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丨张尕、王郁洋、张培力三人谈:“人, 非人, 皆为人”

作为蓬皮杜当代艺术中心 “思想与论辩” (Paroles)节目之一,策展人、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张尕,艺术家、中央美术学实验艺术学院副教授王郁洋以及艺术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张培力应邀于2019年5月22日在巴黎蓬皮杜中心1号电影院以 “人, 非人, 皆为人” 为题举行了讲座及座谈。

张尕首先做了为时60分钟的主旨演讲,他从85运动后期“新刻度”小组(王鲁炎,顾德新, 陈少平)率先以数学式精准规则以及机械化创作模式所提倡的去个性化的激进姿态,贯穿艺术家张培力在其长期艺术实践中所秉持的以序列,重复以及平淡所演绎的非个性化倾向以及艺术家王郁洋在其以更复杂的技术媒介化解艺术家的主体身份,直观地表明人,器,物之间的平等理念, 勾勒出中国当代艺术史中通常被忽略的去人类中心论的潜在脉搏,并将其与当下后人类的哲学论述以及由人类纪所引发的诸多生态伦理辩论形成有机的对话, 从而提示从另一种维度审视中国当代艺术发展史的可能。他引用法国现代诗人阿波利纳尔以及德国文化理论家阿多诺来阐释“非人”的潜台词, 即“艺术家都是想要变成非人之人(阿波利纳尔)”,“艺术通过其对人的非人化从而忠实于人类(阿多诺)” 。

张尕指出, 如果说当代艺术,按照彼得·奥斯博恩(Peter Osborne)的说法,  是由后现代主体互联性(postmodern inter-subjectivity) 所阐明的后观念艺术,那么应从被21世纪所遗忘之处召回的,从当代艺术的阴影下所要走出的,是以一种在广义生态学的氛围下,以后人类客体互联性(posthuman inter-objectivity)所斡旋及提示的一种新的艺术,在此,启蒙精神的主体变成了客体世界的一个案例。张尕最后总结道:如果说1985年的中国进入了由启蒙运动之人文主义精神所启迪的迟来的现代性,而1985年的法国业已经由列奥塔的在蓬皮杜的“非物质”(Les Immatériaux )展告别现代并接纳了后现代的“非人”,那么今天我们则都不约而同地相聚在人类纪(Anthropocene)之“后人类”的门槛之上。

随后, 艺术家张培力,王郁洋和策展人张尕就演讲所涉及的相关命题展开了深入的讨论。张培力在讨论中回溯了自己有别与85新潮主流情怀的艺术思考,提出其对当时盛行的宏大叙事的摈弃以维护艺术创作之纯洁性的实践逻辑。 王郁洋则以自己的创作探索了有关对真实的质疑到通过技术媒介再造真实的过程。他谈到自2012年起创作《无题》系列——即将文字或话语输入电脑并转换成代码控制软件生成雕塑与绘画到2015年创作的《王郁洋#》计算机自动生成雕塑、绘画、影像和行为的复杂系统的整个过程,同时也从文字选择的主导者到完全放弃决定权进而成为遵照指令的实施者的蜕变。为时一小时的座谈从一个侧面揭示出张培力艺术发展中经久不变的序列性和重复递归性(recursive repetition) 终将付诸于技术媒介的必然性以及其含蓄地和后人类之人- 机论述的呼应以及王郁洋创作中更有意识地与后人类论述中揭示的万物平等的内在诉求所形成对话的多种契机。听众在其后的一小时内踊跃提问,和与会艺术家和策展人展开了富有建树的对话。

本次讲座与对话持续三小时,为法国听众了解中国当代艺术史的发展以及其和国际媒体艺术史以及文化思潮的内在关系提供了一个 有别于常识的新视角。

讲座及座谈的全程录像可从以下链接获取
https://www.centrepompidou.fr/cpv/agenda/event.action?param.id=FR_R-8785df3da9bc428904cb48c30e1dbbe¶m.idSource=FR_E-8785df3da9bc428904cb48c30e1dbbe

蓬皮杜艺术中心的 ”思想与论辩” (Paroles) 节目每年举办近80次辩论,对话及会议, 聚焦艺术与科学,设计师,作家,电影人与思想家。 ”思想与论辩” 节目呼应蓬皮杜中心的其他活动,但也常常脱离会议室的氛围,与公众就社会问题进行更加生动的对话,从而以其跨学科性更清晰地反映新模式和传播思想的脉搏。

关于“思想与论辩”节目嘉宾

张尕
策展人。现为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央美术学院艺术与科技中心主任。曾任帕森斯艺术学院媒体艺术副教授,并在麻省理工学院媒体实验室、斯坦福大学等分别担任过研究访问职务。他曾于2000初期策划“北京国际新媒体艺术展暨论坛”(2004-2006),将国际媒体艺术前沿理论与实践介绍到中国大陆;2008年至2014年间,策划中国美术馆国际媒体艺术三年展系列“合成时代”(2008)、“延展生命”(2011)、“齐物等观”(2014)等。近期主要项目包括unREAL (HeK Basel, 2017), Datumsoria: The Return of the Real(ZKM, 2017), 第6届广州三年展(广州, 2018)等。其写作和所编书目分别由麻省理工学院、《October》杂志、牛津大学等出版发行。张尕是列奥纳多丛书 (麻省理工) 编委成员。自2015年起, 亦担任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艺术指导。

张培力
1957年11月生于杭州,1984年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中国美院)油画系,现为中国美术学院教授,OCAT(上海)执行馆长;居住于杭州。1985、86年组织参与“85新空间”展览及“池社”活动。主要作品有《休止音符》、《X?》系列、《30X30》、《水-辞海标准版》、《(卫)字3号》、《不确切的快感》、《遗言》、《喜悦》、《阵风》、《碰撞的和声》等,艺术创作涉及录像、文字、声音装置、机械装置、摄影等媒介,同时从事艺术教学及行政工作。曾在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及芝加哥美术馆举办个展;三次参加威尼斯双年展,及里昂双年展、悉尼双年展、光州双年展、上海双年展等重要国际展事。作品为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古根海姆博物馆、芝加哥美术馆、泰特现代美术馆、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等重要机构收藏。

王郁洋
王郁洋出生于1979年,曾经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中央戏剧学院、中央美术学院,现任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实验艺术学院并在北京居住和创作。王郁洋虽然使用新兴媒介进行创作,却从不强调技术的新奇。他似乎更感兴趣于“过时”的技术、“破坏”美学及物质浪费带来的艺术性。他的作品涉及各种媒介,并充分拓展其内在潜力。他以幽默的、虚构奇观的方式来探究和表述人的身体、经验及认知之间的关系,探讨人造现实、媒体、历史感知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创造力可以教吗
王心昌绘画讲座
叶志勇 当代艺术家·油画家知艺美术教育创办人
『艺术中国』——重点推荐艺术家 ● 俞芳
1848年,以罗塞蒂为首的一些皇家美术学院艺术家认为自拉斐尔以来
CAFA讲座丨方振宁谈马列维奇 “至上主义:绘画归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