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关于过敏的不成熟总结
Two years ago...
Q:咦,今天的过敏性紫癜和肾炎病人用的都是过敏性鼻炎方欸?
A:对啊,你看懂了吗?

Q:没有

A:你知道过敏性疾病的发病机理吗,明白那个就明白为什么了。不然的话,我再怎么跟你解释,就也是一个解释,我可以用很多种不同的解释,解释给你。

前些天差不多看完了《中医免疫学》,于是便有此次总结记录,以下内容来自于《免疫学》《药理学》《中医免疫学》(作者:吴雄志)《中医免疫》(作者:刘正才等)...以及与夏老师小讲课时的片段整理。

1.免疫与炎症

1.1免疫

免疫是生物体趋利避害的重要手段,传统免疫有“抵抗感染”之意,但不仅仅局限于此,免疫的结果也并非任何时候都对机体有利。
免疫对机体发生有免疫应答、免疫耐受,但免疫应答过于强烈出现超敏反应或自身免疫病,免疫低下时出现免疫缺陷或感染机会增加。(这个过程可被描述为“正邪相争”的过程,正邪之争不宜太过或不及。)
免疫应答:机体接受抗原刺激后,产生免疫物质发生特异性免疫得过程。
免疫耐受:在抗原刺激下,未被激活,未能产生特异性免疫,未能执行正常的免疫应答。

免疫功能有免疫防御、免疫自稳、免疫监视。

免疫防御:抵抗病原体入侵,清楚病原体及毒素

免疫自稳:清除自身衰老、损伤细胞,维持自身耐受,进行免疫调节

免疫监视:杀灭突变、畸形细胞,控制持续感染

1.2炎症

炎症的定义:具有血管系统的活体组织对损伤因子发生的防御行为。

急性炎症:局部出现红肿热痛等功能障碍。

(此处我愿意称为吴老师与夏老师的梦幻联动!)

红:毛细血管扩张、血量增多。

肿:血管通透性增加、水分渗出。

热:局部血供增加、局部皮温增加。

痛:局部红肿压迫组织,刺激到痛觉神经。

吴:

红:局部充血、血液运行不畅、血液高凝状态(血热)

肿:机体发生免疫应答

热:充血+细胞因子产生(白介素、肿瘤坏死因子、前列素等)

痛:炎症介质局部压迫导致的功能障碍

炎症的病理变化:变质、渗出、增生

变质:炎症局部组织发生的变性和坏死。可表现为“热毒”。

渗出:炎性局部组织血管内的液体和细胞成分通过血管进入组织间质、体腔、黏膜表面、体表等。可表现为“湿”。

增生:在致炎因子、组织本节产物或某些理化因子的刺激下,炎症局部细胞的再生与增殖。可表现为“厥阴入络/伏邪”。(《伏邪》中认为厥阴入络/伏邪:纤维化和瘢痕组织缺少血供,免疫细胞和抗生素无法到达病位,邪气潜伏。

出现全身反应:

血流动力学的改变(脉洪大)

呼吸频率加快(鼻翼扇动)

白细胞增多(黄腻苔。黄苔的形成原因:白细胞吞噬细菌后变成黄色

发热(大汗、大渴、大热)

淋巴结肿大(流注)...

炎症应答:

栀子—局部免疫应答(来源:栀子豉汤) 

知母—全身性炎症(来源:白虎汤)

炎症应答出现的组织损伤,如:

身痛—防己(来源:防己黄芪汤)

夏:

急性炎症的结局是痊愈或者慢性炎症。

增生性疾病多发生在没有血管的组织,病理产物在体内的堆积称为伏邪。

全身症状的处理,如:

发热:①出汗,用辛散的方式;②减慢代谢,用清热的方式;③排除致热源,用除湿的方式(祛湿也是祛热);④增加排邪能力,用补气的方式(甘温法)。

身痛:骨骼肌的充血缺血,活血祛湿的方式,eg:人参败毒散中羌活、独活的用法。

免疫&炎症:

