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实习指北针 | 精神科


耐心读完本文,大约需要15分钟哦

因词汇限制,本文部分专有名词经特殊处理


第一部分

初识精神科


精神科,您之前可能很少涉及,对它可能也不是很了解,若有一点认识可能是从电影或书上获得的,比如《飞越疯人院》、《美丽心灵》等电影里的一些情节仍历历在目。那么,这里将会有一个误区,是不是每一个精神病患者都有那么聪明?现实生活中的精神病患者到底是怎么样的?您对这类疾病是否真的了解?


首先,什么是精神病学?

精神病学(psychiatry),是临床医学的一个分支学科,是研究精神疾病病因、发病机制、临床表现、疾病发展规律以及治疗和预防的一门学科。

从最早的希波克拉底提出精神病的体液病理学说,到弗洛伊德创立精神分析理论,再到如今更细致的分类,如社会精神病学、司法精神病学、精神病理学、生物精神病学、成瘾精神病学、儿童精神病学、老年精神病学、成人精神病学、会诊-联络精神病学等,另外还有一些相关学科,如心理学、行为医学、心身医学、神经科学、医学人类学和社会文化科学等。


那么,是什么导致了这类疾病的发生?

告诉大家:它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未明

目前已经找到的主要致病因素大致可以分为遗传、神经发育、感染、躯体疾病、创伤、营养不良、毒物等;与发病机制相关的脑内神经递质有两类:一类为小分子,如单胺类(DA、5-HT、NE、HA、ACh等);另一类为大分子,如内源性阿片肽、P物质等。


可见精神科领域的不可知之地甚广,很期待您的加入!


另外,在这里实习,您不需要像其他临床科室一样值夜班、测血压、测毛糖,甚至一些基本的四大穿刺都不需要,反而您会觉得比较清闲。

相比其他科室,个人感觉精神科实习是一次相当轻松、刺激的体验,比如在这里您可以接触到“宇宙之神”、“xxx的儿子”等等很多有趣的事情。

那么我们实习到底需要做些什么?

小编的回答是一个字:


精神科的使命主要有3个:

1. 识别疾病(即作出诊断),对症治疗,临床治愈(指患者的症状通过治疗后完全缓解或大部分完全缓解,但未缓解的症状对患者的生活质量或方式不产生任何影响。);

2. 减轻药物副反应,使患者尽可能早地回归社会,减少复发率等;

3. 减少社会对于精神科患者的歧视,让社会更多的了解这类疾病,更多的参与到该类疾病的预防、治疗及以后的社会支持等。


精神科医生的独特性:(话聊 话疗)

1. 诊断是通过精神检查来确诊的

何谓“精神检查”(俗称话聊),就是通过与患者或者家属们之间的对话,以及观察患者的表情及行为表现。

2. 采用排除法来诊断

所有的实验室化验和检查均为排除躯体性疾病或者药物、精神活性物质导致的精神疾患,体现的正是一个原则“欲诊断精神科疾病,必先排除躯体疾病”,尤其是在老年人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3. 治疗的“随意性”

所谓“随意”,指跟精神病性症状相关的,均可使用抗精神病药物;跟情绪相关的,可部分使用情绪稳定剂。

但千万注意,看似“随意”却隐含着不能“随意”的原则,就是症状及诊断的判定,决定了是否用药和治疗的时间,治疗药物的选择也有原则,比如不同种类药物的选择或合并用药、加药和减药的快慢均是根据这些药物的作用机理来决定的。

4. 治疗除了药物,还有这么一个“杀手锏”,叫做无抽搐电休克(MECT),这是在精神科常见的一种物理治疗手段。

在家属或者外人看来,也许觉得这是一种极其“残忍”的治疗方式。其实不然,在麻醉药物的帮助下,治疗时患者就像一次“午睡”,醒来也已经结束了,痛苦的体验还是极少发生的。

它的原理是模仿癫痫发作,具体可以看看课本(实习期间会安排去参观的,且还有老师详细讲解)。

5. 精神科疾病还包括心身疾病、人格障碍等等,这些疾病的治疗手段最主要的便是心理治疗(话疗),有催眠术(实习同学应该会比较感兴趣)、CBT、正念等等治疗手段,但心理治疗操作性太强且博大精深,虽说精神科医生也可以做,但这方面主要还是由心理咨询师来完成的。


第二部分

精神科疾病谱

(根据DSM-5的内容按主次顺序来编写)


以下为临床上常见的精神科疾病

!!! 带下划线的疾病是临床上较多见的



01

精神分裂症谱系及其他精神病性障碍


1.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简称:S)

