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讲座总结┃妇科第四讲

 讲座 通知 

授课老师:屈福生

十八岁行医至今,一生酷爱医学,多年来在各种杂志发表医学论文数十篇,屡次获奖。

现供职于广东美林湖社区广博医院。

昨日微信群直播内容分享


屈福生

各位老师,大家晚上好!这个阶段和大家共同学习妇科病的中医治疗,共同探讨,携手学习,为女性朋友解决一些难言之痛。


要治疗妇科病,前面我们学习了她的生理和病理特点(见《妇科第一讲》),因为妇科病涉及许多隐私,大多患者特别是遇到男医生接诊,有些病史不愿意直接说出来,一方面是害羞,另一方面是怕人知道。

所以我们在临床诊疗时,必须做好四诊检查,要按年龄、结婚否、生育史等等耐心、细心、全面诊断,不可忽视一些小细节。

第二讲    妇科常见疾病

第二讲分四节讲

第一节:月经常见疾病;

第二节:妊娠常见疾病;

第三节:产后常见疾病;

第四节:妇科杂病。

第一节    月经常见疾病

月经病一般多见于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少、倒经、闭经、功能性子宫出血、痛经、绝经期症候群等病。

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月经先期和月经后期月经先后不定期、月经量少、倒经和闭经今天继续学习崩漏、痛经和绝经期症候群。

崩漏

崩漏一般在临床上有二种形式:

规则性出血:经期延长量多。

不规则出血:量多或淋漓出血,时间长短不一。长期出血者可致贫血。

治疗原则

一般采取“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的方法。

在大出血的情况下(有时候可以联合西医采取输血、补液,止血)待病情稳定可采用益气健脾,或清热凉血等止血法。

血止后以调整月经周期,滋补肝肾为主。

病因病理

本病的发生,主要与肝、脾、肾三脏有关。

1.肝:精神刺激,使肝郁气滞,郁久化热,热盛迫血妄行。

2.脾:思虑伤脾或饮食不节损伤脾气,脾虚不统血,营血外溢引起。也有由于平素阳盛血热,饮食不节,脾不运湿,湿从热化,湿热内蕴,血热妄行而引起的。

3.肾:为先天之本,肾气不足,或大病、久病伤阴血,而致肝肾阴虚,冲任不能固摄而出血。

辩证施治

1.肝郁血热:多见于青春期或发病初期

主证:经前胸胁胀疼,性情急躁,头晕疼,口干,尿黄,大便干,月经量多,色红或深红,粘稠有块,舌质红,苔薄白,脉弦滑稍数。

治法:平肝解郁,清热凉血。

方药:丹栀逍遥散(即丹栀解郁养血汤)加减。

生地15克、黄芩9克、炒栀子10克、丹皮10克、白茅根30克、白芍10克、柴胡6克、旱莲草15克。

方药中生地、黄芩、栀子、丹皮、白茅根清热凉血,白芍柔肝养血敛阴,柴胡调达肝气,旱莲草滋补肾阴,凉血止血。

2.脾不统血:多见于出血日久患者

主证:头晕,目眩,面色苍白,面目及下肢浮肿,食欲减退,便溏,心跳,失眠,月经量多,色淡质稀,舌质淡,苔薄白,脉细缓。

治法:健脾益气,固摄冲任。

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

生黄芪15克、党参10克、焦白术10克、茯苓12克、山药15克、川续断10克、当归10克、熟地12克、升麻炭6克、生龙骨30克、生牡蛎30克、乌贼骨12克。

方药中生黄芪、党参大补中气,白术、茯苓、山药健脾益气,川断、当归、熟地养血补肾固冲任,升麻炭升阳止血,龙骨、牡蛎固涩精气,乌贼骨收敛止血。

加减血量多可加仙鹤草15克,芥穗炭6克。

3.湿热内蕴

主证:下腹灼热,尿黄尿频热,白带黄稠有恶臭味,月经量多,色紫红,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利湿,凉血止血。

