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岁月如歌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穿越时光的隧道,重拾过去的记忆。想到自己参加高考已经二十多年了,回首过去,漫长路曲折而又艰辛,高中时的酸甜苦辣让我回味无穷;而那金色的胜利之果却始终牵动我奋斗的心弦,让我心潮澎湃。

        经历过高考的人都知道高中几年的生活很辛苦、很单调。高三只有一件大事,那就是学习;高三只有一个追求,那就是高考。我们有做不完的题,有背不完的知识点;我们与命运抗争,与时间赛跑。也正因为如此,高三才成为我们人生中最难忘、最充实的一段时光。

       我从小就爱好体育运动,特别是中长跑成绩突出,在小学就参加全县小学生运动会比赛获得好名次。到了初中、高中,我参加学校田径运动会、县田径运动会取得了很多次第一名。高二下学期,由于我的物理成绩很差,班主任和体育老师动员我考体育院校,我征求父亲的意见时,父亲语重心长地对我说:“你身体素质好,文化课成绩也可以,如果能考上体育院校,毕业后当个体育老师挺好的,并且又能实现你当老师的愿望。”

        1990年9月,高三上学期开学时,我就进了学校田径训练队,父亲说我训练体育很辛苦,除了每天给我做可口的饭菜加强营养外,还给我买很多的奶粉,让我带到学校,下午训练完,晚自习前喝。我家乡是小县城,那时还没有卖钉鞋的,父亲为了我能有一个好的成绩,就坐十几小时的火车到青岛给我买钉鞋。

      我读高中的学校离家很近,只有几公里,我每天和同学一起骑自行车上学、放学,一起晚自习。在学校里,高三的体育课、音乐课、美术课早已被语数英那些课占用了,没有一点娱乐节目。那时的我在家里也没有看过什么电视,除了学习就是训练,我在家里每天五六点就起床,背英语单词、背语文、生物等文化课。吃完早饭后,我到学校早读、跑步。北方冬天的早晨很寒冷,我和队友们经常一起越野跑,迎着刺骨的寒风,有时感觉自己的脸快要冻僵了,那时只有一个信念--增强身体素质,把体育成绩提上来。

       1991年7月,我参加高考的第一年,是父亲陪我到宿州去参加文化课和体育专业考试。我文化课分数差几分没有到本科分数线,超专科分数线几十分。当我去参加专科学校体育测试时,由于自己没有发挥正常水平,还有其它方面的原因,我落榜了。我痛哭流涕,心情很沮丧,父亲安慰我说:“好好复读一年,明年一定能考上。”听着父亲鼓励的话语,看着父亲那期待、信赖的目光,我能说些什么呢?那时我就下定决心:我一定要好好复读,勤奋学习、刻苦训练。

       我原来读的县二中是普通高中,操场是二百多米的跑道,为了提高自己文化课成绩和体育专业课成绩,我决定去县一中复读,县一中是省重点高中,操场是标准的四百米跑道,每次的全县田径运动会和地区田径运动会都是在那里举行。

       我去县一中复读是费劲了九牛二虎之力才被录取的。由于县一中招体育复读生名额极少,学校领导不仅要看复读考生当年文化课成绩和专业课成绩,还要在操场实地测试才决定收不收。我和几个其他学校的体育复读生一起测试,很幸运,我那天发挥很好,四个项目的总成绩排在他们前面,学校就把我留下了,我就成为了县一中名副其实的复读体育生了。

       学校招了两个复读班,由于学校教室不够用,一个班设在学校里,我被分到学校租的县文化广场一间大瓦房的那个班级,离学校两公里,这个复读班招了145个学生,同学们来自全县多个高中学校。教室里的桌子、凳子摆得很密,人挨着人,中间一块空地都没有。晚上,经常会停电,同学们都备用了许多支蜡烛。同学们静俏俏、埋头苦干地坐在小小的蜡烛前,如饥似渴地学习着,黑暗的大教室里在145根蜡烛的照耀下变得通火光明。

       夏天,虽然教室里有几个吊扇,可是房子矮、窗户小,只有一个门,通风差。教室里依然是炎热、闷得很。看到同学们那么热,我利用课间时间,就到教室旁边人家的家里借水桶,用压井压水,提到教室,泼在教室的地面上,给热烘烘的教室增加一点点凉意。