免疫反应不一定会导致炎症反应,但炎症反应必定伴随着免疫反应。

1.3卫气营血与炎症

匡老从病理学角度对于卫气营血与炎症的认识:摘与思—《中医病理研究》

从免疫的角度认识卫气营血:

:感染前驱期,太阳类病。

:全身炎症综合征,局部炎症:中性粒细胞应答为主,全身炎症:淋巴细胞活化,获得性免疫应答。

:凝血活化,持续的炎症反应会活化凝血系统,机体处于高凝状态,含氧血红蛋白减少,需氧血红蛋白增加。

:DIC、血管炎,大量的凝血系统活化,会导致大量凝血因子被消耗。

热入血分:①凝血活化后凝血因子被消耗,血流不止造成出血。②免疫系统攻击血管,导致血细胞渗出血管。

Q:温病与伤寒对于炎症的认识是否存在对立?

A:并没有。

免疫与六经的关系:

太阳类证:感染的前驱症状

少阳病:继发感染或伏邪转出少阳

阳明病:典型的急性炎症反应

太阴病:与免疫细胞的生成、抗体的生成有关

少阴病:参与激素的调节

厥阴病:疾病的瘢痕愈合

炎症→阳明病→痊愈(但遗留有虚)eg:白虎加人参汤

   ↓

阳明病→少阴病 eg:黄连阿胶汤 三甲复脉汤→厥阴 eg:升麻鳖甲汤 乌梅丸

1.4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均属于获得性免疫,获得性免疫会出现记忆细胞。

(图片来源于网络)

2.中药与免疫

以下内容来自:《中医免疫》(作者:刘正才等...)

中药中的免疫促进剂:

①补气药:黄芪、人参、党参...

②补血药:当归、熟地、白芍...

③补阳药:菟丝子、肉桂、肉苁蓉...

④补阴药:枸杞、山茱萸、五味子...

不属于以上范畴的,猪苓、黄芩、黄连、川芎、红花、斑蝥...

机理:

①含有生物活性的多糖,多糖可以激活T细胞,增强机体免疫功能,如黄芪、茯苓等。

②含有植物凝聚素PHA,可使得白细胞总数增多,促T细胞分裂、增殖,如:刀豆、扁豆等。

③可作用于DNA和cAMP/cGMP调节免疫功能,通过提高核酸合成率,以促进抗体、补体、干扰素、溶菌体等合成,如黄精、补骨脂等。

中药中的免疫抑制剂:

①祛风除湿药:苍耳子、蝉衣、荆芥、防风、柴胡、薄荷、桑叶、秦艽、泽泻、防己、苍术...

②清热解毒药:白花蛇舌草、穿心莲、栀子、黄连、金银花、蒲公英...

③活血化瘀药:赤芍、丹皮、红花、益母草、丹参、荆芥...

④毒性攻坚药:斑蝥、蟾酥、雷公藤...

机理:

①祛风除湿药:抑制过敏介质释放,提高中和抗体,中和抗原,抑制抗体产生。

②清热解毒药:促进吞噬细胞消除抗原,使得胸腺萎缩,抑制T细胞产生。

③活血化瘀药:抑制B细胞,抑制抗体的产生,促进巨噬细胞吞噬抗原。

④毒性攻坚药:直接杀伤抗原,抑制抗体,抑制肿瘤细胞DNA合成。

⑤一些扶正的中药:促进吞噬细胞吞噬抗原,抑制B细胞分泌抗体。

中药调节免疫的方法:

①通过作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②通过调节植物神经调节免疫

③通过作用于环核苷酸cAMP、cGMP系统调节免疫

④通过调节核酸代谢调节免疫:提高、降低DNA合成率

⑤通过提高T细胞数量和功能调节免疫

⑥通过药物本身的双向调节作用调节免疫

3.过敏与炎症介质

过敏:个体伴随某些半抗原或抗原刺激反应强烈,导致局部或全身较为严重的急性、慢性炎症损伤。

型超敏反应:

生物活性介质/自体活性物质/局部激素:体内许多组织均能合成,释放后作用附近靶器官上的相关受体,产生强而广泛的生物效应和病理反应,包括组织胺、磷脂、花生四烯酸代谢物(血栓素、白三烯、前列腺素...)、5-羟色胺和多肽(血管紧张素、激肽、利尿钠肽、P物质...)等。