方药:清热利湿汤。

萆薢12克、瞿麦12克、炒栀子10克,知母10克、丹皮6克、白茅根30克、黄连6克、黄芩10克、藕节15克。

方药中萆薢、瞿麦清热利湿,炒栀子、藕节、丹皮、白茅根清热凉血,黄连、黄芩、知母清热止血。

加减出血量多可加侧柏炭、贯众炭等药止血。

4.肝肾阴虚,冲任不固

主证:头晕,眼干涩,视物不清,手足心热,腰痠疼,腿痠软,肩背痠沉,记忆力减退,尿频急,舌红或正常,脉弦细。

治法:滋补肝肾,固护冲任。

方药:左归饮加减。

枸杞子10克、菟丝子10克、复盆子10克、山萸肉10克、熟地10克、川断10克、龟板15克、鹿角霜15克、石莲10克、山药15克

方中枸杞子、复盆子、菟丝子、山萸肉、熟地滋补肝肾,山药、石莲健脾益肾,川断、龟板、鹿角霜益肾固经。

痛经

是指月经期或月经前后感到下腹痛,腰痛者。痛经又分原发性痛经与继发性痛经两种。

病因病理

本病主要病理为气血运行不畅,分虚实两类。

实证:

1.气滞血瘀:肝气不舒,气机不利,使气不能运血,致经血滞于胞中而作痛。

2.寒湿凝滞:经期淋雨,涉水感寒,或久居湿地及经期过食生冷,寒湿伤于下焦,客于胞宫,经血为寒湿所凝,运行不畅而作痛。

3.血热瘀结:子宫本身炎症及盆腔附近脏器炎症,长期发热,热则血沸,热亦伤阴,阴耗则血滞。

虚证:气血虚弱,平时气血不足,或大病久病气血受损,经血运行无力亦可导致痛经。

辨证要点

本病的特征是月经期、月经前或后小腹疼痛,因疼的时间不同、部位不同、性质不同,以及月经的颜色不同等再结合其它症状给予辨证,用药后才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按疼痛时间:

经前痛多为实证。

经期痛或虚或实。

经后期多为虚证。

按疼痛部位:

小腹正中多为寒湿凝滞。

小腹两侧或一侧,有时牵连胸胁背部多为气滞血瘀。

按疼痛性质:

刺痛多为血瘀。

绞痛多为寒。

隐隐作痛多为虚。

持续作痛多为血滞。

时痛时止多为气滞。

痛重于胀多为血瘀。

胀甚于痛多为气滞。

得热痛重多为热。

得热痛减多为寒。

拒按多为实证。

喜按多为虚证。

按颜色:

血色淡多为虚。

血色紫多为血热。

血色黑多为热重。

辨证施治

1.气滞血瘀(偏于气滞)

主证:经前乳房胀,胸胁胀疼,呃逆,少腹胀痛,易生气,经色紫黑量少,舌质暗,少苔,脉弦。

治法:舒肝理气,佐以活血。

方药:逍遥散加减。

柴胡6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茯苓10克、乌药10克、香附子10克、枳壳10克、元胡10克。

方药中柴胡调肝,当归、白芍养血滋肝,茯苓健脾,乌药、香附子、枳壳理气行血,元胡活血化瘀止痛。

加减

少妇冷:加艾叶6克,吴茱萸9克。

腹痛经量少排出不畅:加丹参10克,益母草12克。

2.气滞血瘀(偏于血瘀)

西医多见于子宫内膜移位症。

主证:经量少,腹痛,经期痛重于胀,痛如刀割,拒按,服止痛片不能止痛,下血块痛减,色紫黑有血块,舌质暗有瘀斑。脉沉迟。

治法: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

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香附子10克、桃仁10克、红花10克、元胡10克、牛膝10克。

方药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香附子理气止痛,桃仁、红花、元胡活血化瘀止痛,牛膝引经下行。

加减:

腹痛重:加五灵脂9克,生蒲黄9克。

3.寒湿凝滞

主证:经前或经期小腹发冷,按之痛重,经少,色黑有块,四肢发凉,便溏,舌边紫,苔白腻,脉沉紧。

治法:温经化湿,理气化瘀。

方药:艾附暖宫丸加减。

当归10克、川芎6克、赤芍10克、吴茱萸10克、元胡10克、香附子10克、艾叶10克、小茴香10克。

方药中当归、川芎、赤芍活血化瘀,艾叶、吴茱萸、小茴香温经散寒,寒去则温解,元胡、香附子理气止痛。

4.血热瘀结(多见于炎症引起的痛经)

