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李鸿章的女儿、张爱玲的奶奶——清末才女李菊耦

1

“貌比威施,才同班左,贤如鲍孟,巧夺灵芸。”

这是晚清曾朴《孽海花》中的一句话,写一位女子的。

“貌、才、贤、巧”四个方面,借七个人相比:南威、西施、班昭、左、鲍宣少君、孟光、薛灵芸。

南威,又称南之威,是春秋时期楚国的一个美女,后成为美女的代称。

西施,中国著名的四大美女之一,春秋末期越国人,以美色搞得吴王夫差国灭人亡。

班昭,东汉班彪之女,班固与班超的妹妹,是中国第一位女历史学家,代兄长班固写完《汉书》。

左棻,西晋左思之妹,女文学家,中国最早的女诗人,代表作《离思赋》。

鲍宣少君,即桓少君,因为嫁给鲍宣,所以世称鲍宣少君,西汉末年的贤德之女。

孟光,东汉名士梁鸿之妻,有名的贤德之女,“举案齐眉”成语的主人公。

薛灵芸,魏文帝曹丕之妃,巧于针工,夜不点灯而能缝制衣服,且工艺绝佳,宫中号为“针神”。

如此七位卓越之女子,用来比一个人,比的到底是谁呢?答曰:李菊耦。

这个名字不太响,但要说到另外两个人——李鸿章和张爱玲,肯定众所周知。李鸿章是晚清重臣,近代史上可没少提;张爱玲是民国时期著名女作家,作品受捧至今。

而李菊耦,正是李鸿章的女儿,张爱玲的奶奶。

不过,在《孽海花》一书中,并没有出现李菊耦的名字,而是以“威毅伯”女儿的身份出现。“威毅伯”影射的就是李鸿章,李鸿章的爵位为一等肃毅伯。

以七人比一人,虽是曾朴的小说家之言,不无夸张成分,但也绝非凭空杜撰,现实中的李菊耦确实有貌有才,亦贤亦巧,可以说是上承李鸿章,下启张爱玲。

李鸿章

2

李菊耦,名李经璹(音shú),小字菊耦,是李鸿章的第二个女儿,出生于1866年,1888年与张佩纶结婚。

李菊耦小时候的情况已无从考证,但从其丈夫张佩纶的《涧于日记》中,可知其必然聪明,琴棋书画、诗词文史等方面皆有所长。至于相貌,从流传下来的照片上看,少女时代的李菊耦也确实比较清秀。

李菊耦的丈夫张佩纶在书中也有人物影射,即清流党之一的庄仑樵。张佩纶字幼樵,现实中也是清流党。所谓清流党,是晚清的一个政治派别,以德行高洁、勇于言事著称。

关于李菊耦嫁给张佩纶,当时曾引发一阵不小的轰动。这不仅仅是因为李菊耦时年22岁,而张佩纶已经四十多,又是三婚,更因为张佩纶当时是一名罪官,才刚释放不久。

1884年,法军入侵福建马尾港。张佩纶当时以三品卿衔受命会办福建海疆事宜,兼署船政大臣。但其一介书生,学书未学战,对法军不加戒备,致福建水师覆灭,马尾船厂被毁。

事后,张佩纶被削职流放,于1888年获释。李鸿章惜其才,招在门下以作幕僚。也就是在这一年,李菊耦被许配给了张佩纶。

张佩纶虽然兵败马尾,但也确实是个有才之人,只是习书不习战而已。对此,在《孽海花》中,威毅伯女儿(可能是作者代言)有公允评价,叫“论材宰相笼中物,杀贼书生纸上兵”。所以,以一女将张佩纶收归已用,对于李鸿章来说,可谓上算。

但这明显是一桩政治婚姻,所以时人尽相嘲讽。比如当时有一个对联就流传很广:养老女,嫁幼樵,李鸿章未分老幼;辞西席,就东床,张佩纶不是东西。

上联骂李鸿章给女儿找的丈夫岁数太大。李菊耦当时22岁,在旧时算是地地道道的老姑娘,对联中故称“老女”,但其人不老。“幼樵”是张佩纶的字,但其人不幼,已经四十多岁了。

下联骂张佩纶为师不尊,不知廉耻。“西席”就是今天的家庭教师。张佩纶刚入李鸿章幕中,身份就是西席,教李鸿章子女念书。“东床”是指女婿。但张佩纶并没教李菊耦,所以此骂有些牵强。

婚姻被披上了政治的袍子,外界又是骂声四起,李菊耦本人对此是什么态度呢?