组织胺:扩张血管(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造成局部水肿)、促进腺体分泌、兴奋平滑肌。

白三烯:使毛细血管和微静脉通透性增加,造成局部水肿

血栓素:促血小板聚集和气道平滑肌收缩。

前列腺素:对神经传递质的释放和活动进行调节,收缩血管平滑肌等。

激肽:舒张微血管和小动脉、收缩大动脉和冠状动脉,增高血管壁的通透性。

抗组织胺药物:

抗组织胺药物可以竞争性阻断组织胺受体已有三代,但H1(如苯海拉明、酮替芬、扑尔敏...)、H2(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使用最为广泛。此外色甘酸钠、奈多罗米、β受体激动剂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减少组织胺的释放。
在返回去看书的过程中发现了H2受体阻断剂可以阻断T细胞上H2受体时,减少HSF(组织胺诱生的一种抑制因子,有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抑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生成,促进IL-2、干扰素、抗体生成,作为免疫力低下和肿瘤的辅助治疗。(下个月轮转肿瘤科我要去看看有没有这个用法...)

解热镇痛药:

糖皮质激素药:

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作用可以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而产生的组织胺、缓激肽等生物活性物质,小剂量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抑制体液免疫。在抗炎方面,可以减少炎症因子释放,同时降低机体防御能力。

(以上为我整理的《药理学》笔记)

4.抗过敏方剂

正柴胡饮:柴胡 防风 陈皮 芍药 甘草 生姜

出自《景岳全书》:“凡外感毒风,邪留肤腠,则亦能忽然浮肿,如东垣所谓八益之邪,自外而入者是也。然其来必速,其证则必有脉紧及头疼骨痛等证,方是外感之候,先宜解散其邪,如正柴胡饮、小柴胡汤、败毒散、参苏饮、葛根葱白汤之类,随宜用之。”
正柴胡饮可缓解急性炎症期(感冒)时期的头、身痛是一些病理产物在体内堆积的产物,一般为“水湿”。在《景岳全书》中该方剂也收录在了“肿胀”篇,陈皮、生姜是可以去掉水湿的药物,防风、柴胡是抑制组织胺等物质的分泌,属抗过敏类,从两个方面缓解感冒带来的“水肿(卡他)”症状,芍药本身有抑制免疫的作用,另外芍药的酸敛作用可以抑制神经亢进反应,减慢生物活性物质(如组织胺)的产生,甘草拟激素样作用,也是一个免疫抑制药。
突然想起来了人参败毒散,现在想来,前两年画着玩的解释,也可以推翻重新解释了。现在想来当初不明白加川芎的原因,现在觉得可以从抑制免疫亢进的角度解释了。(但解释终究只是一个解释,没有对错之分,我如今可以推翻前两年的认识,也可以两三天后推翻我现在的认识,我们终究是日复一日的更新,新陈代谢,焕然一新。)

(祝谌予)过敏煎:乌梅 五味子 防风 银柴胡 甘草

其立方本身就不是传统的中医思路,我不想强行解释了。根据上图I型超敏反应的速发性超敏反应过程和过敏煎的组成来看,过敏煎的作用应该是在致敏阶段,是作用在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物质的过程之前,抑制过敏介质的产生。
致敏阶段是免疫在进行自我调节努力维护稳定秩序的时候,可理解为正邪交争,当双方有了胜负之时,便是有一方更强(过敏的定义就是受了抗原、半抗原的强烈刺激)后(此时表现为“风”,甚至偏向于肝风),激活了肥大细胞、嗜碱性细胞脱颗粒释放活性介质(此时表现为“湿”)...
有临床试验结果为佐证。参考文献:钟海森,覃骊兰,蓝毓营.加味过敏煎在皮肤病中的应用[J].中医学报,2020,v.35;No.270(11):2356-2361.

