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热同调和胃方——百乌泻心汤(平胃泻心汤、良附泻心汤、金铃泻心汤、芍甘泻心汤、左金泻心汤、柴芩泻心汤、旋代泻心汤、丹参饮泻心汤)
临床基础

【组成】百合30g,乌药10g,法半夏15g,黄芩10g,黄连10g,干姜10g,党参20g,炙甘草15g,大枣20g,煅牡蛎30g,益智仁10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辛开苦降,寒热并用,理气和胃,缓急止痛。

【主治】胃脘隐痛或冷痛,脘腹痞胀不适,喜温喜按,胃中灼热,反酸嘈杂,口苦或口淡,纳差恶心,肠鸣便溏,神疲乏力,舌质淡或红,苔薄黄或黄白相兼,脉弦滑或沉紧。

【加减】

(1)平胃泻心汤:若湿阻气滞,脘腹痞满,舌苔白厚腻者,半夏泻心汤合以平胃散,名曰平胃泻心汤;

(2)良附泻心汤:若胃寒怕冷,喜温喜按者,半夏泻心汤合以良附丸温胃散寒止痛,而为良附泻心汤;

(3)金铃泻心汤:若胃脘疼痛较甚者,半夏泻心汤合金铃子散加减,以疏肝泻火,活血止痛,而为金铃泻心汤。胃痛者常伴肝气郁滞,往往因情志不遂而发,川楝子苦寒入肝,疏肝气而泻肝火,元胡辛苦性温,二药相配可使气行血畅,疼痛自止。另外,血瘀重者,王教授常加入丹参、郁金、三棱、莪术等活血止痛。

(4)芍甘泻心汤:若合以芍药、甘草柔肝养血,缓急止痛,而成芍甘泻心汤;

(5)左金泻心汤:若属肝郁化火,吞酸嘈杂者,半夏泻心汤合以左金丸以清肝降逆,制酸止痛,而为左金泻心汤;

(6)柴芩泻心汤:若肝郁气滞,胁肋胀满,口干口苦,则加用柴胡、黄芩疏肝利胆,和解枢机,而为柴芩泻心汤;

(7)旋代泻心汤:若嗳气呃逆,胃气上逆,半夏泻心汤合以旋复代赭汤降肺胃,镇肝逆,而为旋代泻心汤。其中,旋覆代赭汤出自《伤寒论》161条:“伤寒发汗,若吐若下,解后,心下痞硬,噫气不除者,旋复代赭石汤主之”。王教授独具卓识,指出“噫气不除”当为本方主症,其病机不仅是脾胃不和,痰气痞塞,而且挟有肝气上逆,即所谓“土虚而木来乘之”。方中旋覆花下气消痰,凡花者质轻在上,故有上行作用,而旋覆花味咸又有下降之功。旋覆花能升能降,既能疏肝利肺,又能散凝结之气而治心下之痞。代赭石重镇降逆,入肝经有镇肝降逆的作用,《长沙药解》称本品“降摄肺胃之逆气,除哕噫而泄郁烦,止反胃呕吐”,配以旋覆花疏利,使肝气条达而下行为顺。与半夏泻心汤相合是半夏、生姜温降痰饮,人参、大枣、炙甘草补中益胃,既治痰气,又疏肝气,同时还补脾胃之气,扶正与祛邪并用,使脾胃调和,合用有扶正降逆之效。王教授临床中善用本方治疗呃逆、嗳气、呕吐、噎嗝诸证,并指出当重用生姜而轻用代赭石,务必使药力作用于胸膈之间,方能显效,确为临证有得之谈。

(8)丹参泻心汤:半夏泻心汤与丹参饮合方,则为丹参泻心汤。

(9)开胃泻心汤:半夏泻心汤合开胃进食汤而成开胃泻心汤。开胃进食汤出自《医宗金鉴·杂病心法要诀》,治疗脾虚之纳差、不食疗效甚佳。开胃进食汤方中用六君子汤益气健脾,和胃止呕,使脾胃之气健旺,运化复常;丁香、木香诸理气药,调气健脾,疏肝解郁,行气止痛;厚朴、藿香、砂仁行气温中化湿;莲子补脾益肾;神曲、麦芽消化饮食,开胃和中。诸药合用,能使脾胃纳运功能恢复正常,气血和畅,全方气血同治,标本兼顾。