这一点,《孽海花》中写得很有趣,说马尾之战后,威毅伯的女儿(李菊耦)写了两首题为《基隆》的诗,先批评庄仑樵(张佩纶)轻敌(一战岂容轻大计),又指出朝廷应该惜其才而恕其罪(焚车我自宽房琯),最后认为马尾兵败是朝廷用人不当(杀贼书生纸上兵)。庄仑樵看到诗后,感动落泪,引为知己,于是托人提亲。威毅伯(李鸿章)欣然同意。但其夫人反对,两人大吵。女儿出来劝架,并说自己愿意,相信“爹爹眼力必然不会差的”。

曾朴这样编,可能也有点影子,因为从张佩纶的《涧于日记》中,可以见出他与李菊耦婚后生活很美满,经常诗酒唱随,抚琴为乐,比之宋代李清照与赵明诚,亦不少让。所以,李菊耦钦慕张佩纶之才,甘心身许,也是很可能的。才女爱才子,古之风也。

张偑纶

3

李菊耦的才华,在当时就很有名。晚清学者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称其“敏而能诗”。这在张佩纶的《涧于日记》中也有验证,日记中不时记有二人相互“联诗”。只是非常遗憾,张佩纶并没有把诗录下来。至于《孽海花》中的两首《基隆》诗,无法考证出处,多数是曾朴自己的大作。

《孽海花》中还写到的李菊耦的诗集《绿窗绣草》,在晚清民初的其它笔记中也有提及,但并未传世,据传放在箱子里,被小偷当成宝贝窃去了。

李菊耦最令人称道之事,是对宋代大儒胡瑗婚姻观的批判,见出其独立的思想品质、大胆的怀疑精神以及比较进步的婚姻观念。

对于男婚女嫁,胡瑗的看法是,“嫁女须胜吾家,娶妇须不若吾家”,意即:给女儿找婆家,要找比自家强的高门大户,而给儿子娶妻,则要选不如自家的低门小户。总结一下,就是夫妻双方的家庭,应该是夫强妻弱。

很明显,胡瑗的这个论调,是出于对女人的压制,防止女人因娘家强势而傲夫,做出违反封建礼教之举。

且不论胡瑗这种思想的封建性,毕竟其处在封建社会当中,只论这种说法,也存在着明显的悖谬,被聪慧的李菊耦抓个正着。

李菊耦反驳说,按胡瑗的观点,则“贵家之女将无可嫁之士,而贫士可以乞丐之女为妻矣,岂理也哉!

她还批评说:“其妇女平日若教以三从四德,何至入门而骄其尊、傲其夫婿哉!不清其源、治其本,而于姻戚之家斤斤计较其贫富贵贱,所以似高而实陋耳。”

李菊耦的这句话,如果去掉“三从四德”,换成“知书达礼”,就是放在现今社会,也不为过。

4

李菊耦的晚年生活比较不幸。

别看晚清腐朽不堪,但在官吏的选用上,却坚持一条很好的原则——避亲。因此,张佩纶既做了李鸿章的女婿,也就入了“避亲之列”,从此路断官场。

官场失意,令张佩纶内心十分沮丧。这种沮丧,一开始还能被新婚娇妻带来的欢愉所压制。然而国难当头,正当男儿效力之际,况他又是一个有志之士,书生意气,怎堪忍受长久的无所事事?所以,当沮丧在岁月中最终发酵成钻心的痛苦时,他便难以自制,常称“生不如死”,于是借酒浇愁,消磨余生。

两口过日子,整天对着一张苦瓜脸,甚至是发酒疯,谁能受得了?所以李菊耦也因之郁郁而不自得,渐渐变得孤僻起来。

1901年,李鸿章病逝,李菊耦陷入了巨大的丧父之痛。她是父亲的掌上明珠,父爱之深,可比江海。出阁之前就不用说了,就是结婚后,父亲李鸿章对她也是爱护有加。甚至后来她因丈夫酗酒而心情不好时,父亲还常写信来劝慰:“忧能伤人,殊深惦念,闻眠食均不如平时,近更若何?”慈父已逝,但殷殷之语,却仍在耳,常令李菊耦黯然神伤,独自垂泪。

祸事不单行。父亲走后的第二年,丈夫张佩纶也在郁郁不得志的痛苦中撒手人寰,撇下李菊耦与一双幼小的儿女。当时,李菊耦37岁,儿子张志沂7岁(张爱玲的父亲),女儿张茂渊才两岁(张爱玲书中常提到的姑姑)。

为了重振家门,李菊耦开始致力于闭门教子,把希望寄托在儿子张志沂身上。承继父母的良好基因,在棒打罚跪的严厉教育之下,张志沂也确实学有所成。但后来他却沉迷鸦片,所以最终也无所建树,辜负了母亲李菊耦之厚望,实在令人叹息。不过,其留有张爱玲一脉,也算是隔代之兴吧。

1912年,李菊耦因肺病去世。也就是在这一年,大清王朝结束,中华民国建立。

精彩回放:儿子,奋斗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李鸿章最疼爱的女儿,却为其找了个老男人,生下的曾孙女张爱玲很出名
《红楼梦》是张爱玲文学的启蒙?
1888年,李鸿章把22岁的女儿嫁给老大臣,两人的子孙出类拔萃
李鸿章为何将22岁的女儿许配给41岁罪官?
1888年,李鸿章把22岁女儿嫁给老大臣,谁知后代子孙中竟有名人
晚清重臣李鸿章家人老照片: 想不到李鸿章女儿和孙女都这么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