ICD-10中有具体的分类,病程要求1个月及以上;DSM-5没有具体的分类,病程要求6个月及以上;最新的ICD-11的病程要求是3个月(小编认为比较合理)

2. 急性短暂精神病性障碍

症状同精神分裂症,但病程达不到精神分裂症的标准,病程不超过3个月,但DSM-5要求不超过1个月

3. 妄想性障碍(delusional disorder):症状同精神分裂症,但是内容比较系统,对象相对固定,病程3个月及以上

4. 分裂型(人格)障碍:注意重点在“人格”障碍

5. 精神分裂样障碍

6. 分裂情感性障碍(schizoaffective disorder,SAP)

7. 物质/药物所致的精神病性障碍

8. 还有其他一些极少见的分型(在此不一一列出)


02

双相(bipolar disorder,BPD)及相关障碍


1. 双相I型障碍(BP-I):只有一次或多次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又有重性抑郁发作,这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情感障碍。

2. 双相II型障碍(BP-II):指有明显的抑郁发作,同时有一次或多次轻躁狂发作,但无躁狂发作。

3. 环性心境障碍

4. 还有其他一些极少见的分型(在此不一一列出)


03

抑郁障碍(depressive disorder)


从未有过躁狂发作,只要有一次躁狂或者轻躁狂发作便要归于双相里。

1. 抑郁障碍(临床上较常见)

2. 心境恶劣

过去称抑郁性神经症,是一种以持久的心境低落状态为主的轻度抑郁,从不出现躁狂或轻躁狂发作。病程常持续2年以上,期间无长时间的完全缓解,一般不超过2个月。

3. 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抑郁障碍

4. 物质/药物所致的抑郁障碍

5. 其他特定或者未特定的抑郁障碍


04

焦虑障碍


此类患者门诊常见

1. 广泛性焦虑障碍(GAD)(最常见)

2. 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PD):又称急性焦虑障碍

3. 特定恐怖症:顾名思义就是害怕一些特定的物品或者场所,如动物、血液、医疗服务等等

4. 社交焦虑障碍(social anxiety disorder,SAD):又称社交恐怖症

5. 分离焦虑障碍

6. 广场恐惧症

7. 选择性缄默症

8. 物质/药物所致的焦虑障碍

9. 其他少见类型


05

创伤及应激相关障碍


1.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包括6岁或更小的儿童的PTSD,一些重大创伤如自然灾害、性侵、亲人的去世等等

2. 急性应激障碍

3. 适应障碍

4. 发生于儿童期的应激相关障碍:包括反应性依恋障碍和去抑制型社会参与障碍

5. 其他少见类型


06

神经发育障碍


1. 智力障碍(MR)

分级需要掌握,部分该类患者会伴有一过性精神病性症状,如幻听、被害妄想、关系妄想等)

2.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以儿童多见

3. 交流障碍:语言障碍、语音障碍、社交(语用)交流障碍等等

4. 孤独症(自闭症)谱系障碍

5. 特定学习障碍

6. 运动障碍

7. 抽动障碍

8. 其他


07

物质相关及成瘾障碍


1. 阿片类物质相关障碍(包含吗啡、可待因,替代治疗:美沙酮

2. 镇静剂、催眠药(包含巴比妥类和苯二氮卓类)或抗焦虑药相关障碍

3. 兴奋剂相关障碍(兴奋剂包括:可卡因、苯丙胺等

4. 致幻剂相关障碍(致幻剂

5. 大麻相关障碍

6. 酒精相关障碍(注意酒戒断反应,尤其老年人戒断反应发生时易发生谵妄

7. 咖啡因相关障碍

8. 烟草相关障碍

9. 吸入剂相关障碍

10. 其他(或未知)物质或者非物质相关障碍


08

神经认知障碍(此类疾病主要见于老年人)


1. 谵妄(delirium,又称急性脑综合征):由物质中毒、物质戒断、药物或者躯体疾病等所致的谵妄,原因有很多。

2. 阿尔茨海默病(AD)所致的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障碍:最常见,约占50%以上,呈慢性,病程通常为8-10年。

3. 重度或轻度血管性神经认知障碍(以VD为代表)

4. 由于创伤性脑损伤所致的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障碍

5. 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障碍伴路易体

6. 重度或轻度额颞叶神经认知障碍

7. 由于帕金森病所致的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障碍

8. 物质/药物所致的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障碍

9. 由于HIV感染所致的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障碍

10. 由于朊病毒所致的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障碍

11. 由于亨廷顿病所致的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障碍

12. 由于其他躯体疾病所致的重度或轻度神经认知障碍


以下为临床比较少见的疾病类型

简而言之



01

强迫及相关障碍


1. 强迫症(注意强迫症和强迫人格的区别)