凡此变化,不胜枚举,皆以病机、症情变化而为。

【方解】本方实为百合乌药汤和半夏泻心汤加减化裁而成。其中,百合乌药汤出自《时方歌括》,主治:“心口痛诸药不效,亦属气痛者。”《本经》言百合“主治邪气腹胀”,《药性论》则载其“除心下急满痛”,因此,百合可益气调中,润肺和胃,王教授临床喜重用百合且用量常达30g以上,佐以乌药辛温行气止痛以防其滞重,二药相合,一凉一温,一升一润,润而不滞,辛而不燥,疏调胸腹气滞,共奏养阴和胃、行气止痛之功。半夏泻心汤则以半夏为君,消痞散结,降逆止呕,《神农本草经》言半夏:“主伤寒寒热,心下坚下气……胸胀,咳逆,肠鸣”,王教授在临证中凡见心下痞满必重用半夏,因其有散痞气之专长干姜辛温,温脾散寒黄芩、黄连苦寒清热;又因下后正伤,故佐以人参、甘草、大枣补益脾胃,助其健运之功。本方以黄芩、黄连与半夏、干姜配对,辛开苦降以消中痞,寒温并用以平寒热。七药相合,共奏“辛开苦降甘调”之法,以寒温并用,消补同施,而达到畅达气机,消除痞满的目的。王教授临床中非常推崇本方,认为本方乃“脾胃病症通用方”,最适用于消化系统疾病证属脾虚气滞,湿热中阻,寒热错杂,虚实交错者,举凡食管、胃肠甚则肝胆诸病,只要“心下痞满”主症明确,病机恰,便可放心使用,临床疗效卓著。

临床心得

王教授指出: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等常见胃肠疾病,其发病多与饮食不节、劳倦太过、情志不畅、先天禀赋有关。饮食不节、饥饱失常或劳倦内伤等可伤及脾胃,脾胃运化失职,食滞不化,湿浊内生,胃气失降,不能受纳腐熟则胃气上逆,故见纳呆、嗳气、呃逆等。嗜食辛辣或情志不畅、气郁化火、灼伤阴液,则胃阴不足、虚火内炽,故见口干、便秘、胃脘灼痛等。久病必虚,气虚血滞,气滞血瘀,故见胃脘胀痛、刺痛日久不愈,舌暗或见瘀斑等。总之慢性胃炎多属本虚标实、寒热错杂、虚实夹杂证。脾虚、气虚为本,气滞、湿阻、郁热、瘀血为标,故治宜补虚泻实、扶正祛邪、寒热同调之法。由于脾为太阴湿土之脏而运化水湿,得阳气温煦则运化健旺;胃为阳明燥土之腑而主受纳腐熟,得阴柔滋润则通降正常,故叶天士说:“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以脾喜刚燥,胃喜柔润也”。说明脾脏之湿可济胃腑燥土之阳,庶无燥热偏盛之弊;胃腑之阳能济脾土之湿,斯无寒湿困阳之厄,共成燥湿相济之功。慢性胃炎湿燥失度,偏盛为害,影响脾胃的运化功能,常出现湿困于脾,燥伤胃津,寒热错杂的病理变化。王教授在临床上运用百乌泻心汤益智仁、牡蛎等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包括食管反流、食道溃疡、慢性浅表性胃炎、胆汁反流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慢性肠炎、十二指肠溃疡等病具有显著疗效。

验案举例

案一:百乌泻心汤、左金丸、乌贝散合方加减治疗慢性胃炎

贾英伟,男,27,2016年9月06日初诊。

主诉:胃疼,胸骨后堵闷10余天。

现病史:胃疼胃凉,无反酸烧心,饭后胸骨后堵闷感,心烦,时有耳鸣,眠差,大便干2日1行,夜尿2次。舌淡红边尖红,苔白腻,脉弦滑。

中医诊断:胃痛。证属寒热错杂,肝胃郁热,阴虚气滞。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辨证分析:本案患者证属寒热错杂,肝胃郁热,阴虚气滞,治宜寒热同调,辛开苦降,疏肝和胃,理气止痛,方用百合乌药汤、半夏泻心汤、左金丸、乌贝散等合方加减。

处方:百合30g,乌药10g,法半夏15g,黄连10g,黄芩10g,干姜20g,党参15g,炙甘草15g,大枣15g,煅牡蛎20g,吴茱萸10g,浙贝10g,白芨6g,乌贼骨15g,延胡索10g,蒲公英30g,7剂