苏蝉六味地黄丸:苏叶 蝉蜕 地黄 山茱萸 山药 丹皮 泽泻 

蝉蜕“以皮治皮”,属肝经,可有稳定亢进的神经系统作用,平肝亢,同理可得地龙。蝉蜕还可以诱生干扰素,抑制IL-4,提高细胞免疫。
苏叶:利水消肿、疏风(止痒),抗炎抗凝血。
苏蝉六味地黄丸用于肾病综合征,为郑孙谋的验方。

关于六味地黄丸的解释:
吴:(从免疫学角度)
地黄、山茱萸、丹皮:具有免疫抑制的作用
山药:增强细胞免疫,治疗慢性感染
茯苓、泽泻:对症消肿
夏:(从津液循环角度)

补充知识点:

①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肿瘤早期均表现为体液免疫亢进、细胞免疫低下的状态。

②细胞免疫的衡量标准:T细胞的量、质,巨噬细胞、白细胞的数量和吞噬能力。体液免疫的衡量标准:B细胞分化的浆细胞产生的各种抗体,如IgG、IgE、IgA等还有补体。

免疫性疾病与肝脾肾的关系,这个在吴的书中感觉过于强调对应,总觉得中西医之间肝脾肾这么对应会被“骂”很惨,此处不论述了。但是有两点还是可以提一下的,中医上“脾”所包含的功能不止为消化系统还表现为免疫系统;以及提高肾上腺的水平,提高激素水平能解决很多疾病(补肾法其实也很可靠,并不偏颇)。

5.抗过敏药物

吴在《伏邪》中涉及到免疫方剂和药物的总结前已写过:摘与思—《吴述温病研究·伏邪》

六经免疫药理:

太阳:

调节免疫药物:荆芥、防风、麻黄、苍耳子...

抗炎药物:当归、柴胡、藁本、羌活、防风、白芷...

少阳:白芍、柴胡、黄芩、郁金、莪术、青蒿、秦艽...

阳明:大黄、白花蛇舌草、葛根、知母...

太阴:

气虚:甘草、大枣、人参、黄芪...

湿盛:苍术、苦参、土茯苓、薏苡仁...

少阴:

少阴寒化:细辛、附子、豨莶草、肉桂...

少阴血虚:当归、首乌、鸡血藤、丹参...

少阴热化:地黄、丹皮、知母...

少阴精伤:地黄、山茱萸、冬虫夏草、紫河车...

镇静:酸枣仁、夜交藤...

厥阴:乌梅、苏叶、蝉蜕...

夏老师治疗的过敏性鼻炎药物思路为:去除病因、保护屏障、去除分泌物和坏死。药物组成模块为:清热解毒+抗过敏+减轻水肿+黏膜修复+消除增生+复荣,拆解出来,其实也可以分为急性期和缓解期的不同组合,各模块所对应的药物可以从上文提及到的药物找!
另外其实这次也是之前蹭夏老师课总结的,关于抗过敏药物的外用:外用药物的一点思考我目前对药物的外用与内服之间的认识是:外用、内服差别其实不大,但是外用药物利用其本身的物理性质更多,其组方会多用含有刺激性强的物质,如寒热刺激(薄荷、花椒...),毒性或黏膜刺激(斑蝥、补骨脂...),香气刺激(麝香、菖蒲...),破坏或者改变细胞通透性(姜黄、栀子...),或具有吸附创面渗出的作用(海螵蛸、青黛、木耳...),以上就是我目前能看明白的东西...
碎碎念:这里本来是想记录下来夏老师的过敏性鼻炎的验方的!我觉得他不会介意,我也询问了他可不可以写出来,但是我还是坚持自己最初的想法,如果我讲的足够清楚,凭借上面的理论和药物的认识与理解,是可以组合出来的!!!希望我这迟来的、两年前的作业,交得能差强人意~
以及我终于可以说得出口我差不多看明白了~

各部分理论来源已表明出处,部分内容为引用、总结改写,仅为学术交流,且并未使用“原创文章”标识,若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影响免疫复合物沉积的几种因素
临床免疫检验 - 超敏反应(四型全解锁)
皮肤敏感的成因及特征
橄榄油的抗慢性炎症功能
过敏性疾病也有潜伏期
血管炎的四大症状表现 你了解多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