋在鄱阳湖大战中牺牲的将军恰好是36位,鄱阳湖又是中国第一大淡水湖,而青海湖则是第一大咸水湖,鄱阳湖水系赣江为长江一大支流,而长江的发源地又在青海,三十六天罡是道教中玉皇大帝(或者说是太虚真人)的天将护卫,而位于青海的昆仑山则是中国道教的道场,由此可见,这种神化传说也并非牵强附会。

青海逯姓人口从何而来

逯氏宗祠屋檐上的兽首

据史料记载,上古周代时,秦国就有一位公族受封于逯邑,后来逯邑公族子孙就以封地为姓,世代姓逯。历史上,逯姓也不乏名人辈出,早在汉代时,就有一位叫逯普的人,被封为蒙乡侯,王莽新政时的逯并,为大司马;元代有监察御史逯鲁曾,明代有孝子逯相、给事中逯中立、镇抚逯德山等。近代的逯钦立是山东巨野人,出生于1911年,著有《屈原离骚简论》《陶渊明集》,辑有《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小有名声。青海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福建教育学院原党委书记、院长逯敬康,1942年出生于青海乐都,在教育界也是颇有建树。

据考证,逯姓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源于嬴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邑名,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二是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楚国邑名,亦以邑名为氏,三是出自他族改姓,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族步六孤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关于逯姓的来源,在许多姓氏古籍上都有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秦国的所在地,主要是在今天的甘肃和陕西一带,当时的逯邑,也在这个地区。另外,根据历史资料记载,楚国的公族中也有逯氏。唐朝初期,陈政、陈元光奉命入闽开辟漳州,将佐逯生随从前往,并在当地安家落户,成为今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逯氏鼻祖。明初,逯姓自直隶省枣强县(今河北枣强)迁至山东省青州府乐安县(今山东广饶)。明洪武六年,逯德山因平叛陈有谅有功,被封为大将军,其子被封百户长,押解流放犯人赴青海,为青海逯氏始祖。

记者在乐都高店河滩寨村逯氏宗祠看到一份逯有章的手稿,他根据族谱对青海逯氏来源进行了溯源。据现在保存的清朝道光十二年(公元1832年)及此以后重修的几本族谱中称:“我先祖直隶广平府永宁县人。”“考其始祖之所自出,原籍直隶广平府人,以武弁起家,继迁于河南汝宁府汝阳县,明洪武年间以军功特授武略将军,后因押解各省军流,至碾伯所胜番沟(今乐都引胜沟)潘其营,授以百户之职,俾世辈应袭至前清雍正十三年为岳钟麒所黜,遂迁于河滩寨。”

逯氏宗祠内的族谱壁画

当然,这一记载也有自相矛盾之处,既然逯德山被授予世袭将军,为何其子到青海又被授予百户长?据《明史卷一·三二·列传第二十一》记载,明洪武六年(公元1373年)正月,改西宁州为西宁卫,下属碾伯等六个千户所,卫所的设置“一郡者设所,连郡者设卫,大率五千六百人为卫,千一百二人为千户所,百十有二人为百户所,所设总旗二,小旗十,大小联比以成军。”另据《明史兵志》《西宁府新志·武略》记载:“核定各营兵数额,分汛驻守……胜番沟六十六人……。”

从以上记载可以推断出,逯平以及后人世袭百户的可能性极大。也就是说,逯平于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来青海,被授袭武略将军百户,驻碾伯所(今乐都区)胜番沟(今引胜沟)潘其营(今潘庆村)百户所,屯垦戍边,子孙世袭,尊德山为始祖。二世逯明为高祖,三世逯泰,四世逯王已,五世逯诚,六世逯昭,七世逯进忠、逯进胜,八世逯朝宗,九世逯经、逯遐,十世逯迁章,十一世逯应魁均特授武略将军世袭百户,十二世逯世增、逯世盛、逯世封、逯世嘉、逯世兴特授武将军世袭百户校尉。

明王朝灭亡后,清朝雍正三年(公元1725年)青海罗布藏丹津叛乱,清廷命年羹尧、岳钟麒“清剿”历时九个月,事平之后岳钟麒办理善后事宜,对青海的地方建制作了较大调整,改西宁卫为西宁府,设西宁县,逯氏世袭官职被废黜,继迁于峡口堡(今乐都河滩寨村),至今逯德山后裔已延续二十八世,除大部分居住在乐都区河滩寨村外,水磨营、瞿昙、引胜沟、高店、小河滩、下杏园、王家河、水磨沟,以及互助曹家堡、红崖子沟,平安西营东村,西宁湟中逯家寨等地也有少量逯氏居住,同属一族,至今互不通婚。

历史上,青海汉族主要来源于人口迁徙、充军发配、戍边等,其中戍边是汉族人口定居青海的一大“主力”,由此也形成了杨家寨、高寨、小寨、徐家寨、逯家寨等一大批“寨字号”地名。因此,青海逯氏始于戍边还是十分可信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陈友谅:曾经的强大为什么会败给老朱
朱氏历史名人故事
鄱阳湖大战前夕,陈友谅为什么要攻打洪都城,而不是应天?
1363年
1363年,陈友谅与朱元璋,在鄱阳湖展开...
朱元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