2016-9-20二诊:胃痛大减,患者前列腺炎病史2年,刻诊下腹疼痛,尿少尿频,冬天四肢冰凉,舌暗红苔白黄,脉弦滑。前方加鬼箭羽30g,黄柏15g,生薏苡仁30g,荔枝核12g,7剂。

2016-9-27三诊:诸症减,大便干结,前方吴茱萸减至8g、干姜减至10g,加白芍25g,桑螵蛸6g,木香10g,14剂,水煎服。

2016-10-11四诊:胃疼未犯,饮食规律,大便尚可,夜间起夜小便2次,晚上安静时耳鸣,乏力犯困,舌质淡嫩边尖红裂,舌苔黄腻而薄,脉弦紧。处方:黄柏15g,砂仁6g,龟板15g,熟地30g,石菖蒲10g,知母10g,煅牡蛎15g,黄精20g,生甘草10g,鬼箭羽30g,桑螵蛸10g,金樱子10g,14剂,水煎服。

案二:百乌泻心汤、芍药甘草汤加减治疗胃痛

宋悦彤,女,24岁,2013.3.23初诊。

主诉:胃痛,腹胀2天。

现病史:自述2天前胃疼,痛如针刺,按之则缓,晨起及睡前疼痛明显,服铝酸见效,午后恶心,无反酸、嗳气,腹胀,大便粘腻。平素寐差,痛经,第1-2天明显,有血块。舌红尖甚,脉弦。

中医诊断:胃痛。

西医诊断:慢性胃炎。

辨证:患者以胃痛为主诉,且痛如针刺,痛经有血块,则为瘀血明证,按之则缓为虚,证属寒热错杂,气滞血瘀。

处方:百乌泻心汤加减。20,乌药10,丹参15,元胡10,法半夏10,川连10,炒黄芩10,  干姜10,15,炙甘草10,连翘10,益智仁10,煅牡蛎12,生黄芪15,白芍15,7剂

2013.3.30 二诊:自述胃疼减轻,腹胀消失,晨起饥饿,有时恶心,大便可,舌红尖甚,脉弦紧。处方:百合20,乌药10,丹参10,元胡10,法半夏10,川连8,炒黄芩10,  干姜10,党参15,炙甘草10,连翘15,益智仁15,煅牡蛎12,黄芪15,白芍15,焦神曲15,10剂

2013.4.13三诊:诉胃疼大为减轻,腹胀消失,纳食可,大便正常。嘱其续服14剂,其后随访,病情告愈。

按语:本案患者方中半夏、干姜辛开而温,黄芩、黄连苦降而寒,党参、炙甘草、乌枣调补,和脾胃,补中气,以复中焦升降之功能。百合滋阴缓急,乌药行气止痛,丹参、元胡活血通络,牡蛎制酸止痛。诸药合用,共奏其功。

案三:百乌泻心汤加减治疗心下痞

程向英,女,58岁,2014年2月27日初诊。

主诉:胃胀、腹胀一周。

现病史:胃胀,打嗝,不反酸,进食后容易腹胀,肠鸣,畏食生冷,大便日2-3次不成形,矢气频频。舌胖大边有齿痕,苔白腻,脉沉紧。

中医诊断:心下痞。

证候诊断:寒热错杂,脾虚气滞,湿热内阻。

西医诊断:浅表性胃炎。治法:辛开苦降,和胃消痞,寒热同调。

处方:百合乌药泻心汤加减。百合30g,乌药10g,法半夏15g,川连10g,炒黄芩10g,干姜20g,党参15g,炙甘草10g,煅牡蛎15g,益智仁10g,茯苓30g,蒲公英15g,7剂

2014年3月4日复诊:胃胀、腹胀、呃逆等症减轻,食欲好,前方既效,当守方不移,上方去蒲公英,加川厚朴8g。续服14剂。

2014年3月18日三诊:胃胀、腹胀等症进一步改善,腹痛、肠鸣消失。守方14剂,嘱进食易消化食物随诊半年未复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林沛湘 安胃汤
安胃汤黄连5克百合30克丹参30克干姜5克乌药7克白芍30克半夏
专家解读治脾胃病古方,半夏泻心汤的药材组成,寒热同调
半夏泻心汤合平胃散运用2
半夏泻心汤
心病治疗无从下手?试试这个方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