主证:经前或经期腹痛下坠,小腹部刺痛,痛比胀为重,身热或腹部发热,尿黄,经色紫红,质稠有臭味,舌质红,苔白腻,脉滑数。

治法:清热凉血。

方药:经验方。

瞿麦10克、扁蓄10克,木通3克、元胡10克、车前子10克 (包 ),黄芩10克、赤芍10克、甘草6克、地骨皮10克、,川楝子10克。

方药中瞿麦、扁蓄、车前子、木通清热利湿,黄芩、赤芍、地骨皮清热凉血行血,元胡、川楝子行血活血止痛,甘草解毒和诸药。

5.气血虚弱

主证:经期或经后,小腹隐痛,按之则减,面色苍白,语言低微,身倦乏力,心跳气短,食欲减退,月经量少,色淡质稀,舌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补气养血调经。

方药:八珍益母丸加减。

当归10克、川芎6克、白芍10克、益母草12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香附子10克。

方药中当归、川芎、白芍养血活血,党参、茯苓补气健脾,香附子理气解郁,益母草活血调经。

绝经期症候群

妇女一般在45-49岁之间绝经,在绝经前后1-2年称为绝经期。

在此期间,月经周期或先或后,月经量或多或少,多数无其它症状,为生理现象。

然而有少数妇女在此期间,出现心烦易怒,头晕目眩,失眠或面红,汗出等证,影响体力和工作,应加以调治。

病因病理

1.肾阴亏虚,肝失所养,肝阳上亢

妇女于绝经期,肾气渐衰,冲任亏损,精血不足,如劳心过度,更耗营阴,致使肾阴更亏,肾亏阴虚,肝失所养,则肝阳上亢,形成阴阳平衡失调的病理反应。

2.脾肾不足

妇女于绝经期,冲任亏虚,肾气不足,如素体阳虚,则肾阳更亏,不能温煦其它内脏,并可导致脾肾均不足。

辩证施治

1.肾阴亏虚,肝失所养,肝阳上亢

主证:头晕头痛,心烦急躁,胃满肋胀,多梦少寐,口干,手足心热,耳鸣,心悸,潮热汗出,甚则血压升高,舌尖红,脉弦细数。

治法:滋补肝肾,平抑肝阳。

方药:经验方。

生地12克、白芍10克、当归10克、川芎3克、桑叶10克、菊花10克、黄芩10克、旱莲草10克、女贞子10克、珍珠母24克、生龙齿24克。

方药中生地、当归、白芍、川芎、女贞子、旱莲草滋补肝肾,养血活血,以敛肝气,桑叶、菊花、黄芩平抑肝阳,珍珠母、生龙齿镇肝安神。

2.脾肾不足

主证:月经周期先后不定,量忽多忽少,或淋漓不断,或数月不行,头晕目眩,腰疼肢寒,纳少乏力,口淡便溏,夜尿量多,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治法:益肾健脾温阳。

方药:经验方。

山药15克、莲子肉10克、菟丝子10克、川续断10克、熟地12克、复盆子10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仙灵脾12克、仙茅10克。

方药中川续断、熟地、菟丝子、复盆子、仙茅、仙灵脾补肾气,山药、莲子肉、白术、茯苓益气健脾,两者均为益气健脾温阳之品。

加减:

如崩漏大出血时加黄芪15克、棕炭10克、侧柏炭10克、阿胶15克;

如月经闭止,或后错日久,出现急躁,汗出,舌红,脉弦滑时,加黄芩10克、麦冬10克。

作者:屈福生

编辑:刘清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讲座总结┃屈福生老师讲月经常见疾病(下)
闭经
时尚亮人的烦恼――“黧黑斑”!
闭经了要怎么调理才有月经
中医妇科学(2)
妇 科 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