2. 另外还有囤积障碍、拔毛癖、抓痕障碍、物质/药物所致的强迫及相关障碍等等


02

人格障碍


小编有幸遇见一位双重人格的患者,真实感受到两个人格之间切换的奇幻

1. A类人格障碍:偏执型(容易发展成为偏执性精神障碍)、分裂样、分裂型

2. B类人格障碍:反社会型、边缘型、表演型、自恋型

3. C类人格障碍:回避型、依赖型、强迫型

4. 其他人格障碍


03

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s)


旧称“歇斯底里症/癔症(hysteria)”

1. 分离性身份障碍

2. 分离性遗忘症

3. 人格解体/现实解体障碍

4. 其他特定及未特定的分离障碍


04

喂食及进食障碍


多见于儿童

1. 异食癖:比如有些患者会吃玻璃或很脏东西等

2. 反刍障碍

3. 回避性/限制性摄食障碍

4. 神经性厌食/贪食

5. 暴食障碍

6. 其他


05

躯体症状及相关障碍


躯体症状障碍、疾病焦虑障碍、转换障碍(又称功能性神经症状障碍)、做作性障碍、其他


06

排泄障碍


遗尿症、遗粪症、其他


07

睡眠-觉醒障碍


失眠障碍、过度嗜睡障碍、非快速眼动睡眠唤醒障碍(包括:睡行型、夜惊型)、梦魇障碍、不安腿综合征、物质/药物所致的睡眠障碍、其他


08

破坏性、冲动控制及品行障碍


品行障碍、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纵火狂、偷窃狂、对立违抗障碍、其他


09

性欲倒错障碍


Voyeur-ism、exhibition-istic disorder、sexual masoch-ism disorder、sexual sad-ism disorder、pedoph-ilic disorder、sexual fetish-ism、frotteur-istic disorder、transves-tic fetish-ism、others


10

其他


另外还有一些有关于其他精神障碍、药物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其他不良反应、可能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的其他状况,在这里不一一详述(可查阅DSM-5)。


第三部分

临床思维目标


1. 识别并分辨出各种精神病性症状和情绪症状,以及该类症状常见于哪些疾病

2. 可独立完成精神检查(包括:时间、地点及人物的定向,细化问诊及剖析精神病性症状及情绪症状,智能粗测,自知力的评估)

3. 作出初步诊断,需鉴别的诊断,并选择合适的药物治疗

4. 若患者合并有躯体疾病,需行对症治疗及处理


第四部分

知识目标

以下归纳为常用知识点



01

症状学(!!!重重之重)



01

感知觉障碍


a. 感觉障碍感觉过敏、感觉迟钝、内感性不适(具体部位讲不出来,而内脏幻觉可说出明确的部位)、感觉性质改变(如红视症、绿视症)

b. 知觉障碍错觉;幻觉(按感觉器官不同的分类;按性质、结构不同分类;按产生条件分类)

c. 感知综合障碍(4种)时间、空间、运动、体形知觉综合障碍


02

思维障碍


a. 思维形式障碍思维散漫、思维贫乏、病理性象征性思维、语词新作、持续言语

b. 思维过程障碍思维奔逸、迟缓、阻隔,赘述

c. 思维内容障碍(妄想的定义)被害妄想、关系妄想、嫉妒妄想、被控制感、钟情妄想(讲究一个“被”字)等等

d. 思维属性障碍思维插入、抽去/被窃、播散,强迫思维


03

情感障碍


a. 情感性质的障碍情感高涨、情感低落、焦虑、恐惧

b. 情感波动性障碍易激惹性、情感不稳定、情感淡漠、病理性激情、情感麻木

c. 情感协调性的障碍情感倒错、情感幼稚、情感矛盾


04

意志障碍


意志增强、减弱、缺乏,矛盾意向,易暗示性


05

注意障碍


注意增强、减退、迟钝,随境转移,注意范围缩小/狭窄


06

动作行为障碍


a. 精神运动性兴奋协调性兴奋、不协调性兴奋

b. 精神运动性抑制木僵、蜡样屈曲、缄默症、违拗症

c. 其他特殊症状刻板言动、持续言动、模仿言动、作态、强迫动作、冲动行为

d. 本能行为自杀、饮食障碍、睡眠障碍、性功能障碍


07

记忆障碍


记忆的四个过程:识记、保存、回忆、再认。(记忆的分类:按时间长短、按记忆内容)

a. 遗忘心因性遗忘,器质性遗忘(逆行性遗忘、顺行性遗忘、近事和远事遗忘、遗忘综合征(又称科萨可夫综合征-Kosakoff syndrome))

b. 错误错构、虚构、似曾相识或旧事如新感、妄想性记忆、记忆增强


08

意识障碍


嗜睡、昏睡、昏迷、意识混浊、谵妄、梦样状态、朦胧状态


09

自我意识障碍


人格解体、双重人格、自我界限障碍、自知力缺乏(如何评判患者是否有自知力?)