       当时我们教室的学习条件虽然简陋,但是,并不影响同学们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同学们在课堂上认真仔细地听老师讲课,课堂上很安静,晚自习也是十分安静,听不见同学说话的声音,只能听见笔尖在纸上发出的沙沙声。晚自习从七点上到十点钟,只有在课间十分钟的休息时,坐在自己周围的、熟悉的同学之间才有交流,聊天说笑。

        教我们班课的大都是资历深的老教师,他们冬天迎着凛冽的北风,夏天顶着炎炎烈日往返四五公里,风里来雨里去,骑自行车去给我们上课。教我们语文课的王老师是个五十多岁的老师,他不会骑自行车,每次都是步行给我们上课。看到老师们那么不辞辛劳地为我们讲课,作为学生的我们很感动,我经常在下课后主动到讲台上擦黑板。

        我的同桌家就住在文化广场对面,她看到我训练辛苦,对我很关照,奶粉平时放在抽屉里,她下午放学后回家,就把奶粉倒在我的茶缸里,端回家,离开家前给我用开水冲好,帮我端到课桌上,等着我下午训练完喝。我经常是晚上七点过后才从学校操场训练回来,喝着同学为我冲的热乎乎的牛奶,我心里倍感亲切和感动。每次训练回教室,我都会轻手轻脚,担心打扰到同学们。

        高四复读时,我没有去抱怨上帝的不公,没有去抱怨自己和别人相差多少分。我唯一能去做的就是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努力去获得自己的高分。在县一中那么多名师的指导下,通过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拼搏,我的文化课成绩有了明显的提升,体育专业成绩也有了很大进步。

        在体育专业课四个考试项目里,我的铅球这项成绩比较弱,不知如何全身协调用力,父亲还专门为我买了大铁球和皮尺,父亲从田地里拉了几板车土垫在院子里,给我画了个铅球场地。我每天中午放学后和周末就在院子里练习,父亲在家里担当起我的教练,父亲在上海邮电学校读书时,体育成绩很好,父亲是学校篮球队队员,他还参加过上海市学生运动会铅球比赛,并获得好名次。父亲讲解示范,教我怎么样全身协调用力推铅球,在父亲的耐心辅导下,我的铅球成绩有了很大提高。

       1992年7月,我父亲陪我去宿州参加文化课考试,接着又陪我去芜湖参加体育专业考试,父亲不畏高温天气,在场外给我喊加油,每一项成绩公布出来,父亲就迫不及待地到成绩公告栏那里给我抄成绩,统计成绩,看最后排名。

        功夫不负有心人,我总成绩排在全省前几名,父亲高兴地说我发挥了自己正常水平,我的教练也说我在家等待录取通知书。考完试返回家的途中,父亲还带我到南京游玩了一天。8月12号,提前批的录取通知书到了,我终于远远超出了本省分数线,当我接到华中师范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高兴地跳了起来,父亲高兴得喜笑颜开,母亲高兴得热泪盈眶。

       1992年高考,我所在的班级145名同学100多名考取了全国各地高校,我同桌考上了一所医科大学,我以文化课、体育专业总分安徽省排名前几名的优异成绩考入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1992年是华中师范大学第一次在安徽省招生,我很荣幸地成为在华中师范大学体育系读书的第一位安徽省的学生。

        当我带着高考的喜悦和亲友们的期盼,来到风景如画的华中师范大学桂子山、来到了南湖岸边的体育系时,我真切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召唤。我在日记中写到:我不能徜徉于过去的辉煌,我要珍惜大学的美好时光,要在平凡的生活中严格要求自己,我不能辜负父母亲的殷切期望,更不能辜负自己的理想———长大了从事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当一名深受学生喜爱的优秀教师。

       光阴似箭,冬去春来,我已经在中等职业教育战线上默默耕耘了23年,如今的我也成为了一名优秀教师。

       感谢我父母亲,是父母亲给了我生命,把好的身心素质遗传给了我;感谢我的文化课老师和体育老师,是他们的关心、帮助和指导,让我考上了体育院校;感谢我的同桌同学关照我,让我身体补充能量;感谢大学的老师们传授给我文化知识和体育专业技能,让我当上了一名体育教师。

     高中将是我不能割舍,也是最美好的记忆,青春的我也曾经迷茫过,但是我一直坚强地面对,对于未来,把记忆藏在最深处,为了曾经的梦想勇敢去追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学校运动会开幕式校长讲话稿
厌学的学生终于考取了重点大学
我的算命经历之:阿亮的故事
在春季田径运动会闭幕式上的讲话
校长在第59届秋季运动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南小骄子----杨如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