10

智能障碍


智商的分级,了解一下韦氏智力和记忆测验


02

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



03

双相情感障碍和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04

强迫症的诊断标准



05

分离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06

常见抗精神病药物


副反应(如EPS反应)和禁忌症,以及使用该药时需要随访的检查(如齐拉西酮使用时注意随访心电图;初次使用氯氮平时前3月需每周复查血常规,以防止粒细胞缺乏发生等等)


07

情绪稳定剂的常见副反应


尤其是使用锂盐治疗时,它的治疗浓度(0.6-1.2mmol/L)和中毒浓度(超过1.4mmol/L)极其相近,注意监测血锂浓度


08

抗抑郁药


分类、适应症及常见副反应,注意哪些药物有转躁的风险


09

镇静催眠药


分类(长效和短效),注意每个药物的禁忌症、与其他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10

了解PANSS量表、躁狂量表的用途



11

测试人格的量表有哪些


如MMPI、EPQ、16PF等


12

进阶知识


1. 人格障碍的诊断与分类

2. 精神分裂症与妄想性障碍的鉴别要点

3. Schneider一级症状和“4A症状”

4. 常见综合征的掌握(如幻觉妄想综合征、Capgras综合征、Cotard综合征、Ganser综合征等等)

5. 妄想与偏见、迷信观念、幻想、超价观念等区别

6. 关系妄想与牵连观念的区别

7. 人格和个性、性格的区别

8. 各种心理应对机制与相关人格障碍(见精神病学八年制第2版-第221页)

9. 人格解体和多重人格的区别


第五部分

技能目标



01

基础技能


1. 首先体现爱伤观念和隐私的保护(拉近与患者的关系,提高信任感)

2. 了解患者的精神状况,目前都存在哪些精神症状以及这些症状的起因和演变。(注意以开放式交谈为主,从而达到启发患者自己谈出内心的体验)

3. 在精神检查的过程中,医生也需要关注患者的表情、情绪变化、以及相应出现的异常姿势、行为和意志要求等

4. 除了这些,也要有体格检查


02

进阶技能


1. 学会一些沟通的技巧:如肯定、代述、澄清、鼓励表达等

2. 学会如何去深度挖掘一些妄想症状,如多问一句“为什么”或者要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如有物理影响妄想时,可深入到方式、患者的应对方式、是否还有其他方式或者其他人也会这样对待患者等

3. 如何去询问幻觉?(区分内容为议论性、评论性还是命令性的,人物是否为患者所熟悉或者长时间后人物会不会更换?幻觉出现的频率?至今为止多长时间?)

4. 如何去仔细区别精神分裂症和妄想性障碍的一些症状,比如听所述内容的结构、条理以及对象是否泛化

5. 如何去鉴别单纯的抑郁和双相,需要我们追加多少或者几个问题

6. 如何把抑郁和焦虑、抑郁情绪区别开来

7. 尝试去亲自评估一些常见的量表(如PANSS、躁狂量表等)


第六部分

医患沟通


1. 实习时接触最多的便是患者,很少会与家属沟通,首先要做的便是和患者建立信任的关系;

2. 充分了解患者的疾病行为和情绪反应,尊重患者的人格、信仰和文化;

3. 和患者不可发生超出医疗关系以外的人际关系。


第七部分

学习资源


1.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五版),简称DSM-5

2.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

3.ICD-11(即将出炉)

4.精神病学(八年制)第三版

5.精神病学第8版(主编:郝伟、陆林)

6.沈渔邨精神病学第6版(主编:陆林)

7.精神药理学精要:处方指南 第2版(原著 Stephen M.Stahl,主译 :于欣、司天梅)--主要写药物,对精神科目前已知的每一种药物的剖析

8.Stahl精神药理学精要:神经科学基础与临床应用 第3版(原著 Stephen M.Stahl,主译 :司天梅、黄继忠、于欣)--这本书讲的很好,但也讲的很深入

9.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主编:张明园、何燕玲)




喜欢的话就给医鳞打个赏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是癔症性精神病
精神分裂症中医治疗诊断方法/中医治疗方药方剂
常见精神疾病
心境稳定剂缓解情感障碍 和 双相障碍,是补脑汁
癔症问答
精神障碍 •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执考笔记-精神神经系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